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对于其病因病机的了解尚未深入,治疗手段主要以抗炎、营养神经为主,但收效甚微。前期报道中,针灸治疗MS进行了诸多有效尝试;笔者将近期临床中治疗的一例MS汇报如下。

  • 标签: 头针 足阳明经穴排刺 多发性硬化
  • 简介:通过梳理古代及现代医家对阳明表证机理的学术观点,从最具争议的问题入手,讨论阳明表证的存在依据、概念内涵及其与阳明证、阳明里证的区别与联系,以求更好地应用阳明表证理论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表证 阳明表证 阳明经证 阳明里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食管底曲张静脉栓塞术联合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食管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肝硬化食管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患者行经皮肝食管底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联合部分脾栓塞术(PSE)治疗,对照组42例患者行单纯PTVE治疗,对比两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门静脉主干及脾静脉宽度、血流速度比较均无较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再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肝食管底曲张静脉栓塞术联合部分脾栓塞术对肝硬化食管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临床价值显著,可推广应用。

  • 标签: PTVE 部分脾栓塞术 肝硬化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内镜造瘘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例重症颅脑损伤无法经口饮食的患者行经皮内镜造瘘术。结果1例患者经管饲1个月后营养状态改善拔管,改为口饮食。另1例置管至今,未发生重要并发症。结论皮内镜造瘘术作为肠内营养的一种新治疗方法,安全、有效,能降低医疗费用和减少并发症。

  • 标签: 胃造瘘 内镜 肠内营养
  • 简介:1病例资料1.1患者基本资料男,69岁,H:170cm,W:69kg。因"进展期贲门癌化疗后3周"入院。术前行"紫杉醇+表柔比星"方案化疗2周期,化疗后评估:PR。入院查CEA、CA199、AFP均正常。术前诊断:进展期贲门区癌新辅助化疗后,临床分期:ycT3N1M0。1.2术前影像资料见图1、图2。

  • 标签: 近端胃癌根治术 空肠间置 胃生理功能保存 手术视频
  • 简介:摘要,全称足阳明胃经,归的中药主治肠胃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病症和咽喉、头面、口、牙、鼻等器官病症,以及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1。目前中药药性的研究多局限于单一或两类药性层面,偏离了中医药理论体系的整体观念2。本文通过整理2005年版《中国药典》中归中药之药性资料,探讨和分析不同药性组合的归中药的药理作用特征;中药得药性与药理作用相结合,总结归中药的药理作用的一般特征和规律,分析归中药的作用机制,探讨归中药的药理,以供参考。

  • 标签: 药性组合,归胃经中药,药理作用
  • 简介:患者男,45岁,主诉:反复右上腹痛1年伴上腹饱胀2周、黑便3d,于2010年3月29日入住我科,既往有"胆囊多发息肉"病史。查体:上腹肌稍紧张,未扪及明显包块,左上腹压痛,不伴反跳痛。辅助检查:肝胆B超:胆囊壁毛糙,胆囊内可见多个息肉(最大4mm×3mm)及胆囊结石(7mm);胃镜及病检示:(1)慢性非萎缩性胃炎;(2)多发性息肉(底2.5cm×1.5cm息肉,体后壁大弯侧见1.5cm×1.0cm息肉,胃窦部后壁见0.5cm×0.6cm、0.8cm×0.6cm息肉,基底均宽,

  • 标签: 多发息肉 胃腔 胆囊壁 多发性息肉 胆囊结石 上腹
  • 简介:目的比较胸与腹食管裂孔手术治疗高龄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6年2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行食管结合部癌切除术92例高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经左胸入路(胸组)47例,腹正中入路(腹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淋巴结清扫数目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与胸组相比,腹组患者获取阳性淋巴结数目更多[(8.1±5.0)枚vs.(5.1±4.4)枚,t=3.000,P=0.003],术后住院时间更短[(11.7±6.9)天vs.(15.9±7.4)天,t=2.773,P=0.00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13.3%vs.44.7%,χ^2=10.895,P=0.001),其中肺部感染(2.2%vs.14.9%,χ^2=4.649,P=0.031)、心律失常(4.4%vs19.1%,χ~2=4.722,P=0.030)发生率均较低。两组患者的吻合口瘘、切口感染、纵膈或胸腔感染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均无切缘阳性和围术期死亡病例。结论对于心肺功能差的高龄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腹食管裂孔入路比胸入路手术在对心肺功能影响较小,能够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食管胃结合部肿瘤 外科手术 手术入路 肺部感染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内镜引导下造瘘术(PEG)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3例行经皮内镜引导下造瘘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2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造瘘术。术后24小时开始造瘘管喂饲,其中2例因内水囊破裂,造瘘管脱出,及时更换了造瘘管。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堵管、出血、误吸及腹膜炎等并发症。结论皮内镜下造瘘术,操作简便、快捷、安全及创伤小,护理方便,提高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已成为临床建立肠内营养通道的首选治疗手段。

