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Vojta姿势反射检查对脑瘫患儿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7年3月至2017年12月收治出生高危患儿127例,全部患儿均行NBNA(新生儿神经行为评估量表)检查和Vojta姿势反射检查,其中A组仅对NBNA检查结果进行分析,B组仅对Vojta姿势反射检查进行分析,以临床诊断结果为参照标准比较两组脑瘫患儿诊断准确性。结果由临床综合诊断结果可知,127例出生高危患儿脑瘫诊断阳性68例,阴性59例。以此为参照标准,A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依次为36.76%、45.76%和40.94%,B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依次为92.6%、79.66%和86.61%,经统计学检验后发现,B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明显优于A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ojta姿势反射检查可有效检出早期脑瘫患儿,具有积极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Vojta姿势反射检查 NBNA检查 脑瘫患儿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瞬目反射检查对面神经炎诊断帮助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面神经炎发病患者进行瞬目反射(BR)检查,根据病变部位分为左侧病变和右侧病变,患者病程长短不一,最短半天,最长达20年。分别记录患者病侧R1波、R2波及健侧R2'波延长和消失例数,同时进行面肌功能临床评估。结果瞬目反射检查异常率高达90%以上。结论瞬目反射能够及早反映出患者面神经损害,是面神经炎早期诊断敏感指标,对评估病变具有十分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瞬目反射 面神经炎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梅毒母婴传播预防措施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我院接收妊娠梅毒患者54例,在自愿情况下,按照随机数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未采取预防措施,观察组给予规范抗梅毒治疗措施,对比两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足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新生儿早产率、死胎率、先天梅毒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梅毒患者采用规范抗梅毒治疗措施,可以提高产科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梅毒母婴传播 预防措施 治疗效果 应用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准分子激光角膜屈术在成人屈不正中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患者200例(386眼),所有入院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PRK组、LASIK组两组,每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裸眼视力、等效球镜屈光度、眼压及角膜厚度。结果PRK组、LASIK组术前视力比较未见明显差异,术后1、3、6、12个月,两组平均裸眼视力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其中,术后1、3、6个月PRK组视力显著高于LASIK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但术后12个月,LASIK组视力显著高于PRK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RK组、LASIK组术前屈光度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术后1、3、6、12个月,两组屈光度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其中,术后1、3、6、12个月,PRK组屈光度显著高于LASIK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RK组、LASIK组术前眼压、角膜厚度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RK组、LASIK组术后眼压、角膜厚度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但PRK组、LASIK组术后眼压、角膜厚度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准分子激光角膜屈术在成人屈不正中应用效果确切,能明显提高视力、改善屈光度、降低眼压及角膜厚度,且PRK、LASIK两种术式各具优势,可根据临床适应证选择合适术式。

  • 标签: 屈光不正 成人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术 PRK LASIK
  • 简介:摘要通过对口腔科环境感染传播四个主要途径分析探讨防治其感染传播重要举措,具体从环境清洁、空气、水和医疗废物4个方面找出预防口腔科环境感染传播措施,以为口腔科感染管理工作提供规范、科学、可行参考。

  • 标签: 口腔科 环境感染传播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内直肌巩膜缝线后固定术对矫正成人屈调节性内斜视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选择我院2010-1~2013-4收治成人伴有屈参差调节性内斜视患者23例(男9例,女14例);年龄24-41岁(平均29岁);单眼高度远视+4.75D~+8.00D(平均+6.05D±0.79),矫正视力0.05-0.4(平均0.24),内斜+23Δ~45Δ(平均+32.21Δ±6.05Δ),同视机法测量AC/A除外非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行患眼内直肌巩膜后固定术或联合内直肌后徙术矫正内斜视。结果23例术后内斜视均明显好转,斜视角(他觉)0Δ~+8Δ(平均+3.65Δ±2.20Δ),术后患者心理状态及社交能力大为改善。结论对于成人伴有伴有屈参差调节性内斜视患者,患眼内直肌巩膜后固定术或联合内直肌后徙术可以有效控制由于高度远视产生调节性内斜视。

