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E-Tracking)技术在颈内动脉(internalcarotidartery,ICA)颅外段闭塞脑梗死患者动脉弹性评价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例右侧ICA颅外段闭塞住院患者作为ICA闭塞组,20例ICA正常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应用E-Tracking技术实时跟踪描记右侧颈总动脉管壁运动轨迹,得出血管收缩期内径(diameterofsystolic,Ds)、舒张期内径(diameterofdiastole,Dd)、压力-应变弹性系数(pressurestrainelasticmodulus,印)、硬度指数(stiffnessparameter,β)、顺应性(arterialcompliance,AC)、脉搏波放大指数(augmentationindex,Al)和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one-pointpulsewavevelocity,PWVβ),对两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与对照组颈动脉弹性相比较,JCA闭塞组Ep、β、AI及PWVβ明显升高;AC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性别差异对ICA闭塞患者动脉弹性参数改变无明显影响。结论应用E-Tracking技术可评价血管功能改变,它是评价血管动脉血管弹性功能简便实用方法。

  • 标签: 超声检查 脑梗死 颈动脉疾病 弹性
  • 简介:  皮层下动脉硬化(subcorticalarterioscleroticencephalopathy,SAE)又称Binswanger(Binswangerdisease,BD),一种较为常见血管性痴呆.国外文献报道SAE(本文以下称BD)占老年人口1%~5%[1],有资料显示BD约占我国老年人口2%[2](402例老年人尸检中有9例确诊为BD).……

  • 标签: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脑血管平滑肌 白质病变
  • 简介:目的了解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水平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ELISA)法测定了100例脑梗死患者血清中SICAM-1含量.结果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糖尿、高脂血症急性期患者血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糖尿、高脂血症患者(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SICAM-1水平高血压、糖尿、高脂血症密切相关,深入研究SICAM-1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脑血管病 脑梗死 可溶性黏附分子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分析A型人格对急性脑血管发病影响。方法用A型行为人格量表对180例急性脑血管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检测,同时按照情绪分类,对40例有情绪因素脑血管患者进行血管紧张素Ⅱ测定,对照组比较研究。结果急性脑血管患者中A型人格占65%,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急性脑血管患者情绪因素组血管紧张素Ⅱ明显高于非情绪组(P<0.01)。结论A型行为人格者易患脑血管,矫正A型行为,对脑血管防治有益。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病 A型人格 患者 A型行为 对照组 发病
  • 简介: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闭塞后循环脑梗死主要病因之一。对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进行血管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及发病机制,对制定临床治疗策略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综述了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评估后循环血管状况方面的临床价值及研究进展。

  • 标签: 后循环 脑梗死 血管 影像
  • 简介:目的探讨超选择经动脉尿激酶(UK)溶栓及血管成形术(PTA)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取5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为研究组,行超选择动脉溶栓及PTA治疗;取脑梗死病人为对照组,行UK静脉溶栓治疗.复查血管再通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颈内动脉(ICA)、大脑中动脉(MCA)、椎基底动脉闭塞血管再通率分别为50%、95%和100%.PTA组6例中,ICA2例,椎基底动脉4例,均有血管再通.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NFD)评分、语言功能障碍恢复、3个月后临床神经功能均好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数量和严重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尿激酶超选择动脉溶栓及血管成形术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方法,血管精巧细致超滑导丝和球囊扩张等机械性作用显著弥补了单纯溶栓药物治疗不足.

  • 标签: 动脉内溶栓 急性脑梗死 尿激酶 血管成形术 溶栓疗法
  • 简介:  急性脑血管尤其卒中高患病率、死亡率、致残率仍然备受各方面的极大关注.近30年来,神经科学迅猛发展,尤其影像、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应用,使脑血管基础及临床研究获得巨大进展,加深了对卒中病理机制认识,大大提高了诊断水平,并拓宽了治疗探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结果.然而卒中病死率和致残率仍很高,其治疗十分复杂和困难,尤其临床上最常见缺血性卒中(脑梗死),虽已有很多治疗方案及措施,特别是众多药物,并且不断有新疗法问世,但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许多疑难问题,对各种治疗效果也是褒贬不一.……

