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9 个结果
  • 简介:报告针刀治疗颈心脏15例的临床疗效及探讨。针刀配手法复位,治疗后1~3周痊愈。采用本方法是一种见效快、疗效确切、无副作用,值得临床研究应用,但要注意与真正的心脏相鉴别。

  • 标签: 心脏病 针刀治疗 机理探讨 治疗后 痊愈 副作用
  • 简介:本文试图从现代医学角度,着眼于椎盘下腰痛的病因,归结为生物力学因素、生物化学因素和生物细胞因素的变化为主要机;同时从《黄帝内经》中寻找到世界上最早有关腰痛致病机——经络学说,并逐一诠释。同时针对这些病因提出了对因治疗措施,供临床上较棘手的盘下腰痛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诊断思路和一套规范的治疗措施,以便更好地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盘源性下腰痛 生物力学 生物化学 中医病机
  • 简介:目的:探讨胰复生,配合手法整复脊椎、针刀疏通经络、治疗脊柱糖尿和非脊柱糖尿的疗效评价。方法:对33例脊柱糖尿运用口服胰复生,配合手法整复脊椎、针刀疏通经络、法治疗;对123例非脊柱糖尿运用口服胰复生,配合针刀疏通经络等疗法治疗,分析其疗效。结果:脊柱总有效率96.97%;非脊柱总有效率97.56%。结论:口服胰复生,配合手法整复脊椎、针刀疏通经络、等疗法,对脊柱糖尿有很好的疗效;口服胰复生,配合针刀疏通经络对非脊柱糖尿有效。

  • 标签: 整脊手法 胰复生 脊源性糖尿病 中药制剂 中医治疗
  • 简介:股骨头坏死症,《中国整脊学》首先介绍其病因病理。近来临床发现1例,男性,43岁,5年前外伤第2腰椎创伤性骨折(图1),2005年初右腿痛,步行困难。无嗜酒习惯,并从未服用过激素类药物。经照片(图2)CT(图3)诊断为右股骨头坏死(1期)。在某医院中药为主治疗2年,服药则疼痛缓解,不服药又疼痛加重。至今未愈。于2007年3月20日到本院诊治,发现骨坏死较2005年片更严重,已发展到第4期(图4),腰椎侧弯(图5),诊断为脊股骨头坏死症。目前正在治疗中。特与报导。

  • 标签: 右股骨头坏死 源性 腰椎侧弯 中国整脊学 创伤性骨折 激素类药物
  • 简介:心悸、怔忡症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编写,是在查阅大量基础文献研究,结合骨科、心内科临床实践实际情况,历经反复细致多次论证而成,现将本指南编写中的关键点报告如下:

  • 标签: 诊疗指南 编写 心悸 源性 怔忡 文献研究
  • 简介:近年来,心脑血管专家提出,治疗与预防心脑血管不仅要改善血液的粘稠凝聚,更重要改善血管自身的内在功能紊乱。因此,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生,除血液病变之外更重要的血管自身的病变。所以,对动脉管的研究,应该说是开创了防治心脑血管的一个新的思路。

  • 标签: 防治 心脑血管病变 脑中风 颈源性 血液病变 功能紊乱
  • 简介:月经紊乱症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编写,是在既往文献基础,根据近年来研究的新成果,结合临床实际编写的。现将本《指南》编写的几个关键内容报告如下:

  • 标签: 诊疗指南 紊乱症 编写 月经 源性
  • 简介:颈脊血压异常症(CervicogenicBloodPressureAbnormality)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编写,是在参考既往文献的基础上,根据近十年来研究的新成果,结合临床实际编写的。现将本《指南》编写的几个关键内容报告如下:

  • 标签: 诊疗指南 异常症 编写 血压 源性
  • 简介:胃肠功能紊乱是临床常见的一组疾病症候群,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常被称为“脊胃脘痛”。主要根据其发生的病因、病理及临床表现编写了本指南,现将其各项重要内容的编写依据及要点报告如下:

  • 标签: 胃肠功能紊乱 诊疗指南 编写 源性 中国传统医学 临床表现
  • 简介:1.约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邵振海等人提出了“脊神经后支综合征”的概念,认为上腰段的脊神经后支受到牵拉、卡压等刺激是发生下腰痛的原斟。这一学说现已基本得到公训。现在更常用的名词是“脊神经后支腰痛”、“腰椎脊神经后支综合征”。2.脊神经后支腰痛的特点:疼痛多为持续,痛区可位于下腰正中、腰骶部、髂嵴附近、臀部,也可伴大腿后外侧痛,但一般不超过膝关节;腰椎向某一方向运动时症状可加重,严重者甚至不能行走和站立:在主诉痛区上方2~3个脊椎节段(脊神经后支发出平面)的棘突、小关节、横突有压痛,深压时可向主诉痛区放射;无下肢感觉、反射和肌力异常;主诉痛区的X线、CT、MRI多为正常。