  • 标签: 成人,屈光性调节,屈光参差,内斜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国产直线切割吻合器行侧侧吻合在重度梗阻性结肠癌中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6年5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62例重度梗阻性结肠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吻合器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吻合器组使用国产直线切割吻合器行侧侧吻合术,对照组使用手工侧侧吻合术。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吻合器组患者吻合均一次成功,吻合器组患者手术耗时为15~30min,平均手术耗时(25.0±7.3)min;对照组患者吻合一次成功,手术耗时为37~49min,平均手术耗时为(45.0±10.4)min。两组患者手术耗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器组患者手术时无一例吻合肠瘘发生,术后无一例吻合口出血发生,无手术死亡病例。对照组患者手术时吻合肠瘘4例(12.9%),术后吻合口出血5例(16.1%),无手术死亡病例。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直线切割吻合器行侧侧吻合在重度梗阻性结肠癌手术中具有手术耗时短、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可满足患者身心需要,并提高重度梗阻性结肠癌住院患者对手术满意度,切实改善护理质量,深化和推进整体医疗工作,从而取得很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普外科 国产直线切割吻合器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动力疗法联合冷冻治疗尖锐湿疣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实验研究选择对象,是我院在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1年期间收治住院治疗100例尖锐湿疣患者,并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100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每组50例患者。参照组患者行冷冻治疗联合α-2b干扰素凝胶治疗,实验组患者行动力疗法联合冷冻治疗,对比两组尖锐湿疣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尖锐湿疣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满意度分别为94%、88%,明显高于参照组70%、68%。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力疗法联合冷冻治疗尖锐湿疣效果显著,治疗方案安全有效。

  • 标签: 光动力疗法 冷冻治疗 尖锐湿疣 生活质量 总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强脉冲联合中药内服治疗面部痤疮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面部痤疮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42例,观察组采取强脉冲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方法,对照组则采取单一强脉冲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次数,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强脉冲配合中药内服治疗面部痤疮患者,能够获得较高临床疗效,且患者满意率也将大大提升。

  • 标签: 强脉冲光 中药内服 面部痤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见流行性传染病传播方式并针对其提出有效预防控制策略。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疗流行性传染病患者120例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对这120例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分析常见流行性传染病种类及疾病传播方式,并对预防控制策略进行分析。结果常见流行性传染病主要包括性传播、母婴垂直传播、粪口传播、血液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方式。结论传播途径和传染病病原是流行性传染病扩散必然条件,因此根据传染病特征制定综合性控制对策,可有效控制和预防疾病传播

  • 标签: 流行性 传染病 传播方式 控制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翼状胬肉侵入角膜内不同程度对屈状态影响及手术前后屈状态变化。方法选择2015年10月到2016年4月在本院就诊73例(82眼)翼状胬肉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胬肉侵入角膜内程度分为≤3.0mm组、3.1~4.5mm组和>4.5mm组,均接受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比观察各组状态以及手术前后屈状态改变。结果3组术前平均裸眼视力、平均最佳矫正视力和平均散光度相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提示胬肉头部侵入角膜内程度与术前平均裸眼视力和平均最佳矫正视力均呈负相关(r=-0.732和r=-0.673,P<0.05),与术前平均散光度则成正相关(r=0.845,P<0.05)。术后各组平均裸眼视力、平均矫正视力均有显著提高,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组平均散光度均有显著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侵入角膜内越多对角膜屈状态影响越大,手术治疗可有效改善角膜散光情况,提高视力。

  • 标签: 翼状胬肉 屈光 散光 角膜缘干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动力疗法联合手术治疗皮肤恶性肿瘤疗效。方法44例皮肤恶性肿瘤患者(包括26例基底细胞癌患者、8例鲍温病患者、6例鳞癌患者、4例湿疹样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手术治疗联合动力疗法进行治疗,分析治疗后临床效果、病症复发率以及出现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无论先接受ALA-PDT后行手术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后再进行PDT面部基底细胞癌(5/26)、鳞状细胞癌(1/6)、Bowen病(1/8)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动力治疗法是皮肤恶性肿瘤手术治疗重要辅助疗法,能够有效降低手术切除部位深度及面积,对于复杂手术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降低联合治疗方法时疾病复发率,还需要继续探索

  • 标签: 手术治疗 光动力疗法 皮肤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化就诊流程对缩短屈不正儿童患者候诊时间具体影响。方法以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接诊78例屈不正儿童为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均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就诊流程,而研究组则采取优化就诊流程,分析比较两组候诊时间,以及患儿配合效果。结果研究组候诊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配合率(94.87%)高于对照组(76.9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就诊流程有效开展,利于候诊时间减短,以及患儿配合度提高,效果显著,值得使用。

