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阻力运动联合穴位按摩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9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治疗和健康知识宣教,观察组45例在加以抗阻力运动联合穴位按摩,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相关生理指标,并统计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GLU、2hPBG、HbAlc、TC、TG、HDL-C和LDL-C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22%(P<0.05)。结论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给予抗阻力运动联合穴位按摩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生理指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老年糖尿病 生理指标 抗阻力运动 穴位按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服务在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分娩的12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对比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整体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在接受母婴旁护理模式之后,产妇和家属的满意度和产科知识教育,以及产妇、新生儿专业护理技能等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护理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可有效提高产妇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节约治疗费用,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母婴床旁护理 产科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产妇分娩后母婴护理方法应用价值探讨。方法选取30例来我院进行产前检查和分娩产妇进行研究,所有产妇顺利分娩后给予常规母婴护理,之后分组对于其中的观察组产妇再次使用母婴旁护理,记录、对比两组产妇对于本次护理的满意度等数据。结果观察组产妇经过母婴常规+旁护理模式干预,全部产妇对护理内容满意,该组大部分产妇已经熟练掌握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抚触等护理方法,数据较之于对照组差异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旁护理模式应用效果好,可以加强产妇与新生儿之间的亲密度,产妇可以尽快掌握新生儿护理相关知识,熟练运用护理方法护理新生儿。

  • 标签: 产科 护理 母婴床旁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母婴旁护理对初产妇分娩后不良心理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6月在我院妇产科进行分娩的70对母婴为实验组,选择同年7~12月的65对母婴为对照组,实验组采取母婴旁护理模式,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恐惧视觉模拟评分(FAVS)评价不良情绪,并比较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干预前相比,实验组干预后SAS、SDS、FAVS评分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上述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率(97.1%)明显高于对照组(80.0%)(P﹤0.05)。结论母婴旁护理有助于减轻和消除初产妇分娩后不良心理情绪,并且可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母婴床旁护理 初产妇 不良心理情绪
  • 简介:摘要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护理模式的也在不断转变,现代的产科护理工作重点对母婴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LDR家庭化产房作为国际产科学界提倡的一种全新分娩护理模式,家庭化产房集待产、分娩、产后观察、产后恢复和新生儿护理等环节于一体,专门打造温馨、私密的家庭化布置,提供个性化的专业服务,同时也倡导家人参与到产妇分娩的全过程。家庭化产房强调了以人为本、以家庭为中心的母婴护理服务理念,作为产科的一种新型服务模式,孕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也使护理人员的技术更加娴熟、规范,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更加和谐的护患关系,增加了社会满意度。

  • 标签: 母婴一体化护理 护理满意度 床旁抚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6螺旋CT用于肋骨骨折病人的诊断作用研究。方法此次研究胸外伤患者为68例,入院治疗时间为2017年1月—2017年12月,对所有患者进行16螺旋CT扫描和X线平片检查。对比两种方法的检出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对比两种方式检查结果,X线平片检查诊断符合率为67.92%,16螺旋CT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2.45%,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6螺旋CT检查在肋骨骨折病人诊断中的应用十分有效,能够获得比较全面的诊断信息,诊断准确性高,能够明显提高诊断检出符合率,值得临床的推广应用。

