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途径治疗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07
/ 2

结肠途径治疗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分析

滕佳琪张家隆苏海华

(北大医疗海洋石油医院天津300450)

【摘要】目的:分析结肠途径治疗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肾脏病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式基础上联合结肠途径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肠道菌群的大肠杆菌低于对照组[8.65±1.01vs9.67±1.03]logCFU/g,乳杆菌高于对照组[9.63±1.05vs7.51±1.13]logCFU/g,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结肠途径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调。

【关键词】结肠途径治疗;肠道菌群失调;慢性肾脏病;改善

【中图分类号】R6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8-0131-02

消化系统疾病是慢性肾脏病(CKD)患者最常见的的并发症,早期多为食欲缺乏、厌食,继而出现恶心、呕吐、上腹胀、腹泻、便秘等症状,长期可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营养不良,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及预后。新近的研究认为肠道菌群失调是导致消化功能紊乱的原因之一。结肠途径治疗是近年来现代医学结合我国传统医学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医疗技术,具有安全、价廉、无创、简单方便等优势,但仍有学者质疑其可行性。本研究旨在明确结肠途径治疗对早中期慢性肾脏病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6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慢性肾脏病患者96例。其纳入标准[1]:①生命体征稳定;②没有较明显的肝脏、心脑血管及造血系统等疾病;③近期没有服用过糖皮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感染;②严重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③近期肠道内及肛区出血;④伴有严重痔疮、肛裂、肛门括约肌松弛。原发病包括高血压肾病26例,糖尿病17例,多囊肾7例,狼疮性肾炎15例,慢性肾小球肾炎31例。将入选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发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男性27例,女性21例,年龄在22~75岁,病程在1~9年,对照组患者年龄21~76岁,病程在1~9年。整个研究过程得到了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已告知患者且征得其同意下进行。将两组患者的性别及年龄、病程和原发疾病类型等常规资料相比较,其没有显著差异(P>0.05),构成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式,患者全部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即低蛋白的营养饮食,改善贫血、积极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降血压、利尿、降血糖等治疗。2周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结肠途径治疗术,采用IMS-100A型结肠途径治疗机(北京智立医学仪器有限公司)进行结肠途径治疗,每天1次,连续10次,若不能耐受者则隔天1次。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便涂片及便培养检查,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变化。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本研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比较使用t检验,当P<0.05时表示其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肠道菌群比较分析:治疗前两组患者肠道菌群没有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大肠杆菌和肠球菌均低于对照组,且乳杆菌和双歧杆菌也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

3.讨论

慢性肾脏病患者常见的胃肠道症状包括厌食、恶心、呕吐等,器质病变则有出血、缺血、黏膜炎性反应、萎缩、肠上皮化生、溃疡,肠道蠕动减慢、通透性增高,以及肠道菌群紊乱和移位等[2]。CKD患者由于尿毒症毒素的蓄积,肠道微生态极易发生紊乱,在结肠表现尤为突出,大多是大肠杆菌等需氧菌群繁殖过度,进而导致乳酸杆菌等厌氧菌群显著减少[3]。

大肠杆菌等的过度繁殖可以酵解体内余留的蛋白质,进而导致出现多种具有特异性的肠道毒素,诸如硫酸对甲酚和硫酸吲哚酚等,这些毒素对肾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导致病情进一步的恶化,予以患者益生菌后,肠道菌群能够得到较为明显的调解,进而可以阻碍慢性肾衰的发展[4]。

结肠灌洗结合中药灌肠是祖国医学在治疗慢性肾脏病中的独特手段。多项研究报道,通过不同离子浓度的透析液,可以跨结肠黏膜建立不同的离子浓度梯度,从而使循环中潴留的有毒代谢产物经浓度梯度,跨结肠黏膜运动进入透析液,同时将透析液中对人体有用的溶质吸收入血;在结肠透析后,将中药药液缓慢、匀速注入肠道,由结肠黏膜直接吸收,可避免胃肠道刺激以及药物被破坏,双管齐下的起到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治疗作用[5]。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联合结肠途径后,能够较明显的改善肠道菌群失调,大肠杆菌的菌落计数明显降低,乳酸杆菌的菌落计数显著增多。由此可见,结肠途径治疗能够改善CKD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消化道症状,值得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邹川,吴禹池,罗丽,等.中药大黄复方灌肠对慢性肾脏病5期(非透析)肠道菌群和肠道屏障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07):1309-1311.

[2]赵欣,赵彩彦.肠道菌群失调在慢性肾脏病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实用肾脏病杂志,2014,36(01):106-108.

[3]LeveyAS,deJongPE,CoreshJ,etal.Thedefinition,classification,andprognosisofchronickidneydisease:aKDIGOControversiesConferencereport[J].KidneyInt,2011,80(1):17-28.

[4]MichellAR,DebnamES,UnwinRJ.Regulationofrenalfunctionbythegastrointestinaltract:potentialroleofgut-derivedpeptidesandhormones[J].AnnuRevPhysiol,2013,26(54):379-403.

[5]黄利,张红生.人体肠道菌群与疾病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临床医学,2013,37(08):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