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5 个结果
  • 简介:对45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HIE)患儿进行综合治疗同时,采用吸氧、保暖、控制惊厥、合理喂养等精心护理,结果治愈22例,好转11例,放弃治疗8例,死亡4例,取得了良好效果。

  • 标签: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护理
  • 简介:从近10年相关文献中发现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内在因素涉及小儿解剖生理及免疫特点、禀赋体质、孕育遗传因素、情志因素;外界因素涉及环境气候、喂养调护、营养因素、罹患疾病及用药不当等方面。机方面,中医强调本大多为本虚标实。本虚即肺脾肾功能不足,标实由热、痰、湿、食、肝旺所致,日久可夹瘀为患;标实则从实证及少阳枢机失利立论。现代医学则主要从屏障破坏、免疫受损、微循环障碍等方面入手阐述本病理。

  • 标签: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发病机制 综述
  • 简介:目的:观察丹参联合纳络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疗效.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采用吸氧、镇静、止惊、降颅压、纠正酸碱失衡及代谢紊乱、代谢激活剂等治疗,治疗组108例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丹参、纳络酮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在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降低后遗症发生率等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丹参联合纳络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丹参 纳络酮
  • 简介: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HIE)疗效。方法:56例HIE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1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胞二磷胆碱,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GM1,10~14d为1个疗程,共治疗1~5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意识恢复时间和反射、肌张力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CT检查正常95.00%,对照组正常68.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GM1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HIE疗效确切,未见不良反应。

  • 标签: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 胞二磷胆碱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临床观察
  • 简介:通过对小儿过敏性紫癜证候表现和病因分析,认为湿邪在整个疾病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临床治疗中应当重视健脾化湿,顾护脾胃。

  • 标签: 过敏性紫癜 小儿 湿邪 病因
  • 简介:目的研究枸杞多糖(LBP)对雷公藤多苷(GTW)致大鼠睾丸损伤后生精细胞增殖及SCF/c-kit表达干预机制。方法常规制备枸杞多糖雷公藤多苷含药血清,分离并提取大鼠生精细胞进行原代培养。细胞分为4组,分别是空白组、胎牛血清组、损伤组、干预组。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存活率,用细胞免疫组化法检测SCF/c-kit表达。结果MTT检测结果显示:24,48h各组OD值均以FBS组、空白组高,损伤组低,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表明GTW对大鼠生精细胞造成损伤;干预组OD值显著高于损伤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表明LBP可以抑制GTW对生精细胞损伤作用,提高细胞存活率。SCF/c-kit表达强度损伤组显著低于空白组和FBS组(P〈0.05),表明该实验中GTW抑制了SCF/c-kit表达,从而降低了其功能;干预组表达高于损伤组(P〈0.05),表明LBP可以促进大鼠生精细胞中SCF/c-kit表达,从而抑制了GTW损伤作用。结论枸杞多糖可以通过促进损伤细胞增殖和上调生精细胞中SCFc-kit表达来干预雷公藤多苷对生精细胞损伤过程,从而保护雄性生殖功能。

  • 标签: 枸杞多糖 雷公藤多苷 生精细胞 SCF C-KIT 实验研究
  • 简介:目的调查北京市石景山区3~6岁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影响因素及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方法随机选取该区8所幼儿园3~6岁儿童956例进行问卷调查,回收问卷后做统计分析。结果北京市石景山区3~6岁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率为24.1%,影响该病发病因素为有新生儿肺炎史、有过敏性疾病史、有偏食厌食情况,体质类型该病发病相关(P<0.05)。结论北京市石景山区3~6岁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受多种因素影响,应采取综合措施预防。

  • 标签: 反复呼吸道感染 儿童 发病率 相关因素 体质类型
  • 简介: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加减方煮散治疗小儿风热咳嗽肺炎风热证临床疗效,客观评价应用中药复方煮散优势意义。方法将200例风热咳嗽肺炎风热证患儿随机分为传统饮片组煮散组,传统饮片组处方为常规剂量,煮散组用传统处方1/2量,2组除用药煮散饮片煎煮形式不同外,入组前症状积分、病情程度一致,处方组成及疗程均一致。分别观察2组患儿治疗前后主要证候积分、主要症状改善情况和所需处方费用、实际药物消耗剂量、家长煎煮药液所花时间、患儿服药依从程度及家长满意程度等成本效益指标,评价煮散饮片治疗优势。结果2组治疗前治疗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症状积分比较均有所改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2组间治疗后第1天、第3天、第7天各症状减分率比较,P〉0.05,说明2组间各症状改善程度无差异;2组患儿在所需疗程和家长对疗效满意度上无差异,但煮散在药物费用及煎煮耗时方面优于饮片。结论麻杏石甘汤加减方煮散饮片有相同疗效,煮散更能体现中医"简、便、廉、验"优势。

