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胸痛的临床症状以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方法选取我院伴有胸痛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从入院开始,所有患者均给予吸氧,心电监测,抗感染等治疗,同时用硝酸甘油来扩张冠状血管。记录患者的临床数据,观察患者的疼痛与病情的关系,得出结论。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疼痛程度愈大,病情越严重,死亡的可能性愈大。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总结冠心病患者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术后并发PCP1的护理措施和护理体会。方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7年4月95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并发PCP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结果经过规范化的胸痛护理,95例PCP患者疼痛得到有效控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最终94例患者痊愈顺利出院,一例因呼吸衰竭死亡。结论冠脉搭桥术后胸痛可导致呼吸功能、循环功能、内分泌功能、免疫功能等改变,甚至导致肺不张、低氧血症、高二氧化碳血症等并发症,影响手术的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后及时的评估患者胸痛,采取规范化的胸痛护理,给予有效的处理措施,患者胸痛得到有效控制,减少了因胸痛导致的一些并发症,促进了病人的康复,显著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了病人住院时间。

  • 标签: 冠状动脉搭桥术 PCP 规范化胸痛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急诊胸痛患者中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作用。方法此次抽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抢救的急诊胸痛患者(100例)当研究分析的对象,以入院顺序分乙组、甲组,每组50例。本次研究乙组是常规抢救护理流程,而甲组是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总结急救效果、临床情况。结果甲组急诊的有效率高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急诊停留时间、急救时间、分诊评估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诊胸痛患者中,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提高急救效果,并明显缩短急诊停留时间、急救时间、分诊评估时间、住院天数。

  • 标签: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急诊胸痛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胸痛患者抢救中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选择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2月,患者例数共计100例,在随机分组的方式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急诊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开始治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提高患者入院时间,可确保临床检查以及治疗工作的有序性,保证患者的安全,降低临床死亡率。

  • 标签: 急诊胸痛 抢救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胸痛临床评估与诊断流程在急诊科急性胸痛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7年1—12月期间不同时间段急诊科急性胸痛患者分别采用常规诊断、胸痛临床评估与诊断流程的60例患者资料。结果胸痛临床评估与诊断流程较常规诊断流程在急性胸痛患者确诊率、重复抽血检验以及就诊到确诊时间方面具有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痛临床评估与诊断流程可提高急诊科急性胸痛患者诊断准确率,缩短确诊时间,便于尽早实施治疗干预,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胸痛临床评估 诊断流程 急性胸痛 急诊诊断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应用在急诊胸痛患者抢救过程中的效果分析。方法本文的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7年6月到2018年10月收治的急诊胸痛患者,选择7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患者平均为39例,A组患者采用常规急诊护理,进行护理流程的干预,B组患者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进行干预指导,对两组不同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经过不同干预以后,本文A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61.54%(24/39),B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2.31%(36/39),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90%(14/39),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82%(5/39),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的急诊抢救时间、住院事件和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本文B组患者优于A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诊胸痛患者,在进行抢救的过程中,通过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进行干预,可有效的,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且能够缩短抢救的时间,使患者恢复效果大大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胸痛患者 急诊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门诊非心源性胸痛发生原因,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可靠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内科门诊与2014年2月—2016年5月期间接诊的176例胸痛患者作为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胸膜疾病、肺部疾病、食管疾病、胸壁病变、脊髓胸段疾病、肋间神经均为非心源性胸痛常见原因。结论明确非心源性胸痛主要发病原因对冠心病临床诊断、鉴别准确性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门诊 非心源性胸痛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分析急诊优质护理应用在急性胸痛患者心绞痛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探究急诊优质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急性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患者急诊治疗时间先后纳入分组,常规组30例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30例患者进行急诊优质护理,对常规组和实验组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展开分析。结果实验组住院时长、卧床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组间对比存有显著差异(P<0.05)。在护理满意度分析之中,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对比存有显著差异(P<0.05)。

  • 标签: 急性胸痛 急诊优质护理 效果 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成立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前行PICC患者50例为参照组,成立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后行PICC患者50例为研究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及护理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护理质量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应用于PICC护理持续改进中,不仅可以减少并发症,还可以提升护理质量,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PICC 静脉治疗护理小组 持续质量改进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褥疮护理小组在治疗褥疮中的效果。方法将本院于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褥疮患者108例作为研究资料,随机分组各54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实施褥疮护理小组护理,观察组两组护理效果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30%与对照组79.63%比较明显更高,P<0.05;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升,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褥疮患者实施组建褥疮护理小组干预模式可进一步提高护理效果,促使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改善,值得推广。

