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生物监测在消毒供应室当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对生物监测的应用价值进行评测。方法:从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消毒供应室当中应用生物监测技术检测的测试包作为对照组,从2022年3月至2022年10月在我院消毒供应室当中应用生物监测技术检测的测试包作为实验组。对两个时间周期内机械设备运转情况、生物监测阳性的几率、生物监测阳性召回的工作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急诊置入物器械运转周期为(3.21±0.3)小时,非急诊置入物器械运转周期为(3.44±0.4)小时,这一结果要明显比对照组时间更短,这一结果具有明显的差异,在统计学科上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实验组生物监测阳性召回工作量为(5.11±0.7)小时,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少,这一结果同样具有较大的差异,在统计学科上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实验组生物监测阳性的几率为0.02%,对照组生物监测阳性的几率为0.01%,这一结果对比并没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在统计学科上不具有研究价值。结论:在医院消毒供应室当中应用生物监测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器械运转的效率,优化了管理工作流程,更好地对患者进行救治,提高医院病床的周转效率,并且能够确保无菌医用器械以及工具可以安全地使用,尽量降低患者被感染的几率,并且能够对召回成本进行合理控制管理,有效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所以可以进行大范围推广应用。

  • 标签: 生物监测 消毒供应室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住院患者感染监测中实施微生物检验的作用和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100例为住院患者,其中50例为使用抗生素前进行微生物监测,50例使用抗生素后进行微生物监测,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医疗支出,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3月-2023年3月。结果 抗生素使用前进行微生物监测患者的住院时间均短于抗生素使用后进行微生物监测的患者,且抗生素使用后进行微生物监测的患者的医疗支出费用少于抗生素使用前进行微生物监测的患者(P<0.05)。结论 微生物检验的实施,有利于为住院患者防控感染事件贡献价值,同时可以全面监测病原菌,为进一步提高用药合理性奠定基础,值得临床采纳和推广。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住院患者 感染监控效果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铜绿假单胞菌(PA)的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情况。方法 选择我院在一段时间内对不同科室PA进行检查分析,观察分布的情况,并进行耐药性的监测,为PA感染预防提供更多的经验支持,提升抗菌药物治疗的准确度,降低耐药风险和成本支出。结果 PA主要分布在呼吸内科、ICU、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肾内科、心内科、感染科、骨科等,且感染科占比最高;PA对阿米卡星耐药率偏低,妥布霉素、庆大霉素、美罗培南、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耐药率高。结论 PA在医院的各个科室均有分布,其中呼吸道感染情况最为多见,这也是呼吸内科感染患者数量增加的原因,对病菌详细分析,能获取到相关资料,完善PA的监控和管理,提升感染控制成功率。

  • 标签: 临床微生物检验 细菌耐药性 铜绿假单胞菌
  • 简介:【摘要】为了获得病媒传播疾病预测预警所需要的基础数据,开展病媒生物监测,是疾控中心一项持续性的监测工作,按照《扬州市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要求,江都区疾控中心每年开展鼠类、蚊虫、蝇类和蜚蠊的生态学常规监测与密度控制水平评估,分析病媒生物的长期变化趋势,评估城乡环境病媒生物侵扰状况,指导病媒生物科学防制。

  • 标签: 病媒生物 监测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 生活饮用水监测中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饮用水样本82份为研究对象,分为两份采用滤膜法、多管发酵法进行检验,分析检验结果。结果 多管发酵法大肠埃希菌、耐热大肠菌群检出率高于滤膜法(P〈0.05)。结论 滤膜法和多管发酵法均可在生活饮用水检测中起到积极作用,但多管发酵法效果更为理想,值得推广。

  • 标签: 生活饮用水 微生物检验 滤膜法 多管发酵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通过进行微生物检验以及实施细菌耐药性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样本抽取时间为2023年6月~2023年12月,地点为我院,共计采集病原菌样本60份,进行微生物检验以及实施细菌耐药性监测,统计并分析检验和监测结果。结果:通过实施病原菌检验其分布最多的病原菌依次是:大肠埃希菌(16.67%)、铜氯假单胞菌(13.33%)、肺炎克雷伯杆菌(11.67%)、鲍曼不动杆菌(11.67%);通过实施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耐药性最高的病原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铜氯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其中大肠埃希菌对于药物头孢呋辛具有的耐药性最高(80.00%),对于药物美罗培南具有的耐药性最低(10.00%);铜氯假单胞菌对于药物头孢呋辛具有的耐药性最高(87.50%),对于药物阿米卡星具有的耐药性最低(0.00%);肺炎克雷伯杆菌对于药物头孢呋辛具有的耐药性最高(85.71%),对于药物美罗培南以及亚胺培南具有的耐药性最低(0.00%)。结论:通过进行微生物检验以及实施细菌耐药性监测有助于明确病原菌类型并指导抗菌药物规范应用。

