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胃壁固定技术,再扩大造瘘口,置入更大直径造瘘管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多中心研究,选择有PEG指征的60例患者,先行胃壁固定术,根据扩大造瘘口的术式随机分为A、B、C三组,采用造瘘套件穿刺针作造瘘口穿刺20例设为A组,采用5mm的trocar作造瘘口穿刺20例设为B组,采用10mm的trocar作造瘘口穿刺20例设为C组,对比三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造瘘操作时间、患者术前1d与术后第1天、第7天及第14天的营养指标。结果A组及B组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C组术后出现造瘘口渗漏及造瘘口周围炎1例;三组实验操作时间比较,A组操作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实验组术后第1天营养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及第14天营养指标均有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营养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施行胃壁固定术,可以根据患者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直径的造瘘管腹壁直接置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造瘘管输注营养物的依从性,有利于患者的康复。A组更安全、操作时间更短,适合临床应用。

  • 标签: 胃壁固定术 内镜 胃造瘘术 胃造瘘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老年人胃病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超声科接受超声造影检查患者160例,均予以胃部造影剂并给予患者相同的超声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用spss10.0进行分析。结果以病理检查结果为对照,超声造影检查总准确率为90.41%,其中胃炎检查结果准确率为95.24%,胃溃疡检查结果准确率91.89%,息肉检查结果准确率86.96%,胃癌检查结果准确率为87.56%。结论老年人胃病灶各指标变化与超声造影具有密切的联系,临床上可用于老年人胃病灶的诊断,且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胃超声造影 老年人 胃溃疡 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方配合水针对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胃动素(MTL)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按分层随机法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予化浊解毒方配合水针,对照组予兰索拉唑合吗丁啉口服,两组均治疗30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综合疗效、MTL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分析,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不同药物干预4周,治疗后治疗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为81.58%,对照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为67.57%,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TL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化浊解毒方配合水针与传统兰索拉唑配吗丁啉均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血浆MTL水平,且化浊解毒配水针组疗效优于兰索拉唑配吗丁啉组。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化浊解毒 水针 胃动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淋巴瘤(Primarygastrointestinallymphomas,PGL)患者临床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延安市人民医院215例PGL患者病理特征和临床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X2检验、对数线性模型、COX比例风险模型及LifeTable生存分析。结果患者1年、3年及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7.8%、57.3%和53.4%。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60岁、病理类型、IPI评分、临床分期、LDH水平、肿瘤直径和治疗方式与PGL预后相关。进一步行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IPI评分、治疗方式和年龄为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各治疗组中,化疗联合放疗组预后最好。结论肿瘤直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IPI评分、治疗方式和年龄为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化疗联合放疗应作为PGL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 标签: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 预后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和评价皮MIPPO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和手术技巧。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应用皮MIPPO技术治疗32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其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21~76岁,平均47.6岁。根据AO分型A型骨折15例,B型骨折11例,C型骨折6例。结果本组32例患者随访时间为6~19个月,平均11个月。均达到骨性愈合。根据Johner-Wruhs评分标准,优21例,良9例,中2例,差0例,优良率为94%。结论应用皮MIPPO技术治疗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创伤小,血运破坏少,术中出血少,内固定牢靠,骨折愈合率高,功能恢复好,符合生物力学(BO)固定原则。

  • 标签: 微创 内固定 胫骨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从我院抽选冠心病患者90例,均实施皮桡动脉穿刺介入处理,但对照组患者于治疗中实施基础护理,干预组则实施围术期护理,评定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并发症率、护理满意率和对照组统计有区别,P<0.05。结论临床于冠心病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中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效果突出,可预防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学习。

  • 标签: 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 冠心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大部分切除术与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临床治疗方式和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80例急性胃穿孔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采用大部分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单纯修补术治疗,对比两组胃穿孔患者的术后疗效、所需手术时间、所需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的时间以及术后复发Visick分级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急性胃穿孔患者的术后疗效、术后复发Visick分级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所需手术时间、所需住院时间以及胃肠功能恢复的时间较对照组更少,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可以有效地改善临床效果,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有效避免患者术后的复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胃穿孔 胃大部分切除术 单纯修补术 临床效果 术后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导管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在肝癌中的运用效果及对bFGF、VEGF的影响。方法病例来源于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肝癌病患148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4例。其中观察组给予导管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对照组则进行无水乙醇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bFGF、VEGF值等指标。结果两组内各指标治疗前1天与治疗后1周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1周血清肌酐、尿素氮及甲胎蛋白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1周血清肌酐、尿素氮及甲胎蛋白值分别与本组内治疗前各指标值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手术治疗的总有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导管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能显著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术后并发症,临床疗效较佳,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 介入治疗 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霉酚酸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9月收治的82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按照住院尾号的奇偶数,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均给予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霉酚酸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缓解率92.6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总缓解率43.9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浆白蛋白、尿蛋白含量进行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霉酚酸酯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且可对患者肾功能实行充分的保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霉酚酸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阴道超声与宫腔镜联合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1月~2015年1月收治的244例接受阴道超声检查联合宫腔镜检查的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一时期的244例单独接受阴道超声检查的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病理诊断。并对两组患者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宫腔内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65.16%,明显低于观察组的80.74%,(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阴道超声检查与宫腔镜检查联合对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宫腔内病变的病理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与单独采用阴道超声检查,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程度的诊断价值。

