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幼儿健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幼儿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定期的体检是保障幼儿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对儿童保健科幼儿体检结果分析和干预措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儿童保健科 幼儿体检 结果分析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临床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服务质量的满意程度,同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提出整改措施。方法:采用我院护理部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内容主要包括,下收、下送工作人员工作情况、消毒灭菌包质量、综合评价三个方面,各个方面共15项。调查2023年(一、二季度)消毒供应中心满意度,将调查表发放至全院63个临床科室,共678名医务人员,其中医生276名,护士402名进行满意度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对比、讨论、总结。结果:通过调查,各临床科室对消毒灭菌包质量、综合评价第二季度较第一季度满意度有所提高,临床科室对下收、下送工作人员工作情况第二季度较第一季度满意度有所下降。但总满意度第二季度比第一季度有所提升。结论:通过2023年(一、二季度)满意度调查对比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整改措施,使工作质量提升,各临床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满意度提高,同时助力了消毒供应中心的服务品质提升。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满意度 服务品质提升
  • 简介:摘要:目的:在门诊护理中,引入风险管理方案,就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研究期2023年1月至2023年10月,入组门诊患者100例列为观察对象,入组后,按照护理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组(两组,每组50例),一组观察组予以风险护理管理,一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管理,对比不同护理管理方案的临床作用。结果:护理管理阶段中,观察组共出现2例不良事件,总发生率(4.00%),对照组中共出现9例不良事件,总发生率(18.00%),(x =5.0051,P=0.0252)。结论:设计风险管理方案,并融入门诊护理中,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门诊护理质量,作用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门诊护理 风险管理 不良事件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科护理中家庭参与的重要性及其对健康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09-2023.09在儿科就诊的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50例)和观察组(儿科护理中的家庭参与方式,50例),对比两组的症状消失时间、护理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结果:观察组疾病症状消失时间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家庭参与下的儿科护理中,能够为患儿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护理方式,保证护理质量,提高患儿的健康状况,促进病情早日恢复。

  • 标签: 儿科护理 家庭参与 重要性 健康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索气道管理联合体位护理对呼吸机治疗患儿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1月到2024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82例呼吸机治疗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气道管理联合体位护理的措施。护理一段时间后,比较对照组和研究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一段时间的护理后,研究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相关性肺炎、肺部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道管理联合体位护理用于呼吸机治疗患儿可以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气道管理联合体位护理 呼吸机治疗患儿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结构模式对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及感染控制的影响,为临床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10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针对手术室护理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实施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结构模式,比较两组的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情况、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00%,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理水平、服务态度、护患沟通、健康宣教、环境管理各情况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结构模式的应用,可以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控制感染的发生,降低不良事件率,对患者满意度的提升有积极的作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三维质量结构 手术室 护理管理 感染 安全性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注射部位不同对患者的影响研究。本研究针对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注射部位在左前臂掌侧的1/3这条横切的中央处和左前臂掌侧前1/3的中央所有地方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建立统计学指标结合2022年11月至2023年3月于本科室注射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的100例患者作为数据,随机分为A和B组,A组对左前臂掌侧1/3这条横切的中央处和B组对左前臂掌侧前1/3的中央所有地方进行试验结果:A组患者疼痛以及皮肤出血、渗血情况、皮丘成功率均优于B组(P<0.05)。结论: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注射部位在左前臂掌侧1/3这条横切线的中央处患者疼痛程度更轻,皮肤出血、渗血情况更少,皮丘成功率更高,结果辨识度更高。

  • 标签: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 注射部位 患者体验感 疼痛 皮丘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用于破伤风抗毒素(Tetanus Antitoxin,TAT)皮试的效果。方法  从2023年4月-2023年5月的外伤患者中随机抽取180例,均进行TAT皮试,双盲法分为A组(90例,不实施护理干预)、B组(90例,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B组皮试阳性率、SAS评分低于A组(P<0.05)。结论  在外伤患者TAT皮试过程中使用护理干预,TAT皮试阳性率得到显著降低,帮助患者改善皮试过程的不良情绪。 。

  • 标签: 护理干预 破伤风 皮试 阳性率
  • 简介:摘要:胆囊结石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手术治疗过程中,围手术期护理对患者康复至关重要。然而,现有的护理路径可能存在效率不高、效果不一的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改进护理路径,提升胆囊结石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更快康复。我们设计并实施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对比传统护理路径与优化后的护理路径在手术效果、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

  • 标签: 胆囊结石患者 围手术期护理 路径研究 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开展护理的过程中,进行深入性的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加以防范之后,是否能够取得更好的护理效果加以观察和对比,评价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本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原呼吸内科)所有所收治的患者群体之中,选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抽取140例加以对比对照研究,将之前没有进行安全分析和防范的常规护理的群体设定为对照组,而选择现阶段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和防范干预的患者设定为观察组。人数完全一样的情况下,仅有干预方法和阶段方面的差异之处。对两组分别开展护理之后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加以对比,分析有关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等方面情况。结果:临床护理干预后的对比可以发现的是,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但相比之下护理满意度评分有效提高(P<0.05),临床干预成效要更加满意一些。结论:临床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所收治患者仍然面临着较多的护理安全隐患,他需要对相应的问题充分认识,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相应的干预方案,注重护理不良事件的预防,促进患者健康情况的优化,并不断提升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理的人文性。

