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翻身护理是大面积烧伤的一种常用方法 ,它减少创面受压 ,利于暴露 ,易于创面修复 ,而且操作简单、易行 ,减轻病人的痛苦 ,同时因较悬浮经济病人易于接受 , 对于大面积烧伤病人 ,特别是合并吸入性损伤或复合伤病人由于病情较重 ,复杂 ,变化快 ,给翻身护理带来困难与挑战 ,如护理不当 ,极易发生意外 ,甚至坠 ,死亡等危险。通过对 103 例翻身护理病例的严密临床观察与分析 ,我们找出翻身可能出现的隐患与护理难点 ,找出解决办法与防范措施 ,使翻身护理能安全有效的实施 ,使病人早日康复 . 翻身常见护理难点分析与解决办法: 1、翻身时病人身体侧滑:翻身前检查病人棉垫是否垫好,垫的足够厚,特别骨突出部位,减少片之间的空隙,安装片时再次检查一下,确定松紧适宜后再行翻身。 2、呼吸困难:翻身前,吸尽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若有气管切开的病人保持气管套管在位通畅,固定带松紧适宜,俯卧位前应使气管套管位置靠近床头,以防翻身后片堵塞气管切开处,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等,俯卧位后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3、肢体撞伤:翻身前应仔细检查病人在翻身床上的位置,保持中心位置,使肢体全部在床内,同时可用保护带收紧双上肢,避免以上的发生。 4、坠的可能:对于出现较轻的精神症状的病人,要加强安全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在操作翻身时要仔细,认真保持各部件在位,有效。 5、 窒息的可能:防治措施是俯卧位前应严密观察病情,若病情危重或出现高热、呼吸困难时,可暂不翻身,待病情较稳定后,体温降下来,无呼吸困难时,再翻身,翻身后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对于表达困难的气管切开患者,可与病人达成肢体语言的共实。病人的翻身时间长短也因病人的病情而定。 6、不适的感觉:可通过以下方法改善病人不适的感觉,仰卧位时肩部及腰部要垫厚些棉垫,,俯卧位时头部可稍抬高,前胸部特别是锁骨处要加厚棉垫,以防骨突出处受压,影响俯卧时间。长时间在翻身的病人,病情允许情况下,可做肢体功能锻炼,加强肌肉的训练,增强病人的体能,利于病人早日恢复健康。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肿瘤彩超微血管密度与血流阻力指的相关性,并判断其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中收治的60名卵巢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经过术后病理的确诊结果知,其中30例为良性卵巢肿瘤分为对照组,另30例为恶心卵巢肿瘤分为观察组。2组患者在手术前都使用彩超和免疫组化进行检查。记录比较2组的彩超微血管密度与血流阻力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彩超信号通过分级重要分为Ⅲ-Ⅳ级,而对照组主要为Ⅰ-Ⅱ级。不同的FIGO的分期患者的彩超信号分级通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管波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均要低于对照组,而微血管密度要明显高于观察组,FIGO的分期越高,则PI和RI就越低,微血管密度就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卵巢肿瘤的彩超的血流参数PI和RI与微血管密度是负相关的关系。结论卵巢肿瘤的彩超血流阻力指数和微血管密度具有负相关,主要用于早期诊断中血管形成情况的评估,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微血管密度 血流阻力指数 彩超 卵巢肿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施行产科母婴旁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间在我院分娩的产妇共7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对照组按照常规产后护理模式管理,观察组全部施行母婴旁护理,护理结束后对全部产妇进行护理知识掌握情况的评测和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在护理知识掌握程度和满意度方面较对照组优势明显,且数据经软件分析后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施行产科母婴旁护理,可使产妇有效掌握产后母婴护理的方法和技巧,保障产妇和新生儿的身心健康,提升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 标签: 产科 母婴床旁护理 新生儿 满意度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医疗技术水平正在不断的发展,对于动脉血气分析不仅是从临床的经验和症状进行判断。近年来的旁动脉血气分析以方便、经济、快捷进入人们的视线,它为临床的抢救提供了方便,为抢救患者的生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因此,本文针对旁动脉血气分析在临床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 标签: 床旁动脉血气分析 重症医学科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层医院住院患者跌倒坠原因,对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21例跌倒坠事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文献研究、现场查看、访谈患者家属及医务人员。结果21例跌倒坠患者中原因较多,有个人因素、环境因素、也有系统因素,其发生的可能随着危险因素的增高而增加。结论基层医院住院患者跌倒坠与年龄、患者家属、医务人员、环境、行动密切相关,应多方面分析原因,全方位管理。

