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心宫缩监护(CTG)计算机分析系统中短变异(STV)参数临床界值及意义,评价其对胎儿窘迫预测价值。方法:对1018例产妇进行产前或产时心率监护,计算机分析分娩前3563个CTG图形STV值,并对其中256例取脐带血测定其脐动脉血气pH值,结合分娩时羊水性状和新生儿出生后1minApgar评分情况,分析它们之间关系。结果:(1)pH〈7.20组其STV值为(2.93±1.45)ms,明显低于pH〉7.20组[(3.80±1.21)ms;(4.52±1.30)ms],差异有显著性,P〈0.05-0.001;(2)新生儿重度窒息组STV值为(2.02±0.63)ms,低于轻度窒息组(2.731±。14)ms和正常组(4.12±1.35)ms,差异有显著性,P〈0.01-0.001;(3)STV值〉3.5ms无窒息发生;STV值〈2.0ms时可能为终末期心图表现,预示胎儿即将死亡。结论:STV值是一个判断胎儿宫内窘迫敏感指标,与新生儿1minApgar评分、脐带血气pH值有显著相关性;STV〈3.5ms对胎儿宫内窒息有较高临床预测价值。

  • 标签: 胎心宫缩监护 短变异 宫内窒息
  • 简介:目的:探讨在心肺复苏过程中静脉输注氧液对心跳停搏患者作用,评价其在心肺复苏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心跳停搏患者46例,分为氧液组和常规组,每组其他抢救措施相同,氧液组输入氧液。观察记录复苏过程中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存活率、脑复苏率、血气分析和SpO2恢复平均时间、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自主循环恢复率、存活率氧液组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脑复苏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气分析及SpO2恢复平均时间氧液组均短于常规组(P〈0.05),氧液组治疗后、低切粘度与复苏即刻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心肺复苏过程中静脉输洼氧渡对心跳停搏患者复苏有一定作用.是一种辅助治疗手段。

  • 标签: 心肺复苏术 氧气 高氧液
  • 简介:目的:探讨非心源性胸痛对左心室电压影响.方法:将主诉胸痛且有左心室电压患者分为非心源性胸痛(A组)和心源性胸痛(B组)两组,均采用治疗原发病和对症处理,对比研究胸痛对左心室电压影响.结果:左心室电压降为正常者A组占78.23%,B组占29.02%;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非心源性胸痛可引起左心室电压.

  • 标签: 非心源性胸痛 左心室高电压 并发症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眼部化学伤患者临床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50例医院收诊眼部化学伤患者,为其提供有效急救措施,并采取舒适护理干预。结果50例患者共计化学烧伤62只眼,其中有5只眼出现白色浑浊临床表现,7只眼出现角膜增生症状,9只眼眼脸外翻症状。50例眼部化学伤患者(62只眼)经过临床急救以及舒适护理干预后,有效治疗57只眼,治疗有效率为91.9%;50例患者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例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率为90.0%。结论为眼部化学伤患者提供有效急救措施与临床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 标签: 眼部化学伤 急救措施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层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率原因影响因素,前瞻性研究渗透式健康教育在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死亡率方面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维持透析患者常见死亡影响因素及年死亡率,从2013年开始给予渗透式健康教育,分析接受渗透式健康教育对患者年死亡率影响。结果2012年﹑2013年及2014年年死亡率分别为17.00%﹑13.79%及8.33%,经医学统计学检验,渗透式健康教育对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因素复杂,给予渗透式健康教育能有效降低透析患者死亡率。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渗透式健康教育 死亡率 死亡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与丁苯酞治疗对其影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丁苯酞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8例,在确诊24h内和治疗7d、14d测定血清hsCRP水平,及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浓度高于正常值,治疗14d后两组hsCRP均下降.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应用丁苯酞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脑梗死病情及预后.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患者血清 急性期 反应蛋白 丁苯酞 HSCRP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交通伤害特点,提高院前急救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急诊收治80例儿童交通伤害临床资料,用小儿创伤指数评分法(PTS)对伤情和损伤程度进行评价。结果:1-9岁儿童是伤害事故主要受害群体(74%),男多于女,尤以1-4岁男童最为严重;致伤方式以抛落和撞击为主(78%)。头部与下肢是最多受到伤害部位(75%),导致伤害事故主要车辆是汽车(51%)和摩托车(24%)。PTS评估显示,重伤(PTS〈9)占21%,以机动车撞击行人及自身事故为主。结论:不同致伤条件时儿童交通事故致伤特点各不相同。性别、年龄、致伤方式、车辆类型、行车速度不同,其损伤情况各异。针对其特点采取合理院前急救方法可有效提高救治水平。

