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显微手术切除治疗小脑脑膜瘤的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 在医院行显微手术治疗的 58 例小脑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手术情况及生活质量情况。 结果 :所有患者中,全切构成比为 86.2% ( 50/58 ),次全切构成比为 13.8% ( 8/58 )。术后治愈 41 例,症状缓解 16 例,死亡 1 例,治疗有效率为 98.3% ( 57/58 )。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术前, P<0.05 。 结论 :显微手术切除治疗小脑脑膜瘤效果显著,可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显微手术 小脑幕脑膜瘤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脑卒中伴脑积水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本次选取研究对象为50例小脑卒中伴脑积水患者,研究时间为2015年11月至2018年01月,均实施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且对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死亡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50例小脑卒中伴脑积水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恢复良好共41例、百分比82.00%,存在轻度残疾共5例、百分比10.00%,存在重度残疾共3例、百分比6.00%,存在死亡现象共1例、百分比2.00%;尚未发生植物生存例数;其中1例死亡是因仅采用外引流术治疗后临床症状尚未改善,且在5天后死亡;手术治疗结束后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仅存在体位性眩晕等症状,1天后自行缓解。结论小脑卒中伴脑积水手术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但需依旧患者具体病情选择合适手术方式,从而让患者得到最佳治疗效果,对改善预后及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小脑卒中 脑积水 手术治疗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限制会阴切开在产科分娩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单胎头位初产妇1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96例实施限制会阴切开(会阴保护法)进行接生,对照组96例采取常规会阴侧切术助产分娩方式接生,对比两组情况。结果在产后出血,产后住院时间,产后恢复性交时间,产后会阴疼痛评分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产褥感染,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产后尿失禁及盆腔脏器脱垂,新生儿Apgar评分,脐血pH值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会阴切开其会阴后部损伤少,减少了缝合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预防性使用会阴切开并未显示出有利于保护会阴免与重度裂伤。

  • 标签: 阴道分娩 限制会阴切开 会阴切开
  • 简介:目的:研究并分析早期针灸康复治疗在小脑出血术后共济失调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在医院内部选取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6例小脑出血术后共济失调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取不同的康复治疗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的ICA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的小脑血肿体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康复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小脑血肿的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方式可以有效治疗小脑出血术后的共济失调,减小患者的小脑血肿体积,宜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 标签: 小脑出血 针灸康复治疗 共济失调
  • 简介:【摘 要】目的:通过对相关病例进行研究,确定小脑混合性卒中后共济失调患者的前期评定与康复治疗方法,同时分析康复治疗工作的实施效果。方法:针对一例存在小脑混合性卒中后共济失调的患者,进行专科查体与评定分析,掌握影像学检查信息,完成评定后,为患者提供康复治疗,同时进行言语训练。记录患者的训练成果。结果:接受长达 1个月时间的全面康复训练之后,患者的情况相比刚刚入院时有了明显的好转,其生活质量也有所提升。结论:通过本次研究可以了解到,在面对这种情况比较复杂的患者时,必须要对其进行精准有效的评定,同时根据患者的评定情况,来设置康复治疗方案,注重特殊训练项目,以此可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小脑混合性卒中 共济失调 评定 康复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lon骨折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手术治疗42例Pilon骨折进行随访。按Riiedi-ALLgawer分型。Ⅰ型9例,Ⅱ型22例,Ⅲ型11例。42例均行有限切开复位,运用克氏针、螺钉和外固定架固定。术后随访6-24月,平均17.4月。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采用Hecfet标准评估手术疗效,优28/例,良11例,差3例。结论积极正确的康复训练是治疗Pilon骨折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 标签: Pilon骨折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橄榄桥脑小脑萎缩(OPCA)的临床表现及其在MR影像表现上的特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OPCA患者(OPCA组)的临床及MR表现.另选择7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按年龄分为21~30岁组、31~40岁组,41~50岁组,51~60岁组,61~70岁组,每组15例,对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桥脑测量.结果8例OPCA患者均为散发病例,临床以小脑症状、植物神经症状及锥体外系症状多见.头颅MR表现为小脑和脑干萎缩,特征性表现为“十字征”.OPCA组患者桥脑的上下径和前后径分别为(20.63±2.16)和(16.74±4.37)mm,与对照组[(27.14±1.73)和(22.28±1.49)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中在21~30岁组和31~40岁组桥脑上下径及前后径数值最大,随着年龄增大数值有所减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是诊断OPCA的首选检查方法,结合临床表现可以提高OPCA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橄榄体桥脑小脑萎缩 磁共振成像 十字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强化核心肌群训练对小脑损伤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脑损伤患者 64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开展的时间为 2018年 11月 -2019年 12月,将所有的患者按照 1:1的比例分到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中有患者 3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康复治疗,但治疗方法不同,分别是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强化核心肌群训练),治疗期间使用 Berg量表对患者的平衡能力进行评估,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以改良 Barthel指数( MBI)完成。对相关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同时对两组记录后的数据进行比较。 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采用强化核心肌群训练的观察组和常规康复治疗的对照组,比较Berg评分,观察组相对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比较 MBI评分,对照组相对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在小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中使用强化核心肌群训练,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对其生活活动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作用。

  • 标签: 小脑损伤 强化核心肌肉 平衡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气管切开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2月到2015年5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50名颅脑外伤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作为护理的对象,对患者实施综合全面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护理后的效果。结果50名患者治愈的有35名(70.0%),显效的有10名(20.0%),有效的有3名患者(6.0%),无效的有2名患者(4.0%)。结论对颅脑外伤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实施全面的护理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提高治疗的效果,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

  • 标签: 颅脑外伤 气管切开术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气管切开呼吸道护理的有效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气管切开危重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能有效降低气管切开的危重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率及死亡率。结论: 危重患者气管切开有效的呼吸道措施,可有效的降低病人呼吸道的感染率,从而提高了气管切开危重病人的存活率。

  • 标签: 气管切开 危重患者 呼吸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1例腰椎后路减压术后并发脑梗塞合并小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进行探讨,论其护理的有效性。方法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正确的体位护理,给予心理支持,预防其他并发症发生。结果患者安全度过脑水肿期,顺利出院。结论通过对椎后路减压术后并发脑梗塞合并小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发现加强生命体征的观察、心理护理、术后各方面的基础护理是护理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腰椎后路减压术 脑梗塞 小脑出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小骨窗开颅手术在上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接收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选取时间为2017年1月-2019年5月,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大骨瓣开颅手术)与观察组(30例,小骨窗开颅手术),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更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小骨窗开颅手术 大骨瓣开颅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8例患者气管切开后的护理工作和病情发展变化进行分析。结果18例患者采取我们的护理措施后,有1例发生感染。结论对于气管切开的患者应做好基础护理,并及时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防止发生肺部感染。

  • 标签: 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