  • 标签: 16层螺旋CT 肋骨骨折 X线平片检查 诊断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手指末节掌侧V-Y推进皮瓣联合甲扩大术修复指端缺损合并甲缺损的操作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自2016年10月—2017年11月,采用改良掌侧V-Y推进皮瓣联合甲扩大术治疗指端缺损合并甲缺损患者11例13指,其中男7例8指,女4例5指;年龄22~53岁,平均34.8岁。致伤原因切割伤3例,挤压伤4例,机械伤4例。损伤指别拇指3指,示环小指各2指,中指4指。指端软组织缺损范围0.8cm×0.5cm~1.5cm×1.2cm。均伴骨外露及甲远端部分缺损,甲残留约1/2~1/3。所有患者采用掌侧V-Y皮瓣联合甲扩大术修复。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11个月,平均5.3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和周围皮肤相近,指甲外形和健侧指相似,外观满意。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优10指,良3指,优良率为100%。结论应用改良掌侧V-Y皮瓣联合甲扩大术修复指端缺损合并甲缺损,手术操作简便,成功率高,术后手指外观及功能恢复满意,是治疗指端缺损合并甲缺损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指端缺损 V-Y 推进皮瓣 甲床扩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持续质量改进在老年干部病房住院患者跌倒/坠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从我院2013年2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老年住院患者中抽取90例进行讨论,回顾分析其病历资料,按照其跌倒/坠管理方式分两组,对照组45例接受常规管理,研究组45例接受持续质量改进管理,观察两组患者干预管理效果,并比较。结果比较两组患者跌倒、坠率,研究组0.00%低于对照组11.11%,差异明显(P<0.05)。结论建议将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老年干部病房住院患者中,可明显降低跌倒/坠率,确保医疗安全,值得推广。

  • 标签: 跌倒 坠床 老年 持续质量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5例老年吞咽障碍患者实施旁盲插鼻肠管肠内营养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4月老年科80岁以上的吞咽障碍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有5例反复发生呛咳、误吸,对其进行观察及护理。结果通过旁盲插鼻肠管,可减少老年吞咽障碍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吞咽障碍 床旁盲插 鼻肠管 误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螺旋CT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12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64螺旋CT进行诊断,以病理检查为诊断标准,分析64螺旋CT诊断结果。结果64螺旋CT检出良性结节70例,恶性结节50例,诊断准确性为93.33%(112/120),灵敏性为93.06%(67/72),特异性为93.75%(45/48),阳性预测值为95.71%(67/70)。结论64螺旋CT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中诊断准确性、灵敏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均在90%以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提高有利参考依据。

  • 标签: 64层螺旋CT 甲状腺结节 良恶性 诊断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深入细致的探讨和分析孕早期超声测量胎儿颈项透明(NT)在产前筛查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在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这个时间范围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14周孕妇,一共有2205例,有针对性的检测其NT厚度。结果在所有所选取的孕妇中,一共发现了84例NT异常者,其中有14例是预后不良者,在14例中包含了6例在之前就接受了新的染色体检查,有5例孕妇检查结果呈现为染色体核型异常,有1例孕妇的染色体核型正常。在所有孕妇中,在孕中期发现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有8例孕妇,没有接受与之相对应的染色体检查的孕妇有2例,有2例孕妇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其他系统畸形的有3例,有3例出现了死胎的情况。结论早期超声测量胎儿NT在筛查胎儿异常等相关的方面,包括染色体和结构异常等一系列的相应情况,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NT增厚的程度越明显,导致胎儿出现结构异常与染色体异常的几率就越高,在临床实践中,必须加以着重关注。

  • 标签: 超声测量 颈项透明层 厚度 产前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对品管圈应用SBAR沟通模式对护士旁交接班缺陷率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感染科旁交接652例中共有379例缺陷例数(该阶段为未实施品管圈活动阶段),同时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感染科旁交接631例中共有159例缺陷例数(该阶段为未实施品管圈活动阶段);对比品管圈应用SBAR沟通模式对护士旁交接班缺陷率的影响。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交接班缺陷率得到显著的降低,活动实施前缺陷率为58.55%,实施后缺陷率为25.19%,P<0.05。结论品管圈应用SBAR沟通模式对护士旁交接班缺陷率具有降低的作用,从而提高护理治疗,确保护患之间的良好关系。

  • 标签: 品管圈 SBAR沟通模式 床旁交接班 缺陷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内分泌代谢病房老年患者中防范跌倒和坠应用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内分泌代谢病房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管理,实验组采用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跌倒和坠发生情况和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跌倒和坠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3<12),护理管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5%和80%),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风险管理能够明显降低内分泌代谢病房老年患者跌倒和坠发生概率,有利于保证患者的安全。

