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脑卒中类型与焦虑障碍的关系。方法根据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分析32例脑卒中伴发焦虑障碍的临床特点。结果焦虑障碍的发生与卒中部位有关,基底节区、额叶占78%,其它部位占22%。结论大脑边缘系统、额叶发生脑卒中的患者较容易发生焦虑,中老年患者有较高的发病率。心理治疗对脑卒中伴随焦虑障碍的患者康复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脑卒中 焦虑障碍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 简介:<正>其中男9例女1例。发病年龄平均58(46~64)岁。4例为帕金森病,2例为多系统萎缩,1例为脑炎,3例原因不明。表现梦中出现粗暴动作,喊叫,打人。仅3例能回忆发作过程,其余患者不能回忆。睡前服氯硝安定可控制发作。全部患者多导睡眠图(PSG)表

  • 标签: 行为障碍 快速动眼睡眠 多系统萎缩 发作过程 帕金森病 多导睡眠图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吞咽困难的效果.方法对住院的36例脑卒中吞咽困难的患者进行吞咽有关的器官功能训练、心理治疗、摄食训练等综合康复治疗,评定治疗前后的疗效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平均治疗22d.36例经过综合康复治疗,显效8例,有效2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7%(31/36),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12,P<0.01).结论对脑卒中吞咽困难的患者进行早期综合治疗具有明显效果.

  • 标签: 脑卒中后 吞咽困难 康复治疗 综合治疗 总有效率 心理治疗
  • 简介:早在1924年,Bleuler就已经认识到卒中患者经常伴有行为和心理障碍,1951年他提出了卒中抑郁(post-sttokedeprission,PSD)情绪可持续数月或更久,但一直末引起足够的重视。1977年Folstein等报道,抑郁是术中常见的伴随症状,其发生率为30%~44%。1986年Kimuro等首先报道脑卒中抑郁可出现假性痴呆。

  • 标签: 脑卒中后抑郁症 心理障碍 卒中患者 伴随症状 假性痴呆 发生率
  • 简介:脑卒中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一般发病一个月内为急性期,经治疗大多数患者症状虽得到改善,但常易留有半身不遂等后遗症,并且近年研究表明,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存在感知觉、语言、记忆、意识等认知功能障碍,它与躯体损伤一样,对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如生存率,致残率都有重要影响。本文就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神经解剖学基础、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对脑卒中预后的影响作一简述,以期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 标签: 脑卒中 恢复期 认知功能障碍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观察氟西汀对脑卒中抑郁状态的疗效.方法对40例患脑卒中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加用氟西汀)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20例.治疗前后行HAMD,BI及SSS量表进行评定,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的HAMD评分.SSS评分显著降低,BI评分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结论氟西汀治疗脑卒中抑郁疗效显著,能加快卒中神经功能的恢复,副作用小.

  • 标签: 氟西汀治疗 脑卒中后抑郁状态 治疗组 HAMD评分 疗效显著 对照组
  • 简介:焦虑是人们常有的体验,是对外部威胁或内部冲突的一种反应。焦虑包括与害怕相关的强烈情感反应和生理反应。焦虑可以产生一些有益的作用如提高成绩,但常引起苦恼并对行为产生明显的负性作用。在不同情况下焦虑的反应也不同:例如,当面对即将来临的灾难威胁时会出现惊恐和强烈的自主觉醒(“战斗或逃跑”反应),

  • 标签: 焦虑障碍 生理反应 惊恐 下焦 作用 行为
  • 简介:情感障碍的发作在临床上可分为躁狂和抑郁两个时相,相当于20世纪初Kraepelin最早描述的“躁狂性抑郁”。此后提出过多种分类方法,发现都有所缺陷。最新版本的国际疾病分类采用了一种简单的分类方法,本文将展开论述。在一个病人的一生当中,情感障碍的这两种类型可以变换方式出现,因此,对反复发作性情感障碍,除了每次发作的病情诊断,还应做出“终生诊断”。

