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医院感染分布以及相应的耐药状况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间分离得到的医院感染病原3012株,对其展开分布鉴定和药敏试验,而后对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年内共送检标本25743份,检出病原菌株3012株,检出率为11.70%;分布情况为革兰阳性球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属;革兰阴性杆菌包括大肠埃希、肺炎克雷伯、铜绿假单胞、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分离得到的病原对医院常用抗生素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耐药性。结论医院感染为目前医院防控工作的重点,应加强抗生素合理使用,降低耐药性,改善医院感染控制效果。

  • 标签: 医院感染 菌群分布 耐药性 抗生素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本文对一株抗真菌活性海洋放线070005的大规模发酵物进行有序分离,制备其分离馏分,并对其化学成分作初步研究。通过萃取、硅胶柱层析,并运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从放线070005的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并采用质谱、核磁等方法鉴定其中一个化合物,为环(脯酪)cyclo-(Pro-Tyr)二肽。

  • 标签: 海洋放线菌 环二肽 分离馏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中药复方灌肠对肠道的纠正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肠道感染患者共100例,将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与常规的临床分析和质量,观察组患者给予积极的中药复方灌肠治疗,每日一次,分别在接受治疗4周后,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50例患者中,在接受中药复方灌肠治疗后,大肠杆菌菌落计数明显减少,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双歧杆菌、乳杆菌菌落计数明显增加,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复方灌肠治疗肠道群性疾病,能取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能帮助调节患者体内的大肠杆菌,控制菌群失调等不良现象,稳定患者肠杆菌,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中药复方灌肠 肠道菌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妇女阴道分布情况及特点,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住院分娩产妇100例,阴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了解不同分娩方式阴道特点及抗生素敏感性。结论产妇阴道分泌物培养多数患者可以找到多种致病菌,多为内源性条件致病菌,主要为大肠埃希,合理使用敏感抗生素,可有效控制感染。

  • 标签: 产妇 阴道菌群 抗生素 合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餐饮业常用的几种餐具消毒方法对大肠杀灭效果。方法大肠测纸片粘贴法。结果得出了对大肠杀灭效果最好的方法是煮沸、蒸汽。结论建议餐饮单位使用煮沸或蒸汽来消毒餐具,餐饮单位如采用洗碗机对餐具进行消毒,水温应控制在90℃以上,如使用药物消毒要注意药物的配比浓度,电子消毒柜则要注意电子灯管的使用寿命。

  • 标签: 餐饮业 餐具 消毒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酶底物法检测水中总大肠大肠埃希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酶底物法对水中总大肠、大肠埃希氏进行检测,对不同培养时间、温度和环境等因素进行分别对比研究,找出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结果不同温度和培养时间不同对检测结果产生的影响不同,总大肠、大肠埃希氏在温度28℃、32℃、40℃下检测结果和温度为36℃的检测结果差异明显,总大肠培养时间在16h、18h、20h、32h的检测结果和24h的检测结果之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环境对检测结果影响不大。结论采用酶底物法对水中总大肠、大肠埃希氏进行检测分析,需要严格控制温度(35~37℃)和时间(前者为22~28小时、后者为24~28小时),才能有效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而为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酶底物法 总大肠菌群 大肠埃希氏菌 检测影响 因素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石症及胆囊炎发病与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严格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1对择期手术治疗的胆石症、胆囊炎患者的胆汁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采用API?20E生化鉴定试剂盒进行菌株鉴定,对2011年5月~2011年8月,自本院分离的胆汁标本细菌做分析。结果胆石症患者细菌阳性分离率为44%(22/50),胆石症合并胆囊炎患者为33%(2/6),胆囊炎患者为50%(2/4)。共分离出26株菌株,其中肠杆菌科细菌12株,肠球菌属细菌8株,其余为葡萄球菌属细菌4株、铜绿假单胞2株等。结论胆石症患者胆汁中分离出细菌,胆汁细菌分布又以肠杆菌科细菌和肠球菌属为主,提示胆石症形成与细菌有一定关系。

