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大骨瓣开颅联合小脑切迹切开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的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组,手术治疗组用大骨瓣开颅手术,联合手术治疗组进行小脑切迹切开术联合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比较两组重型颅脑损伤治疗效果;联合手术治疗组术后15天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住院的平均时间;治疗前后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值;并发症。结果联合手术治疗组重型颅脑损伤治疗效果、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值、术后15天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住院的平均时间、并发症方面相较手术治疗组更好,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大骨瓣开颅联合小脑切迹切开术治疗措施效果理想,可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神志状态,并缩短住院的时间,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大骨瓣开颅 小脑幕切迹切开术 重型颅脑损伤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骨瓣开颅联合小脑切迹切开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集 2017年 1月 -2018年 12月的 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组,手术治疗组用大骨瓣开颅手术,联合手术治疗组进行小脑切迹切开术联合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比较两组重型颅脑损伤治疗效果;联合手术治疗组术后 15天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住院的平均时间;治疗前后生活自理能力 ADL评分值;并发症。结果:联合手术治疗组重型颅脑损伤治疗效果、生活自理能力 ADL评分值、术后 15天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住院的平均时间、并发症方面相较手术治疗组更好, P< 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大骨瓣开颅联合小脑切迹切开术治疗措施效果理想,可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神志状态,并缩短住院的时间,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大骨瓣开颅 小脑幕切迹切开术 重型颅脑损伤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脑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方法与价值。方法从我院选取30例具有完整资料的小脑硬膜下血肿患者,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特点。结果本组30例患者中,首次正确诊断25例,其中22例呈片状,冠状位呈与小脑平行长带状或梭形高密度影,3例呈V型高密度影,5例呈Y型高密度影;初诊2例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误诊为小脑镰钙化。12h到3个月复查CT小脑硬膜下少量血肿20例20d左右基本吸收,血肿较大的患者5例5周至3个月密度明显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1周内完全吸收;大脑镰钙化图片无变化。结论小脑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特征明显,准确诊断不仅有利于早期的诊断和治疗,而且能够及时发现颅脑内的其他损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小脑硬膜 血肿 CT 诊断
  • 简介:远隔性小脑出血(remotecerebellarhemorrhage,RCH)罕见,迄今报道约100余例。RCH可见于多种神经外科手术后,如动脉瘤夹闭、颞叶切除、肿瘤切除、血肿清除等,以额颞叶或额叶手术常见。RCH一般出现在手术远隔部位,一般分布在单侧或双侧小脑沟、蚓部,也常见小脑上部出血。RCH病死率10%-15%。

  • 标签: 小脑出血 远隔性 神经外科手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小脑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选取2020年-2023年我院50例急性小脑炎患者,等量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高压氧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并发症率及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小脑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头颅MRI是诊断的关键,及时的抗病毒、激素及对症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急性小脑炎 临床诊治 MRI
  • 简介:目的探讨小脑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对我院2002年6月~2005年6月收治的56例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最常见而且最主要的临床症状为眩晕、小脑性共济失调。病因及危险因素主要为高血压病和心脏病。60~65岁为高发年龄阶段。颅脑cT48h内阳性率32.2%,颅脑MRI确诊率100%。脑疝为主要死因。结论中老年人持续出现眩晕、共济失调要注意小脑梗死的可能,颅脑MRI检查优于CT。

  • 标签: 小脑梗死 眩晕 颅脑核磁共振
  • 简介:目的探讨创伤后小脑挫裂伤的艋床特点及救治策略。方法对小脑挫裂伤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小脑挫裂伤严重程度,采取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结果19例患者中,手术治疗12例,保守治疗7例,恢复良好7例,中残3例,死亡9例。结论小脑挫裂伤多为中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年龄偏大,损伤机制以枕部减速伤为主,常合并上对冲部位挫裂伤,小脑挫裂伤合并的血肿及时手术清除及枕下减压、脑室外引流,可挽救生命,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颅脑外伤 小脑血肿 手术 脑室外引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切开的护理内容及要点。方法 :通过对本科室 2018年 2月至 2018年 12月 30例气管切开患者的分析,针对患者出现的并发症提出的一系列护理问题,找到解决办法实施护理措施,并对此评价。结果: 30例患者痊愈。结论:气管切开护理对于气管切开患者的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气管切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脑大面积梗塞病人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方法根据34例病人入院时的意识、GCS评分、四脑室受压程度、梗塞面积、是否合并脑积水、是否合并脑干受压分别采取单纯内科保守治疗共计19例,单纯脑室外引流共计9例,同时行脑室外引流+枕下入路去骨瓣减压术共计6例。结果手术可以降低小脑大面积梗塞病人的死亡率。结论手术是治疗小脑大面积梗塞病人的一种有效手段。

