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对29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神经病学研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为46.64%。结论了解患者睡眠状况,有助于评估脑卒中患者预后。

  • 标签: 睡眠障碍 急性脑卒中 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卒中睡眠障碍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0年12月明确诊断为脑卒中睡眠障碍的住院患者96例,采用自制问卷对患者睡眠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同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施行心理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睡眠质量并进行比较。结果环境因素及精神、情绪因素分别占被调查患者的78.13%和65.63%,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PSQI评分较实施心理护理前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环境因素及精神、情绪因素是导致脑卒中睡眠障碍的最主要因素,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 标签: 脑卒中 睡眠障碍 原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类型及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脑卒中精神障碍占同期脑卒中住院患者的48.2%(110/228),精神障碍表现类型,有分裂样精神病症状、兴奋躁狂症状、抑郁状态和血管性痴呆,以情感障碍多见。脑卒中类型、病变部位、脑部供血、神经递质等与精神障碍有一定关系。精神障碍的诊断采用国际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ICD-10),并与国内SCL-90问卷常模进行比较。结论脑血管疾病的急性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均可产生多种精神症状,脑卒中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临床特征与卒中部位、年龄等有关系,卒中患者早期给予相应的治疗和心理干预有意义。

  • 标签: 脑卒中 精神障碍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与探讨脑卒中功能障碍的护理方法。方法归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收治23例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治愈16例,好转5例,无改善2例。结论康复护理可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neurotrophicfactor,CNTF)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观察组)和正常健康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检测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CNTF差异,分析不同临床病理因素、严重并发症及治疗结局中CNTF差异。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CNTF显著低于正常健康人(P<0.05)。缺血性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CNTF在病灶体积和NIHSS评分中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5)。有严重并发症及死亡患者血清CNTF显著低于无严重并发症及存活患者(均P<0.05)。危险因素分析表明CNTF<10.2ng/mL为有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OR>1,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睡眠障碍CNTF影响因素为病灶体积和NIHSS评分,可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睡眠障碍病情及预后评估。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睡眠障碍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影响因素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百洛特(草酸艾司西肽普兰),右佐匹克隆联合治疗脑卒中抑郁伴睡眠障碍临床疗效及对病人康复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睡眠量表(SRSS)、生活质量指数(QLI)进行评定,筛选脑卒中抑郁伴睡眠障碍124例作为治疗组,并与同期对照组118例病人进行比较,两组均脑卒中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用百洛特治疗,治疗组加用右佐匹克隆治疗,疗程6周,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HADM量表、SRSS量表评分均明显减低,QLI量表评分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洛特联用右佐匹克隆口服治疗脑卒中抑郁伴睡眠障碍,不仅可以改善患者抑郁状态及睡眠情况,而且可以促进患者认知功能及肢体功能的恢复,十分有利于早期康复措施的介入,从而获得较好的康复效果,最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主观生活满意度。

  • 标签: 脑卒中后抑郁 睡眠障碍 百洛特 右佐匹克隆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佐匹克隆片联合黛力新治疗脑卒中睡眠障碍的效果观察。方法在2017年4月—2018年4月间患者中,抽取68例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右佐匹克隆片联合黛力新治疗)与对照组(右佐匹克隆片治疗),每组各34例,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两组心理状况评分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佐匹克隆片联合黛力新治疗脑卒中睡眠障碍的效果显著,可提升睡眠质量,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应用。

  • 标签: 右佐匹克隆片 黛力新 脑卒中 睡眠障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护理要点。方法2017年1月-2018年12月入住我院全科医学老年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老年患者临床护理资料,总结老年患者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护理要点。结论对老年患者提供科学系统的护理,能帮助老年患者减少疾病并发症,稳定病情,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在2013年11月到2014年12月期间,我科将7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中医针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吞咽训练,以吞咽障碍改善程度来评定疗效。结果两组均能改善吞咽障碍,但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吞咽训练可改善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功能障碍 吞咽功能训练 针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病患的影响与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中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除了采用常规护理还需加以康复护理训练,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吞咽能力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障碍功能恢复、对护理满意度高达93.3%和96.7%,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护理训练有利于脑卒中吞咽障碍病患的吞咽功能恢复。

  • 标签: 脑卒中 障碍护理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有效康复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1月-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康复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一段时间护理,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40/45);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30/45),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将康复护理运用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不仅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能提高治疗效果,使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针刺治疗脑卒中情绪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抽选我院收治的68例脑卒中情绪障碍患者,随机划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采用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结合常规西药治疗脑卒中情绪障碍,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情绪,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应用。

  • 标签: 针刺 脑卒中 情绪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对影响患者脑卒中焦虑和抑郁障碍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2012年2月到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200例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评分,并做记录。结果脑卒中后患者发生焦虑的概率为12%,发生抑郁障碍的占19.6%。比较两组患者由不同卒中类型导致的脑卒中抑郁障碍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比较抑郁障碍组与无抑郁障碍组,前者神经功能受损评分高,BI评分低,P<0.01。结论脑卒中抑郁障碍与卒中类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有关。

  • 标签: 脑卒中 焦虑 抑郁障碍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患者放疗睡眠障碍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肿瘤患者76例作为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8)。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额外接受睡眠干预护理。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睡眠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肿瘤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患者的生活和康复质量。

  • 标签: 肿瘤 放疗 睡眠障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协同护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7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6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协同护理(CCM)干预,成员包括医师、心理咨询师、针灸师、护士、营养师、陪护者等。针对患者病情制定出个性化的康复运动处方,以CCM协作方式干预。对比各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吞咽障碍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协同护理 脑卒中 吞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患者脑卒出现吞咽障碍采用吞咽训练和针灸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6~2014.6期间我院脑卒中出现吞咽障碍的10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按入院时间进行分配,每组50例,常规组患者施行吞咽训练治疗,实验组施行吞咽训练同时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观察治疗两周两组恢复效果。结果治疗两周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实验组高达90%,常规组为70%,实验组较常规组疗效好,P<0.05。结论吞咽训练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出现的吞咽困难,但吞咽训练联合针灸治疗,起效快,疗效更好。可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脑卒中 针灸 吞咽障碍 吞咽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程护理对老年脑卒中患者不良情绪及睡眠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98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利用奇偶数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为49例,分别常规护理和全程护理,评价两组护理干预前后不良情绪、睡眠质量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对照组的HADS评分、PSQI评分与研究组间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P>0.05);但干预后比较,研究组以上评分均比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程护理有利于提高老年脑卒中患者睡眠质量,缓解不良情绪,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老年脑卒中 睡眠障碍 不良情绪 全程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情感障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焦虑量表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计算,分析影响脑卒中情感障碍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为临床实践中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和建议。结果通过HAMA与HAMD量表调查发现,本组120例患者中77例存在情感障碍现象,脑卒中情感障碍与情感正常患者生活质量受文化程度、身边有无子女、是否接受社区康复治疗等因素资料上出现明显差异,将上述有差异资料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证实其均是脑卒中情感障碍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结论脑卒中情感障碍患者的生存质量受多项因素影响,人际关系十分敏感,其中家庭和社会支持对患者预后康复影响甚大,临床着力于改善患者生理功能的同时,还应注重对患者心理和社会功能的评估和干预,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