  • 标签: 细菌 胆汁 胆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酸杨桃果汁对糖尿病模型小鼠降糖降脂作用。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小鼠模型,予不同浓度酸杨桃果汁连续灌胃给药21天,观察酸杨桃果汁对小鼠空腹血糖和血脂的影响。结果高、中剂量酸杨桃果汁能显著降低糖尿病模型小鼠的空腹血糖(P<0.01)、降低糖尿病小鼠血清甘油三脂(TG)和总胆固醇(TC)含量(P<0.05),对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无明显影响。结论酸杨桃果汁对链脲佐菌素致糖尿病小鼠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并具有改善血脂代谢的作用。

  • 标签: 酸杨桃果汁 糖尿病小鼠 血糖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我院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采集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我科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标本180例进行培养,对培养出的革兰氏阴性病原进行分离鉴定,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从180例痰标本中分离出菌株107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株59株占55.1%,其中主要为大肠埃希、肺炎克雷伯肺炎亚种、铜绿假单胞、鲍氏不动杆菌。它们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度极高,对氨基糖苷类及喹诺酮类耐药率低,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相对较低,但对常用头孢菌素的耐药率相对较高。结论依此能促进我科对革兰氏阴性合理选用抗生素,推动抗生素分级管理办法的应用,加强我科用药规范性。

  • 标签: 下呼吸道感染 革兰氏阴性杆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7~14岁单纯性肥胖儿童与正常对照之间肠道拟杆菌属和梭属的相似性及多样性差别。方法收集30例7~14岁单纯性肥胖(肥胖组)和30例同年龄段健康儿童(正常组)的粪便样品,同时测量肥胖和正常儿童的BMI、瘦素(LEP)、血浆脂联素(ADP),探讨肥胖儿童与肠道优势属的关系。结果肥胖组儿童BMI、LEP水平高于正常组,差异显著(P<0.05),ADP平均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肥胖组拟杆菌属及梭属DGGE图谱的条带数目和H'指数均低于正常组样本,差异显著(P<0.05)。结论人类肠道拟杆菌属和梭属组成的变化与儿童肥胖相关。

  • 标签: 儿童肥胖 肠道菌群 指纹图谱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系统性念珠病小鼠模型。方法将小鼠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经尾静脉注射对数生长期白念珠酵母细胞(1×106CFU/ml),正常对照组注射等量的PBS磷酸盐缓冲液。进行小鼠死亡率观察;小鼠肾脏、脾脏组织白念珠培养、鉴定;将肾脏组织做病理学标本PAS染色。结果实验组小鼠的死亡率为100%;实验组肾脾组织培养有白念珠生长;肾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炎性肉芽肿形成,肉芽肿内有大量的白念珠孢子和菌丝生长及炎细胞浸润。结论直接将适量的白念珠酵母细胞经尾静脉注射入小鼠体内可以建立稳定的系统性念珠病小鼠模型,避免了应用免疫抑制剂所导致的人为性实验干扰因素,更好地为系统性念珠病的研究提供了动物模型

  • 标签: 小鼠 念珠菌病 动物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的肠道。方法此项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肝硬化患者和健康对照群体,共计30例,20例肝硬化患者中,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0例,健康对照组10例。统计分析三组患者的相应丰度。结果拟杆菌门、厚壁门属于较为优势的,分别在代偿期肝硬化组所占90.4%,失代偿期肝硬化组所占86.7%,健康对照所占的94.2%;普通拟杆菌、普氏以及粪便拟杆菌所占丰富,代偿期肝硬化组为26.4%,失代偿肝硬化组为27.8%,健康对照28.7%。结论在患者肝硬化早期阶段,患者肝功能相较于健康群体的差异性并不高,但是随着静脉曲张、肝性脑病等症状的出现,患者的病情会逐渐进入肝硬化失代偿期,进而出现变化。

  • 标签: 代偿期 失代偿期 肝硬化 肠道菌群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5天广谱抗生素治疗后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和健康人群的咽部分布情况方法沈阳医学院附属奉天医院呼吸科门诊及住院患者60例为治疗组,沈阳医学院在校师生60例为对照组,采集咽试标本进行需氧和厌氧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结果上呼吸道感染治疗后患者的咽部需氧密度(p﹤0.05)与厌氧菌密度(p﹤0.001)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同时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的检出率明显增高,并出现高耐药菌株。结论广谱抗生素的治疗导致呼吸道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并且选择出高耐药性细菌。提醒临床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应用指征,避免经验用药。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咽部菌群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肠途径治疗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肠道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肾脏病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式基础上联合结肠途径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肠道的大肠杆菌低于对照组8.65±1.01vs9.67±1.03logCFU/g,乳杆菌高于对照组9.63±1.05vs7.51±1.13logCFU/g,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结肠途径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调。

