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无效输(PTR)的发生情况,它的发生与免疫因素和非免疫因素密切相关。免疫因素主要有HLA、HPA、ABH等抗体;非免疫因素主要有感染发热、脾肿大、骨髓移植、DIC等。方法对我院一年来临床患者输血小板后无效作一统计分析,对不同科别血小板无效输注发生率与同行探讨。结果血液科血小板PTR发生率与其他科别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血小板无效输与多种因素相关,尤其是多次接受输者无效率发生更高,这与产生血小板抗体等因素有关,还有免疫因素、非免疫因素、输方法的正确与否等密切相关,这些因素均可能导致血小板无效输的发生率上升。

  • 标签: 血小板 无效输注 免疫因素 血小板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甘露醇临床应用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本科52例应用甘露醇治疗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进行回顾总结,总结一系列甘露醇静脉注射的护理措施。结果针对甘露醇对静脉的损伤,在运用时应做好用药前的护理、用药过程中的护理以及药液外渗的处理。结论做好甘露醇的静脉用药护理能保护患者的血管,减少对患者血管的损害。

  • 标签: 甘露醇 静脉输注 护理
  • 简介:摘要在临床治疗中血小板输是对血小板低下病人最直接,最快捷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但是并不是所有患者都能达到预期的疗效,所以在输血小板前,应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HLA及血小板配型,选择相容供者输,从而更能达到提高血小板数量的效果。而疾病的种类及输的次数对输效果有显著意义。

  • 标签: 机采血小板 血小板计数 不规则抗体 输注无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解决血小板输无效的有效途径,改善血小板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各类血小板输无效患者进行HLA抗体特异性分析。采用FCXM技术对20例各类血小板输无效患者进行配合试验,选择HLA-I类位点3个以上抗原相合,输适合的血小板并与22例各类血小板输无效患者随机血小板输进行临床观察。结果42例各类血小板输无效患者中34例HLA-I抗体阳性,阳性率为80.9%。配合性血小板输患者的24小时血小板上升均值高于随机血小板输患者(P<0.05)。结论反复随机输血小板易发生同种免疫反应,产生HLA抗体,导致血小板输无效,建立者血小板供者资料库,采用FCXM技术交叉配型选择HLA相合或相容单一供体进行血小板输,实现提高血小板输治疗效果,是解决PTR的有效途径。

  • 标签: 血小板输注无效 HLA抗体 HLA FCXM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使用肠内营养泵输和传统滴注对ICU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泵输组(n=41)和传统滴注组(n=39),比较两组患者腹胀、腹泻、呕吐、高血糖、胃管堵塞、上消化道出血和误吸的发生情况。结果肠内营养泵输组腹胀、腹泻、呕吐、高血糖、胃管堵塞、误吸的发生例数分别为4例、7例、6例、7例、4例、4例,均明显低于传统滴注组的14例(X2=7.8330.005﹤p﹤0.01)、15例(X2=4.5860.025﹤p﹤0.05)、14例(X2=4.8190.025﹤p﹤0.05)、15例(X2=4.5860.025﹤p﹤0.05)、13例(X2=6.6390.005﹤p﹤0.01)、12例(X2=5.5160.01﹤p﹤0.025)。两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3%比7.7%,X2=0.004p﹥0.900)结论与传统滴注法相比,肠内营养泵输法可降低ICU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肠内营养泵 传统滴注法 肠内营养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泵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009年8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10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奥美拉唑治疗+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生长抑素持续静脉泵治疗+精心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止血成功率、住院时间、再出血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舒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长抑素持续静脉泵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较为有效,期间配合精心的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 标签: 静脉泵 上消化道出血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降低新生儿静脉输葡萄糖酸钙的输液风险。方法重新制定了新生儿静脉输葡萄糖酸钙的输液流程,比较实施新流程前后静脉补钙的输液风险。结果实施新流程后,静脉补钙的输液风险明显降低。结论新流程降低了新生儿补钙的输液风险,值得临床推广与学习。

  • 标签: 流程 新生儿 输液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时不同的药速度对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07-2011年间收治的60例需要实行麻醉给予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男性40例,年龄在15-64岁之间,女性20例,年龄在18-69岁之间,所有患者均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20例,B组20例,C组20例,对三组患者采用不同的药速度进行麻醉,对三组患者不同药速度所产生的麻醉效果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通过对患者实行不同的药速度进行麻醉,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也有较大的不同,对患者采用10-20秒的药速度可以保证患者麻醉的安全性,而15-20秒的主要速度可以保证患者的心血管状态更加稳定,对于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较大的帮助。结论在对患者实行麻醉的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麻醉的药速度,以最大限度的减轻患者的痛苦,并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机率。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注药速度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将丙泊酚、瑞芬太尼(REM)复合液与丙泊酚、芬太尼复合液在全凭静脉行腹腔镜手术进行比较。方法6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每组30例。A组(对照组)先静芬太尼3μg?㎏-1,再缓慢静丙泊酚1.5.mg?㎏-1;B组(观察组)先静瑞芬太尼(REM)20μg?㎏-1,再缓慢静丙泊酚1.5㎎?㎏-1。重点观察自主呼吸恢复、呼之睁眼、定向力恢复、拔管时间、清醒时间。结果麻醉效果满意率两组相比无差异,但苏醒时间、苏醒质量两组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或复合芬太尼应用于腹腔镜手术,都取得了满意的麻醉效果,但复合瑞芬太尼可使患者更早离院,更适合无麻醉恢复室的医院使用。

