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小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本院2008年12月~2010年12月小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及治疗和预后。结果小脑梗死临床症状差异性大,头颅CT早期诊断具有局限性,头颅MRI检出率高,18例患者8例经CT确诊,10例经颅脑MRI确诊,经治疗后病情缓解16例,2例死亡,死亡率11.1%。结论正确认识小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必要时采取MRI检查,可早期正确诊断,提高小脑梗死治愈率。

  • 标签: 小脑梗死 预后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人小脑结核瘤的影像学资料,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国内相关文献报道和本院病例小脑结核的影像学表现。结果MR平扫小脑内病灶T1WI序列呈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或者中心低信号,外周高信号,可见轻度水肿。增强扫描,病灶均匀强化或环状强化,水肿带不强化。结论成人小脑结核瘤特征性表现与鉴别诊断,提高诊断水平,早发现,早治疗。

  • 标签: 颅内结核 多发小脑 结核瘤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切开引流术与切开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效果。方法分析研究68例肛周脓肿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对照组34例采用切开引流术,观察组34例先行切开,后采用切口挂线术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P均<0.05。结论肛周脓肿采用切开挂线术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促患者身体健康早日恢复,减轻患者痛苦,值得广泛应用到临床中。

  • 标签: 切开引流术 切开挂线术 肛周脓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自发脑出血20ml以下患者绝对卧床的时间,缩短卧床时间,提高病人的舒适度与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发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节约医疗资源。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本院神经内外科上脑出血20ml以下患者100名,按照住院号单双号分为两组,治疗组卧床时间根据出血吸收时间,患者自觉症状决定,对照组绝对卧床4周。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生命体征变化、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的满意度、平均住院日等数据。结果两组患者出血吸收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首次下床时间相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平均住院时间治疗组患者时间为21~25d,平均时间为(23±2)d;对照组患者时间为25~32d,平均时间为(28.5±3.5)d。治疗组患者发生再出血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对照组患者发生再出血2例,深静脉血栓1例,便秘6例并发症共发生率为18%;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满意率为98%,相比对照组95%显著提高(P<0.05)。结论上自发脑出血20ml以下患者可根据患者出血吸收时间与症状适当缩短绝对卧床时间,掌握14d左右的卧床时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增加,缩短了平均住院日,减低了经济负担,患者的舒适度及满意度提高。

  • 标签: 基底节 脑出血 血量 卧床 时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小脑延髓裂入路切除儿童第四脑室髓母细胞瘤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儿童第四脑室髓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采用枕下正中切口,经小脑延髓裂入路小脑延髓裂入路进行手术治疗。结果肿瘤全切除28例,近全切除15例,术后出现假性脑膜膨出12例,经穿刺抽吸及加压包扎后11例缓解,1例再次手术修补漏口,出现小脑缄默3例,3周后逐渐好转,无术后吞咽困难发生,无术后行走不稳加重病例。术后并发脑积水7例,行分流手术治疗。结论经小脑延髓裂入路治疗儿童第四脑室髓母细胞瘤,具有暴露范围广、对小脑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 标签: 髓母细胞瘤 神经外科手术 第四脑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髌骨骨折患者移位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髌骨骨折患者37例临床手术治疗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骨折均获得临床愈合,骨折愈合12~16周。结论对于有移位的髌骨骨折有许多手术方法,如张力带钢丝法,记忆合金聚髌器法,环形钢丝法等。对于一些难以复位的粉碎性骨折可采用部分髌骨或全部髌骨切除术。

  • 标签: 髌骨骨折 切开复位 内固定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手术方法效果。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30例,采用克氏针内固定18例,微型钢板固定12例临床手术方法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克氏针内固定治疗18例27处,治疗结果优7例,良12例,差8例,优良率70.37%。微型钢板治疗12例27处,治疗结果优10例,良14例,差6例,优良率为88.89%。结论对于多发性掌骨骨折行切开复位,用克氏针、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有利于解剖复位,微型钢板固定牢靠,不易移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掌骨骨折 克氏针内固定 微型钢板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比较经皮气管切开术与传统气管切开术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7月期间我院ICU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施行传统气管切开术,观察组施行经皮气管切开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其切口长度、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结论在ICU患者中,相比于传统气管切开术,施行经皮气管切开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切口小优点,可推广。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传统气管切开术 经皮气管切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肛周脓肿患者经切开挂线术、切开引流术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组行切开挂线术治疗,对照组行切开引流术治疗。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100.00%,研究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对比P>0.05,研究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疾病复发率(10.34%)低于对照组(32.76%),P<0.05。结论应用切开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效果显著,有利于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

