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分别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以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诊断梅毒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465例门诊体检以及住院患者血清标本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检测所有血清标本的梅毒螺旋体(TP)抗体(TP-Ab),若检查结果显示TP-Ab阳性,应该再次采用RPR检测。其中252例疑似梅毒的高危群体,应该同时进行ELISA检测、RPR检测。结果本次研究的465例患者中两种检测方法均表示阳性者44例,其中梅毒潜伏感染者3例,确诊梅毒患者41例。95例TP-ELISA(+)RPR(-)患者中,梅毒治愈12例,梅毒早期感染者5例,其余原因不明。3例患者检测RPR(+)TP-ELISA(-),结果都属于RPR生物学假阳性。结论梅毒初筛适用ELISA法,梅毒治疗期间适合采用RPR试验法观察患者的治疗疗效,将两种检测方法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梅毒诊断正确率,为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提供充分的参考。

  • 标签: 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梅毒 临床诊断价值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227-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门诊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108例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方法,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用康复新液,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液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既能提高疗效,又可减少复发,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有效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复发性口腔溃疡 康复新液
  • 简介: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单纯疱疹病毒(HSV)抗体对生殖器疱疹筛查的意义。方法:选取50例2010年2月至2013年10月来我院治疗疑似生殖器疱疹患者,将其作为试验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HSV抗体检测,另外选择50例健康体检人员血清作为对照组。结果:在50例疑似生殖器疱疹患者HSV-IIgM,HSV-IIgG的检出率依次为14%,32%,HSV-ⅡIgM检出率为20%,HSV-ⅡIgG的检出率为34%;在对照组中HSV-IIgM,HSV-IIgG的检出率依次为0.8%,14%,HSV-ⅡIgM检出率为10%,HSV-ⅡIgG的检出率为24%,两组患者HSV抗体检测阳性率有显著的不同,二者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疑似生殖器疱疹患者单纯疱疹病毒抗体检出率高,酶联免疫检测HSV抗原的方法可直接检测出泌尿生殖道及皮损中HSV病原体,在生殖器疱疹筛查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 标签: 生殖器疱疹 单纯疱疹病毒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研究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在梅毒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03例疑似梅毒感染或者梅毒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酶联免疫吸附法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法进行检测,统计其梅毒检出阳性率,并对阳性患者实施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明胶凝集试验进行确认,计算其检测灵敏度、假阳性率以及漏检率。结果经ELISA法和TRUST法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97.22%和61.11%,漏诊率分别为2.78%和36.11%,假阳性率分别为0和33.33%,经ELISA法检测结果均显著优于TRUST法,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酶联免疫吸附法在意思梅毒患者或者梅毒高危患者的筛查中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较低的漏检率,可以用于梅毒的筛查工作中,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则更适用于梅毒患者的病程进展、临床治疗效果评价。

  • 标签: 梅毒检验 酶联免疫吸附法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临床比较
  • 简介:摘要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是临床医学检验的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用于测定各种血清免疫学标志物,比如对于乙肝血清标志物两对半的检测,还有就是对于HCV抗体和梅毒抗体等检测,把受到检测的标本和酶标记抗原固相结合,表面抗原和抗体就起反应,从而研究乙肝病毒临床毒分类。

  • 标签: 酶联免疫 实验 乙肝两对半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法(ECLIA)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的区别及其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0例RA患者和50例非RA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ECLIA与ELISA测定所有患者血清中抗CCP抗体水平。结果ECLIA法试剂盒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0.0%、96.0%,ELISA分别为76.0%、78.0%;ECLIA检测抗CCP抗体的阳性率为42.0%,ELISA阳性率为49.0%,两种方法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检测方法总体符合率为82.2%,且两者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抗CCP抗体检测中,ECLIA灵敏度、特异性较高,优于ELISA法,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电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关节炎 类风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吸附治疗方法用于治疗我科室收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过程中出现并发症进行分析,通过采取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使并发症得到有效的处置。方法患者在接受规范的免疫吸附治疗过程中、治疗结束后及拔除血液透析管路后72小时出现的并发症共11例进行分析和有效干预。结果通过科室医护人员的认真分析,干预措施得当,上述11例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均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未给患者、家属、科室和医院造成不良的影响和负担。结论通过免疫吸附治疗前加强医患沟通,取得患者的配合,同时严密观察病情,正确进行管路维护等全面规范的护理和指导,免疫吸附治疗是一项有效的、安全的治疗方法,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重大的意义。

  • 标签: 免疫吸附疗法 自身免疫性疾病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加样量对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确诊乙型肝炎患者的HBcAb阳性标本,并选择同期来院健康体检者120例HbcAb阴性标本,分别采用6种加样量进行ELISA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阳性组患者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乙型肝炎的病毒核心抗体(HBcAb)的阳性率为100%,假阴性率为0%,不同加样量的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阴性组中常规加样量的阴性率为100%,假阳性率为0%,第2~6组的假阳性率分别为0.83%、8.33%、15.83%、18.33%、27.50%,与第1组相比,第2组加样量的检测结果与第1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3~6组与第1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时,不同加样量对检测结果具有显著影响,实际操作中可直接采用10uL血清进行检查,对检测结果无影响。

  • 标签: 加样量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乙型肝炎 病毒核心抗体
  • 简介:摘要肿瘤免疫微环境在癌症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充分认识和研究肿瘤的免疫微环境在整个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微环境中各种免疫细胞与免疫因子之间的关系,对肿瘤的治疗和预后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 标签: 肿瘤 免疫微环境 免疫细胞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钟秀街道免疫规划疫苗全程免疫现况,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调整今后计划免疫工作重点。方法查看2011年秋季入学的小学一年级所有新生的预防接种证,核实基本资料和疫苗接种信息,找出应补种儿童和应补种疫苗针次,了解儿童建卡建证及免疫规划疫苗全程免疫状况。结果共调查钟秀街道2所小学入学新生328人,查验328人,查验合格181人,合格率55.18%。结论加强计卫专干的领导;定期开展流动儿童走访核查;落实应种儿童未种原因调查,及时通知相应儿童补种疫苗等工作能提高免疫规划疫苗全程免疫状况。

  • 标签: 免疫规划 全程免疫 预防接种证 合格率 建证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重症肺炎治疗中,免疫治疗的效果。方法对56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加用免疫治疗剂胸腺肽α1治疗。采用全自动蛋白分析仪对两组患者IgG和IgM进行检测;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细胞亚群。结果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试验组治疗后的血清免疫蛋白IgG、IgM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T细胞亚群CD4+/CD8+也显著升高。结论在对重症肺炎患者治疗中,免疫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免疫治疗 重症肺炎 免疫功能 疗效
  • 简介:患者,男,48岁,因"反复腹痛,腹胀1个月,加重1d"急诊入院。既往无心脏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及疫区居住病史。查体:T38.6℃,P160-170次/min,BP60/35mmHg(1mmHg=0.133kPa)。烦躁,贫血貌,腹肌紧张,全腹压痛明显,反跳痛阳性。辅助检查:血常规:Hgb76g/L,WBC2.55×109/L,动脉血乳酸8.8mmol/L;血气:pH7.32,PO266mmHg,K3.2mmol/L;腹部增强CT示:右侧腹膜后间隙见积液、积气,升结肠壁局部似不连续。初步诊断:肠穿孔,感染性休克。

  • 标签: 多粘菌素B 血液灌流 脓毒症 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