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人体的肠道内携带数量众多、种类丰富的细菌,它们与宿主之间形成了互利共生的关系,对宿主的健康产生了重大影响。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肠道的深入研究,发现肠道总是和宿主保持动态平衡,但如果这种动态平衡被打破,则会引起各种生理疾病,导致人体功能紊乱。本文讲述了人类肠道的主要生理功能以及疾病与肠道的关系。

  • 标签: 肠道菌群 生理功能 疾病
  • 作者: 练新荣1 孙莉1 2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中西医结合
  • 创建时间:2021-02-02
  • 出处:《中国结合医学》 2020年第12期
  • 机构:1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北京市 100021); 2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深圳市 518116)
  • 简介:[摘要] 肠道微生物通过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的调控和中枢神经系统紧密地联系起来,在大脑发育、生理、心理以及行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肠道微生物与大脑通过与循环炎症标志物和激素、传入和传出神经系统以及其他更多生态位、途径的双向相互作用,即是“微生物-肠-脑”(“Microbiota-Gut-Brain”,MGB)轴。MGB轴可以影响记忆受损、学习能力下降和心理障碍等行为,促进疾病的发展,加重当前症状,或有助于治疗和恢复。本文综述近些年来肠道通过肠-脑轴与大脑之间双向交流作用的研究进展,这些动物实验 和临床研究涉及大脑发育和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学和病理生理学。

  • 标签: [] 肠-脑轴,肠道菌群失调,双向交流,神经系统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增多型哮喘患者与健康人们相比的气道微生物群组特征。方法:将本院2022年3月至2023年12月间收治的30名中性粒细胞增多型哮喘患者,采用无菌技术从研究对象的气道中采集样本,与征集的3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对比。比较两组的FEV1pred、FEV1/FVC以及群组成差异。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FEV1pred、FEV1/FVC情况均明显差于健康对照组(P<0.05),气道的多样性较健康对照者显著降低(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增多型哮喘患者气道与健康对照者相比,存在明显的组成差异。患者组气道中某些细菌种类丰度显著增加,而另一些细菌种类丰度则明显降低,哮喘患者气道的稳定性受到显著影响。

  • 标签: 中性粒细胞增多型哮喘 气道菌群 微生物学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延长初发酵培养时间对大肠监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 2018年 12月 ~2019年 7月采集的 90分样品进行大肠总数检测。结果 通过延长初发酵培养时间至 36~48h,大肠检出率有明显提升,各类大肠检出率提高显著。结论 延长初发酵培养时间可提升各类大肠检出率。

  • 标签: 初发酵培养时间 大肠菌群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固定矫治牙龈炎患者接受复方黄芩漱口液治疗的情况,评估此种治疗方案对患者群组成结构产生的影响。方法:入选接受固定矫治牙龈炎60例患者,结合治疗方式划分2组,即接受生理盐水治疗的一般治疗组与复方黄芩漱口液治疗的复方组,两组患者数量相同,研究患者结构的实际变动。结果:治疗之后,复方治疗组人员牙龈指标、斑指标与龈沟出血指标依次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布拉酵母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RVE)治疗中的应用及其对小儿肠道的影响。方法:采取数字随机法将我院收治的106例RVE患儿分成甲乙两组各53例,分别给予其对症治疗与此基础上布拉酵母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91%,显著低于乙组的98.11%(P

  • 标签: RVE 肠炎 布拉酵母菌 肠道菌群
  • 简介:莆田市妇幼保健院 福建 莆田 351100 【摘要】:目的: 探究强化护理对小儿急性腹泻患儿症状、肠道以及复发率的影响。 方法: 研究时段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7 月,以本院收治的小儿急性腹泻患儿展开研究,收取例数为 80 例 ,按护理方式不同分组 :对照组(常规护理 ),观察组(强化护理 ),对比 2 组患儿护理前后肠道水平、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以及复发率 。 结果: 两组患儿护理前的肠道水平并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护理后, 2 组患者乳杆菌、双歧杆菌水平均上升, 2 组间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P < 0.05 。另外,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包括退热时间、纠正脱水时间、大便性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 P < 0.05 。观察患儿的复发率为 5.00%, 对照组患儿的复发率为 20.00% ,数据对比: P < 0.05 。 结论: 强化护理能够有效促进患儿尽快恢复肠道稳定,并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有效降低复发率,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强化护理 急性腹泻 肠道菌群 临床症状 复发率
  • 简介:[摘要]: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为临床常见病,总体发病率逐渐升高,发病机制尚未阐明。近些年随着对肠道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关于FC与肠道之间关系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已经证实肠道在FC的发生过程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肠道凭借自身生理功能对人体肠道内环境、肠道的蠕动、肠道免疫系统以及胃肠肽和神经肽的分泌都有着巨大影响。此外,中药治疗FC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已有研究表明中药治疗FC时对肠道结构进行了调整,研究中药对肠道的调节作用逐渐成为热点。文章将对肠道与FC的相关性及其近十年来使用中药调整肠道结构从而防治FC的研究进展做出综述。