  • 标签: 内镜 胃造瘘术 围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0例息肉患者分别在常规电子胃镜下和丙泊酚无痛胃镜下进行高频电凝息肉切除术。结果比较两种治疗方法,丙泊酚无痛胃镜下进行高频电凝息肉切除法治愈率更高,并发症少,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息肉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无痛胃镜 高频电凝 临床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切除手术后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以分组观察形式对我院于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收入切除手术治疗的82例患者进行研究,将其依照收治时间分为常规组和针对组,每组均分有41例患者。常规组患者在鼻肠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时给予其常规护理措施,针对组则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在肠内营养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概率。结果分析研究数据可得知,常规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7.07%,可见明显高于针对组2.44%的发生率,其数据差异处理结果也符合P<0.05,可见其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针对切除手术后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治疗中应用具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时,可促使患者快速恢复身体健康,可见其是一项值得临床推广的护理方式。

  • 标签: 胃切除手术 鼻肠管 早期肠内营养治疗 常规护理 针对性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高龄皮内镜下/空肠造口术(PEG/J)出院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6月间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行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术治疗的高龄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出院后采用常规护理宣教及门诊随访;针对观察组患者,科室成立导管管理小组,出院后给予患者定期家庭访视及电话随访。在干预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期间导管并发症情况,并评估患者照护者导管护理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患者及照护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出院1年后,观察组患者的造口感染、堵管、腹泻、造口旁渗漏等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观察组患者照护者的导管护理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延续护理方案的实施可有效控制高龄PEG/J患者出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且有助于提高患者照护者的家庭护理能力,进而提升出院患者满意度。

  • 标签: 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口术 高龄 患者 出院 延续护理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联合气管插管导管在插管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呼吸内科12例插管困难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12例插管困难的患者进行经纤维支气管镜联合气管插管导管插管。结果12例插管困难的患者均插管成功。结论纤维支气管镜联合气管插管导管在插管困难患者的应用可行,值得推广。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 气管插管 插胃管困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工”形胶布在新生儿口留置管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口留置管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法固定管,观察组采用“工”形胶布固定法,比较两组留置管有效率及管脱管率。结果观察组留置管有效率大于对照组,观察组管脱管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工”形胶布更能有效增加口留置管牢固性,优于传统的管固定法。

  • 标签: 新生儿 留置胃管 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对1例吞咽苦难患者行经皮内镜下造瘘术(PEG)的观察和护理,总结PEG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室1例重症合并吞咽困难患者行PEG并与肠内营养的病例,总结术后观察要点及并发症的护理措施。结果患者1次置管成功,无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PEG操作简单且安全性高,术后护理对防止并发症尤为重要。

  • 标签: 脑卒中 PEG/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胃壁固定技术,再扩大造瘘口,置入更大直径造瘘管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多中心研究,选择有PEG指征的60例患者,先行胃壁固定术,根据扩大造瘘口的术式随机分为A、B、C三组,采用造瘘套件穿刺针作造瘘口穿刺20例设为A组,采用5mm的trocar作造瘘口穿刺20例设为B组,采用10mm的trocar作造瘘口穿刺20例设为C组,对比三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造瘘操作时间、患者术前1d与术后第1天、第7天及第14天的营养指标。结果A组及B组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C组术后出现造瘘口渗漏及造瘘口周围炎1例;三组实验操作时间比较,A组操作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实验组术后第1天营养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及第14天营养指标均有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营养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施行胃壁固定术,可以根据患者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直径的造瘘管腹壁直接置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造瘘管输注营养物的依从性,有利于患者的康复。A组更安全、操作时间更短,适合临床应用。

  • 标签: 胃壁固定术 内镜 胃造瘘术 胃造瘘管
  • 简介:[目的]观察自拟疏肝和散治疗痞病肝不和证的疗效。[方法]将78例痞病肝不和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9例,治疗组采用口服自拟疏肝和散;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吗丁啉;两组均连续治疗7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12例,显效19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4.4%,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疏肝和散治疗痞病肝不和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胃痞病 肝胃不和证 疏肝和胃散 吗丁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