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粪便检测在炎症肠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方法 收集于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接受结肠镜检查并诊断为炎症肠病的患者共计92例,结合疾病分类并参考疾病活动度指数将患者分为8组,后经粪便检测分析其炎标志物含量。结果 由统计结果可知,IBD患者的炎标志物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且处于重度活动期的患者标志物含量达到了高峰值,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粪便检测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IBD方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 标签: [] 粪便检测 炎症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检测在活动肺结核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0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活动肺结核患者55例为研究对象,均测定血清结核抗体和T淋巴细胞亚群,并且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测,相比较菌阴患者而言,菌阳患者的PPD试验和血清结核抗体阳性率均较高,对比差异明显(P

  • 标签: 结核菌素试验 结核抗体 T淋巴细胞亚群 肺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市近4年细菌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特点,并进行病原学检测与分析,为细菌食物中毒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方法:选取我市近4年发生细菌食物中毒的样品进行检测,并分析检测结果。结果:2018年—2021年我市共发生细菌食物中毒事件38起,涉及到的食物中毒人数共636例,未发生因细菌食物中毒而死亡的事件。其中副溶血性弧菌15起,金黄色葡萄球菌11起,志贺氏菌8起,沙门氏菌4起。结论:在对细菌食物中毒进行防控的过程中,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总结分析细菌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特点,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保证民众饮食安全,促进我国食品安全事业发展。

  • 标签: 细菌性 食物中毒 检测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细菌腹泻病原微生物及其药敏检测情况。方法:于本院 2006年 4月~ 2007年 4月期间内接收的儿童细菌腹泻患儿中选取 173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选患儿均行病原微生物检测以及药敏试验。分析患儿病原微生物构成情况,并对比不同病原微生物的药敏检测结果。结果:①本研究 173例患儿检验结果显示,沙门氏菌 82例、占比 47.40%,致病大肠杆菌 55例、占比 31.79%,轮状病毒 20例、占比 11.56%,其他病原微生物 16例、占比 9.25%。②上述菌株对于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三嗪、头孢哌酮耐药性较高。结论:沙门氏菌是引起儿童腹泻最为常见的一种病原菌,并且耐药性较强,临床治疗中应选取合理的药物进行治疗,最大化改善患儿预后。

  • 标签: 儿童细菌性腹泻 病原微生物 药敏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测对输血安全的影响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输血科收录的1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联合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在输血前未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实验组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然后对比两组的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的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输血 不规则抗体检测 输血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浆B型脑钠肽检测在肺源心脏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0年4月收治的肺源心脏病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急性加重期伴肺心病患者65例,慢性阻塞肺疾病伴随肺心病患者67例;同时选取同期入院的体检健康人员60名作为对照组,针对三组患者实施血浆B型脑钠肽、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对比患者相关监测质保,根据HYHA标准实施心功能分级,对比血浆B型脑钠肽指标变化。结果:根据调查,急性加重期伴肺心病患者的血浆B型脑钠肽指标明显高于慢性阻塞肺疾病伴随肺心病和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较大且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同时患者的血浆B型脑钠肽指标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指标呈正相关,与动脉血氧分压指标呈负相关。II型~IV型肺心病患者的血浆B型脑钠肽浓度随着心功能等级的升高而升高。结论:血浆B型脑钠肽与慢性阻塞肺疾病伴随肺心病的病理过程有密切关系,因此成为了评估慢性阻塞肺疾病伴随肺心病患者心功能水平和病情危重情况的重要指标。

  • 标签: 血浆B型脑钠肽 肺源性心脏病 检测手段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肝功能联合血糖、血脂检测诊断非酒精脂肪肝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接收非酒精脂肪肝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并择取同期前来本院体检的健康人士50例作为对照组。均行肝功能联合血糖、血脂检测。比较两组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酰转肽酶(GGT)]、血糖(FBG)、血脂[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结果 观察组ALT、AST、GGT水平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肝功能 血糖 血脂 非酒精性脂肪肝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诊断系统红斑狼疮的有效手段。方法:选择50例系统红斑狼疮患者进行实验研究,其中活动期患者25例,纳入活动组中,另外非活动期患者25例,纳入非活动组中,选择25例健康体检人群纳入对照组中,均开展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结果:对比对照组,活动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3项以及补体2项均明显更高,非活动组血清IgA、IgG均明显更高,P<0.05,而血清IgM以及补体2项对比得出P>0.05;对比对照组,活动组、非活动组的抗ds-DNA抗体、抗核抗体(ANAS)、抗可溶性核抗原(ENA)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更高,P<0.05。结论:诊断系统红斑狼疮中使用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意义重要。