  • 标签: 结肠途径治疗 肠道菌群失调 慢性肾脏病 改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儿病原体构成和药敏情况;分析病原体耐药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住院患儿的相关资料,取患儿下呼吸道痰液进行培养和药敏分析。结果300例小儿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痰培养阳性110例,革兰阳性球菌58株,革兰阴性杆菌57株,6例为混合感染,细菌检出率为36.7%。主要病原体为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亚种,其中大肠埃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耐药率较高。结论本地区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主要细菌为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对美罗培南及去甲万古霉素仍然敏感。

  • 标签: 下呼吸道感染 痰培养 药敏试验 抗药性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提供一种生产成本低、使用方便、结果准确的湿式大肠快检纸片。方法对依据“食(饮)具用大肠快速检验纸片质量标准”要求加工生产的湿式大肠快检纸片与干式大肠快检纸片进行质量检测和对比试验。结果湿式大肠快检纸片与干式大肠快检纸片的质量均符合“食(饮)具用大肠快速检验纸片质量标准”的规定要求,经过400份食(饮)具的检测对比试验,两种快检纸片检测的阳性符合率为97.2%(69/71),阴性符合率为99.4%(329/331),总符合率为99.5%(398/400),说明两种快检纸片的检测结果一致。结论湿式大肠快检纸片与干式大肠快检纸片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易制备;经济成本低;使用方便,操作时省时省力,可减少或避免因加盐水湿润纸片过程中被空气污染引起假阳性的机会;该产品的湿度一致,可减少或避免因加盐水多或少而引起的结果不易判断或结果不一致;是一种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成品培养基,完全可以替代干式大肠快检纸片,为消毒食(饮)具中大肠的检测方法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湿式 干式 大肠菌群快检纸片 成品培养基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PCR-DGGE技术对MODS患者舌苔多样性进行研究,分析其与疾病关系。方法收集了26例MODS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人群的舌苔样本,提取样本细菌总基因组DNA。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实热证组、热夹湿证组、热盛伤阴证组、血瘀证组和厥脱证组。然后对细菌总基因组DNA的16SrRNA的V3区进行PCR扩增,进行DGGE图谱及多样性分析,分别分析MODS患者及对照人群舌苔的相似性,并通过Shannon-Weaver(H‘)指数来分析样本的条带数、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结果实热证组和对照组条带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存在显著差异,均匀度指数两组未存在差异;热夹湿证组和对照组条带数和丰富度指数存在显著差异;热盛伤阴证组和对照组条带数、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存在显著差异;血淤证组合对照组条带数刚好0.05,而丰富度指数存在显著差异。厥脱证组和对照组各项指标均没有存在存在显著差异。结论MODS患者舌苔多样性与疾病有关,它们与MODS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的探索。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2008—2011四年间各类标本检出致病菌的分布以及药敏试验情况,研究其间是否存在趋势性变化,为本地区的院感防治及临床抗生素的使用等诊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检出率分别统计2008—2011年每年所有检出细菌的大类分布及各自前十位的细菌名及所占百分比,比较分析其分布变化情况及趋势。将细菌分为肠杆菌科类、非发酵菌类、革兰氏阳性球菌类三大类,并对其进行每年度的药敏情况分析。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结果从大类上来看,检出细菌分布多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其次为G+球菌,比例最小的是非发酵菌类细菌,但此类细菌所占比例从2008年的6.1%到2011年的12.6%,呈稳定上升趋势;几年中所检出占前十位的细菌大致稳定;三大类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未发现呈现趋势性上升或下降的情况。结论近四年我院检出致病菌分布未出现明显的趋势性改变,药敏耐药率也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 标签: 菌群分布 药敏试验 比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道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文献查阅及资料分析的方式了解肠道与NAFLD的关系,并了解肠道在NAFL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结果肠道可以通过改变TLR4特异性识别脂多糖,从而激活患者体内的炎性相关因子,进而导致患者出现慢性肝脏炎症,导致NAFLD。结论肠道在NAFLD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的诱导作用,与其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 标签: 肠道菌群 NAFLD 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