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分别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以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诊断梅毒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465例门诊体检以及住院患者血清标本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检测所有血清标本的梅毒螺旋体(TP)抗体(TP-Ab),若检查结果显示TP-Ab阳性,应该再次采用RPR检测。其中252例疑似梅毒的高危群体,应该同时进行ELISA检测、RPR检测。结果本次研究的465例患者中两种检测方法均表示阳性者44例,其中梅毒潜伏感染者3例,确诊梅毒患者41例。95例TP-ELISA(+)RPR(-)患者中,梅毒治愈12例,梅毒早期感染者5例,其余原因不明。3例患者检测RPR(+)TP-ELISA(-),结果都属于RPR生物学假阳性。结论梅毒初筛适用ELISA法,梅毒治疗期间适合采用RPR试验法观察患者的治疗疗效,将两种检测方法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梅毒诊断正确率,为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提供充分的参考。

  • 标签: 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梅毒 临床诊断价值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227-02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研究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在梅毒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03例疑似梅毒感染或者梅毒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酶联免疫吸附法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法进行检测,统计其梅毒检出阳性率,并对阳性患者实施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明胶凝集试验进行确认,计算其检测灵敏度、假阳性率以及漏检率。结果经ELISA法和TRUST法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97.22%和61.11%,漏诊率分别为2.78%和36.11%,假阳性率分别为0和33.33%,经ELISA法检测结果均显著优于TRUST法,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酶联免疫吸附法在意思梅毒患者或者梅毒高危患者的筛查中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较低的漏检率,可以用于梅毒的筛查工作中,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则更适用于梅毒患者的病程进展、临床治疗效果评价。

  • 标签: 梅毒检验 酶联免疫吸附法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临床比较
  • 简介:摘要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是临床医学检验的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用于测定各种血清免疫学标志物,比如对于乙肝血清标志物两对半的检测,还有就是对于HCV抗体和梅毒抗体等检测,把受到检测的标本和酶标记抗原固相结合,表面抗原和抗体就起反应,从而研究乙肝病毒临床毒分类。

  • 标签: 酶联免疫 实验 乙肝两对半 临床分析
  • 简介:患者,男,48岁,因"反复腹痛,腹胀1个月,加重1d"急诊入院。既往无心脏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及疫区居住病史。查体:T38.6℃,P160-170次/min,BP60/35mmHg(1mmHg=0.133kPa)。烦躁,贫血貌,腹肌紧张,全腹压痛明显,反跳痛阳性。辅助检查:血常规:Hgb76g/L,WBC2.55×109/L,动脉血乳酸8.8mmol/L;血气:pH7.32,PO266mmHg,K3.2mmol/L;腹部增强CT示:右侧腹膜后间隙见积液、积气,升结肠壁局部似不连续。初步诊断:肠穿孔,感染性休克。

  • 标签: 多粘菌素B 血液灌流 脓毒症 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加入谷氨酰胺(Gln)的肠内免疫营养(Immunonutrition)对外科危重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取外科急症大手术后APACHEⅡ评分大于8分的患者58例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加入谷氨酰胺的肠内免疫营养配方(N=30);对照组给予标准配方肠内营养(N=28).术后营养支持7d后检测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B)和转铁蛋白(TRF)以及IgG,IgA和IgM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并观察肛门排气时间及接受早期营养的耐受性.结果研究组免疫营养支持7d后ALB,PAB和TRF均明显上升(P<0.05),而对照组ALB,PAB和TRF与支持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AB的增加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gA、IgG和IgM均高于营养支持前和对照组(P<0.05),T淋巴细胞亚群CD4百分比和CD4/CD8值均高于营养支持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加入谷氨酰胺(Gln)的肠内免疫营养能提高外科危重患者术后免疫球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提高免疫功能.关键词谷氨酰胺;肠内免疫营养,免疫调节;外科手术中图分类号R459.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549-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脑卒中给予免疫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我院收治的重症脑卒中患者30例进行分析,实施免疫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方案,观察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的营养、免疫指标.结果经治疗后患者的营养指标(总蛋白、血清蛋白、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免疫指标(IgG、IgM、IgA、CD4、CD8)明显改善,MODS评分、ApacheII评分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免疫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重症脑卒中疗效确切,能够满足营养需求,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关键词脑卒中;肠内营养支持;营养指标;免疫指标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481-02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肌注人免疫球蛋白对严重腹腔感染患者免疫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选取60例严重腹腔感染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肌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9d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IgM、Ig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6(IL-6)、IL-10以及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等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gA、IgM浓度升高,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19、4.29、5.07、4.12,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NF-α、IFN-γ、IL-6等浓度较治疗前明显升高,IL-10浓度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6.34、8.45、6.12、5.35、5.21、7.46、5.18、4.08,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NF-α、IFN-γ、IL-6、IL-10等浓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66、0.92、0.46、0.74,P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CD3+、CD4+、CD8+、CD4/CD8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84、2.97、5.45、3.89、3.56、2.81、4.34、3.31,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患者CD3+、CD4+、CD8+、CD4/CD8等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14、4.26、5.38、4.29,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PACHEⅡ评分均降低(t分别=8.54、9.26,P均〈0.05),但是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97,P〉0.05).结论严重腹腔感染患者注射人免疫球蛋白能提高患者免疫力,减轻炎症反应.

  • 标签: 人免疫球蛋白 严重腹腔感染 免疫炎症反应 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 简介:摘要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免疫规划管理工作也在不断完善。儿童是各类传染病的高发人群,尤其是流动儿童由于客观原因而更加容易感染疾病,所以我国一直以来都发出重视对流动儿童的免疫规划管理。据有关统计显示,目前我国的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已达到90%以上,但在人口和岗位流动愈加频繁的社会背景下,仍需进一步巩固现有成果,防止出现新的免疫规划薄弱区域及人群。本文主要针对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 标签: 流动儿童 免疫规划管理 免疫接种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支持对重症脑卒中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14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55例)和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组(EIN组,59例),分别给予能全力高能营养素合剂及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支持。并统计比较两组患者IgA、IgG、IgM水平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2组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第1d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均低于NC组,14d时EIN组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高于EN组;两患者组并发症发生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早期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使机体免疫功能较快恢复到正常水平,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 脑卒中 免疫功能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人体血浆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效价的检测,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法,并对两种方法的检测效果进行比较。方法研究对象为来自国家临检中心乙肝表面抗体质控品2份,来自中国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的线性参比品的国家标准品3份。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法对其血浆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效价进行检测,并对两种方法的检测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于中国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的3份参比品、国家临检中心2份质控品乙肝表面抗体效价的检测,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法的检测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样本浓度值相关性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5;对于1-400号高抗血浆、401-800号低抗血浆、801-1000号普通血浆乙肝表面抗体效价的检测,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法的检测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样本浓度值相关性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5。结论对于人体血浆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效价的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法不但检验成本低、操作简单快捷,而且特异性强、准确度高,对血液制品行业乙免原料血浆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效价的筛查具有重要的意义,非常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酶联免疫法 放射免疫法 乙肝表面抗体效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