  • 标签: 煮散 麻杏石甘汤 咳嗽风热证 肺炎风热闭肺证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耳穴按压结合龙骨牡蛎汤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脾虚肝亢型)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多发性抽动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耳穴按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88%,2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减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儿童多发性抽动症采用耳穴按压结合龙骨牡蛎汤治疗疗效肯定,操作简单,患儿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多发性抽动症 耳穴 龙骨牡蛎汤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宣氏抽动方治疗学龄前儿童多发性抽动症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浙江省中医院儿科门诊收治学龄前抽动症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硫必利治疗,治疗组予宣氏抽动方治疗,均以1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2组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变化。结果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抽动总积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抽动总积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9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宣氏抽动方治疗学龄前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疗效满意,硫必利疗效相当,且未发现其他神经系统及心理、行为障碍性症状。

  • 标签: 多发性抽动症 学龄前儿童 宣氏抽动方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恩经复治疗小儿臂丛神经损伤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8例臂丛神经损伤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和电脑中频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进行电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均每日1次,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4月。治疗前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同时运用神经电生理检测受损神经传导速度,并用徒手肌力检查法(MMT)分别评定患儿上肢肌肉肌力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21%,显著高于对照组73.6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腋神经、正中神经、肌皮神经、桡神经和尺神经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增快(P<0.05),且治疗组增幅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恩经复,同时结合运动疗法、电脑中频疗法治疗小儿臂丛神经损伤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臂丛神经损伤 小儿 电针 穴位注射 恩经复 临床观察
  • 简介:就中医对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病名、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综合治疗及调护等方面的研究和认识作了综述。

  • 标签: 小儿 多发性抽动症 综述
  • 简介:目的观察羚羊角胶囊联合胞磷胆碱钠胶囊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4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就诊90例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口服胞磷胆碱钠胶囊治疗,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联合羚羊角胶囊治疗,治疗3月后比较2组患儿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改善情况、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YGTSS评分中运动性抽动、发声性抽动、YGTSS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33%,治疗组为95.56%,2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56%,治疗组为15.56%,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羚羊角胶囊联合胞磷胆碱钠胶囊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疗效显著,可更好地改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小。

  • 标签: 小儿抽动症 羚羊角胶囊 临床观察
  • 简介:从中医辨证施治、中西医结合内治法、中医外治法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认为应当规范中医诊断及疗效评价标准,改革中药剂型,深入开展新领域实验研究

  • 标签: 中医药疗法 小儿 哮喘缓解期 综述
  • 简介:从病因证型分析、分型对证治疗、中成药制剂、中医外治法4个方面对小儿急乳蛾中医临床研究进行总结,指出发挥中医药在治疗本病中特色优势,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好参考价值。

  • 标签: 急乳蛾 小儿 中医 综述
  • 简介:介绍了现代医学和祖国医学对流感病毒感染机制和防治方法认识,着重探讨中药抗流感病毒研究现状,分别从单味中药研究、中药复方研究和中药抗流感病毒有效成分筛选3个方面进行综述,并提出了今后抗流感病毒中药研究发展方向。

  • 标签: 流感病毒 感染机制 防治方法 中药有效成分 抗病毒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有效治疗方案,指导临床对普通型手足口治疗过程中药物选择,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3—10月手足口确诊病例182份,对其用药情况(抗病毒药物、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手足口治疗主要以中药注射剂为主,其次为抗菌药物和利巴韦林注射液,临床多采用联合治疗方式。抗菌药物主要以第一代头孢菌素为主,占38.46%;中药注射剂主要以热毒宁为主,占50.00%。结论在手足口治疗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以确保儿童安全用药。

  • 标签: 手足口病 抗菌药物 中药注射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