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开放性骨折(Open fractures, OF)患者感染伤口(infected wound, IW)分泌物细菌培养以及药敏试验结果,促进临床感染患者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盘锦市中心医院诊疗的720例OF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研究对象IW的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720例患者IW分泌物共计分离出800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菌502株(62.75%)、革兰阳性菌298株(37.25%),革兰阴性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药敏试验中,革兰阴性菌对青霉素、亚胺培南、头孢哌酮等药物较为敏感,革兰阳性菌对利福平、利奈唑胺、阿莫西林等药物较为敏感。结论:OF患者IW的致病菌种类多样,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也有所差异,需给予细菌培养明确菌种,且临床用药需依照药敏试验结果而定。

  • 标签: [] 开放性骨折 伤口感染 伤口分泌物 细菌培养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社区老年人尿液常规检验异常情况。方法:随机选择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参与门诊体检的45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测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蛋白质(PRO)、亚硝酸盐(NIT)及尿糖(GLU)。比较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异常情况,以及有无临床症状表现。结果:所有患者中总阳性率为31.11%(140/450),其中存在既往相关临床诊断的为4.44%(20/450),无临床诊断但主诉存在相关症状的为7.11%(32/450),无临床诊断且无主诉不适的为19.56%(88/450)。不同年龄组间尿液常规检验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异常率逐渐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女性尿液常规检验异常率明显高于老年男性,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群尿液检验异常发生率较高,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尤其是老年女性发生率高于老年男性,但是不容易引起重视,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常规检查。

  • 标签: 老年 尿常规 泌尿系统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分析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首先,介绍了常见的临床医学检验项目和药物对其结果产生的影响。然后,讨论了常见药物对血液、尿液、肝功能等检验项目的影响,并对其可能引起的误诊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改善药物干扰的措施和建议,包括药物监测、定期复查和合理用药等方面。本文的目的是帮助医务人员充分了解药物与检验结果之间的关系,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 标签: 药物 临床医学检验 检验方法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学龄前儿童屈光检测结果情况。方法 在2023年3月~2023年12月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东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学龄前儿童中随机选择100例视力异常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学龄前儿童的视力屈光情况进行检测,统计学龄前儿童屈光分类,并总结矫正视力与屈光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根据检测结果上看,大多数儿童均属于复性远视散光,其次是混合性散光、单纯远视、复性近视散光、单纯近视。学龄前儿童屈光度越高,矫正视力情况越差。结论 学龄前儿童屈光情况与矫正视力有密切关系,随着儿童视力屈光度数增高,矫正视力情况越差,同时儿童远视视力、近视视力也与屈光度数有一定关系,需要尽早开展视力矫正治疗,提高儿童视力。

  • 标签: 学龄前儿童 屈光度数 检测情况 矫正视力
  • 简介:摘要: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一种炎症指标,对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超敏 C反应蛋白(CRP)检测具有灵敏度高、灵敏度高等优点,可用于评估炎症状态。随着炎症-疾病关系的不断深入,超敏 CRP检测的临床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 标签: 超敏C反应蛋白 测定结果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采用不同临床检验方法的诊断效果。方法纳入的研究病例为到本院就诊的6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就诊时间段为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全部患儿均行化学发光法检验,分析检验结果结果对比不同年龄患儿阳性检出率,3-6岁患儿化学发光法检验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患儿(P<0.05)。对比不同病程患儿阳性检出率,病程<7d患儿化学发光法检验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病程患儿(P<0.05)。结论3-6岁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和病程<7d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诊断中采用化学发光法检验阳性检出率较高,可在各级医疗机构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 临床检验 检出率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中2023年1月至2023年4月期间的接受血常规检查的50例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实施左手肘窝正中静脉采血和右手食指末梢采血,BC-3000Plus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t检验两种采血方法血常规指标。结果:末梢采血方式取血,血液RBC、WBC、Hb、HCT水平显著低于静脉采血方式取血(P<0.05),末梢采血采血方式取血,血液PLT水平显著高于静脉采血方式(P<0.05),两种方式取血MCHC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采血方式血常规检验结果差异显著,静脉采血量大,可重复检验,末梢采血量少,易发生误差,临床以静脉采血检验为主。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静脉血 末梢血
  • 简介:【摘要】目的:对2022年某车辆段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某车辆段2022年1月至11月期间的36个职业病危害因数作业点进行危害因素检测,并对测得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为企业改进提供支持。结果:36个职业病危害作业点中,苯作业点检测合格率为100.00%,甲苯作业点检测合格率为100.00%,二甲苯因数检测点合格率为60.00%,粉尘作业点检测合格率为100.00%,噪声作业点检测合格率为80.00%。结论:某车辆段职业卫生防护仍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进一步监督整改,保障企业员工身体健康。

  • 标签: 职业病 危害因素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昌吉州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检测结果,并提出完善措施。方法:于2023年对昌吉州42所医疗机构进行消毒质量检测,汇总检测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在42所医疗机构中,采样1000份,合格样本913份,消毒质量检测合格率91.30%。结论:加强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检测,从而确定现存问题并能及时改进,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风险,现实意义显著。

  • 标签: 昌吉州 医疗机构 消毒质量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的检验结果,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80例腹泻的婴幼儿临床资料,所有的患儿均实施病原微生物检验,对检验结果做以分析结果:此研究分析的180例患儿中,致病菌的阳性率是74.44%。其中6个月至3岁的年龄段婴幼儿致病菌阳性的检出分别高于6个月以内和3岁至6岁者,差异显著(P<0.05)。在134例阳性患者中,轮状病毒感染率为38.06%;大肠埃希菌感染率为26.12%;腺病毒感染率为15.67%;沙门菌属感染率为18.66%;其他感染率为1.49%。结论:6个月至3岁的是致病菌感染诱发腹泻的易发年龄段,轮状病毒是主要的致病菌,临床中在治疗的过程中应及时进行病原微生物的检测,避免滥用抗生素药物。

