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生态入侵、生境丧失等问题逐渐出现,给海洋生物多样性带来了一定的威胁。海洋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和文化基础。完善海洋生态系统养护和管理,才可以在潜移默化的历程中,实现海洋生物多样性可持续保护和发展。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是当前生物多样性领域的热点问题,概述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不仅可以探究问题趋势,还可以根据热点方向,指明今后海洋生物多样性评价方向。

  • 标签: 海洋生物 多样性 热点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绵阳市各类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寻找可能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高危食品,为控制和降低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2022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的要求,结合本地人口比例及食物消费量,采取分层随机抽样原则采集样品179件,按照国家标准方法和全国食源性疾病监测手册,对13项食源性致病菌进行分离与鉴定。结果 共抽检食品样品179件,从36份样品检出致病菌45株,样品不合格率为20.11%,检出14株单增李斯特菌,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副溶血性弧菌、6株沙门氏菌、4株克罗诺杆菌属、4份蜡样芽胞杆菌、3株霉菌和1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 结论 2022年绵阳市即食烘焙麦片和即食生制动物性水产品卫生状况较差,对此应引起重视。

  • 标签: 绵阳市 食源性致病菌 监测分析
  • 简介:摘要:信息系统的有效利用是公共卫生服务沟通与决策的重要支撑,在传染病预防控制领域更是如此。利用传染病监测系统识别影响传染病健康问题或风险,在此基础上展开预测预警、提出干预措施并分析效果,将后置的疾病治疗转化为前置的预防控制,对传染病防制至关重要。传染病监测预警是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综合探索分析了国内外传染病监测预警实施方法和应用情况,了解传染病监测体系和预警方式的现状,为提升传染病监测预警能力提供参考。

  • 标签: 传染病 监测体系 预警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对绵阳市2022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监测和归因分析,掌握我市食源性暴发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绵阳市2022年食源性疾病监测暴发系统上报的事件,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22年绵阳市共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59起,总暴露人数596人、总发病人数219人、住院人数46人,罹患率为36.74%,事件规模平均为3.71人/每起。暴发事件集中在6-9月份,暴发场所以家庭为主,已查明事件中,真菌及其毒素导致的事件起数最多为26起,占总报告起数的44.07%,其次是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引发事件的因素主要是误食误用,全年暴发事件规模以患病人数/起<10人为主。结论 应加强对 哨点医院在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中充分发挥了监测预警作用,应继续增加哨点医院的数量,同时加强对餐饮场所的监管力度,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宣传野生蕈中毒及亚硝酸盐中毒等食品卫生相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是提高我市食源性暴发事件监测敏感性,开展针对性防控,降低食源性疾病负担的关键。

  • 标签: 食源性疾病 暴发事件 监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经膀胱腹内压监测在术后重症患者预后护理中的作用效果。方法 我院选择54例术后重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7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监测与护理,观察组进行经膀胱腹内压监测与护理,比较两组的监测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在监测效果与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较对照组优,具有统计学价值(P

  • 标签: 经膀胱腹内压监测 术后重症患者 预后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绵阳市农村地区生活饮用水微生物卫生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为加强农村地区水质卫生监督提供依据。方法 在绵阳市9个县市区的农村地区监测农村水样1126份,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 5750—2006 检测微生物学指标。结果 2021年共监测农村地区水样1127份,微生物指标合格样品数为851份,合格率为75.51%。2022年共监测农村地区水样1126份,微生物指标合格样品数为860份,合格率为76.38%。结论 绵阳市农村地区生活饮用水尚存在较大卫生问题,微生物指标合格率较低,应加强对饮用水生产企业的卫生管理和监测

  • 标签: 生活饮用水 微生物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感染性疾病患者预防和诊治治疗中采用微生物检验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在我院接收的14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普通组(n=70)和观察组(n=70),比较两组感染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感染情况整体较少,治疗效果更好(P<0.05)。结论:微生物检验法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诊断治疗中可以明显改善治疗效果,提升感染控制效果,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感染性疾病 临床价值 诊断治疗 疾病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