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褪黑素(MT)对衰老小鼠肺炎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将雄性NIH小鼠100只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以D-半乳糖制作人工老化模型(D-gal组),另一组以生理盐水作对照(NS组).每组分别分为4个亚组(12只)进行实验:生理盐水对照组(NSN,D-galN)、肺部感染组(NSP,D-galP)、褪黑素+肺部感染组(NSM,D-galM)、溶媒+肺部感染组(NSV,D-galV).制模后72h观察心肌线粒体形态改变,检测血浆中TNF-α、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TNF-α、ATP含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性.结果肺部感染后小鼠心肌组织中MDA、TNF-a含量增加(NSNvsNSP,D-galNvsD-galP;P<0.05)T-SOD和Cu,Zn-SOD活性、ATP含量降低(P<0.05),心肌组织线粒体损伤较多.MT干预可部分抑制上述改变、减少线粒体变性(NSMvsNSP,D-galMvsD-galP;P<0.05).结论MT通过改善心脏抗氧化功能、降低心肌脂质过氧化、降低血浆和心肌炎性因子含量等作用保护肺炎对人工老化小鼠心脏功能损害.

  • 标签: 褪黑素 衰老 小鼠 肺炎 心肌保护 心脏抗氧化功能
  • 简介:硫氧还蛋白-1(thioredoxin-1,Trx-1)是一种广泛分布氧化还原蛋白,通过二硫化物活性中心可逆地催化许多氧化还原反应,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胰腺炎病程存在着氧化应激和炎性细胞浸润,Trx-1作为一种内生抗氧化剂,通过直接清除活性氧发挥抗氧化作用,通过减少致炎细胞因子表达,发挥间接抗炎、抗氧化作用。重组Trx-1能抑制中性粒细胞浸润,减轻胰腺和肺炎症,可作为一种新治疗急性胰腺炎策略。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硫氧还蛋白 蛋白-1 氧化还原反应 中性粒细胞浸润 抗氧化作用
  • 简介:脑室周围白质软化(产前或围产期白质损伤导致脑瘫)、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及卒中,谷氨酸介导少突胶质细胞损伤促成了智力和体格缺陷。据报道,与神经元不同,白质少突胶质细胞缺乏NMDA受体。一般认为,谷氨酸通过仅作用于钙通透性AMPA(α-氨基羟甲基恶唑丙酸)/红藻氨酸受体或通过反转胱氨酸一谷氨酸交换及细胞抗氧化保护功能受损,

  • 标签: 少突胶质细胞损伤 NMDA受体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激活 缺血 红藻氨酸受体
  • 简介:目的:探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在俯卧位状态下是否悬空腹部对呼吸和循环动力学影响。方法:12例稳定期COPD患者和9名健康志愿者采取仰卧位、俯卧位悬空腹部、俯卧位3种不同体位,通过NICO和BioZ无创心肺功能监测仪连续测定患者呼吸和循环动力学指标,通过呼吸功能检测电极测定膈肌肌电、跨膈压(Pdi)等指标,每个体位均观察10min。结果:1呼吸动力学:健康志愿者俯卧位Pdi与俯卧位悬空腹部和仰卧位比较显著升高[(13.5±1.6)比(11.5±2.2)、(10.1±1.7)cmH_2O(1cmH_2O=0.098kPa),P〈0.05],稳定期COPD患者俯卧位Pdi与俯卧位悬空腹部和仰卧位比较明显升高[(22.6±2.5)比(15.6±2.6)、(18.2±3.2)cmH_2O,均P〈0.05];2循环动力学:健康志愿者俯卧位心指数(CI)显著高于俯卧位悬空腹部和仰卧位[(5.01±0.73)比(4.26±0.47)、(4.39±0.39)L/(min·m^2),均P〈0.01],稳定期COPD患者仰卧位CI显著高于俯卧位悬空腹部和俯卧位[(4.31±0.45)比(3.85±0.61)、(3.42±0.59)L/(min·m^2),均P〈0.01],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在俯卧位显著高于俯卧位悬空腹部[(1960.9±307.9)比(1701.9±422.5)dyn·s·cm^-5·m^2,P〈0.05)]。结论:健康志愿者或稳定期COPD患者在俯卧位悬空腹部,均能降低Pdi改善膈肌运动能力,对稳定期COPD俯卧位悬空腹部能减轻心脏负荷。