  • 标签: 屈光不正 优化就诊流程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同时总结中重度痤疮病人接受动力联合胶原贴敷料进行治疗具体方法与效果。方法对于我们医院在过去一年之内所收治中重度痤疮病人资料100例施行分析,由于病人所接受治疗方案不同将其施行分组,给予对照组病人红蓝光照射联合胶原贴方法进行治疗,给予研究组病人动力联合胶原贴敷料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病人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安全性,将所得各项数据施行统计学计算。结果两组病人接受不同治疗措施之后,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接受不同治疗措施之后没有产生不良反应。结论临床中对于中重度痤疮病人,为其开展动力联合胶原贴敷料进行治疗效果理想,应用安全性高,应该给予大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中重度痤疮 光动力联合胶原贴敷料 治疗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意识增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人才成为医学院校实验教学环节努力方向。设计性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整体素质有效途径,有助于学生尽快适应临床。而本文中就主要探究分析了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在眼视实践教学中取得成效。

  • 标签: 设计性创新性实验 眼视光实践教学 成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射频联合点阵激光治疗面部皮肤老化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在我院进行治疗100例面部皮肤老化患者,通过抽签方式随机平均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仅采用射频治疗,观察组采用射频联合点阵激光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面部皮肤改善效果以及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改善情况,对比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76%,此外观察组治疗后抑郁以及焦虑评分均明显下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射频联合点阵激光治疗面部皮肤老化临床疗效佳,能够明显减小患者心理压力,推荐使用。

  • 标签: 射频 点阵激光 面部皮肤光老化 临床效果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屈状态弱视儿童治疗效果差异性,并分析相关指标。方法选取屈状态弱视儿童45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时间为2013年1月10日-2016年5月30日,根据其疾病情况进行分组,即15例混合散光组、15例远视组、15例近视组,同时根据儿童弱视程度进行分组,其中轻度弱视儿童24例,中度弱视儿童15例,重度弱视儿童6例。所有屈弱视儿童均接受相应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远视组儿童治疗疗效优于近视组和混合组,近视组儿童治疗疗效优于混合组(P<0.05);轻度弱视儿童治疗疗效优于中度弱视儿童和重度弱视儿童,中度弱视儿童治疗疗效优于重度弱视儿童(P<0.05)。结论不同屈状态弱视儿童治疗效果存在一定差异性,其中,远视性弱视儿童治疗效果最好,轻度弱视儿童治疗难度小于中重度弱视儿童。

  • 标签: 屈光 弱视 儿童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索辅助微创气管切开术在颌面肿瘤术应用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62例颌面肿瘤患者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气管切开术,观察组进行索辅助微创气管切开术,对比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平均操作时间为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未见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4%(6/31),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颌面肿瘤术应用光索辅助微创气管切开术切口更加美观、平整,有效缩短了手术操作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应用前景良好。

  • 标签: 光索 辅助 微创气管切开术 颌面肿瘤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烧伤患者瘢痕增生烧伤患者瘢痕增生治疗过程中应用强脉冲联合压力疗法,对其疗效进行观察。方法从我院中选取2015年7月到2016年7月进行治疗烧伤患者共50例,运用随机数表方法将对其分成两组,即联合组和单一组各25例,其中,对单一采用压力疗法进行治疗,而在联合组中,则采用压力疗法和强脉冲联合治疗。最终,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治疗前后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生命质量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分别对两组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后,临床效果总效率联合组要明显高于单一组,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所存在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联合组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要明显低于单一组,评分存在差异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生命质量联合组要明显高于单一组,差异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烧伤患者瘢痕增生烧伤患者瘢痕增生治疗过程中应用强脉冲联合压力疗法,其治疗效果显著,即改善了临床症状、减轻了瘢痕增生厚度,同时也提高了生命质量,具有良好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强脉冲光联合压力疗法 治疗烧伤 瘢痕增生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乙肝孕妇服用替诺福韦酯疗效及其对阻断母婴乙型肝炎病毒(HBV)垂直传播有效性。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40例乙肝孕妇,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于孕10周开始给予替诺福韦酯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保肝治疗,两组新生儿均采取阻断治疗。两组孕妇于孕12周、20周、30周对谷丙转氨酶(ALT)及HBV-DNA进行检测,统计ALT复常率及HBV-DNA转阴率;新生儿1个月时进行乙肝五项测定,计算阻断成功率。结果孕12周,实验组ALT复常率和HBV-DNA转阴率分别为15%和10%,对照组为10%和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20周,实验组ALT复常率和HBV-DNA转阴率为50%和45%,对照组为20%和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30周,实验组ALT复常率和HBV-DNA转阴率为100%和95%,对照组为45%和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新生儿阻断成功率(100%)高于对照组(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乙肝孕妇早期应用替诺福韦酯可以进行有效治疗,并能阻断母婴间HBV垂直传播

  • 标签: 乙肝孕妇 替诺福韦酯 母婴传播 阻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