  • 标签: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临床护理 安全隐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和预防措施。方法:2021年1月-2023年1月本院血透室接诊病人86名,随机分2组。试验组采取预防性护理对策,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不安全事件等指标。结果:关于不安全事件,试验组发生率2.33%,和对照组数据18.6%相比更低(P<0.05)。关于护理质量这个指标:试验组数据(98.74±0.92)分,和对照组数据(91.85±2.14)分相比更高(P<0.05)。结论:血透室用预防性护理对策,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更低,护理质量改善更加明显。

  • 标签: 不安全因素 血透室 预防对策 不安全事件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分析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通过收集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的60例血透室护理病例,我们识别了各种不安全因素,包括医疗设备故障、感染控制不当和人员配备不足等。结果显示,这些不安全因素对患者和医护人员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讨论了导致不安全因素存在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了改善护理质量和安全的建议,如改进设备维护、加强感染控制培训和增加人员配备。本研究为改善血透室护理提供了有益的洞见和参考。

  • 标签: 血透室护理 不安全因素 预防对策 病例研究
  • 简介:【摘要】重症救治技术的发展使重症患儿的存活率大幅度提高儿科重症监护室(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的病死率显著下降,然而存活患儿出现严重功能障碍的比例也有了显著上升 。绝大部分重症儿童通过早期生命支持及治疗后会得以生存,但不可避免地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及精神负担。儿童重症康复医学近年已在国内外逐渐开始应用于临床,强调早期康复介入防止并发症、积极提高功能 。

  • 标签: 儿童重症 早期康复 综述分析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对急诊护理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通过搜集和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急诊护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及其影响,总结出常见的急诊护理风险,如人员不足、设备故障、沟通失误等。针对这些风险,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包括加强人员培训、优化设备管理、完善沟通机制等。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科学有效的风险分析和对策制定,可以有效减少急诊护理中的风险,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性。

  • 标签: 急诊护理 风险分析 对策研究
  • 简介:【摘要】重症救治技术的发展使重症患儿的存活率大幅度提高儿科重症监护室(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的病死率显著下降,然而存活患儿出现严重功能障碍的比例也有了显著上升 。绝大部分重症儿童通过早期生命支持及治疗后会得以生存,但不可避免地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及精神负担。儿童重症康复医学近年已在国内外逐渐开始应用于临床,强调早期康复介入防止并发症、积极提高功能 。

  • 标签: 儿童重症 早期康复 综述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心梗患者救治时效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优化方案以提高救治质量和时效水平。方法:采用文献综述和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影响救治时效的因素,如就医意识、初诊时间、转诊时间、诊治流程、医疗器械等,并提出优化方案,如宣传教育、科技化调配、规范诊疗流程等。实施实践应用方案后,进行三个月的效果评估。结果:研究发现就医意识、初诊时间和诊治流程是影响救治时效的主要因素。通过优化措施和流程,显著减少了患者就医时间、初次诊断时间和总体救治时间,提高了救治时效。结论:本研究的优化方案能有效提高急性心梗患者的救治时效。未来将继续跟进实践应用,并探索更深入的研究方向,以持续提升救治质量。

  • 标签: 急性心梗 救治时效 患者 心肌梗死 治疗 诊断
  • 简介:摘要:作为医疗机构的核心部分,门诊部承担着重要的外部服务职责,同时也是病人主要就医的地方。由于它涉及的服务人群多样化,诊疗的高峰时段较为密集,服务的地点广泛且分散,员工水平差异大,并且办理流程繁复等问题,因此成为医疗争议的多发区域。此外,门诊部的医护人员通常是病人的首位接洽人员,他们需要处理大量的日常事务,如引导病人挂号、拿药、做检查等等。如果他们在这些过程中出现失误,就可能引发投诉事件。为了降低此类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同时也为提升服务品质提供参考,新的形势下的护理管理工作正面对这一挑战。本研究对2013-2015年度我院门诊护理投诉案例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具体数据详见以下报告。

  • 标签: 门诊护理 投诉外部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ICU患者出现躁动的原因,立足实际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22.1-2022.12接收的ICU患者80例,结合患者躁动情况进行原因分析,并且提出相应护理对策。结果:80例患者中,出现躁动问题的为9例,占比11.25%,全面分析原因,了解患者躁动受到个体因素、身体疼痛、环境因素等多方面影响,及时采取对策加强护理干预,增强效果,促进恢复。结论:ICU患者出现躁动后,需要立足实际进行原因分析,积极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并且强化日常管理,预防躁动出现,促进患者快速恢复。

  • 标签: ICU 躁动原因 护理对策 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支气管扩张患者的护理策略,通过对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与分析,结合护理实践经验,提出一系列有效的护理措施。支气管扩张作为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治疗和护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重点分析了护理策略在支气管扩张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并强调了个性化护理、健康宣教及心理支持等方面的重要性。通过实施这些护理策略,旨在提高支气管扩张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支气管扩张 护理策略 生活质量 康复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