  • 标签: 免疫学检验 系统性红斑狼疮 诊断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对免疫甲状腺疾病患者展开诊断工作时将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进行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工作于我院展开,时间为2021年4月——2022年4月,共选取200例患者,因为患者疾病不同,将其分为四个组别,分别为桥本氏病组(n=50)、自身免疫甲亢组(n=50)、甲状腺功能减退组(n=50)和病毒性弥漫甲状腺肿组(n=50),另外选取50例同期在我院接受检查的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对所有人员展开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浓度检测,对不同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四组甲状腺疾病患者的血清TPOA水平均比对照组健康人员的水平高,各项数据对比差异大,P

  • 标签: 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检测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对系统红斑狼疮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择 2016年 7月— 2018年 6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系统红斑狼疮患者 46例,其中活动期 23例,非活动期 23例,再选取 23例同期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采用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的方式进行检测,对 3组的各项检验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活动组与非活动组患者的 IgA、 IgG、 IgM检验指标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补体 C3和补体 C4均要低于对照组, P<0.05;非活动组各项检验的阳性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对系统红斑狼疮患者实施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够有效的诊断出患者的病情,且精准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免疫学检验 系统性红斑狼疮 检验指标 阳性率
  • 简介:摘要:选拔海军舰载机飞行员,把好视力关不仅关系到未来学员在航校和部队的体检中顺利通过,也能保证学员在以后的飞行训练和执行飞行任务时有一个良好的视力基础。因为视力减退在预、航校及飞行部队中都是一种多发病,也是停飞的主要疾病,所以在招飞全面检测中如何避免视力检测误淘、漏淘是极其重要的环节。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2种国产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的检测结果,以评估不同试剂盒的检测性能。方法:采用试剂A(成都迈克生物)、试剂B(上海复星生物)、2种试剂盒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52例疑似新冠肺炎样本进行检测,比较其检测结果。结果:试剂A阳性样本检出率7.69%,与试剂B的5.77%相比无明显的差异(P>0.05)。试剂A、试剂B均可以检出不同稀释浓度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样本的ORF1ab、N基因,且两种试剂的Ct值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2种国产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对新冠肺炎疑似样本的阳性检出率无明显的差异,稳定性良好。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 试剂盒 诊断性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乙肝血清学标志物两对半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1月到2020年11月期间收治的3186例在检验科对血标本进行两对半化验的患者进行研究,检测两对半使用ELISA法试剂盒,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其中有1978例呈现阳性模式。结果 两对半检测3186例结果中,血清标志物5项全部(-)1208例,出现比率为37.91%;至少一项成(+)1978例,出现比率为62.08%,以15组阳性模式出现,其中检测出有628例具有保护的HBsAb呈现阳性,出现比率19.71%。 结论 为了有效的对乙肝病毒进一步的预防和控制,需要对乙肝相关疾病的知识加大宣传的力度,需要接种乙肝疫苗工作更好的开展,需要对广大人民参与检测乙肝两对半的行为进行积极的鼓励。

  • 标签: 乙肝 血清学标志物 两对半 分析检测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精准基因药物检测指导脑梗死二级预防,降低脑梗死复发率。方法 选取医院2021年1月1日—2021年6月30日于我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对这些患者行ESSEN评分,将患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3组各30名,将每组再分为2个亚组,共6个亚组,各为15人,观察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和降脂稳定斑块精准药物基因检测,根据基因检测结果给予脑梗死二级预防治疗,对照组不进行基因检测,全部给予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进行脑梗死二级预防治疗,对这6个亚组患者随访1年观察脑梗死复发率及行统计学分析,观察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3个组内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脑梗死复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组间脑梗死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准基因药物检测结果指导脑梗死复发的二级预防药物治疗可降低脑梗死复发率。

  • 标签: 精准基因检测 脑梗死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诊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4月~2021年4月收治5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均实施免疫学检验,分析两组检出率、检验结果及准确。结果:(1)检出率:观察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P

  • 标签: 免疫学检验 诊断 类风湿关节炎 准确性
  • 简介:摘 要:微小 RNA( microRNA, miRNA)是一种单链非编码小 RNA,能够调控基因表达,在众多生理病理和疾病治疗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人体血清存在能够稳定循环的 miRNA,血清 miRNA表达谱的变化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明确相关

  • 标签: miRNA 肿瘤 生物标志物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