  • 标签: 脑循环 脑梗死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动脉伴皮质下脑梗死和白质(CADASIL)患者临床表现MRI改变之间关系。方法对一家系同代4例患者施行常规MRI和MRA检查,并对其脑部病变信号特征、分布范围、分布规律、脑萎缩程度及相关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其中3例(先证者及其姐妹)经Notch3基因检查和皮肤组织活检明确诊断,余1例(先证者弟)经MRI和临床检查拟诊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动脉。结果先证者经皮肤组织活检证实血管平滑肌细胞表面存在嗜锇颗粒沉积;Notch3基因突变:临床表现为渐进性记忆力减退,伴轻度偏瘫。家系中连续2代5例于43—48岁发病,均以痴呆伴轻度偏瘫为主要表现。MRI显示多发小灶性脑梗死深部白质广泛稀疏和O'Sullivan征、双侧额叶和顶叶大致对称性广泛皮质下侧脑室旁白质病灶、脑萎缩、皮质下隙性脑梗死、“人字征”、基底节和脑干形态不一陈旧性隙性脑梗死、“黑洞征(blackholessign)”和“胡椒壶征(pepperpotsign)”等。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先证者和其姐分别为21分和23分,其妹和弟分别为22分和29分;Coulthard评分先证者和其姐分别为32分和29分,其妹和弟分别为25分和27分。结论Coulthard评分提示CADASIL伴痴呆患者MRI改变更为广泛,但该评分难以反映疾病早期l临床表现。

  • 标签: 痴呆 多发性梗塞性 脑白质病 进行性多病灶 磁共振成像 基因 显性 遗传性疾病
  • 简介:目的应用神经影像检查,分析大脑中动脉闭塞疾病(MCAOD)患者梗死类型分布和灌注异常。方法对经CT血管造影(CTA)证实116例MCAOD患者CT平扫、CT灌注成像(CTP)和CTA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确定其脑梗死类型分布和灌注改变。结果116例患者中,CTA共检出133条大脑中动脉(MCA)狭窄闭塞,其中单侧者99例,双侧者17例。其中MCA闭塞25条,重度狭窄39条,中、轻度狭窄69条。CT或MRI显示隙性脑梗死(LIS)45例,各型分水岭脑梗死(CWSI)38例,流域性脑梗死26例,纹状体内囊梗死(SCI)10例,未检出梗死病灶14例。CTP显示MCA供血区内血流灌注异常96例。其中58例有MCA供血区大范围血流灌注减低。未检出血流灌注异常者37例。结论由于MCA狭窄部位、程度和发病机制不同以及侧支循环建立,MCAOD可造成不同类型脑梗死和血流灌注异常。

  • 标签: 大脑中动脉闭塞性疾病 脑梗死 CT血管造影 CT灌注成像
  • 简介:目的研究有无大血管病变患者脑梗死特征,探讨小脑梗死分型后循环血管病变关系。方法收集我科自2006年1月-2008年5月期间住院脑梗死患者共35例,所有患者均同时具备颅脑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和血管造影检查,包括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computedtomographicangiography,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y,MK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检查。根据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将入组患者分为两组:大血管病变组20例,小血管病变组15例,分析两组小脑梗死分型和后循环血管病变(包括狭窄闭塞关系。结果(1)大血管病变组20例中,颅内血管(椎动脉颅内段或基底动脉)病变最多见(10例,50%),梗死类型多为分水岭梗死(7例,70%);其次为颅外血管合并颅内血管(椎动脉颅外段合并颅内段或基底动脉)病变(8例,40%),梗死灶多为小脑后下动脉(PICA)供血区区域性梗死(7例,87.5%);单独颅外血管(椎动脉颅外段)病变最少见(2例,10%),梗死分布无明显倾向性。(2)4、血管病变组15例中,梗死灶亦多位于分水岭区(9例,60%)。结论由于小脑血液供应特点,小脑梗死中分水岭梗死隙性梗死较区域性梗死更为常见。小梗死灶(直径≤2cm)可能存在后循环大血管狭窄闭塞,应予积极治疗和干预,以防病情加重