  • 标签: 儿童 交通伤害 院前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HIV不确定样品检测结果分析,探讨可能存在问题,并预测HIV可能性。方法选取我院24例HIV不确定样品进行分析,按《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4年)常规HIV抗体检测方法和程序进行检测及结果判断。结果24例不确定样品中占比例较高带型为p24,p24、gp160,p17、p24、p31、p66、gp160三种,比例分别为25%(6/24),20.5%(5/24),12.5%(3/24);env类、gag类和pol类带型构成比分别为54.2%(13/24)、33.3%(8/24)、12.5%(3/24);其中16例成功随访,随访比例为66.7%,其中env类条带10例占62.5%;有9例样本由HIV抗体不确定发展为HIV抗体阳性,占56.3%;转阳者条带均为env类条带,3例gag类条带和1例pol条带不确定者经随访检测均未发现阳性。结论HIV检测结果不确定性因素诸多,对实验各环节严格进行质量控制,对不确定结果受检者应加强随访。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蛋白印迹试验 抗体阴性或不确定
  • 简介:急诊是医院窗口,是真正体现时间就是生命和治病救人场所.急诊科能否高效率、高质量抢救各种急危重病员,是医院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一个重要标志.急诊科在我国是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只有十余年历史,在各方面尚不健全和完善,有待进一步努力地加以充实、完善和提高,使急诊医学在医学领域中成为一支不可忽视重要力量,加速这一重要学科发展和进步,本文就此对急诊医学发展方向、发展趋势、面临任务和展望进行探讨,以期对急诊医学发展有所裨益.

  • 标签: 急诊科建设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肠肛舒口服液,并考察其在临床上治疗痔疮效果。方法采用渗漉法和煎煮法制备。肠肛舒口服液与临床对照(对照组药物为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相比较,观察其治疗痔疮疗效。结果临床观察治疗组总有效率92.00%,对照组总有效率87.10%,无显著差异(P﹥0.01),结论渗漉法和煎煮法制备肠肛舒口服液工艺合理,成品质量稳定,疗效确切。

  • 标签:
  • 简介:皮肤覆盖人体表面,是人体最大器官.中毒后皮肤表现可以给临床医生判断病因、了解病情提供宝贵线索.

  • 标签: 中毒皮肤 皮肤表现 表现处理
  • 简介:急性中毒是急诊科最常见病种之一,每年收治大量急性中毒病例中,总有少数以不明原因昏迷急诊.由于这类病人发病急、病情重、病史不详,造成诊断抢救一定困难.根据多年收治此类病人临床实践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临床识别 急性中毒昏迷 昏迷临床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与动态心电图之间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同步进行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监测24小时98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各个时段血压与心电图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有杓型改变52例(53.1%),无杓型改变(即昼夜节律消失)46例(46.9%);无杓型组中心肌缺血性ST段改变29例(29.6%)和心律失常40例(40.8%)发生率均较有杓型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心电图心肌缺血性ST段改变和心律失常与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有关;同时监测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对老年高血压病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老年 高血压病 动态血压 动态心电图
  • 简介:目的:探讨增强肾上腺素能作用对兔心律失常影响.方法:新西兰纯种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为三组各10只,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mL、去甲肾上腺素(NE)0.5mg/kg和NE1.0mg/kg,一日两次,连续15天.在体同步记录各组三层心肌单相动作电位(MAP)复极90%时限(MAPD90)、跨比复极离散度(TDR)及程序刺激诱发室性心律失常情况.再静脉给予异丙肾上腺素(Iso)6μg/(kg·min),观察急慢性肾上腺素能重叠效应对程序刺激诱发心律失常影响.结果:(1)三组之间MAPD90及TDR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剂量组与低剂量组中层心肌MAP2期拱顶消失.(3)程序刺激下,早期后除极(EAD)或/和延迟后除极(DAD)及室性早搏在实验组均有增加.静脉给予Iso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均有增加,但仅剂量组P<0.05.结论:增强肾上腺素能作用可引起兔心室肌复极电活动改变,并可导致室性心律失常增加,但对三层心肌MAPD90和TDR影响不明显,其致室性心律失常机制可能与EAD/DAD增加有关.

  • 标签: 增强 肾上腺素能 室性心律失常 程序刺激 心肌单相动作电位 注射生理盐水
  • 简介:摘要目的对疫苗全程冷链中质量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价,确定关键因素权重。方法通过专家调研和层次分析法,对涉及装车风险、运输风险、储存风险和接收接种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计算各指标的权重,进而明确各风险因素重要性。结论运输环节是造成疫苗安全风险关键环节,运输途中温度监控和紧急事件处理是全程冷链中关键作业点。

  • 标签: 疫苗 全程冷链 层次分析法 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曲肽三种不同给药方法在急性胰腺炎中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7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给药方法不同随机分成三组,每组25例,A组皮下注射,B组静脉滴注,C组微量泵泵入,观察三组治疗转归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组腹痛消失时间、恶心呕吐持续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长于B组和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B组和C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4h匀速静脉滴注给药方法更加有效,但微量泵泵入方法更加经济。

  • 标签: 奥曲肽 给药方法 急性胰腺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病人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状况。方法调查86例食管癌病人社会支持情况,分析食管癌病人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状况。结果食管癌病人生活质量得分平均38.06分,其社会支持总分高于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病人生活质量偏低,比正常人能获得较高社会支持,但支持利用度较低。护理过程中应重视发挥家庭和社会支持作用,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食管癌病人 社会支持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