  • 标签: 脊神经后支源性腰痛 整脊疗法
  • 简介:颈椎与血压异常的关系已开始被人们所认识,并且在医学界得到承认。但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颈椎外伤、劳损、退变等原因使颈椎间组织失稳或错位,颈部软组织痉挛,炎症,松弛直接或间接导致脊神经节和椎旁交感神经受激惹血管舒缩,颈动脉窦受刺激,椎动脉受压、扭曲而致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脑干血供减少,血管调节中枢受影响,也可使外周血管舒缩失调,从而引起血压异常。临床治疗时应与原发性高血压相鉴别,临床表现较为复杂,高血压持续时间长,治疗困难,疗效不巩固并且药物副作用较大。我们应用中医整脊手法结合针刀松解治疗该病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高血压 整脊手法 小针刀
  • 简介:目的:观察正脊调曲手法对腰腰椎侧弯影响的影像学变化。方法:本组患者33例,男20例,女13例,年龄23~60岁。采用正脊调曲手法治疗后观察患者前后CR片的Coob’s角变化。结果:明显改善13例,改善17例;无变化3例,总有效率90.91%。Cobb角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脊调曲手法矫正腰椎侧弯是有效的,Cobb角对腰椎侧弯的诊断、治疗及愈后的判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腰椎侧弯 正脊调曲手法 正骨手法 影像学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骨关节的中医骨科康复治疗新途径、新方法。方法:1、通过对老年骨关节机及其认识渊源:肾主骨学说、气血学说、力平衡学说的论述;2、骨关节的诊断;3、中医辩证分型、中药内外康复治疗:4、针灸治疗;5、针刀闭合松解术治疗;6、推拿手法治疗;7、运动训练。结论:骨关节是世界卫生组织在当前重点研究的课题。老年骨关节发病率高且治疗难度大,采用中医骨科综合疗法康复治疗,方法灵活、技才独特、疗程较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老年 骨性关节病 中医骨科综合疗法 康复治疗
  • 简介:本文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了人类脊椎的生理机能及病理改变,首次提出病变椎体的诊断新观点——纤维位移和整体失衡位移,同时提出慢性疲劳综合征与脊椎(尤其是胸椎)病变的相关,结论是: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因是脊柱纤维位移和整体失衡位移导致体表内脏之间的平衡系统:神经、体液、经络等传导反馈系统的不协调而引发的一组非器质性病理改变综合征。并创新性地制定了一套针对此类疾病的有效的治疗方案——闭合松解术加手法整复综合疗法,为慢性疲劳综合征这一现代医学棘手的难题录求到了一种新的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 标签: 慢性疲劳综合征 相关性 生物力学 脊柱综合征 分类 胸椎纤维位移
  • 简介:目的:评价腹部针刺法对慢性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腹部取穴中脘,关元,气海,下脘,大横,上风湿点,上风湿外点,下风湿点,下风湿下点。采用轻捻转慢提插手法,留针30分钟,每2天治疗一次,10次为一疗程。结果:经治疗结果临床治愈2例,显效20例,有效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3.34%。结论:说明腹部针刺疗法可有效治疗慢性风湿关节炎。

  • 标签: 腹部针刺法 风湿性关节炎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探索应用闭合松解减压术的方法治疗各型颈椎(包括神经根型、锥动脉型、脊髓型、交感型及混合型),如有病理性移位,则配合相应手法复位;此种治疗方法一律不用激素、血管扩张等药物。材料经过临床、X线、CT、MRI等确定诊断的各型颈椎245例,经微刀治疗并经3~12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痊愈198例占80.8%,显效43例占17.55%,总有效率98.36%,无效4例。结论应用微刀进行闭合松解减压术属闭合微创手术,是目前治疗颈椎的较好方法之一,值得推广。

  • 标签: 闭合性松解减压术 治疗 颈椎病 闭合性微创手术 X线检查
  • 简介:颈、腰椎为正虚邪实、虚实夹杂、形神互伤的一类疾病。颈、腰椎的病因除外伤和劳损外,多为神伤心志、内伤七情、正虚邪入。就“形”而言,是筋肉导致骨病,其病理机制为筋、肉、脉的挛缩,导致气滞血瘀,局部形成病灶,继而影响人体神的各种功能;就“神”而言心神伤导致五脏神伤,脏腑功能失和,气机紊乱,经络气机阻滞,如此筋、肉、骨失养,进而发生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产生退行病变,最后形成神一形一神一形神合的恶性病理循环,使脊柱整体失稳及人的形神整体失和。所以,颈、腰椎多由患者自身因素所造成,根据本伤形、形伤神形神互伤的病理变化过程,其位在皮、在筋、在肉、在脏、在经、在骨、在神,因此,治疗这类宜医患合作,充分发挥患者的自我表现调控能力,综合运用中医的多种疗法,对患者形神辩证施治于本整体和局部的部位,则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复发率,达到治病又治人,治病必求本的目的。

  • 标签: 颈椎病 腰椎病 形神整体 病因 病机 病位
  • 简介:源自脊柱骨关节错位并发脊髓、脊神经、交感神经等损伤引起内脏、器官的疾病为脊性疾病,也有称“脊柱性疾病”或“脊柱相关疾病”。中国传统医学有史以来,就有按摩踩蹻(治病,《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录上古之时,治病用“蹻引案(按)抚”,汉墓帛画《导引图》绘多个脊柱导引法。对脊性疾病,历代文献均有论述。为继承传统医学这方面的理论经验,特整理简介如下。

  • 标签: 中医 脊源性疾病 膏贴疗法 膏摩药熨疗法 脊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