  • 标签: 基层医院 住院患者 跌倒/坠床 原因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母婴旁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在常规模式基础上进行母婴旁护理,对比两组产妇护理后母乳喂养成功率和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结果研究组产妇护理后母乳喂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产妇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妇在产科护理过程中,母婴旁护理模式效果理想,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母婴床旁护理 产科护理 母乳喂养成功率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科护理中实行母婴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84名产妇按随机分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产妇实行母婴旁护理,对照组产妇实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经过相关护理后观察组臀部护理掌握程度为85.71%、脐部护理掌握程度为95.24%、新生儿沐浴掌握程度为83.33%,对照组为11.90%、19.05%、9.52%,两组对比有差异(P<0.05);经过相关护理后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产科护理中实行母婴旁护理,显著提高产妇生活质量。

  • 标签: 母婴床旁 护理 产科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母婴旁护理模式应用在产科中的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分娩产妇110例按照护理模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母婴旁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旁沐浴评分(23.43±1.02)分,脐部护理评分(23.66±1.18)分,臀部护理评分(22.57±1.21)分,旁抚触评分(22.97±1.04)分;对照组旁沐浴评分(20.01±2.54)分,脐部护理评分(19.04±2.67)分,臀部护理评分(19.78±2.46)分,旁抚触评分(18.79±2.39)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产褥期感染0例,切口感染1例,盆腔炎1例,尿潴留0例;对照组发生产褥期感染4例,切口感染6例,盆腔炎7例,尿潴留5例,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旁护理模式应用在产科中可以提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程度,减少产后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母婴床旁护理 产科
  • 简介:摘要目的依据JCI国际患者安全目标IPSG.6降低患者因跌倒/坠的风险,采取有效可行的防范措施,最大限度降低住院患者因跌倒/坠所发生的伤害,减少发生率。方法引进JCI国际标准对医院进行管理,采用根本原因分析(RCA)和(5W)的方法,确定导致患者跌倒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结果预防工作是最有效的措施,病人的疾病原因、健康宣教程度、家属陪护能力以及不安全的环境是造成患者跌倒的重点要关注的原因。结论完善医院相关制度健康教育制度、患者跌倒评估制度、医疗/护理交接班制度、患者交接管理制度、高风险病人管理制度、医技检查预约制度等,加强医务人员健康教育、评估着手、进行培训;重视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和落实,改善住院患者的环境,通过一系列的持续改进,有效降低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率。

  • 标签: JCI 跌倒/坠床 根本原因分析(RCA)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母婴旁护理对产科初产妇产后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6 年 12月— 2017 年 05月于我院分娩的初产妇 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 50例,对照组 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母婴旁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分娩日、出院日焦虑评分分别为 (42.12±3.12)分、 (35.40±3.98)分,与对照组的 (49.51±5.11)分、 (43.51±5.9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 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72.00%(P< 0.05)。结论母婴旁护理可缓解初产妇产后焦虑情绪,提升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值得在各级医院进一步开展。

  • 标签: 母婴床旁护理 产科 初产妇 产后焦虑
  • 简介:摘要快速康复护理能够加速外科患者康复速度,能够运用不同的治疗措施减少患者的应激反应,降低术后患者的病死率,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因此,快速康复护理对外科术后护理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医疗体系的进步,我国对术后患者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为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并促进其早期离活动,在临床护理中运用快速康复护理方式,以此提升术后患者临床护理水平。本文基于此对快速康复护理进行分析,并表明快速康复护理对术后患者早期离活动的影响,以此提升临床护理水平。