  • 标签: 褥疮护理小组 褥疮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采用不同护理措施对改善血糖控制率的影响。结果实验组的血糖控制率为86.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的护理投诉率为3.3%,患者满意度为93.3%,。而对照组的护理投诉率为10%,患者满意度为73.3%,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的护理中采用护理小组的方式可以明显提高护理质量,且患者的满意度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糖尿病护理小组 糖尿病 护理技能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营养支持护理专科小组在我院的实践经验,探讨其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6年12月我院2589例需进行营养支持的患者为对照组,收集2017年1月—2018年4月我院3105例需进行营养支持的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营养支持护理的常规护理。观察组由营养支持护理专科小组采用专业化营养支持管理,成立营养支持护理专科小组小组运作与管理、开展专业化营养支持护理与管理。比较两组肠内、肠外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我院营养支持护理专科小组成立以来各种营养相关的小组活动、质量督查、全院年会诊量等开展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肠内、肠外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为4.3%,对照组患者肠内、肠外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为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7年1月—2018年4月,我院营养支持护理专科小组开展营养专题学术报告和讲座10次、营养主题护理查房5次、典型个案护理讨论8次、营养相关操作竞赛2次;制订了护理标准2项,技术操作规范4项;开展肠内营养督查80例次,肠外营养督查55例次;在全院年会诊量增长了39.2%。结论成立营养支持护理专科小组,采用专业化营养支持管理,可减少营养支持过程中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营养支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 标签: 营养支持护理专科小组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静疗小组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016年收治的25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下,将其分为观察组(静疗小组)和对照组(常规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静脉输液,观察组在实施静脉滴液过程中采用静疗小组。结果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上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护理总满意例数上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患者实施静脉输液时成立静疗小组,能够有效的降低护理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护患纠纷的同时,也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对于临床护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 标签: 静疗小组 临床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胸痛症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心电图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2—9月期间在广州新海医院就诊的无胸痛症状AMI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必要时加做右室和后壁导联,每位患者3小时做1次心电图,共做3次。结果100例患者中具有典型AMI改变63例,改变不典型的37例,Q波异常40例,ST-T改变67例,T波改变56例,R波异常34例。100例患者中有24例前间壁心肌梗死、9例前侧壁心肌梗死、22例下壁心肌梗死、5例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18例高侧壁心肌梗死、17例心内膜心肌梗死、5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结论对无胸痛症状的AMI患者必须及时做心电图、心肌酶和心肌坏死标记物动态观察,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做到早发现,早诊治。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AMI) 无胸痛症状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胸痛中心制定和优化预见性护理措施,探讨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实施预见性护理1年期间(观察组)对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情况,同时选取优化前一年(对照组)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基于胸痛中心制定的预见性护理措施,对照组是常规的急救护理。记录两组患者基线资料、首份心电图时间,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检出时间,门-球时间,溶栓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首份心电图时间,肌钙蛋白检出时间和门-球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溶栓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过程中基于胸痛中心制定预见性护理流程能够更好地缩短心电图、肌钙蛋白检出时间,提高效率成功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胸痛中心 预见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于离退休老干部糖尿病,采用护理小组模式在临床护理中起到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70例离退休老干部糖尿病进行实验,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对实验对象进行常规护理、第二组对实验对象采用护理小组模式。结果干预后,第二组以下指标明显优于第一组(血糖指标、护理满意度、治疗效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离退休老干部糖尿病患者,采用护理小组模式,安全有效且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小组模式 离退休老干部糖尿病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规范化管理应用于糖尿病护理小组中对提高专科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护理管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8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给予试验组规范化管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和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和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并且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规范化管理应用于糖尿病护理小组中能有效提升专科护理质量,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规范化管理 糖尿病护理小组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糖尿病的护理小组对糖尿病病人在护理方面的作用。方法成立一个专门护理糖尿病人的护理小组,组长一名,副组长四名,除此外非糖尿病专科的普通成员95名,主要对其非糖尿病科的普通成员进行一系列的糖尿病相关知识和护理知识的专业培训,在小组培训前后都对非专业的糖尿病护理成员进行考核,根据培训小组在培训前后对糖尿病知识和护理技能的提高,判断培训的效果。结果根据培训前后的考核结果对比,非糖尿病专科的成员经过一系列的培训后,对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糖尿病专业知识和护理技能都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结论糖尿病护理小组对患者的康复有很大的用处,值得提倡。

  • 标签: 糖尿病 护理小组 护理技能 健康教育知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脏外科连续护理小组对于心脏搭桥手术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2016年5月到我院外科进行心脏搭桥手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实施连续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临床数据对比分析可知,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6.6%)明显高于研究组(13.3%),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外科连续护理小组对于心脏搭桥手术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好,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心脏外科 连续护理 心脏搭桥术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胸痛中心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配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胸痛中心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入的70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术中的护理配合要点及举措。结果70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后呼吸、心率均较护理前明显下降,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护理前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所有患者均顺利存活,存活率100%。结论给予胸痛中心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中良好的护理配合能够有效提高其生存率,确保生命体征指标的平稳。

  • 标签: 胸痛中心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