  • 标签: 脑梗死 血管
  • 简介:目的基于单中心数据对于颈动脉斑块在急性脑梗死人群中发生率进行分析,并希望探索颈动脉斑块及血管狭窄患者基本资料、卒中分型之间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我院神经内科住院且发病14天内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3天内行颈动脉B超检查,内中膜厚度超过15mm定义为斑块形成,采用面积法评估其狭窄程度。同时记录患者脑血管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脑梗死类型、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心脏病史、药物服用史等。将以上血管危险因素参数纳入χ2检验,求证其是否斑块形成相关。结果连续入组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患者共603例(男性444例,女性159例)均进行了劲动脉B超筛查,60岁以上患者313例(31.7%)。颈动脉B超发现191例患者存在斑块,其中单侧或双侧狭窄超过50%及以上患者41例,狭窄超过70%及以上24例。统计学分析发现,60岁以下女性患者仅2例(3.9%)发现斑块,60岁以上女性患者中45例(41.7%)发现斑块,因此年龄女性急性卒中患者是否存在斑块可能危险因素(P〈0.01)。男性中年龄相关因素对于是否存在斑块没有统计学差异。其他危险因素未发现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年龄女性急性卒中患者是否存在斑块可能危险因素,需要进一步前瞻性研究证实。

  • 标签: 颈动脉斑块 急性脑卒中 颈动脉B超 年龄 性别
  • 简介:颅内动脉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出血第一致病原因,外科治疗解决这一疾病根本方法。随着对该病认识不断深入,特别是脑血管造影技术引进使得该病生前诊断得以实现;动脉外科治疗也顺应医学发展潮流,从载瘤动脉结扎术发展到显微外科下动脉瘤颈夹闭术。在神经介入技术和材料不断发展背景下,血管介入栓塞治疗已成为颅内动脉瘤治疗重要手段。但是颅内动脉瘤治疗最佳方式——无论介入栓塞治疗(endovasculartherapy,EVT)还是手术夹闭仍然争论最多问题之一。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短、中期结果均显示EVT在残死率、癫痫发病率等方面优于手术夹闭。

  • 标签: 血管内支架 瘤治疗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动脉 颅内动脉瘤 介入栓塞治疗
  • 简介:隙性脑梗死(lacunarinfarction,LI)约占缺血性卒中1/4,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较为常见类型。主要原因大脑深部动脉硬化闭塞。目前认为大血管狭窄和栓子脱落也是隙性脑梗死原因之一[1],颈动脉超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故成为探索脑血管病变早期观察指标,收集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92例患者颈部血管超声资料,分析隙性脑梗死血管病变关系。

  • 标签: 腔隙性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缺血性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变 颈部血管超声 缺血性卒中
  • 简介:目的探讨伴有肿胀脑梗死患者病情恶化有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伴有肿胀大脑中动脉闭塞病情恶化患者和同期大脑中动脉闭塞但是无病情恶化患者,比较入院24h内常用监测指标(血糖、血压、GCS评分)、颈部血管彩超、头部DWl、头部CT、脑血管造影(MRA、DSA)。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危险因素。结果纳入伴有肿胀大脑中动脉闭塞病情恶化33例患者和同期32例大脑中动脉闭塞但是无病情恶化患者,最终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病情恶化危险因素有4个,分别是:高血糖(OR2.50;P=0.0446),DWI截断值〉145ml(OR6.98;P=0.0213),头部CT示低密度影〉50%MCA供血区且累及基底节、丘脑(OR2.49;P=0.0404),血管造影(MRA、DSA)示受累血管超过MCA(OR22.84;P=0.0119)。结论有肿胀脑梗死患者病情恶化存在4个有关危险因素:高血糖,DWI截断值〉145ml,头部CT示低密度影〉50%MCA供血区且累及基底节、丘脑,血管造影(MRA、DSA)示受累血管超过MCA,并且血管造影(MRA、DSA)示受累血管超过MCA在4个预测病情恶化因素中起最重要作用。