  • 标签: 小脑梗塞 手术减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脑大面积梗塞病人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方法根据34例病人入院时的意识、GCS评分、四脑室受压程度、梗塞面积、是否合并脑积水、是否合并脑干受压分别采取单纯内科保守治疗共计19例,单纯脑室外引流共计9例,同时行脑室外引流+枕下入路去骨瓣减压术共计6例。结果手术可以降低小脑大面积梗塞病人的死亡率。结论手术是治疗小脑大面积梗塞病人的一种有效手段。

  • 标签: 小脑梗塞 手术减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切开挂线术与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肛肠科2013年9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87例肛周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切开挂线术)44例和对照组(切开引流术)4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恢复情况,观察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7.7%>83.7%)相对更高,而复发率(6.8%<18.9%)和肛瘘发生率(11.4%<23.2%)相对更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1.92±3.01)min<(15.03±2.97)min和创面愈合时间(16.34±2.14)min<(25.86±2.06)min均比对照组更短,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肛周脓肿的临床治疗当中,切开挂线术是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切开引流术,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切开挂线术 切开引流术 肛周脓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脑大面积梗塞病人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方法根据34例病人入院时的意识、GCS评分、四脑室受压程度、梗塞面积、是否合并脑积水、是否合并脑干受压分别采取单纯内科保守治疗共计19例,单纯脑室外引流共计9例,同时行脑室外引流+枕下入路去骨瓣减压术共计6例。结果手术可以降低小脑大面积梗塞病人的死亡率。结论手术是治疗小脑大面积梗塞病人的一种有效手段。

  • 标签: 小脑梗塞 手术减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脑出血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23例小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保守治疗的有效率为83.33%,手术治疗有效率为72.73%,两种治疗方法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治愈和好转共18例,死亡5例。结论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出血部位、出血量、脑室积血以及脑干受压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 标签: 小脑出血 临床特点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桥脑小脑角脂肪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桥脑小脑角脂肪瘤的临床特点及神经影像学资料,对3例有临床症状、要求手术的患者行显微手术治疗,3例无症状患者予以观察及CT或MRI随访。结果3例手术患者中,1例术后听力丧失,且伴不全性面瘫,2例术后面肌痉挛好转但听力减退无变化;3例无症状的患者行CT或MRI随访2年未见脂肪瘤明显增大。结论结合CT或MRI可确诊本病。对症状明显者应行肿物显微手术切除。

  • 标签: 小脑脑桥角 脂肪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影像表现。方法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7例上原始神经胚层肿瘤患者均经MRI检查,6例又经CT扫描。所有患者的MRI与CT表现是与手术病理对照分析的。结果肿瘤病变的部位包括额叶2例,顶叶、胼胝体、侧脑室、松果体、顶枕叶各1例。7例肿瘤均呈囊实性肿块,边界清楚,体积较大,常伴囊变或出血。肿瘤的实性部分在T1WI上呈等或稍低信号,在T2WI上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均明显强化。CT平扫肿瘤常呈等或稍低密度,水肿较轻,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结论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但确诊需结合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 标签: 幕上原始肿瘤 神经外胚层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探讨上中、小量出血患者保守治疗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方法对64例出血量小于30mL的上中、小量脑出血保守治疗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急性期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恢复期的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总结幕上中、小量脑出血患者保守治疗的护理经验。结果除5例患者因出血量增多转入外科行手术治疗外,其余患者均行保守治疗。1例患者因继发肺部感染死亡,其余患者按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显示:恢复良好31例,轻度残疾25例,重度残疾2例。结论通过保守治疗期间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控制病情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 标签: 脑出血 保守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切开挂线术与切开引流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随机分组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肛周脓肿32例平均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切开引流术治疗,给予观察组切开挂线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与半年脓肿复发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较高,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与半年脓肿复发率显著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肛周脓肿患者给予切开引流术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不仅能够缩短手术时间与伤口愈合时间,促进患者尽快出院,而且还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术后复发率,临床上应用很有价值。

  • 标签: 切开挂线术 切开引流术 肛周脓肿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