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彭素琼
  • 学科: 医药卫生 > 诊断学
  • 创建时间:2022-10-11
  • 出处:《养生科学》2022年第3期
  • 机构:重庆市东南医院检验科,重庆401600
  • 简介:本文重点针对检验检测方法的试验和确定的工作重点和应用范围加以阐述,首先分析了检验检测方法的主要种类,然后重点对检验检测方法验证和确定工作的具体内容加以了阐述,结尾重点对检验检测方法验证和确定工作的具体使用范围作了阐述,以便确保所提供的检验数据都正确、可信。

  • 标签: 检验检测机构;方法验证
  • 简介:摘要细菌阴道炎为临床一种常见的女性生殖器感染性疾病,多是厌氧菌引起的,发病机制多是致病厌氧菌取代了正常过氧化氢乳酸杆菌,致病杆菌成为致病菌,诱发细菌阴道疾病的产生。细菌阴道炎的诊断和治疗中,实验检测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临床准确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 标签: 细菌性阴道炎 生殖器感染性疾病 厌氧菌 实验检测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验检查验证尿沉渣分析仪在临床诊治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尿液中的理化性质和有形成份进行化验和检查,使用显微镜直接镜检、尿沉渣定量分析板和尿沉渣分析仪三种方法,通过对比来验证尿沉渣分析仪在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结果使用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进行检测尿液,可以更真实地了解尿沉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使临床的患者通过尿沉渣检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将尿沉渣分析仪在临床诊断治疗泌尿系统疾病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尿液检查 临床 诊断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利用POCT血糖仪进行住院患者检测准确的干扰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7年6月84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实验组42例,对照组42例。实验组患者通过POCT血糖检测方式进行检查,对照组患者通过实验室标准检查方式进行检查,对比分析二组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血糖检查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指端末梢采血的偏差值更大,P<0.05。结论临床住院患者中,血糖的水平会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进而POCT血糖仪的检查结果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应当针对这类因素进行详细的研究,提升检查结果的准确

  • 标签: 住院患者 POCT血糖检测 准确性 干扰因素 解决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常规干化学检测结果准确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间我收集门诊的280份尿液样本,采用手工法与干化学检测法进行尿常规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两种方法检测中,尿糖、酮体、尿胆原的阳性率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而干化学检测对蛋白尿、隐血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2.14%、68.21%,远高于手工镜检法的58.12%、47.86%,干化学法检测对白细胞的检测阳性率为48.12%,远低于手工镜检法的66.07%,以上差异均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对来说,干化学检测法对尿常规检测的敏感度较高,但影响因素较多,为保证检测的准确,可以与手工法联合应用。

  • 标签: 尿常规 干化学法 准确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和VIDAS酶联免疫荧光检测检测高敏心肌肌钙蛋白I实验结果的相关。方法收集临床新鲜血清标本63例。运用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和VIDAS酶联免疫荧光检测法同时检测,比较二种方法下检测结果的相关。入选63例标本无脂血、溶血和黄疸干扰,检测结果在二种方法检测的线性范围内,且包涵有临床决定性水平的检测值。结果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和VIDAS酶联免疫荧光检测法对同一标本检测结果经方差分析P=0.0001,T检验P<0.001,相关R2=0.948。结论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和VIDAS酶联免疫荧光检测法相关比较好,但T检验表明二种检测方法得到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在临床使用检验结果时,不同的检测方法应注明,并使用不同的参考范围。

  • 标签: 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 VIDAS酶联免疫荧光检测法 高敏肌钙蛋白I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身抗体检测对诊断自身免疫肝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50例自身免疫肝病患者。男34例,女16例,将其分为原发性胆汁肝硬化组28例和自身免疫性肝炎组22例,对其自身杭体检测结果进行统计。结果原发性胆汁肝硬化组,检出率为46.42%,自身杭体阳性例数有13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组,检出率为55.5%,自身杭体阳性例数的有12例。结论在自身免疫胜肝病诊断中自身杭体检测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同时在自身杭体检测中能及时发现病毒性肝炎,有效区分不同类型的肝病。

  • 标签: 肝硬化 自身免疫性肝病 自身杭体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水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虽然我国水资源的总储量较大,但是人均水资源的占有量却不足世界的1/4。并且水资源的污染情况较为明显,近年来水资源的污染情况更加严重,因此做好水质检测工作意义重大,通过水质检测能够就水体中污染物的具体含量、种类等进行分析,然后结合水体的实际污染状况采取针对的解决对策。鉴于水质检测工作对水体保护的重要,水质检测结果必须精确,可以存在合理范围的误差,但是一定不能存在错误。保障水质检测的准确,需要分析水质检测过程中影响水质检测准确及稳定性的因素,然后在详细分析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取针对的解决对策。基于此本论文重点分析了水质检测过程中影响结果精密度的因素,然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出了如何促进水质检测工作的精确