  • 标签: 瑞芬太尼 芬太尼 全凭静脉麻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冬季奥沙利铂加热输的外周神经毒性情况。方法观察组用热水袋或贮水式贴身电暖宝加热靠近头皮胶线端输液器,让输入体内的奥沙利铂液体温度升高但不致于破坏药物性能,对照组常规输入奥沙利铂液,观察两种方法输入奥沙利铂的外周神经毒性反应情况。结果冬季将奥沙利铂液体温度加热至〈30℃输,外周神经毒性反应更轻,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30)。结论冬季加热温度至〈30℃输奥沙利铂液体,可减轻其外周神经毒性反应,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奥沙利铂 外周神经毒性反应 冬季 加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静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丙种球蛋白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3.3%和6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静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败血症,可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明显提高患儿治愈率,减少死亡率,减少并发症,在今后的治疗中值得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静脉用丙种球蛋白 败血症
  • 简介:摘要19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奥曲肽组(n=9)和对照组(n=10)。确诊时即皮下注射奥曲肽250ug,随后在1小时内,持续静滴奥曲肽0.5ug/Kg/h,两组其他治疗措施均相同,严格按照既定方案进行治疗。治疗48小时后,包括血细胞比容减少10%以上,血清白蛋白低于32g/L,血清钙低于2.0mmol/L的不良预后相关指标均显著减少。奥曲肽组动脉血氧分压降至10Kpa以下,血清白蛋白降低20%以,以及血红蛋白降低2g/dL以上的发生均显著减少,而且患者所需镇痛剂更少。此外,奥曲肽组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的其他生理指标和影像学指标均有改善趋势。本研究表明静脉输奥曲肽可以减轻胰腺炎患者的严重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塞露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便秘的适宜方式。方法随机将8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42例,采用14~16号导尿管插入直肠10~15cm,将开塞露自导尿管缓缓灌入;对照组38例,采用传统方式直接灌注。观察比较不同灌注方式对排便量,排便率及排便次数的影响。结果两组的排便量,排便率及排便次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改良开塞露肛可防止药液外溢,能充分软化大便,使排便量增加、排便彻底,排便次数减少,减轻病人痛苦,减少护理工作量。

  • 标签: 重症颅脑损伤 便秘 开塞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探讨一种合理的环形混合痔的手术方法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总结50例环形混合痔患者行外切内扎加断桥缝合术后的结果。结果通过临床观察、术后随访6个月-2年,均一次手术治愈。术后无肛管皮肤缺损、直肠黏膜外翻、肛管狭窄等后遗症。结论该手术方法既能将环状痔核彻底处理,又能保持肛管解剖生理功能,减少手术并发症、后遗症,提高疗效,缩短疗程,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 标签: 环形混合痔 断桥缝合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供者淋巴细胞输(DLI)的护理策略。方法依据7例移植后发生复发时病人的心理,出现的症状,进行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如心理护理、治疗指导、对症护理等措施。结果7例病人输过程顺利,输后发生骨髓抑制2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例。结论做好DLI的护理工作,可使DLI顺利进行。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供者淋巴细胞输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地塞米松静、微量吗啡鞘内注射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可靠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30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00例。A组100例实施腰硬联合麻醉(CSEA),腰麻注入0.75%耐乐品1.3ml,手术结束后硬膜外腔注射2.5mg吗啡术后镇痛;B组100例实施CSEA,腰麻注入0.75%耐乐品1.3ml+吗啡0.2mg;C组100例实施CSEA,腰麻注入0.75%耐乐品1.3ml+吗啡0.2mg,麻醉前10mg地塞米松静。记录镇痛效果及镇痛过程中恶心、呕吐、皮肤搔痒、尿潴留、呼呼吸抑制等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镇痛效果B组、C组优于A组,B组与C组镇痛效果相似。C组恶心、呕吐、皮肤搔痒等情况明显少于A组和B组,A组与B组恶心、呕吐、皮肤搔痒等情况相似。结论地塞米松静、微量吗啡鞘内注射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可靠,副作用小,安全性高。

  • 标签: 地塞米松静注吗啡鞘内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囊手术游离前预小剂量阿托品预防胆心反射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择期胆囊手术病人50例,随机分为两组。预组游离前预阿托品,观察术中病人的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小剂量阿托品明显减轻甚至阻断迷走神经的反射,防止心率和血压的下降。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

  • 标签: 胆囊手术预注胆心反射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