  • 标签: 快速康复 术后患者 早期离床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产科病房中实施母婴旁护理新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从选择我院产科进行分娩的产妇中随机选取46名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不同护理模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为23名。给予观察组产妇实施母婴旁护理,对照组产妇则接受传统产科护理,调查两组产妇健康知识及对新生儿护理的技能,比较其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产妇对新生儿知识及技能评分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对照组产妇对护理满意度(73.91%)明显低于观察组(95.65%),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产科病房中实施母婴旁护理新模式,可显著提升产妇对健康知识及新生儿护理的技能,也可提升对护理的满意度,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产科病房 母婴床旁护理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母婴旁护理干预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以及其干预效果进行调查。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产科8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系统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各40例。所有人员均为2017年3月-2018年3月间于我院产妇分娩人员。干预组患者采取母婴旁护理干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产妇新生儿看护技能水平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产妇母婴护理知识、技巧掌握评估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7.5%,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为97.5%,对照组为82.5%,P<0.05。结论母婴旁护理模式能够提升产妇新生儿看护水平,同时能够提升产妇以及家属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床旁护理 母婴护理 产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母婴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收的200例进行分娩的产妇随机分成观察和对照两组(n=100例),其中对对照组使用常规模式进行母婴护理,而观察组则使用母婴旁护理模式进行母婴护理,进而对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经过护理后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的得分(92.38±4.2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经过护理后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的得分(81.44±3.36)分(P<0.05)。结论将母婴旁护理模式运用于产科护理中,有利于促进产妇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的提升,对于产妇经过护理后满意度的提升也有着极大的帮助,值得推广。

  • 标签: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 产科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母婴旁护理对初产妇产后焦虑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86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排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母婴旁护理。对比两组产妇焦虑水平和产后抑郁发生率。结果分娩当日,两组焦虑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焦虑水平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产后抑郁发生率2.33%低于对照组的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产妇采取母婴旁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产妇产后焦虑状态,降低产后抑郁发生率。

  • 标签: 母婴床旁护理 初产妇 产后焦虑 产后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母婴同室旁护理健康宣教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并评价其效果。方法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对新入院顺利分娩215例产妇进行母婴同室旁护理健康宣教(观察组),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时入院顺利分娩产妇235例(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满意度,及其对新生儿护理操作掌握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开展以来,母婴同室旁护理健康宣教不仅得到了产妇及家属的一致好评,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是促进良好融洽医患关系建立的现代产科高质量护理服务新模式。

  • 标签: 母婴同室 床旁护理 健康宣教
  • 简介:目的通过对前列腺被膜支动脉阻力指数(RI)与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浓度、fPSA/tPSA比值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的比较研究,以探讨前列腺被膜支动脉RI在前列腺癌预测或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江苏省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前列腺病患者203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行被膜支动脉RI、血清TPSA浓度、fPSA/tPSA比值及PSAD检测,并将患者分为前列腺癌组(118例)与前列腺增生组(85例),建立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前列腺癌组与对照组RI、f/t、PSAD测值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血清TPSA浓度4~10ng/ml(灰区)患者共34例,占总数的16.75%,其余患者均在灰区之外。ROC曲线分析显示:前列腺被膜支动脉RI曲线下面积为0.77与TPSA、PSAD的0.84、0.86相接近,三者对前列腺癌的预测或筛查价值相同,而fPSA/tPSA比值AUC仅0.49。灰区内fPSA/tPSA比值、PSAD的平均值在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8、3.94,P均<0.01),但在灰区外高值区fPSA/tPSA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前列腺被膜支动脉RI的平均值无论是在灰区还是在灰区外高值区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6、5.10,P均<0.001)。结论单项前列腺被膜支动脉RI因数据恒定能准确地用于前列腺癌预测或筛查,其不受灰区内外的影响,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跌倒坠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方法将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按照医院跌倒坠风险评分表进行评估。对已发生的跌倒坠进行讨论分析。结果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跌倒坠的主要原因是1、化疗后导致患者头晕乏力、胃肠道反应严重等生理原因;2、患者高估自己能力,部分患者化疗期间无陪护,或者因各种原因家属陪而不护3、患者及家属安全意识差;4、病房环境,夜间照明不够及地面潮湿处理不及时。结论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对化疗患者形成常规的跌倒风险评估,及时预警;保证病房环境;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关心等能减少化疗后患者跌倒坠的发生。

  • 标签: 妇科恶性肿瘤 化疗 跌倒坠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