  • 标签: 水质检测 准确性 稳定性 水资源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ANA和自身免疫肝病相关抗体联合检测对自身免疫肝病诊断的价值。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29例原发性胆汁肝硬化组(PBC组)和53例非自身免疫肝病组的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MA)、抗核抗体(ANA);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11例自身免疫性肝炎组(AIH组)和53例非自身免疫肝病组的血清抗平滑肌抗体(ASMA)、抗核抗体(ANA)和肝抗原抗体(SLA)。结果PBC组的AMA(96.5%),ANA中的核膜型、着丝点型、核多点型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自身免疫肝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BC组1例AMA阴性者ANA为核膜型;AIH组的ASMA(90.9%)、ANA中肌动蛋白型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自身免疫肝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A、ASMA对自身免疫肝病诊断有意义,ANA的某些核型对自身免疫肝病诊断有提示指导意义,故联合检测能提高自身免疫肝病检出率。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病 抗核抗体 抗线粒体抗体 抗平滑肌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稳定期慢性阻塞肺病患者肺弥散功能检测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稳定期慢性阻塞肺病患者患者1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肺通气功能检查,CO弥散测定,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能力,肺泡毛细血管血容量等。结果中度组到极重度组DLCO、Dm、Vc占预计值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P<0.01)。并且随着病情的加重,下降也逐渐显著。DLCO与Dm的相关系数为0.899,与Vc的相关系数为0.874,P均<0.01,Dm与Vc的相关系数为0.821,P<0.01。DLCO、Dm、Vc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显著线性相关(P<0.01)。结论慢性阻塞肺疾病患者稳定期肺弥散功能障碍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发展而加重。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病 肺弥散功能 稳定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这两者之间的相关。方法以本科2015年7月-2017年8月接诊的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实验组,另择同期接诊的健康体检者60名作为对照组。予以两组彩色超声检查,并对各组的检查结果作出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的IMT、斑块检出率和斑块严重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利用超声可明确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并能为冠心病患者病情发展的判断提供重要参考。

  • 标签: 超声检测 相关性 颈动脉粥样硬化 严重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病原微生物检测儿童细菌腹泻的治疗价值。方法选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吴忠市某医院收治的儿童细菌腹泻患儿160例作为观察对象,对所有患儿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对病原菌药敏结果进行分析,探讨防治的措施。结果160例患儿当中,病原菌检出158株,志贺氏菌属有80株,弧菌属有40株,气单胞菌有20株,其他菌种有18株。所检出的所有病原菌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有着较强的耐药性。结论按照病原微生物检验的结果与药敏试验的结果,针对的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对患儿的预后及发育有改善的作用,促进临床治疗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及运用。

  • 标签: 病原微生物 儿童细菌性腹泻 治疗价值
  • 简介: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初步探讨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83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者均行头部CT或核磁共振(MRI)检查证实有无梗死发生。结果83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者经检查证实有梗死灶发生49例(59%),其中有典型临床症状23例(27%)。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处。软斑、混合斑是脑梗死患者的主要栓子来源。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有密切的相关

  • 标签: 脑梗塞/超声检查 动脉硬化/超声检查 颈动脉疾病/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 简介:摘要目的将三种不同免疫检验方法应用于HIV的检测中,对比结果可靠。方法本文实验样本是2015年7月至2017年10月本院纳入分析和研究的100例HIV患者的血清标本,均开展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检验方法、胶体硒免疫层析试验检验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验方法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验方法检测HIV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分别是97.22%、93.33%、98.00%,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检验方法检测HIV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分别是95.83%、90.00%、96.00%,胶体硒免疫层析试验检验方法检测HIV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分别是93.15%、83.33%、93.00%。结论和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检验方法、胶体硒免疫层析试验检验方法相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验方法检测HIV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均更高。

  • 标签: 免疫检验方法 HIV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水平与冠心病临床相关。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进行常规体检的9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比其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冠心病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级、病变狭窄程度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水平明显升高,且与其心功能分级及病变狭窄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

  • 标签: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冠心病 临床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系统红斑狼疮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评价。方法2015年12月--2017年9月期间,收集到我院就诊的82例系统红斑狼疮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疾病状态,分为2组,即活动期组(n=39)与非活动期组(n=43),另选同期体检的40名健康者,设为对照组,3组对象均进行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分析检查结果。结果比较IgG、IgA、IgM、C3和C4,活动期组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而非活动期组的IgG、IgA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系统红斑狼疮,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指导制定治疗方案。

  • 标签: 免疫学检验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阴道炎五联检在检测细菌阴道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到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细菌阴道病患者6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阴道分泌物标本分为试验组(阴道炎五联检)及对照组(阴道炎常规检)。对比两组标本的检测阳性率情况。结果进行检测并对比结果后,试验组平均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白细胞、BV、念珠菌、乳酸杆菌方面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滴虫检测方面两组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使用阴道炎五联检对细菌阴道病患者分泌物进行检测,操作便捷,并且可以对病原菌情况进行有效准确的诊断,对提高阳性检出率及诊断准确有着积极意义,值得相关医务人员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阴道炎五联检 细菌性阴道病 病原菌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评价国产安图2000与西门子CentaurXP在检测血清总绒毛膜性腺激素结果中的可比,降低检验成本,确保检验质量的可靠;方法同时在两台仪器上检测40份标本,进行回归分析比对;结果两台仪器的检测结果相关(r2>0.95);结论国产安图2000与西门子CentaurXP在检测血清总绒毛膜性腺激素中,其检测结果具有很好的可比

  • 标签: 化学发光分析仪 血清总绒毛膜性腺激素 回归比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动脉内膜增厚与颅内动脉硬化的相关及临床检测意义,旨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30例动脉内膜增厚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动脉超声及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比较两组动脉硬化检出率,进一步对观察组中颈动脉内膜厚度与MRA脑动脉硬化检出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检出颅内动脉硬化13例,对照组检出2例,观察组颅内动脉硬化检出率4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观察组患者中,内-中膜厚度1.1mm患者5例,检出颅内动脉硬化1例,检出率20.0%;内-中膜厚度1.2mm患者12,检出动脉硬化4例,检出率33.3%;内-中膜厚度1.3mm患者10例,检出动脉硬化5例,检出率50.0%;内-中膜厚度大于1.4mm患者3例,检出动脉硬化3例,检出率100.0%。结论颈动脉内膜增厚与颅内动脉硬化密切相关,临床中颈动脉内膜增厚检测对于颅内动脉硬化的早期预测、诊治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颈动脉 内膜增厚 动脉硬化 相关性 检测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