  • 标签: []肠道菌群 功能性便秘 中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鼻腔的情况,探讨敏感穴位贴敷疗法对变应性鼻炎患者鼻腔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确诊为肺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患者40例,并按照随机单盲对照分组,分到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有患者均选取大椎、肺俞、脾俞、肾俞(7个)穴位进行穴位贴敷。对照组采用安慰剂贴敷,治疗组采用敏感穴位药物贴敷。两组患者均每次贴药1小时(受试者如有不适随时停止贴药并记录),1周贴2次。2次为一个疗程,共3个疗程,共6次。比较两组患者鼻腔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治疗组样本中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TaxonomicUnit,OTU)的是数量为(204.14±75.03);而在对照组组样本中OTU数量为(203.65±74.28),两组OTU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样本中共计获得66213条有效序列,治疗组共计获得条序列、对照组获得条有效序列,序列的有效长度在410~431bp。治疗组样本中OTU的是数量为(188.46±64.35);而在对照组组样本中OTU数量为(147.59±58.86),治疗组OTU数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OTU物种注释结果,为了便于后续分析和比较,选取待测样本中丰度较大Top10的物种进行分析比较。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放线门、变形门、拟杆菌门、梭杆菌门丰度相对增加,而厚壁门、蓝藻、TM7、嗜热门等丰度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减少。结论 变应性鼻炎患者敏感穴位贴敷疗法可改善患者鼻腔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中医 敏感穴位贴敷疗法 鼻腔菌群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益生菌在 HP 根除治疗中的作用以及对肠道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消化内科 2019 年 3 月至 2020 年 5 月期间收治的 HP 感染患者 9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加以双歧杆菌四联活 片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相关指标。 结果: 观察组 HP 根除率 95.56% 高于对照组 84.56% ,不良反应发生率 6.66% 低于对照组 22.22% ;对照组治疗后有一定程度肠道改变,观察组无异常变化。 结论: 益生菌可提高 HP 根除治疗的根除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同时,加用益生菌可改善肠道环境,促进患者康复,对临床治疗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HP 益生菌 肠道菌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益生菌联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老年胃溃疡的疗效,及对胃功能、肠道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0例胃溃疡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四联法(抗幽门螺杆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益生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患者胃功能恢复情况、肠道变化情况。结果:经不同治疗,观察组患者胃功能指标明显较对照组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肠杆菌、肠球菌、酵母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双歧杆菌、乳杆菌等肠道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老年胃溃疡,能有效改善患者胃功能、肠道,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益生菌 抗幽门螺杆菌 临床疗效 胃肠功能 肠道菌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后食管黏膜构成的变化与疗效关系。方法:样本选取时间: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以我院在此期间收治8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取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在用药8周后对患者开展胃镜检查,依据检查结果分为:愈合组(58例)和愈合不良组(22例)。以胃食管反流病量表(GERDQ)评估患者病情症状。结果:对比两组基本资料,均衡可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愈合组GERDQ评分为(6.12±1.28)分,愈合不良组GERDQ评分为(7.95±1.34)分,两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t=5.637,P=0.001)。经过调查对比发现愈合组和愈合不良组在双歧杆菌属、螺杆菌属分布方面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反流性食管炎后食管黏膜构成变化和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效果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可通过增加双歧杆菌属等有益菌,来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质子泵抑制剂 反流性食管炎 后食管 黏膜菌群 构成 变化 疗效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婴幼儿实行推拿联合中药敷脐治疗对乳糖不耐受致腹泻的疗效及对患儿肠道的影响。方法 在我院2018年10月-2020年6月收治的3000例腹泻患儿中抽取76例为观察对象,按照两组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的原则分为各38例的两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实行小儿推拿联合中药敷脐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和肠道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且治疗后相比对照组处于更高的肠球菌、乳杆菌水平,更低的酵母样真菌水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大柴胡汤治疗M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内分泌科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MS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治疗组(n=30)。对照组予MS规范治疗,即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大柴胡汤。分析比较12W后两组体重指数、血糖、血脂、及症状评分。结果 治疗组在相关指标及症状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大柴胡汤治疗MS可以提高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代谢综合征,经方,大柴胡汤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酪酸梭散剂联合推拿按摩对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70例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酪酸梭散剂,联合组给予酪酸梭散联合推拿按摩。对比2组疗效和症状改善时间。结果 联合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77.14%(P<0.05);联合组患儿腹泻、腹胀腹痛、大便形状、发热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酪酸梭散剂联合推拿按摩可加速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症状改善。

  • 标签: 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 酪酸梭菌活菌散剂 推拿按摩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验研究对医院老年病内科患者的糖代谢异常情况进行研究与讨论。方法用于实验研究的患者为我院于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就诊的70例老年病内科患者,其中10例患者确定为糖尿病,60例疑似糖代谢异常患者,对疑似糖代谢异常的患者,进行葡萄糖耐量检测和空腹血糖检测,观察检查结果。结果60例患者中38例患者为糖代谢异常患者,葡萄糖耐量检测对于检查结果更为准确,确诊率明显高于空腹血糖检测(P

  • 标签: 老年病内科患者 糖代谢异常 葡萄糖耐量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