  • 标签: 俯卧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跨膈压 膈肌肌电
  • 简介:由于静脉留置针具有维持静脉通道便于抢救和减少护士穿刺次数提高工作效率等优点,在临床中已被普遍应用.关于静脉穿刺进针角度和进针长度,教科书上有说明:静脉穿刺时针头与皮肤成15°~30°进针角度[1,2],由静脉侧方或上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走向潜行刺入静脉[3].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穿刺 进针角度 进针长度
  • 简介:目的探讨住院患者人院不同血糖水平与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及疾病预后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1月至2011年7月期间人院4868例患者,按入院24h内测得血糖水平分为非高血糖组3429例、高血糖组1439例,后者包括糖尿病和应激性高血糖患者;根据患者年龄分为非老年组(年龄〈60岁)2532例和老年组(年龄≥60岁)2336例;其中278例冠心病患者再分为高血糖组120例和非高血糖组158例。各组间进行有关数据比较。结果高血糖组患者住院天数、医疗费用和总病死率均显著高于非高血糖组(中位数住院日:15vs10d,P〈0.01;中位数医疗费用:14064.7vs8980.9元,P〈0.01;死亡率:2.92%vs0.61%,P〈0.01)。按年龄分组后,无论是非老年组还是老年组中糖尿病和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医疗费用均明显高于非高血糖患者,住院日明显延长;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医疗费用明显高于糖尿病患者;非老年组中应激性高血糖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非高血糖患者,但与糖尿病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老年组糖尿病和应激性高血糖患者死亡率无明显差异,但均明显高于非高血糖患者。冠心病患者中糖尿病和应激性高血糖患者与非高血糖患者年龄无明显差异,前两组医疗费用明显高于非高血糖组,住院日更长(分别为14,15和12d)、死亡率更高(分别为6.41%,7.14%和0.63%)。结论入院高血糖水平预示患者有更高医疗花费、更长住院时间和更高死亡率。

  • 标签: 高血糖 医疗费用 预后
  • 简介:<正>将进驻海拔3700m1个月24名健康青年随机分为3组,每组8人。受试者用EGM型踏车功量机做坐位踏车运动。初始负荷功率25W,每3min递增25W,直至力竭。计算每位受试者每分通气量(VE)。第二次实验为24h睡眠剥夺后;第二次实验为3组受试者

  • 标签: 睡眠剥夺 力竭运动 肺通气功能 每分通气量 负荷功率 功量
  • 简介:目的:探讨上海郊区自然人群餐后2h血糖水平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相关性。方法:在上海市嘉定区选取2519名居民,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和尿生化检查以及BaPWV检测,按餐后2h血糖值四分位分组,分析餐后2h血糖水平与BaPWV相关性,以及动脉硬化患病情况。结果:①随着餐后2h血糖水平升高,4组BaPWV值总体呈显著增高趋势,分别为(1429.85±401.90)、(1425.70±383.31)、(1594.77±403.23)、(1709.11±399.05)cm/s;动脉硬化患病率依次升高,分别为15.40%、16.42%、27.97%、40.57%,组间趋势明显(趋势P〈0.0001)。②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餐后2h血糖水平与BaPWV正相关忙0.25514,P〈0.0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餐后2h血糖是BaPWV独立危险因素(β=0.0906,P=0.0008)。③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后,与餐后2h血糖值下四分位组比较,第3、4分位组动脉硬化患病风险逐渐升高,比值比(OR)[95%可信区间(CI)1分别为1.669(1.098~2.539)、1.713(1.094-2.682),趋势P=0.0036。结论:上海市嘉定区人群中,餐后2h血糖是动脉硬化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餐后2小时血糖 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动脉硬化
  • 简介:<正>检测22例患者,其中AMI合并梗死区微血管阻塞(MO)10例,非MO组12例。结果:MO组冠状动脉再灌注比例少于非MO组(冠状动脉血流TIMI3级;梗死后:0%比41.7%,P=0.030;核磁共振成像检测前:50.0%比75.0%,P=0.173)。MO组血清肌酸激酶(CK)和MB峰值活力显著高于非MO组。MO组血清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血流 梗死区 核磁共振成像 梗死面积 于非
  • 简介: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A)在心肌缺血缺氧预适应过程中作用已经被公认,但是其具体作用机制,尤其对细胞能量代谢变化分子水平研究不足,而线粒体能量代谢是一个非常重要环节。据此,特设计此实验用微量NA对培养心肌细胞进行预处理,研究NA预处理后早相心肌细胞在缺血缺氧损伤中线粒体跨膜电位和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1actatedehydrogenase,LDH)浓度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考和药物选择。

