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痫前期(PE)患者血浆血脂水平及组成的变化。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河北省人民医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8月分娩的PE孕妇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PE患者的常规血脂指标。以同期正常分娩的孕产妇作为对照。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间的一般临床资料和血脂指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1)两组间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中,年龄、孕周无统计学差异(P>0.05),PE组收缩压、舒张压、BM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间血脂指标的比较中,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甘油三酯(TG)、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明显高于对照组,HDL/LDL、LDL/apoB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患者血浆血脂水平及组成的变化更趋于“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这种改变可能参与PE的发生和发展。

  • 标签: 子痫前期 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出血性脑卒中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本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全面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予以患者一定的护理干预措施后,其临床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运动能力(Fegl-Mevyer)等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0%,显著由于对照组70%,P<0.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和治疗中,予以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术后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可显著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及肢体运动能力,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其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出血性脑卒 术后早期康复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血前交叉血不合原因。方法研究我院2015年2月至2015年4月份的交叉血不合者34例,其中运用MP法、盐水法和抗人球蛋白法处理。结果43例交叉血不合原因中3例甘露醇静脉注射,4例白细胞水平超高,2例不规则抗体导致凝集,4多发性骨髓瘤疾病,2例血小板水平超高,2高纤维蛋白原引发,6例为血液样本溶血,9例红细胞凝集,2例冷凝集。结论用血前交叉血应该同时做完全抗体与非完全抗体的检测,这样可以有效确保输血安全性。

  • 标签: 交叉配血不合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子血在临床输血中的优势。方法严格遵循卫生部颁发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制定出详细的sop文件和完善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对输血试验各个环节实施全程质量控制,保证临床输血安全。结果我院从2011年8月起对电子血进行不断的应用及研究对,对符合电子血的84694份患者实施电子血,同时采用凝集胺试验作传统血清学交叉血试验进行平行检测,7643个单位红细胞血液的发放,未出现溶血性输血反应。电子血的诸多优势更为彰显。结论经过6年多的不断研究,电子配在保障临床输血安全同时,也突显出诸多优势1。

  • 标签: 电子配血 输血安全 平行检测 输血优势
  • 简介:摘要正常视力的人,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上黄斑中心凹处,为正视眼。若不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处聚焦而位于视网膜前,近视即发生了。通过配戴角膜塑型镜(OK镜)以达到改善视力的目的。

  • 标签: 角膜塑型镜(OK镜)适应症验配
  • 简介:摘要目的保证输液质量,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方法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运用PDCA循环方法,选定活动主题,进行现状把握,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及制定对策。结果通过全员参与该项活动,使静脉药物调配过程中的差错率降低到2‰。结论运用PDCA循环法对降低差错,确保安全医疗效果显著,同时也增强了药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药师主动参与管理的意识。

  • 标签: PDCA循环法 静脉配液中心 降低 差错发生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住院处方审核,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通过静软件,对每个静处方逐个审核,对不合格处方进行调配前干预。结果医嘱处方合格的有488份,占93.67%,不合格33份,占6.33%。在不合格的医嘱处方中,主要是溶媒选择不当、药物用量超说明书及在一个输液溶媒中,干预后全部合格。结论静工作应重视事前干预,加强安全性监测,合理使用,提高临床用药水平。

  • 标签: 静配中心 合理用药 事前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交叉血次侧不合的原因。方法将我院接受微柱凝胶法交叉血的病例1186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研究交叉血次侧不合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86例患者中有56例出现交叉血次侧不合,发生率为4.72%;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假凝集、抗筛阳性、标本错误、微柱凝胶干涸是导致交叉血次侧不合的主要原因。结论诱发交叉血次侧不合的原因较多,必须要给予应有的重视,加强血各环节质量控制力度,最大限度降低次侧血不合现象的发生。

  • 标签: 微柱凝胶法 交叉配血 次侧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输注无效影响因素及交叉型的应用效果。方法对88例不同临床病种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进行原因分析以及抗体筛查和型。结果88例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进行血小板交叉型,选择相配合的进行输注,均取得较好的疗效,其中仅有8例24h无效,无效率9.9%。结论抗体、输血次数、不同性别、血液疾病等因素对血小板输注有影响,而经过交叉型完全配合的血小板输注则效果显著。

