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随着输血事业的迅速发展和现代医学技术的日益更新,输血医学已成为一门重要的独立学科。虽然输血技术在不断完善,现代临床输血依然面临诸多问题待以解决,规划输血和安全输血得到进一步的重视。本文就现代临床安全输血,成分输血,输血评估等多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临床输血 安全输血 成分输血 输血评估
  • 简介:目的观察高压氧(HBO)治疗下肢动脉缺血灌注损伤对患肢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经腔内血管重建后的重症下肢缺血患者72例(80条肢体)随机分为HBO组和常规组,每组40条肢体。HBO组除接受高压氧治疗外,其它治疗措施两组完全相同。检测不同时间患肢血液内氧代谢、乳酸脱氢酶(LDH)、肌酐(Cr)、pH值,测定踝肱指数(ABI),观察患肢情况。结果不同时间点HBO组的氧代谢水平、LDH、Cr、pH值及ABI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内常规组有5条患肢、HBO组有1条患肢出现筋膜室综合症行切开减压。结论下肢动脉缺血通后,早期HBO治疗能显著提高氧含量,改善微循环障碍、抑制组织水肿,降低肾功能损害、促进肢体缺血后灌注损伤的修复。

  • 标签: 再灌注损伤 高压氧 血管重建 下肢动脉缺血
  • 简介:胆道镜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经窦道胆道镜取石改变了胆道术后残余结石需要行多次于术的弊端,已经成为治疗术后残余结石的理想途径和首选方法。

  • 标签: 肌道疾痫 胆道引流管 实道 再通
  • 简介:目的观察脂多糖(LPS)处理对于小肠缺血灌注损伤(IRI)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初步探讨。方法实验分为3组:LPS组(腹腔注射LPS100μg/只)、缺血灌注(I/R)组(肠系膜上动脉夹闭30min后恢复血供)以及LPS+I/R组(肠系膜上动脉夹闭30min后恢复血供,并立即给予腹腔注射LPS100μg/只),于灌注后各时间点,获取全小肠,留取病理组织,并分离黏膜固有层细胞,提取总R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FIT.PCR检测各炎性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I/R组、LPS组比较,I/R+LPS组小鼠小肠黏膜固有层各主要细胞炎性因子呈现提前上调表达趋势,病理结果证实灌注后48h,I/R+LPS组较之L/R组和LPS组小肠损伤显著加重。灌注后48h结果显示,与I/R组比较,LPS组IL-17AmRNA水平无显著变化[(6.20±0.32)与(5.79±0.30),t=3.117,P〉0.05];而LPS+I/R组与其余两组相比,IL-17A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14.22±0.5)与(6.20±0.32),t=59.047,P〈0.05],[(14.22±0.5)与(5.79±0.30),t=134.754,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肠缺血后外源性LPS可加速并加重灌注损伤,这可能与IL-17A表达上调,促进相关免疫细胞浸润有关。

  • 标签: 脂多糖类 小肠 再灌注损伤 白细胞介素17 动物实验
  • 简介: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161006摘要目的对治疗后冠状动脉狭窄患者采用冠心病介入治疗观察和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2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对照组1例患者发生狭窄,占9.1%;试验组发生狭窄患者5例,占45.5%,其中5例心肌梗死患者中,发生狭窄的患者有3例,占60.0%,2例心绞痛患者中发生狭窄的患者有1例,占50.0%,4例糖尿病患者中,1例患者发生狭窄,占25.0%。试验组和对照组发生狭窄率进行比较,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有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以及糖尿病症状的患者采用冠脉介入手术进行治疗易使患者发生狭窄,因此要对患者做好相关的预防和治疗准备。

  • 标签: 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 支架内再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肾缺血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1)假手术组Sham;(2)缺血灌注组I/R;(3)阿托伐他汀组Ators.给药2周后,建立肾缺血灌注损伤模型,灌后24h取血及肾脏,血清测定尿素氮(BUN)、肌酐(Scr)水平,肾组织匀浆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缺血灌注组BUN、Scr与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P<0.01);阿托伐他汀组BUN、Scr和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P均<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通过抗自由基损伤和减轻脂质过氧化实现对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 标签: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 简介: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在肠道缺血灌注中的抗氧化作用。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阻断组、DMSO组和ATRA组,每组8只。采用血管钳钳夹肠系膜上动脉60min后,使血液复流120rain的方法制备大鼠肠道缺血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肠系膜上动脉不钳夹。ATRA组大鼠术前5d以15μg/gATRA每日灌胃1次,开腹前6h予ATRA处理1次;DMSO组则在相同时间点给予等量的DMSO液灌胃处理;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大鼠术前5h的血浆ATRA浓度。HE染色观察回肠黏膜病理形态学改变,对肠黏膜组织行Chiu氏评分;比色法测定血清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回肠组织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Westernblot检测回肠组织中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的蛋白表达量。组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ATRA组大鼠血浆ATRA浓度为(827±276)μg/L,高于假手术组、阻断组和DMSO组的(48±12)μg/L、(55±15)μg/L和(63±20)μg/L(t=11.242,11.138,11.013,P〈0.05)。假手术组大鼠回肠黏膜形态正常;阻断组和DMSO组大鼠回肠黏膜结构破坏严重;ATRA组大鼠回肠黏膜损伤程度明显减轻。阻断组、DMSO组和ATRA组大鼠回肠黏膜Chiu氏评分分别为(3.83±0.77)分、(3.92±0.87)分和(2.42±0.75)分,显著高于假手术组的(O.37±0.28)分(t=9.803,10.040,5.793,P〈0.05),而ATRA组评分明显低于阻断组和DMSO组(t=4.009,4.247,P〈0.05)。阻断组、DMSO组和ATRA组大鼠血清DAO水平分别为(26.3±4.4)U/L、(25.1±4.3)U/L、(20.8±3.8)U/L,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的(14.2±1.9)U/L(t=6.493,5.835,3.534,P〈0.05);但与阻断组及DMSO组比较,ATRA组血清DAO水平明显降低(t=2.959,2.301,P�

  • 标签: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肠道 抗氧化剂 全反式维甲酸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及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手术的疗效,为该类病人的临床麻醉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A组)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B组),每组各43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A组、B组均全部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但B组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压较麻醉前均下降,B组明显遇A组(P<0.05),术后随访4天,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具有麻醉效果好、对循环呼吸系统影响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及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手术的疗效,为该类病人的临床麻醉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A组)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B组),每组各43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A组、B组均全部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但B组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压较麻醉前均下降,B组明显遇A组(P<0.05),术后随访4天,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具有麻醉效果好、对循环呼吸系统影响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经内镜微波治疗晚期食管癌支架置入后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4月~2012年4月入住我院治疗的26例晚期食管癌支架置入后狭窄患者,对其行经内镜微波治疗,观察其吞咽困难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的标准积分为3.37±0.41分,治疗后为1.52±0.47分,治疗后的标准积分较治疗前有了明显下降(P<0.05),近期有效率的高达100%,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经内镜微波治疗晚期食管癌支架置入后狭窄,疗效安全、可靠、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经内镜 微波 晚期食管癌 支架置入再狭窄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术后灌注心律失常的疗效,为合理制定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方案提供高质量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CochraneLibrary(2012年第3期)、CBM、CNKI、VIP及WanFangDate数据库,全面收集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术后灌注心律失常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3年1月,并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由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RCT,44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胺碘酮组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术后RA的总发生率[RR=0.60,95%CI(0.48,0.74),P〈0.00001]和室颤发生率[RR=0.47,95%CI(0.26,0.85),P=0.01],且不影响溶栓术后冠脉通率[RR=1.00,95%CI(0.88,1.15),P=0.94],但不能降低术后病死率[RR=0.33,95%CI(0.10,1.09),P=0.07]。结论现有证据表明,胺碘酮能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术后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但未能降低病死率。受纳入研究质量和数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RCT结果加以验证。

  • 标签: 胺碘酮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再灌注 心律失常 系统评价
  • 简介:目的观察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调控大鼠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EPCs)自噬,探讨其对静脉血栓通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法取大鼠骨髓EPCs,体外诱导分化并鉴定。建立大鼠静脉血栓模型。实验分为4组:单纯生理盐水组(对照组,A组)、单纯3-MA组(5mmol/L3-MA,B组)、单纯EPCs组(C组)和3-MA联合EPCs组(5mmol/L3-MA作用于EPCs24h,D组),每组各20只大鼠。在血栓形成后的10天经大鼠尾静脉注入各组试剂,再过14天取标本。苏木精-伊红染色(HE)及vWF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血栓机化通情况,并在镜下计数各组毛细血管数目,取其平均值。结果(1)D组经HE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发现新生血管最多,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C组分别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mmol/L3-MA调控自噬后的EPCs经大鼠尾静脉注射可促进大鼠静脉血栓通,且比单纯注射EPCs效果更好。

  • 标签: 内皮祖细胞 3-甲基腺嘌呤 静脉血栓 自噬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冠心病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塞(STEMI)早期溶栓临床参考指标提示通病例,通过溶栓后近期冠状动脉造影,了解冠状动脉通情况。方法2011年4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冠心病STEMI33例,其中下壁MI9例,下壁和后壁MI18例,广泛前壁MI3例,前壁MI3例,没有溶栓禁忌症。早期进行溶栓(选择尿激酶30例,阿替普酶3例)有效,溶栓后近期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冠状动脉完全通3例,狭窄通18例,仍有血管完全闭塞12例。结论冠心病STEMI早期溶栓治疗仍是冠心病STEMI灌注治疗有效方法,溶栓治疗通过侧枝循环及微循环的通,可使部分罪犯血管未再通AMI患者获益。

  • 标签: 冠心病 STEMI 溶栓 冠脉造影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丹参预处理对肝脏缺血灌注损伤后磷酸化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2d(p-elF-2a)和caspasel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0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正常对照组5只,假手术组、缺血灌注组和丹参预处理组各25只,后3组大鼠根据缺血灌注时限(0、3、12、24和72h)分为5个亚组,每组5只。采用动脉夹钳夹肝蒂45min后,使血液复流的方法制备大鼠缺血灌注损伤模型。正常对照组大鼠不做处理;假手术组仅解剖肝门不钳夹肝蒂;丹参预处理组大鼠在肝血流阻断前30min经尾静脉注入丹参注射液6ml/kg;假手术组和缺血灌注组大鼠则在肝血流阻断前30min经尾静脉注入等量生理盐水。采用Westernblot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p-eIF-20α和caspasel2蛋白的表达,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同期肝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方差齐采用LSD法,方差不齐采用Games-Howell法。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肝组织中p-eIF-20α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0.296±0.038,假手术组在缺血灌注0、3、12、24和72h分别为0.304±0.048、0.298±0.038、0.272±0.042、0.266±0.076和0.296±0.0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缺血灌注组大鼠肝组织中p-eIF-2α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在缺血灌注0h为0.310±0.034,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同时相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5,P〉0.05);在缺血灌注3、12、24h,p-eIF-2α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86±0.021、0.710±0.034和0.474-4-0.017,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同时相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90,211.52,25.15,P〈0.05);至缺血灌注72h,p-eIF-2α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0.336±0.043,基本回落至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同时相点水平(F=1.57,P〉0.05)。丹参预处理组大鼠肝组织中p-eIF-2�

  • 标签: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丹参 磷酸化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2α Caspase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