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甲状腺术后喉上神经损伤的原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甲状腺手术患者5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有无暴露神经分为暴露组和未暴露组,每组各25例。统计分析其喉上神经损伤发生情况以及相关因素。结果暴露组喉上神经损伤发生率4.0%(1/25)较未暴露组16.0%(4/25)显著较低,且P<0.05。损伤原因结扎、钳夹、牵拉、电灼等。而5例喉上神经损伤患者中,永久性损伤1例、暂时性损伤4例,两种损伤患者的术中神经暴露、再次手术等因素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甲状腺术后喉上神经损伤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结扎、钳夹、牵拉、电灼、再次手术等,因此术者必须对喉返神经、喉上神经、腺体等解剖位置予以熟悉,且术中需充分暴露喉神经,以减少术后喉上神经损伤机率。

  • 标签: 甲状腺手术 喉上神经 术后损伤 探讨
  • 简介:中文摘要 :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溢饮的概念,指出:“饮水流行,归于四肢……谓之溢饮”。导师江泳教授认为溢饮,顾名思义乃洋溢之饮,既可溢于四肢,也可泛溢于卫表、肌腠、关节,甚至还可以循脉入血,形成各类相关疾病,表现出不同的证候特点。临床除需遵仲圣“当以温药和之”的总原则外,还应根据溢饮所侵病位不同,分别采取发汗散饮、开腠消饮、温阳涤饮、温阳消脂等法治疗。本文结合导师临床诊疗经验,剖析仲景溢饮理论,以飨同道。

  • 标签: 溢饮病位浅深 发汗散饮 开腠消饮 温阳消脂 温阳剔饮
  • 简介:目的总结结肠癌术后复发手术的体会。方法收集2009-12—2014-12间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31例结肠癌术后复发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31例患者中,腹腔内复发9例,吻合口复发5例,肠管多处复发11例,混合型复发6例。随访时间7~62个月,失访2例,随访率为93.55%。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12.90%),其中肺部感染1例(3.23%)、切口感染2例(6.45%)、切口裂开1例(3.23%),无死亡病例。非根治性手术患者生存期为5~32个月,中位生存期为9.6个月。根治性切除手术患者生存期为10~43个月,中位生存期为23.5个月,3a生存率为45.66%。结论结肠癌术后复发患者手术,可使其中位生存期和生存率明显提高。

  • 标签: 结肠癌 复发 再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在根除之后,再度感染溃疡并复发的情况。方法借助14C-尿素进行呼气试验并结合胃镜检查,就十二指肠溃疡病人的Hp进行根除的200例持续2年的随访,并将其随机产生的引物DNA进行多态指模技术鉴定,确定其是否存在Hp菌株复发与感染的情况。结果在Hp消失之后的1-2年之内出现感染的改了分别是1.01%和0.45%;溃疡复发率分别为2.64%和0.47%;所有的患者都没有出现溃疡出血的情况,而与此同一时期的Hp没有彻底清除的对照组则在2年之内出现溃疡再出血的情况占到总人数的25.9%。结论一般情况下,成年病人在实施了Hp的根除手术之后,Hp感染的情况很少存在,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Hp消除之后出现再次感染的几率也比较低。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牙本质粘接剂和粘接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牙本质的粘接性能。但迄今为止,牙本质粘接的持久性问题尚未完全解决。采用生物仿生矿化的方法矿化脱矿牙本质、混合层中树脂渗透不全区域是解决牙本质粘接耐久性的有效手段之一。正常矿化牙本质中的胶原基质由于被纤维内和纤维间的磷灰石晶体加强而呈现出良好的抗蠕变性。仿生矿化是在拟生态类似物诱导下,利用无定形磷酸钙纳米级前躯体颗粒矿化脱矿的胶原纤维。本文就树脂牙本质界面胶原纤维矿化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再矿化 仿生矿化 牙本质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止血带引起的下肢缺血灌注对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 ASAⅠ或Ⅱ级在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肢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随机分为缺血灌注组( IR组)和对照组( C组),每组 20例。分别于术前 1d,术后第 7天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 MMSE)进行认知功能的评价。结果 与 C组比较, IR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明显减少( P< 0. 05)。两组患者在术前的 MMSE评分比较无差异,术后第七天的评分 IR组明显低于 C组( P< 0. 05), C组和 I,R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 15%和 45%, IR组明显高于 C组( P< 0. 05)。 结论 止血带在下肢手术中尽管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等优势,但也同时增加了 POCD的发生率。

