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慢性心脏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2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78例老年慢性心脏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9例患者行以常规方式治疗,研究组39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行益活血颗粒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经过心电图检查,患者以型P波为主要临床症状,共66例,其中10例表现为缺血性ST-T改变,7例表现为持续心房颤动,2例表现为心肌梗,经过X线检查,右心室肥大患者7例,左心室肥大患者6例。经过治疗发现,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4.36%,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慢性心脏可以利用心电图以及X线等方式进行检查,可以将疾病特征清晰地体现出来,同时通过益活血颗粒对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临床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性心脏合并冠心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3月到2014年4月收治的52例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常规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在肺心病治疗基础上应用硝酸脂类药物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治疗后,研究组的心悸、心绞痛、呼吸困难、心梗、缺血性ST-T改变、电轴左偏等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显著有统计意义(P<0.05),且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心脏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应在单纯抗感染治疗基础上应用硝酸脂类药物实现综合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病情,临床实践意义深远。

  • 标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冠心病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慢性心脏合并冠心病的诊断方法和临床特征,为慢性心脏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支持和理论指导。方法本次选取的研究以象为我院在2014年6月至2017年2月接受诊治的慢性心脏合并冠心病患者,慢性心脏合并冠心病患者共有56例,对这56例慢性心脏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心电图进行分析,对患者的心脏彩超以及临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在所研究研究对象当上,34例经治疗后为显效,12例患者经治疗后为有效例,8例患者经治疗后为无效,2例患者因患者严重的呼吸衰揭合并心力衰揭而死亡。结论对于慢性心脏合并冠心病这种疾病,不仅病情较为复杂,而且在诊断容易出现漏诊,在结合患者的病史,并且有效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加以有效的辅助检查,可以使诊断准确率有效提高。临床上治疗慢性心脏合并冠心病的过程中,应当适当加大冠心病的治疗力度。

  • 标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冠心病 临床探讨
  • 简介:慢性心脏是由于、胸廓或肺动脉血管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慢性阻塞肺病(COPD)是慢性心脏最常见的病因,约占80%~90%,其他较少见的病因是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甚少见的病因是血管疾病.慢性反复性血栓栓塞;发病隐匿、缓慢、发现较晚,主要表现为重症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功能不全,是临床进行的一种类型,近年研究发现临床并不少见.临床对COPD引起慢性心脏的诊治非常熟悉,但是对反复发生的肺栓塞引起的慢性心脏缺乏足够的重视.肺栓塞(PE)发病率较高,临床诊断率不高,特别是在基层医院诊断率还不高,误诊率可达40.6%~79.1%.现将我院近3a内诊断的由肺栓塞导致慢性心脏5例报告如下.

  • 标签: 肺栓塞 诊断 肺源性心脏病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开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确诊为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的时间段为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病例数共计92例。使用随机法进行分组,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中患者行常规疗法,而观察组中患者则是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治疗,之后根据患者情况行对症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差异。结果观察组中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并发症率方面,则是显著比对照组要低(P<0.05)。结论临床上发生慢性心脏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患者的病情较为容易反复,针对的开展对症治疗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

  • 标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冠心病 效果 对症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脏合并冠心病诊疗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患有慢性心脏合并冠心病的病人进行相关检查、临床症状的统计,并且对所统计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结果彩超显示左心房室长大的患者有25例,占69.44%;两心室长大的患者有10例,占27.77%;左心室后壁搏幅下降的患者有32例,占88.88%。放射检查显示左心室长大者的患者有13例,占36.33%;左右心室长大的患者有15例,占41.66%,经过系统全面的治疗后有效率达78.46%。结论对慢性心脏合并冠心病进行诊断时应该将患者病史和临床症状综合研究,最终才能降低对患者的误诊率。而对于慢性心脏合并冠心病的治疗,该病的情况比较复杂、治疗的矛盾很多、预后欠佳。

  • 标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冠心病 治疗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稳心颗粒治疗慢性心脏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方法,为心脏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医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间接诊收治的64例慢性心脏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2例患者,观察组32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使用稳心颗粒进行对症治疗。经过差异化的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率。结果对比分析后,采取稳心颗粒治疗慢性心脏合并心律失常的观察组在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率上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采取稳心颗粒治疗慢性心脏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方法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研究。

  • 标签: 稳心颗粒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心脏疾病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72例慢性心脏患者,按接受治疗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36例。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显效21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4.45%,常规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显效18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86.11%,结果显示实验组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脏的临床疗效显著,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优化了患者心功能,是慢性心脏的一种理想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中西医结合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脉隆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心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慢性心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心功能、血气分析、肺动脉压力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总体疗效和症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血气分析、心功能、肺动脉压力及血清炎症因子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脉隆注射液能减轻老年慢性心脏患者的心脏负荷,抑制炎症因子,显著改善心肺功能,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心脉隆注射液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脏合并心力衰竭的有效护理对策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心脏合并心力衰竭患者7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整理,按照患者入院顺序的先后进行分组。对照组为先行入院的39例,对其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为后续入院的39例,对其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统计两组患者的心肺功能状况与生活质量,并对其加以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肺功能恢复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脏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运用有效地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改善其心肺功能,优化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和运用。

