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中家庭参与的重要性及其对健康结果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6
/ 2

儿科护理中家庭参与的重要性及其对健康结果的影响

杜红艳 

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西陵院区儿科  湖北省宜昌市  443000

摘要目的:探究儿科护理中家庭参与的重要性及其对健康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09-2023.09在儿科就诊的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50例)和观察组(儿科护理中的家庭参与方式,50例),对比两组的症状消失时间、护理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结果:观察组疾病症状消失时间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家庭参与下的儿科护理中,能够为患儿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护理方式,保证护理质量,提高患儿的健康状况,促进病情早日恢复。

【关键词】儿科护理;家庭参与;重要性;健康结果

儿科护理工作的对象为年龄较小的孩子,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且儿科的患者多,因此,重要性不容忽视。在这个阶段,孩子们的免疫功能与皮肤黏膜屏障功能相对较低,一旦护理不当,极易感染各种疾病。所以,儿科护理工作不仅关乎到孩子的身体健康,更关乎到他们未来的成长。如果儿科护理服务内容有限,效果不佳,可能会直接影响患儿身体的恢复,甚至有可能导致新的感染情况发生,对于脆弱期的患儿来说,隐患相对更大[1]。此外,由于患儿年龄较小,他们往往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与感受,加上部分孩子存在认生、沟通不顺畅的问题,导致对护理人员产生抵触心理、畏惧心理,进而影响治疗项目顺利进行[2]。因此,选择更适合的儿科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引入家庭参与的护理方式,让患儿的家长更多地参与到护理工作中来,不仅可以增强孩子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同时也可以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病情和治疗进展,从而减轻他们的焦虑情绪。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09-2023.09在儿科就诊的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50例)和观察组(儿科护理中的家庭参与方式,50例)。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2-10岁,平均(6.52±2.46)岁;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2-9岁,平均6.27±2.29)岁。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1.1纳入标准

①患儿家属知情研究,并自愿参与;②患儿临床资料完整。

1.1.2排除标准

①患儿为合并类脏器疾病;②患儿不具备自主意识。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进行基础查体,监测生命体征,并提供饮食与营养指导,出院时给予用药指导,并提出家庭护理建议。

1.2.2观察组

观察组行儿科护理中的家庭参与方式,(1)健康教育:护理人员主动与家长沟通,提供疾病相关知识教育,确保了解患儿的发病原因、治疗流程等。同时,明确向家长介绍家庭参与式护理的意义、目的和方法,使其明确自身在患儿康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增强护理工作的效果。(2)传授常规护理技能:护理人员向家长介绍如何正确进行物理降温,如使选择适当的冰敷部位,如何用温水擦拭患儿的身体。在使用冰块时,提醒家长务必垫置毛巾,以防冻伤患儿细嫩的皮肤。若患儿大量出汗,家长需及时为其擦干肌肤,避免皮疹的发生,同时也防止患儿因汗水蒸发而受凉。

1.3观察指标

评估两组疾病症状消失时间、护理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护理质量采用自制量表,百分制,包括病房管理、意外风险;不良反应发生包括患儿呼吸不畅、静脉炎、渗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比较用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疾病症状消失时间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疾病症状消失时间、护理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比较(x±s)/[例(%)]

组别

症状消失时间(d)

病房管理(分)

意外风险(分)

呼吸不畅

静脉炎

渗漏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n=50)

3.54±1.95

76.57±3.85

80.49±3.64

79.85±3.38

82.36±3.26

7(14.00)

5(10.00)

4(8.00)

观察组(n=50)

1.73±1.81

76.16±3.13

92.37±3.83

79.37±3.62

93.24±3.71

1(2.00)

0(0.00)

0(0.00)

t值/2

4.810

0.584

15.898

0.685

15.577

4.891

5.263

4.167

p值

<0.01

0.560

<0.01

0.495

<0.01

0.027

0.022

0.041

3讨论

在现今社会,家长们对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尤为关注,患儿病情的变化和诊疗体验往往牵动着家长的心,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家长的不满,导致医患、护患关系变得紧张,对医院的声誉和服务质量评价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3]。通过引入家庭参与式护理,鼓励患儿家长积极参与到护理工作中,与医护人员共同合作,完成基础护理工作,为患儿的康复提供必要的支持

[4-5]。经过家庭护理的支持下,家长们对小儿疾病的认知程度得到了明显提升,能够更好地理解参与护理的必要性,提升患儿家长的护理技能,还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为患儿创造一个更加专业的诊疗环境,同时也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压力,使得治疗与护理工作更加顺利,从而确保了患儿的健康结果[6]

综上所述,在家庭参与下的儿科护理中,能够为患儿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护理方式,保证护理质量,提高患儿的健康状况,促进病情早日恢复。

参考文献

[1]常瑶,赵萍,赵思琪.人性化护理联合家庭护理干预方法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2024(2):129-132.

[2]龚竹,常丽敏,贺梦蕾.人性化护理联合家庭护理干预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5):60-62.

[3]方科.以家庭为中心的医疗护理模式在儿科病房的应用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23(7):154-157.

[4]唐景芝,冼洁仪,刘巧红.家庭参与式管理模式应用于新生儿科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智慧健康,2021,7(23):180-182.

[5]李立君.家庭参与式护理模式在儿科护理领域的应用现状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1(9):157-159.

[6]金慧香,蒋晔晖.新生儿科护士对家庭参与式病房护理体验的质性研究[J].中国乡村医药,2022,29(21):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