  • 标签: 下肢 缺血再灌注 止血带 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食管癌放疗后复发行程放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本院2013年11月-2014年7月共有32例放疗后复发食管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院行程放疗,普通照射24例,三维适形放疗8例,中位剂量64Gy,3例患者行放化疗综合治疗,TP方案,4例配合胃镜下局部扩张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近期疗效有效率为62.5%,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68.8%,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46.9%,骨髓抑制发生率为65.6%,随访至2014年12月,共有4例患者死亡(12.5%)。结论食管癌放疗后复发治疗时,放射治疗是较好的方法,建议采用3DCRT或IMRT技术,而程放疗配合化疗时毒副作用却明显增加,应格外慎重。

  • 标签: 食管癌 复发 再程放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有瘢痕子宫妊娠的妇女分娩中,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后,对分娩效果的影响。方法这次探究抽取了从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所接收的产妇,一共80例病例。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随机抽取40例进行正常的护理作为对照组,剩下的40例产妇,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然后将两组的分娩方式、分娩时间、产后出血这三种情况进行对比,而且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在护理的满意度上,观察组满意度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的满意率。在产前SAS、SDS上,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差别不大,但是在生产时间、阴道分娩概率和产后出血上,观察组要明显比对照组好,两组的差异大。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于瘢痕子宫孕妇分娩有帮助,值得推广。

  • 标签: 瘢痕子宫 综合护理 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孕选择不同分娩方式结局,探讨剖宫产孕正确选择分娩方式。方法事先设计专用表格对剖宫产孕孕妇来院进行阴道和剖宫产分娩相关情况及前次剖宫产情况进行询问、观察、详细记录,分析两种分娩方式在相关方面的差异、探讨分娩方式的选择。结果95例剖宫产孕再次剖宫产92.63%明显高于阴道分娩7.37%(P<0.001);再次剖宫产手术操作顺利、不顺利分别为78.41%(69/88)、21.59%(19/88);手术意外损伤6.82%(6/84);前次剖宫产指征前5位分别为不详、臀位、头盆不称、胎头下降停滞、胎头机转不良、巨大儿、骨盆狭窄,各占20.5%(18/88)、18.2%(16/88)、9.1%(85/88)、9.1%、9.1%、6.8%(6/88)、3.4%(3/88)。结论因剖宫产技术及麻醉技术提高再次剖宫产大部分较顺利,手术意外损伤较低,但因个别腹盆腔粘连严重会导致意外损伤、手术操作困难,应严格控制首次剖宫产指征。

  • 标签: 剖宫产 妊娠 分娩方式 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CABG)后胸骨哆开的原因、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2010年1月~2016年6月我院共实施CABG1023例,术后14例发生胸骨哆开。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患者的一般情况、发生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以及病人确诊后的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12例患者中,1例保守治疗治愈,11例再次手术行胸骨固定术,术后8~10d拆线,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0.4±2.56)d。术后门诊随访3个月~6年,胸骨稳定,无并发症和死亡病例。结论胸骨哆开是CABG后的一种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术中应用合理的缝合技术,术后防治并发症,积极治疗咳嗽等诱因,可减少胸骨哆开的发生。及时发现并处理胸骨松动以及适时的固定处理,是治疗胸骨哆开和防止纵隔感染的关键。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胸骨哆开
  • 简介:目的总结可手术甲状腺癌热消融后手术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4年2月至2015年7月期间,热消融治疗同时穿刺后病理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手术患者11例资料。单侧腺叶加峡部切除8例,全甲切除3例,都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其中1例行同侧择区颈淋巴结清扫术。结果中央区淋巴结未转移3例,转移患者8例,占72.73%(8/11)。消融侧甲状腺组织有残留乳头状癌病灶2例(2/11,18.18%)。11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平均3-18个月,平均7.8个月,所有患者未再复发和转移。结论可手术的甲状腺癌不宜行消融治疗。热消融达不到肿瘤根治的效果,甲状腺结节消融治疗需要严格规范,再次手术可取得较好的预后。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 高温 诱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程监测在疤痕子宫妊娠经阴道分娩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疤痕子宫妊娠经阴道分娩产妇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30例产妇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30例产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产程监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产中出血量、产程时间、住院时间、阴道分娩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产中出血量、产程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阴道分娩成功率为93.33%,对照组为80.00%,P<0.05;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度为90.00%,对照组为73.33%,P<0.05。结论产程监测可有效提高疤痕子宫妊娠产妇阴道分娩的成功率,对于提高产妇产后身体恢复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疤痕子宫 再妊娠 产程监测 阴道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支架内狭窄的关系。方法122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成功行PCI,术后1年复查冠状动脉造影(CAG),依据CAG结果,将患者分为狭窄组和无狭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常见临床生化指标(尿酸、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空腹血糖)。结果狭窄组尿酸水平显著高于无狭窄组。结论尿酸水平升高是支架内狭窄的危险因素之一。