  • 标签: 肺源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探讨慢性心脏患者的特点并探讨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90例慢性心脏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呼吸内科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针对的护理干预对策,并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8%,明显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心脏患者实施针对的护理干预对策,能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特点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的课题在于探讨缬沙坦在治疗慢性心脏合并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中临床效果。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对112例本院2015年2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慢性心脏合并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分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均为56例患者,其中对照组56例患者采用福辛普利进行治疗,实验组56例患者采用缬沙坦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67%,远高于对照组的80.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差异不大,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舒张压与收缩压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在治疗慢性心脏合并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改善患者的血压情况,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缬沙坦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高血压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为研究对风湿心脏患者的护理治疗效果,随机选取住院时间在2015年~2016年期间符合研究标准的70名风湿心脏患者为实验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的35名风湿心脏患者实施针对的护理干预治疗,对于对照组的35名风湿心脏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治疗,对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各项身体状况进行密切的监察,将相关的实验数据进行详细的记录,研究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治疗效果。经过分析研究相关的实验数据,得出结果为通过对实验组的35名风湿心脏患者实施针对的护理干预治疗,其护理效率为91.9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75%,实验数据差异性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得出最终结论为对风湿心脏患者实施针对的护理干预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命健康质量,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值得在临床医学上进行深入的推广。

  • 标签: 风湿性心脏病 护理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脏彩色超声来对高血压心脏伴有左心力衰竭患者的多项参数进行分析和诊断。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高血压心脏(左心室肥厚及左心力衰竭)患者40例为实验组,健康正常人40例为(正常组),对其分析心脏彩超的相关指标的观察及NYHA心功能分级。结果心脏彩超的主要指标在实验组和对照组间明显不同(P<0.01),心脏彩超指标与心功能分级在高血压心脏患者中的相关分析,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1)。结论通过心脏彩超来诊断高血压心脏(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同时合并有左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是合理的,心脏彩超可以作为常规检查来评价患者心功能状态。

  • 标签: 心脏彩超 左室肥厚 左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高血压心脏心脏彩超与心电图临床应用价值,以为高血压心脏的临床诊治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67例我院于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所收治的高血压心脏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心脏彩超及心电图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疾病检出率。结果心脏彩超对左室肥厚、左房增大、左室扩大、主动脉弹性减退及主动脉扩张的检出率分别为73.13%、40.30%、34.33%、61.19%、14.93%,均明显高于心电图检查的29.85%、11.94%、10.45%、0.00%、0.00%,两种检测方式的检出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心脏彩超对高血压心脏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心电图,可作为临床检测高血压心脏的首选方式。

  • 标签: 高血压性心脏病 彩超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B超在高血压心脏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80例高血压心脏患者参与研究,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140例,观察组1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心电图方式进行诊断,观察组患者则采用B超方式进行诊断,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经过诊断对比,观察组患者中诊断出左室肥厚的共有109例,对照组患者中诊断出左室肥厚的共有93例,观察组诊断准确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B超在高血压心脏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和敏感性,且不会对患者造成创伤,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高血压性心脏病 B超 诊断效果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心脏彩超与心电图诊断高血压心脏的临床对比。方法按照抽签法的原则选用在本院进行治疗高血压心脏的70例疾病患者,并且将这70例患者进行平均分组诊断,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将采用心电图作为首选诊断方式的35例患者归入对照组,而另35例患者则是选择心脏彩超进行诊断且将其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以及高血压心脏阳性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检查结果显示左室扩大6例,左房增大9例,左室肥厚5例;而对照组患者的检查结果显示有左室肥大10例,左室电压增高11例,左房增大3例。诊断结束后,观察组患者,其诊断出19例高血压心脏,其阳性率结果显示为56.0%;对照组患者,其诊断出16例高血压心脏,其阳性率结果显示为56.0%;观察组患者的阳性率略高于对照组患者的阳性率,两者患者的研究数据的差异值不存在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彩超运用于高血压心脏的临床诊断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其在能够有效诊断出高血压心脏患者的阳性率,特异性、敏感性两个因素较显著,能迅速诊断高血压心脏,诊断的准确率非常高,此法是值得在高血压心脏的临床诊断中大力推广使用的最佳诊断方式。

  • 标签: 心脏彩超 心电图 高血压性心脏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电图诊断高血压心脏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自2014年1月-2016年1月以来收治的48例高血压心脏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均给予心电图及心脏彩超诊断,比较诊断效果。结果48例高血压心脏患者中,心电图确诊36例,诊断率为75.00%;心脏彩超确诊43例,诊断率89.58%,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与心脏彩超联合检查高血压心脏,可提高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高血压性心脏病 心电图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心电图诊断高血压心脏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以来收治的48例高血压心脏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均给予心电图及心脏彩超诊断,比较诊断效果。结果48例高血压心脏患者中,心电图确诊36例,诊断率为75.00%;心脏彩超确诊43例,诊断率89.58%,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与心脏彩超联合检查高血压心脏,可提高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高血压性心脏病 心电图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提供心脏B超检查,后对检测结果阳性率进行分析讨论,以此来研究心脏B超在高血压心脏中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以我院接收治疗的100位高血压心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所有患者提供心脏B超检查,并通过检测结果和心电图检测结果的对比来综合分析患者情况。结果利用心脏B超对患者高血压心脏的诊断,100位患者中有52位患者被诊断出心脏左室壁增厚,而被诊出左室扩大的患者有25位,阳性诊断率为74%;而利用心电图对患者进行心脏检测,阳性检测率为60%,由此可知,利用B超诊,其诊断阳性率显著高于心电图诊诊断阳性率。结论心脏彩超在高血压心脏阳性率的检测中,准确较高,医学价值较高,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心脏B超 高血压性心脏病 诊断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