  • 标签: 细菌耐药性 微生物检验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医院感染中运用临床微生物检验与监测临床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1月到我院接受诊治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抽号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常规组,各组内含有25例,对研究组患者应用微生物检验与监测,对常规组患者应用常规感染控制,对比两组的差异性。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感染率更低于常规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更高于常规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有效率更优于常规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感染中运用临床微生物检验与监测,其效果十分显著,有利于控制医院感染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医院感染 微生物检验与监测 感染控制效果 应用价值
  • 简介:【摘 要】目的:讨论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在医院感染监测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1年10月到2022年10月治疗的医院感染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中不对感染细菌进行检验,实验组中使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结果:两组的感染程度相比(P<0.05)。经过检测分析得到出60株细菌,其中最多的来自伤口的分泌物,其次来自患者的血液、呼吸道、尿道、胆汁以及腹腔引流液。其中大肠埃希菌占18.33%,变形杆菌占11.67%,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5.00%,沙雷菌属占10.00%。结论:在医院感染监测中应用临床微生物学检测,可以检测出细菌种类,可以为医生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医院感染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微生物检验、细菌耐药性检测价值与作用。方法:随机抽取80份送检样本(研究时间:2022年3月-2023年3月),依据常规进行分离后获得致病菌,通过临床鉴定方法进行病菌检定,分析菌群情况,比较细菌耐药性。结果:抽取样本中,革兰阴性菌检出率明显更高。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以此降低。结论:伴随细菌耐药性逐渐增强,多重耐药菌更加常见,临床微生物检验、细菌耐药性监测作用明显,有效指导临床用药的同时,减少抗生素,提高药物合理性。

  • 标签: 微生物 细菌耐药性 检验监测 价值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生物标志物在免疫性疾病诊断与监测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分析现有的研究成果和医学实践,总结了生物标志物在提高免疫性疾病的早期诊断、预测治疗效果以及监测疾病进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生物标志物在免疫性疾病领域中的应用潜力的认识。

  • 标签: 免疫性疾病 生物标志物 诊断 监测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性与患者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因此,需予以高度重视。加强对实验科管理,是保证控制微生物标本检验准确率的重要手段,对生化检验全过程中多环节进行监督及控制,能进一步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以及检验报告完整性。本文主要分析浅谈提高微生物标本检验准确率的有效措施

  • 标签: 微生物标本 检验 准确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微生物检验中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的重要性,并分析采集过程中可能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方法:选取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进行微生物检验的30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随机分组法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的血液、尿液、痰液和粪便标本采用常规微生物标本采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微生物标本采集流程干预下,进行血液、尿液、痰液和粪便标本的采集。比较两组微生物标本检验合格率,并分析微生物采集过程中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高风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液、尿液、痰液和粪便标本的微生物检验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共有127份不合格标本检验,其中血液标本25份,尿液标本37份,痰液标本34份,粪便标本31份。导致微生物检验合格率下降的主要因素为标本采集方式不当,占比36.22%;标本量不足,占比25.98%;储存不当,占比22.04%;延误送检,占比11.81%。结论:微生物标本采集方式、标本采集量、存放方式以及送检流程对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率有直接影响。在临床实践中,应高度重视微生物标本采集环节,持续推进标准化采集流程,以提高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微生物 标本采集 检验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凭静脉麻醉下肌松监测联合麻醉深度监测对全麻苏醒过程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月-2023年4月收治的76例全凭静脉麻醉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经双盲法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8),在苏醒过程中分别采用主观评价法和肌松监测联合麻醉深度监测,对比两组不同时间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躁动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拔管时、拔管后30min,MAP、HR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拔管时MAP、HR明显升高,拔管后30min恢复正常,且观察组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全凭静脉麻醉手术患者实施肌松监测联合麻醉深度监测,可稳定维持患者生命体征,避免患者在全麻苏醒过程中发生躁动。

  • 标签: 全凭静脉麻醉 肌松监测 麻醉深度监测 全麻苏醒过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病原微生物检验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1月~2023年1月中采用分子生物学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的进行资料的分析。取性病门诊中标本50例进行研究,采用聚合酶链技术软件进行引物设计,分析该技术检验结果。结果:目前临床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为聚合酶链反应、分子生物学与免疫学结合法、基因芯片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以上技术的病原微生物检验速度较快,同时也为病原微生物检验提供了检验的有力条件。针对50例患者进行检验,检测出31例聚合酶链阳性、19例阴性,该技术的检验敏感度为80.65%、特异度为79.95%、准确度为80%。结论:在病原微生物检验中实施分子生物技术,能够有效的扩大检验范围,提高检验的精准度,对促进病原微生物检验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在临床常用病原微生物检验中,分子生物学技术占据重要的地位,合理的应用分子生物学也有极高的价值,值得临床不断进行研究和发展。

  • 标签: 分子生物学技术 病原微生物检验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