  • 标签: 尿酸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支架内再狭窄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就盆底修复手术后复发的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探析。方法抽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盆底修复术后复发患者(81例)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其相应的治疗方法。结果81例复发患者经治疗后,除1例治疗后仍自诉阴道有异物感,其他患者的情况均有明显的改善。结论盆底修复手术后复发治疗的选择,需结合患者的特征,如复发程度、复发部位、并发症等,给予其合理适宜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以进一步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盆腔器官脱垂 复发 骨盆底 再手术
  • 简介:【摘要】目前,中心静脉导管(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CVC)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常见的置管途径有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和经周围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导管堵塞是中心静脉置管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根据临床堵管的原因不同,其处理各异,国内有报道[ 1],使用美国 BD 公司生产的 PICC,堵管发生率为 39.25%。以 0.1N 浓度的盐酸清除非配伍药物的沉积;以 70%的乙醇清除脂肪沉积;以降低 pH 提高溶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堵塞 尿激酶 溶栓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 2017年 2月 -2018年 2月实行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施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 98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 Logistic多因素对其进行逐步的分析。结果:分析表明狭窄的发生和患者吸烟与否、是否患有糖尿病、在进行第二次的冠脉介入治疗之前 LDL-C的水平有关系,即正相关,与之相对应的危险度是 12.45、 11.45及 5.62,同时与支架是否为药物涂层成负相关,其危险度为 0.02。结论:糖尿病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后极其容易发生支架术后狭窄的症状,为避免或减少该症状,可以使用药物支架。对 LDL-C的水平进行控制并戒烟是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避免支架内狭窄的关键性因素。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狭窄; 危险因素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isk factors of stent restenosis after 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 Methods: 98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oronary angiography after coronary artery stent implanta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7 to February 2018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and the clinical dat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Logistic was used to analyze these factors step by step. Results: Th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incidence of restenosi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moking, diabetes, LDL-C levels before the second coronary intervent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risk was 12.45, 11.45 and 5.62. The risk of restenosis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drug-eluting stents, with a risk of 0.02. Conclusion: Diabetic patients are extremely prone to restenosis after stenting after surgery. Drug-eluting stents can be used to avoid or reduce the symptoms. Controlling the level of LDL-C and quitting smoking are the key factors to avoid in-stent restenosis after stent implantation.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椎体成形结合抗骨质疏松治疗减少骨折发生率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9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抽签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0例患者给予椎体成形结合抗骨质疏松治疗和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骨折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骨密度均得到改善,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即刻骨密度T值为(-3.39±0.46),治疗后12个月骨密度T值为(-2.38±0.44),治疗后24个月骨密度T值为(-2.42±0.43),治疗后36个月骨密度T值为(-2.61±0.5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即刻骨密度T值为(-3.56±0.54),治疗后12个月骨密度T值为(-3.60±0.48),治疗后24个月骨密度T值为(-3.59±0.48),治疗后36个月骨密度T值为(-3.80±0.40),且实验组患者的骨折人数为4(8.88%)例,对照组患者的骨折人数为15(33.33%)例,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给予椎体成形结合抗骨质疏松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骨密度和降低患者的骨折发生率。

  • 标签: 椎体成形 抗骨质疏松 再骨折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和药物保守治疗两种治疗方法用于治疗异位妊娠患者后,对其孕的影响。方法把我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采用药物保守治疗和腹腔镜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出院时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输卵管通率、孕率等。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再次异位妊娠率及出院时于HcG水平明显降低(P<0.05),住院费用明显增加(P<0.05),孕率及输卵管通率明显提高(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用于治疗异位妊娠患者优于药物治疗,它不但能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出院时HcG水平及再次异位妊娠率,还能提高患者的孕率及输卵管通率。

  • 标签: 异位妊娠 腹腔镜手术 药物保守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肝脏缺血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肝脏缺血灌注损伤组、过氧化物酶增殖酶受体-γ(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干预组和吡格列酮+PPAR-γ拮抗剂GW9662组。观察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免疫蛋白印记法检测各组肝细胞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乙酰化p53(Acetyl53)、p53、B淋巴细胞瘤-2基因-相关的X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和细胞色素C表达水平;转移酶介导的三磷酸脱氧鸟苷-生物素刻痕末端标记(TUNEL)检测肝脏细胞凋亡;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并评分。结果与假手术组和吡格列酮组相比,肝脏缺血灌注损伤组和GW9662组血清ALT、AST、LDH水平,肝细胞Acetyl53、Bax、TUNEL和细胞浆细胞色素C的表达均明显增加,而SIRT1和BCL-2表达明显降低以及肝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加重。结论吡格列酮对肝脏缺血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增加SIRT1去乙酰化修饰p53,减少p53激活介导的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

  • 标签: 吡格列酮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SIRT1/p53 凋亡 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