  • 标签: 血小板输注无效 影响因素 抗体 输血次数 血液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吸收放散试验应用在疑难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4月间交叉血和血型鉴定异常者100例参与本次研究,先给予ABO血型正反定型检测、不规则抗体排除、高校价冷凝集素检查后,再实施交叉血步骤并分析试验结果。结果100例疑难血者中,ABO正反型不相同者28例,分别为自身抗体者(6例)、ABO亚型者(15例)、ABO血型抗原减弱(7例);16例不规则抗体,分别为抗-C、抗-D、抗-E(5例、4例、7例);肝素影响以及高效价冷凝集素者分别为5例、6例;后将外部因素排除后,100例疑难血者均成功血,且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情况。结论吸收放散试验使用在疑难血中,可快速检测抗体和抗原,同时能够明确ABO血型;为保证输血的安全性,可实施高效价的冷凝集素和不规则抗体排除等测定;故该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疑难配血 吸收放散试验 不规则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输血患者交叉血方法及输血后溶血状况。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来我院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给予对照组凝聚胺法,给予观察组微柱凝胶法交叉血,将两组患者的交叉血准确度、灵敏度与输血后溶血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交叉血准确度、灵敏度显著较高,溶血性及不溶血性不良反应率显著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输血患者应用微柱凝胶法交叉血不仅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而且溶血与非溶血不良反应较少,兼具准确性与安全性,临床上推广很有价值。

  • 标签: 输血 交叉配血 溶血状况 凝聚胺法 微柱凝胶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Ⅱ患者的优质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66例高血压Ⅱ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乙组的总有效率高于甲组,乙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少于甲组,数据对比后差异明显。结论对高血压Ⅱ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措施,其效果明显,能及时控制患者血压,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高血压Ⅱ级 优质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医院托管基层医院管理模式的优势。方法通过三医院的护理管理理念,将护理管理分为质量控制组、文件书写组、感染控制组、护理操作组。结果自托管2年后,被拖医院护理管理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质量控制方面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3%、4.2%;文件书写合格率为87.6%、96.1%;护理操作考核合格率为84.7%、94.4%。结论三医院托管基层医院能提高护理管理能力,有效保障了基层医院护理质量与安全。

  • 标签: 三级医院 托管 基层医院 优势
  • 简介:摘要介绍三护理查房在临床科室中应用与体会。临床三护理查房是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通过各级护理查房,运用生物医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医学等相关知识,为病人实施全面的整体护理,激发了护士的求知欲,提高了护士的临床专业水平,提高了病人满意率以及护士自身的地位。

  • 标签: 三级护理查房 临床 应用与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期产褥期妇女的心理状况,了解心理咨询在此期间对妇女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作用,以便在今后围产期保健指导中更具有针对性,并对宣教工作产生深远影响。方法选择2006.5—2007.5来我院进行心理咨询的妇女405例,孕早期127例,孕中期143例,孕晚期112例,产褥期23例。对其咨询内容进行分类记录。结果孕早期心理咨询的首要问题是怀孕后对其正常工作生活主要影响,以及饮食保健问题。孕中期是担心胎儿是否发育正常,畸形存在可能,及妊娠后合并症对胎儿的影响。孕晚期是对分娩的紧张和恐惧,及胎儿的安危。产褥期主要是担心新生儿疾患,产后夫妻关系,以及产后职业,经济状况改变等社会因素。结论充分利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进行有效地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提供积极地心理支持,可以帮助孕产妇安全平稳地渡过这一时期,起到积极的作用。

  • 标签: 孕期 产褥期 心理咨询 积极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针对县级二医院2017年多重耐药菌监测情况予以分析。方法选取本医院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送检各类标本3565份,对其多重耐药菌情况进行检测及分析。结果各类标本共3565份,检出病原微生物838株,标本检出阳性率23.5﹪,其中检出多重耐药菌340株,多重耐药菌检出率为40.6%,社区感染330株,占97.1%,医院感染10株、占2.9%。我院多重耐药菌患者呼吸系统感染率位居第一,器官腔隙感染次之、泌尿系统感染排第三位。结论加强医院多重耐药菌情况分析,掌握多重耐药菌特征,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建立其管理方案,是保障院内感染发生率降低的重要方式。

  • 标签: 县级医院 多重耐药菌 监测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规范N2护士晨间护理查房,提高N2及专科各层次护士业务素质和临床护理质量。方法由科室护士长提前一周安排N2护士准备查房内容,利用每周三晨间交班时间以开放式探讨方式进行。结果通过规范N2护士晨间护理查房,提高了N2护士及专科各层次护士的临床业务水平和护理质量。结论有计划、有目标地组织、规范N2护士晨间护理查房,是提高N2护士及专科各层次护士业务知识和护理水平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晨间护理查房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医院HIV检测现状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某三乙等综合医院2011—2015年就诊者HIV检测结果进行收集,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共检测97017人次,总阳性率为0.31%。169例确证HIV感染者中,男性135例,女性34例,男女比例为39.71,年龄≥40岁占78.11%,汉族166例(占98.22%),彝族3例(占1.78%),以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为主,共151例(占89.35%),以本县区户籍为主,共154例(占91.12%)标本来源主要为其他就诊者检测和术前检查,共147例(占86.98)。结论医院近年来HIV检测人数增多,阳性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加强HIV知识宣传是发现感染者,控制HIV感染率的重要途径。

  • 标签: HIV检测 流行病学 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