  • 标签: 病原微生物 婴幼儿腹泻 检验结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婚前检查中进行乙肝两对半和转氨酶检测的重要性。方法 从在本院接受婚前检查的受检者中选择850例,均对他们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和转氨酶检测,分析入选研究对象的检测结果异常情况。结果 所有受检者中,共有152例(17.88%)转氨酶异常,乙肝两对半检测中,所有指标均阴性的共有464例(54.59%),至少有1项指标阳性的有386例(45.41%),其中大三阳、小三阳分别有10例(1.18%)、32例(3.76%)。结论 在婚前检查中,通过加强乙肝两对半和转氨酶等肝功能指标检测,能够及早发现异常情况,做好干预措施,对提升婚后的幸福度,促进优生优育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婚前检查 乙肝两对半 转氨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2020年~2023年度武汉地区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结果。方法:研究时间段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对武汉地区医疗机构常规化学、免疫两对半、血液常规室间质评价结果数据进行采集和回顾性分析,指出室间质量评估问题。结果:2020年~2023年武汉地区临床检验生化室间质评VIS合格率96.88%,VIS总平均成绩69.94分;PT合格率97.42%,平均分74.65分;血液检验室间质评PT合格率94.29%、平均分92.78分;质评结果合格率和平均分不断升高。结论:应用室间质量评价进行临床检验室质量控制管理工作,可发现检测问题,并进行改进,大大提高整体检验质量。

  • 标签: 武汉地区 临床检验 室间质量 评价结果
  • 简介:摘要:现如今,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与技术持续进步,促使国民对于快速测定C反应蛋白的方法与质量需求等不断提升。因为C反应蛋白是重要的炎症标志物,对于诸多疾病的诊断与指标有着显著的作用。因此,要重视质量工作的开展,确保C反应蛋白的检测的质量。本文以快速测定C反应蛋白的结果分析和质量控制研究进展为例,分析检测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保证检测的结果,为国民诊断和救治提供依据,维护国民的身心健康。

  • 标签: 结果分析 C反应蛋白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23年无锡市锡山区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方法:对2023年锡山区助产机构内出生或引产的妊娠满28周至出生后7天的出生缺陷儿,填写《出生缺陷个案报告卡》收集数据并上报,汇总分析结果:锡山区2023年围产儿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22.73‰,男性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25.71‰,女性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9.65‰。先天性心脏病是居首位的出生缺陷类型,其次为耳朵畸形。结论:锡山区出生缺陷发生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应进一步加大对出生缺陷监测数据的分析利用,对发生率高、危害程度大、可控危险因素明显的出生缺陷病种加大防治力度,从而有效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 标签: 围产儿 环境因素 出生缺陷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ALLEN试验在桡动脉穿刺术前的应用效果。通过回顾相关文献和临床试验数据,分析ALLEN试验在评估手部血液供应、桡动脉与尺动脉血供通畅性及吻合情况等方面的作用,并评价其在提高桡动脉穿刺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面的效果。结果表明,ALLEN试验在桡动脉穿刺术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有助于优化手术方案,提高手术安全性。

  • 标签: ALLEN试验 桡动脉穿刺术 手部血液供应 血供通畅性 吻合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血脂检验结果的评估。方法:我院在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期间开展了一项研究,随机选取4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为其提供血常规生化检验,比较两组研究样本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在血脂指标水平和血脂异常率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体检者在血脂检验结果上存在差异,因此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病情监测时,可以应用血常规生化检验进行干预,其效果会更好。

  • 标签: 糖尿病 血脂检验 血脂指标水平
  • 简介:摘要:药品稳定性试验是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本文深入分析了药品稳定性试验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包装材料以及药品本身的性质等,并探讨了相应的控制策略。通过优化试验条件、改进包装材料、改进药品配方与生产工艺以及建立完善的稳定性评价体系,可以有效提高药品的稳定性,为药品的研发、生产和临床应用提供有力保障。

  • 标签: 药品稳定性试验 关键影响因素 控制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健康干预是通过对不良健康风险的评估与矫正,实现提高人们的健康状况的目标。本综述采用体检数据作为评估健康状况的依据,探讨并设计针对实际体检结果的健康干预方案。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体检数据,比较干预前后的变化,以此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发现,定制化的健康干预方案针对体检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有效的改善,干预后体检结果显著改善,显示出良好的健康管理效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也明确了未来可以探索的方向。结果显示,基于体检结果制定的健康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体检者的健康状况,评估方法能有效反映其改善程度,使我们更准确地认识到健康干预在健康管理上的重大价值。为临床健康管理提供新的思考和参考方向。

  • 标签: 健康干预 体检结果 健康管理 干预效果评估 统计学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标本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间来我院体检的50名受检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受检者的血清进行分析,检测的生化指标包括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L)、直接胆红素 (DBL)、谷氨酰转肽酶 (γ-GT)、尿酸 (UA)。对比所有标本溶血前后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标本溶血后的CK、LDH、ALT、AST、TBL、DBL水平均高于溶血前的数值γ-GT、UA溶血后降低(P<0.05)。结论 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具有明显的影响和干扰,规避溶血现象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以杜绝溶血现象的发生,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标签: 生化检验 标本溶血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