  • 标签: 经阴道超声联合宫腔镜 绝经后子宫出血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闭合复位交叉皮穿针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Ⅱ型及Ⅲ型肱骨髁上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36例Gartland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儿童临床资料,均进行急诊手术,采用闭合复位交叉皮穿针固定,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6例患者术后3-6周均全部痊愈,其中28例恢复优,占77.8%,恢复良好6例,占16.7%,可1例,占2.8%,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3%;术后1例患者发生轻度肘内翻畸形,无针道感染、医源性尺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第4周与第8周肘关节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闭合复位交叉皮穿针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Ⅱ型及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是一种创伤小,并发症低,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临床较为理想的治疗手段,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急诊闭合复位 交叉经皮穿针固定 肱骨髁上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道超声心动图在二尖瓣成形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总结分析食道超声心动图全程监测的17例二尖瓣成形手术,即开胸前观察二尖瓣及其附属结构的形态及功能,并与手术中所见对照其符合率;心脏复跳后,再次观察二尖瓣成形瓣膜的形态、功能以及心脏的收缩及舒张功能。结果17例患者中,12例患者进行二尖瓣成形手术,术中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观察后,更改手术方式3例,心脏复跳后指导再次手术2例,全组均未出现术后瓣膜狭窄或瓣周漏。结论食道超声心动图在二尖瓣外科手术的治疗方案的选择、疗效评价及预后估测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并可有效避免二次开胸手术。

  • 标签: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二尖瓣成形术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后路改良楔形截骨治疗创伤后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20例创伤后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患者,通过后路改良楔形截骨治疗,观察患者的VAS评分和ODI评分。结果2例患者手术的过程出现硬膜撕裂的情况,没有神经血管方面的损伤。VAS评分、ODI评分结果和手术前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且全部患者截骨面均显示骨性愈合。结论创伤后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通过后路改良楔形截骨治疗,截骨面融合率较高,同时可降低并发症情况,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后路改良楔形截骨 创伤后胸腰椎骨折 后凸畸形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穿刺髓核微型切除术联合臭氧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为临床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7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两组,采用皮穿刺髓核臭氧注射治疗19例(A组),联合髓核微型切除组28例(组),分别于术后立即、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评定其治疗效果。结果A组有效14例(73.7%),B组有效25(89.3%),两组病例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皮穿刺髓核微型切除术联合臭氧注射,利用皮穿刺髓核微型切除术的不同作用,其疗效优于单用注射臭氧髓核消融术,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较好联合技术。

  • 标签: 椎间盘移位 髓核微型切除术 臭氧
  • 简介:摘要本文总结了42例上颌窦牙源性囊肿患者在全身麻醉下,采取经鼻内镜下鼻道开窗径路切除术的手术前后护理经验。术前加强心理护理、行为指导及完善术前准备,术后重视出血、溢泪与生命体征的观察,避免术后频繁打喷嚏,正确使用鼻腔冲洗器,重视鼻腔换药与冲洗以促进鼻粘膜生长恢复,术后重视病牙的治疗,对提高患者手术疗效及减少并发症有所帮助。本组所有术后患者无1例出现上颌窦囊肿复发,也未发生严重出血及鼻泪管损伤的情况。

  • 标签: 上颌窦牙源性囊肿 鼻内镜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患者改良侧俯卧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听神经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侧俯卧位,研究组患者使用改良侧俯卧位,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在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方面,研究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患者改良侧俯卧位的效果确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

  • 标签: 乙状窦 后入路 听神经瘤切除术 改良侧俯卧位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二次尿道电切加术中粘膜下注射吡柔比星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0例首次接受电切术治疗表浅性膀胱肿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术后每周进行1次灌注治疗,6周后延迟至每月1次,治疗1年,观察组术后5周左右进行二次尿道电切加术中粘膜下注射吡柔比星,后续治疗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肿瘤复发情况,以及大量出血、电切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都取得了成功,膀胱肿瘤切除率达到了100%,在随访期间内,观察组仅有8例患者复发,占22.8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48.57%)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电切术相比,二次尿道电切加术中粘膜下注射吡柔比星治疗表浅性膀胱肿瘤同样安全、有效,肿瘤的复发率更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二次经尿道电切 粘膜下注射 吡柔比星 表浅性膀胱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