  • 标签: 风险管理 内分泌代谢病房 防范跌倒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就不同MRI序列检查对于膀胱癌基层浸润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进行了探究。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60例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不同MRI序列来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并且就不同序列MRI的检查特异性、敏感性以及准确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发现通过多种MRI序列检查的特异性、敏感性以及准确性较之于产痛的MR+DWI检查模式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P<0.05)。结论通过常规MR平扫+DW-MRI+DCE-MRI扫描序列来对膀胱癌患者进行诊断时,其能够使得诊断准确率得到有效的提升,并能够给予患者的后续治疗跟预后提供足够多的诊断依据,值得临床应用以及推广。

  • 标签: MRI 不同序列 膀胱癌 肌层浸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对比剂注射方案应用于64排128螺旋CT冠脉CTA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267例研究对象均来自2016年8月—2018年7月期间本院接收的64排128螺旋CT冠脉CTA冠状动脉疾病检查患者,按照不同的对比剂注射方法均分为三组,每组89例,实验组行三时相注射,对照组行双时相注射,参照组行单时相注射。将三组检查结果对比。结果三组患者在血管增强CT值差异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右心室和上腔静脉伪影分级、室间隔显示评分上优于对照组和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64排128螺旋CT冠脉CTA来说,最佳对比剂注射方案为三时相注射,之后分别是双时相注射、单时相注射。

  • 标签: 64排128层螺旋CT 对比剂注射方案 CT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超探测颈项透明厚度在胎儿畸形筛查中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来我院妇产科例行产前检查的胎儿畸形高危性的60例孕产妇资料,并且所有孕产妇全部接受B超探测颈项透明厚度数值的检查。观察并有效评估B超探测颈项透明厚度值在胎儿畸形筛查中的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性。结果60例胎儿畸形高危性的孕产妇在B超探测颈项透明厚度进行胎儿畸形筛查中,有2例胎儿被发现为畸形,其畸形发生概率为3.33%;在尚未被发现的畸形胎儿中,有10例胎儿通过B超测量颈项透明厚度均≥2.5mm,有48例胎儿颈项透明厚度<2.5mm;在被发现的畸形胎儿中,有2例胎儿颈项透明厚度均≥2.5mm。结论孕周数为11~13周的孕产妇,通过B超探测颈项透明厚度,对于胎儿畸形的筛查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对于优生优育具有较高价值,值得临床应用并广泛推广。

  • 标签: B超 颈项透明层厚度 胎儿 畸形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新生儿科护士对母婴分离的产妇进行旁母乳喂养宣教,观察其对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该院产科出生,并于生后24小时内收入新生儿科住院的新生儿852例,根据是否对产妇进行旁母乳喂养宣教分为对照组(n=373)和宣教组(n=479)。对照组由产科及新生儿科护士按常规进行母乳喂养宣教,宣教组在此基础上,由受过培训的新生儿科护士在患儿入院第二天到产妇旁进行母乳喂养宣教,并介绍患儿入院后情况。结果宣教组新生儿母乳喂养率较对照组高30.31%(89.56%vs59.25%,P<0.05),且足月儿纯母乳喂养率较对照组高10.71%(18.71%vs8%,p<0.05),早产儿纯母乳喂养率较对照组高4.47%(5.65%vs1.18%,P>0.05)。结论对母婴分离产妇进行产科旁母乳喂养宣教可有效提高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率,促进院内新生儿母乳喂养。

  • 标签: 母乳喂养率,新生儿科,NICU,健康宣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不缝合皮下脂肪对产后康复和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行腹部横切口剖宫产的足月妊娠孕产妇30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150例。观察组不缝合皮下脂肪直接行皮内连续缝合,对照组常规缝合皮下脂肪再行皮内连续缝合。比较两组手术住院时间及术前、术后1d、3d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清IL-6、IL-8及CRP水平均较术前高,而观察组患者术后血清IL-6、IL-8及CRP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不缝合皮下脂肪,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有助于产妇术后康复。

  • 标签: 腹部横切口 产后康复 剖宫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