  • 标签: 情感障碍 躁狂症状 抑郁症状 流行病学 抗抑郁剂 电休克
  • 简介:焦虑是一种对威胁或压力事件的正常反应,通常是短暂和可控制的。它可能是作为“警报”机制,帮助个体准备对感知到的危险做出躯体反应(“战斗或逃跑”反应),因此常见于在医疗机构中进行检查、研究或治疗的患者。按照惯例,对焦虑的心理症状和各种躯体症状应予以区别,而这些症状的大多数可归于自动觉醒(表1)。在下述情况下,焦虑被认为是有临床意义的:

  • 标签: 焦虑障碍 躯体反应 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
  • 简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成年人的患病率为2%~4%,是多种全身疾患的独立危险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已逐渐受到医学界的重视。目前普遍认为睡眠时出现的上气道狭窄或塌陷是OSAHS发病的基础。由于舌和软腭后区域没有足够的骨性结构支持,

  • 标签: 睡眠 上气道 肌肉活性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 简介:脑卒中是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健康。以往,人们一直认为脑卒中是老年病,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资料表明,脑卒中发病具有年轻化趋势。据有关调查显示,有3%~8%的脑卒中发生于14~15岁的青年人。一些发展中国家年轻人脑卒中的发生率可以高达19%-23%。由于45岁以下发病人群组,病前这组人群是社会各界的精英、家庭的支柱,一旦发病后,

  • 标签: 青年人 脑卒中 危险因素 吸烟 嗜酒 高粘血症
  • 简介:品行障碍的特征是至少持续6个月以上的反复发作的反社会行为。在年龄较小的儿童中,临床主要表现为明显超出其年龄范围的显著的反抗行为如挑衅、敌意和破坏行为。在年龄稍大的儿童中则可见偷窃、逃学、打架、撒谎和离家出走等行为。最严重的病例还有纵火或虐待动物或其他儿童的行为。品行障碍患者通常与同龄人关系差有关,但有时也见于平常与同龄人相处和谐的儿童。

  • 标签: 儿童 行为障碍 品行障碍 多动障碍 混合障碍
  • 简介:反义Notch基因转基因小鼠和用Notch激活酶-分泌酶抑制剂处理的正常小鼠实验显示在局灶性缺血性卒中模型中脑细胞损伤减小和功能改善。Notch基因通过调节凋亡易感性信号通路、激活小胶质细胞和刺激前炎性淋巴细胞浸润使神经元损伤危险增加。这些发现表明Notch信号通路对于卒中和相关神经变性疾病治疗提供了可能的治疗靶点。

  • 标签: NOTCH基因 分泌酶抑制剂 缺血性卒中 功能障碍 信号传递 脑损伤
  • 简介:脑卒中即脑血管病,是一组多病因、多危险因素、病情各异的脑部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错综复杂,给临床防治带来了困难,其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很高,其各种费用惊人,造成社会、经济的沉重负担。诊断专家系统能帮助医生对脑卒中作出更精确

  • 标签: 脑卒中 鉴别诊断 诊断 专家系统 程序层 应用层
  • 简介:脑血管病(CVD)是当今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生活质量的疾病,其严重结局是脑卒中。我国每10万人中有219人患脑卒中。在我国脑卒中的总发病率和死亡率已超过许多发达国家。1999年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农村和城市男性35-74岁人群中脑卒中死亡率分别为243/10万和217/10万;而同期美国同年龄段男性人群脑卒中死亡率为41/10万。且脑卒中的致残率和复发率又非常之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探索影响脑卒中康复的因素并针对性地采取干预,对于降低死亡率,

  • 标签: 脑卒中 康复 影响因素 心理因素
  • 简介:脑卒中是常见病,全国每年新发病例超过200万,年发病率达217/10万,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以及致残率高的特点。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脑卒中的诊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脑卒中病人的病死率也明显降低,但致残率仍居高不下,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 标签: 脑卒中 护理 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