  • 标签: 去甲肾上腺素预处理 线粒体能量代谢 培养心肌细胞 代谢变化 早时相 心肌缺血缺氧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合并脑损伤脑组织海马神经元凋亡及其与NF-κBp65之间关系.方法64只SD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组和ANP组.胰胆管逆行注入4%牛磺胆酸钠制备ANP模型.尼氏染色法检测脑组织海马神经元损伤,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RT-PCR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组织NF-κBp65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ANP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缺失,胞核固缩,核仁欠清晰,尼氏小体减少或消失,损伤随时间延长逐渐加重.ANP组大鼠制模后3、6、12h神经元凋亡指数分别为10.63±0.24、21.02±0.25、17.12±0.36,显著高于NS组同时点0.33±0.19、0.71±0.67、0.45±0.33(P值均<0.01);NF-κBp65mRNA表达量分别为0.63±0.05、1.05±0.06、0.92±0.05,显著高于NS组同时点0.11±0.01、0.12±0.01、0.08±0.01(P值均<0.05).NF-κBp65蛋白变化与其mRNA变化一致.结论ANP大鼠脑损伤早、中期与神经元凋亡关系密切,其机制可能与NF-κBp65激活有关.

  • 标签: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脑损伤 神经元 细胞凋亡 核转录因子-ΚB
  • 简介:目的采用超声心动技术评价双腔起搏器设置不同房室间期(AVD)急性血流动力学和心脏收缩舒张功能改变。方法36例高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安装双腔起搏器患者,在常规设置AVD和根据体表心电图优化设置AVD情况下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与常规设置AVD相比,AVD优化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每搏量、左室射血分数和心排量显著增加,左室充盈时间延长,二尖瓣血流速度时间积分显著增加,Tei指数显著减小。此外,AVD优化后组织多普勒指标室间隔、左室前壁、下壁基底段收缩期峰值速度(Sm)显著增高,左、右心室壁基底段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m)显著增高,右室游离壁基底段Sm、舒张早期峰值速度和Am均显著高于左室壁各基底段。结论双腔起搏器最佳AVD设置能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心脏功能,这些变化可用超声心动图来评价。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房室间期 双腔起搏器
  • 简介:目的观察脓毒症大鼠肺损伤肺组织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mRNA变化及丙酮酸乙酯(EP)干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以盲肠结扎穿孔法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8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脓毒症组、EP早期治疗组(建模后6h给药)和EP晚期治疗组(建模后12h给药)。各组分别于模型建立后24h和48h检测肺组织MIFmRNA、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肺湿重/干重(W/D)比以及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24h、48h脓毒症组、EP6h组和EP12h组MIFmRNA、MPO活性、肺W/D比值以及肺组织病理学评分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EP6h组和EP12h组肺组织MIFmRNA水平、MPO活性、肺W/D比值以及肺组织病理学评分均较同时相点脓毒症组显著降低;脓毒症组24h肺组织MIFmRNA水平与MPO、W/D比值以及肺组织病理学评分变化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脓毒症大鼠肺损伤肺组织MIFmRNA表达显著升高,EP对脓毒症肺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MIF表达有关。