  • 标签: 肛周脓肿 切开挂线术 切开引流术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开引流挂线术与切开引流术两种手术方式在肛周脓肿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6月收治的87例肛周脓肿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切开引流术,治疗组采用切开引流挂线术。对两组手术时间及术后创面愈合时间、脓肿复发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脓肿复发率以及肛瘘发生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针对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挂线术有治愈率高、恢复快、复发率低及不易形成肛瘘等优点,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肛周脓肿 引流术 切开引流挂线术 肛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性小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征、手术治疗方法及预后结局。方法对我院2014年~2015年收治的41例高血压性小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临床特点、手术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归纳总结。结果(1)本组41例患者中19例行侧脑穿刺引流术,12例生存,4例恢复,8例存在不同程度后遗症,7例死亡;22例行枕骨开颅血肿清除术+第四脑室血管引流术,16例生存,9例存在不同程度后遗症,7例恢复,6例死亡;(2)依据ADL标准对本次患者进行预后判定,Ⅰ级2例,Ⅱ级15例,Ⅲ级2例,Ⅳ级11例;Ⅴ级3例,去除两种手术样本选择偏差后,术式对患者预后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合理把握高血压性小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手术指征,结合患者病情及出血量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治疗,及时清除小脑及脑室内血肿,解除脑干压迫,降低对脑干继发性损害的发生率。

  • 标签: 高血压 小脑出血 第四脑室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两种气管切开术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符合气管切开指征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经皮穿刺牛角扩张组(A组)28例和开放性组(B组)22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等。结果A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较B组明显减少。结论经皮穿刺牛角扩张法是一种快速、创伤小、并发症少的微创气管切开,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气管切开术 经皮穿刺牛角扩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喉癌术后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方法对17例在我院行喉癌手术患者术后观察病情,主要通过基础护理保持病室的温度,湿度;教会病人正确有效的咳痰,鼓励勤翻身,定时拍背;用雾化吸入和向气管套管内滴入湿化液的方法充分湿化气道;加强口腔护理。适时适量的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鼻饲饮食以加强患者营养,促进患者伤口愈合。结果17例患者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均安全出院。结论做好喉癌术后气管切开的基础护理可以有效的避免机械吸痰造成的气管内黏膜的损伤,减少并发症。

  • 标签: 喉癌,气管切开,基础护理
  • 简介:摘要经皮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微创、快捷的急救技术,是近年来国内外开展的一项新技术。操作简单、方便、损伤小,并发症少。2009年1月到2010年12月我科对23例患者实施此手术,手术顺利,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气管切开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烧伤患者气管切开相关临床护理干预措施以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本院2012年2月~2015年1月收治气管切开烧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随机抽取40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此类患者护理措施和应用意义。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抢救成功,对患者进行平均时间为3个月的随访,均无出现其它严重并发症。结论对烧伤患者气管切开应采取妥善且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确保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降低,不影响烧伤治疗以及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重视推广。

  • 标签: 烧伤 气管切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ICU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11月期间在我院ICU病房住院的气管切开患者20例的护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20例患者中,有6例死于原发病加重导致的多发性器官衰竭,2例经救治病情稳定出院,2例其他原因出院,其余10例经过护理病情好转,无并发感染。结论ICU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工作要从一般性护理、呼吸道护理、口腔护理等方面入手,做好消毒和隔离工作,控制院内感染。

  • 标签: ICU 气管切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以预防和减少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20例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的患者,密切观察呼吸道分泌物情况,予充分的湿化气道,正确彻底的吸痰,气管切口的护理、及时堵管和拔管等措施。结果12例患者顺利拔管,4例因持续昏迷带管l2个月,1例因突发呼吸衰竭死亡,3例因颅脑损伤过重死亡。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患者气管切开后采用正确的护理措施能有效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可以预防和减少昏迷伴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颅脑损伤 护理 气管切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藻酸盐敷料治疗体表脓肿切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入选患者随机分组后进行脓肿情况评估及切开治疗,分别使用藻酸盐敷料和传统敷料处理,评价患者的换药次数、愈合情况和疼痛程度。结果藻酸盐敷料和传统敷料相比,患者的伤口换药次数减少,切口愈合时间缩短,愈合率较高,疼痛程度较轻,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藻酸盐敷料能提高体表脓肿切开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藻酸盐敷料 脓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颅磁刺激加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颅脑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从而为颅脑手术后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院脑外科2013年以来34例颅脑术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治疗,每日一次,十次为一疗程;脑外科只接受其他物理治疗的3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二组疗效差异显著。结论经颅磁刺激加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颅脑术后患者疗效优于一般物理治疗。

  • 标签: 经颅磁 电刺激 小脑顶核 颅脑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