  • 标签: 卒中 大脑中动脉闭塞 脑梗死恶化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开通治疗颈总动脉闭塞技术要点、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2010年12月至2013年1月血管开通治疗颈总动脉8例。结果8例血管开通均获得成功,术后即刻灌注明显改善,近期随访未再发生缺血性卒中。结论血管开通治疗颈总动脉安全而有效方法,短中期结果令人满意。

  • 标签: 血管内开通 颈总动脉闭塞 介入 支架
  • 简介:背景现代神经影像学方法可以检测到越来越多大脑半球白质改变,后者老龄化相关,并能够促进特殊认知功能缺损发生。这些白质异常(有时称为白质疏松)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对支持白质疏松病因特殊类型脑缺血有关假说现有证据进行评价,强调脑缺血性损害可导致局限于白质选择性结构改变。综述概要本文对关于白质动脉循环解剖学和生理学以及白质疏松发开门见机制论文(大多数为近10年内发表)进行评论分析。结论有相当多线索支持某些类型白质疏松可能脑缺血性损伤结果假说。老龄化和卒中危险因素相关实质小动脉和微动脉结构性改变、血流自动调节机制变化以及大脑半球白质独特动脉供血状态似乎均参与白质疏松形成。根据我们对现有资料解释,最有可能造成这种白质改变缺血性损伤类型包括以局部血流量适度降低(导致不完全梗死)为特征短暂性复发事件。这种假说能够在适当实验模型中检测。

  • 标签: 脑缺血 小血管病 脑白质疏松 白质脑病 白质
  • 简介:血管超声在介入技术基础上开展一项实时血管成像技术,可展现血管截面图像,分辨管壁结构、识别斑块、动脉夹层等。血管超声可以实现虚拟组织学成像、彩色血流成像、三维重建等成像效果,不仅可以对斑块进行定性分析,还可以对斑块成分进行定量。在脑血管疾病诊断治疗中,血管超声可对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起到良好补充作用,实现更精确管径测量,优化支架类型选择及植入定位,评估支架植入满意度,减少及预防支架并发症,在脑血管介入领域具有良好运用前景。

  • 标签: 血管内超声 动脉粥样硬化 脑血管 血管内介入
  • 简介:目的观察尤瑞克林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其对患侧循环动力学影响。方法急性单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78例,随机分为尤瑞克林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药物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另加用尤瑞克林治疗,疗程14d。在治疗前、后分别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StrokeScale,NIHSS)评估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检测两组患者循环动力学指标(cerebralvasculardynamicsindexes,CVDI),比较两组之间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循环动力学变化。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经尤瑞克林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临床总有效率均显著改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患侧颈动脉最小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最小血流量及平均血流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P〈0.01),外周阻力均有所下降(P〈0.01);治疗组治疗后最小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最小血流量及平均血流量增加及外周阻力下降均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管特性阻抗显著降低(P〈0.01)。结论尤瑞克林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循环动力学指标,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动脉供血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 标签: 脑循环动力学指标 急性脑梗死患者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NIHSS评分 平均血流速度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
  • 简介:老年痴呆指由于神经退行性病变、脑血管病变、感染、外伤、肿瘤、营养代谢障碍等多种原因引起以认知功能缺损为主要临床表现一组老年疾病常见类型包括阿尔茨海默(AD)、血管性痴呆(VD)和混合性痴呆等。老年痴呆除了表现认知功能障碍以外,多可伴有程度不同精神、行为症状(BPSD),所以小剂量抗精神药物在老年痴呆患者使用较为普遍。抗精神药物治疗老年痴呆伴发BPSD显著疗效已被人们广为认同,但是近年来回顾性研究发现抗精神药物会增加老年痴呆患者脑血管意外(CVAEs)风险,甚至增加了患者病死率。

  • 标签: 抗精神病药物 老年痴呆 脑血管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