  • 标签: 大鼠 丙酮酸乙酯 脓毒症 急性肺损伤 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
  • 简介:胰岛素泵能够模拟人体胰岛素分泌模式,具有快速平稳降糖优点,但应用受到一定制约。我们应用基础胰岛素联合餐胰岛素治疗合并急性脑梗死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与胰岛素泵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对比。

  • 标签: 糖尿病 胰岛素 胰岛素输注系统 脑血管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大黄素在急性胰腺炎(AP)对胰腺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血清瘦素表达,以及对肠壁通透性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6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AP组(n=20),假手术组(n=20),和大黄素组(n=20)。检测血清淀粉酶活性、血清瘦素含量、胰腺组织中iNOS及NO含量、肠黏膜通透性(以血液与肠内125I-清蛋白累积指数表示),并对胰腺和回肠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AP组和大黄素组血清淀粉酶活性、瘦素含量、胰腺组织内NO和iNOS水平及125I-清蛋白累积指数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与AP组比较,大黄素组血清淀粉酶活性、胰腺组织内NO、iNOS水平及125I-清蛋白累积指数均显著下降(P〈0.05),血中瘦素含量明显升高(P〈0.05),同时胰腺及回肠病理损害明显减轻。结论AP肠壁通透性增加原因之一可能与AP胰腺iNOS过度表达产生过多NO有关,大黄素可降低胰腺iNOS表达,该作用可能与升高血清瘦素水平有关,大黄素对降低AP肠壁通透性增加有一定预防和治疗作用。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瘦素 一氧化氮合酶 肠壁通透性 大黄素
  • 简介:<正>西藏,地域辽阔、美丽富饶,是一块全球最高又带神奇色彩土地。就在这块土地上,曾出现过多少次反抗侵略、反对压迫英雄业绩,涌现过像格萨尔、元丹贡布等多少个英雄人物和科学工作者,也因此而流传着多

  • 标签: 西藏 结核病防治 曙光 科学工作者 格萨尔 英雄人物
  • 简介:在因为其他原因做腹部CT扫描意外发现肾上腺肿块发生率大约为1%。这些肿块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及假性肿块。其中原发性肿块又可分为有内分泌功能和无内分泌功能两类;继发性肿块又可分为肿瘤(包括临近组织肿瘤和转移性肿瘤)和感染性疾病(如包虫病、隐球菌病);假性肿块实际上可以是肾、乳腺、脾、胃、肝脏、淋巴结或血管。按标准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发现有2%~12%意外发现肾上腺肿块是属于能分泌皮质醇高功能腺瘤。在临床上未怀疑到有肾上腺肿块病人中,分泌

  • 标签: 高功能腺瘤 隐球菌病 转移性肿瘤 包虫病 肾上腺皮质癌 肾上腺皮质腺瘤
  • 简介:目的探讨超重和肥胖对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影响.方法对2000年山东省青岛港务局1900份职工体检资料进行分析(40~54岁),观察在不同体重指数(BMI)和腰臀围比值(WHR)的人群中平均血浆CRP水平和异常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血浆CRP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CRP与超重和肥胖关系.结果随着BMI增加,人群血浆CRP水平和异常率呈显著增加(P<0.001),体重正常组(BMI<24kg/m2)血浆CRP水平和异常率分别为(2.37±2.21)mg/L和26.7%,超重(BMI24~27.9kg/m2)和肥胖(BMI≥28kg/m2)血浆CRP水平和异常率分别为(3.04±2.338)mg/L、39.4%和(3.98±2.59)mg/L、56.0%.影响血浆CRP水平因素有:甘油三酯、BMI、性别、WHR和吸烟.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排除其它危险因素后CRP水平仍是超重(OR=1.2,95%可信区间1.114~1.210,P<0.001)及肥胖(OR=1.3,95%可信区间1.187~1.332,P<0.001)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浆CRP水平与超重和肥胖密切相关.

  • 标签: C反应蛋白 体重指数 超重 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