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8 个结果
  • 简介:学习兴趣作为非智力因素的重要因素之一,间接影响着学生智力水平的提高,为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过程中,实施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是实习兴趣的有效开发者。

  • 标签: 学习兴趣 兴趣培养 医学生 组织学 教学方法
  • 简介:学习兴趣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可以发现,尽管师资水平、教学方法,设备条件、学生的文化程度诸因素基本相同,有些学生虽刻苦用功读书,学习成绩始终难以提高,而另一些学生,由于对所学学科有浓厚兴趣,学习并不是很费气力,却能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即使在同一个人身上,因对各学科兴趣高低不同,导致各科成绩相差悬殊。事实证明,人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习的一切常常掌握得迅速而牢固。因此,兴趣高低是学习某一门知识的动力源泉。有研究结果表明,学习兴趣是影响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两者之间存在着非常高的相关性。在对学习制约作用较大的其它条件基本相同情况下,学习兴趣对学习成绩起着决定作用。因此,我们在解剖课教学全过程中始终注意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 标签: 学习兴趣 学生 智能开发
  • 简介:骨科医疗教学工作大量涉及局部解剖学知识,由于骨科疾病种类繁多,治疗方法和手术分类复杂,要求骨科医师必须具备丰富扎实的解剖学基础知识,并能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医疗教学密切结合.在实际工作中,本人深刻认识到局部解剖学知识对骨科医师的重要性,逐步积累一些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骨科医师 骨科医疗教学 局部解剖学教学
  • 简介:兴趣是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人对于任何感兴趣的事物,往往能显现出优秀的记忆能力。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应积极引导、启发学生对人体解剖学产生强烈的兴趣是值得关注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来不同专业的教学经验,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努力,就此与大家探讨。

  • 标签: 人体解剖学 学习兴趣 培养 心理特征 记忆能力 教学过程
  • 简介: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是医学生接触最早而又专业性极强的学科,也是基础与临床课的重要桥梁。人体解剖学研究正常人体器官形态结构、相关功能及发生发展规律。器官形态、结构与位置是解剖教学的核心,内容单一、枯燥,久之乏味,兴趣渐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解剖学有了兴趣,才有动力学好解剖学,

  • 标签: 解剖学教学 医学生 学习兴趣 人体形态结构 培养 发生发展规律
  • 简介:1神经科学关于学习和记忆的基本原理研究根据经典的Hebb原理,学习和记忆是以同时活跃的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修饰能力为基础的。唐亚平等利用基因技术,通过增强神经元之间的依赖NMDA(N-Methyl—D-Aspartate即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NR2B)的突触性结合能力,诱导和维持长时程增强(LTP)效应,可以明显提高受试动物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并发现NR2B的功能(活化)的可恢复性对记忆的巩固和维持具有决定作用。

  • 标签: 记忆能力 学习 N-甲基-D-天冬氨酸 应激 结合能力 长时程增强
  • 简介:在这世纪之交的时刻,我们中等卫生学校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应届初中毕业生总人数下降,高等学校扩大招生,大部分初中毕业生迎时代的步伐,走上了高中,而来上中等卫生学校的学生也是文化素质较低的部分初中毕业生.如何把这些学生培养成为社会用得上的人才,培养成为合格的中专毕业生,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笔者对95级护理2班,97级、98级护理3班《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期末考试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

  • 标签: 专业解剖学 学习成绩现状 护理专业
  • 简介:目的研究大量食用普通豆腐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30只健康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豆腐大、中、小剂量组,每组各6只。给予小鼠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建立衰老模型。普通豆腐各剂量组通过喂食给予相应剂量的豆腐。5周后利用Morris水迷宫仪观察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并通过HE染色法观察各组海马组织形态结构变化。结果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普通豆腐大剂量组小鼠穿越站台的次数明显增加(P〈0.05),而中小剂量组穿越站台的次数无明显变化。结论大剂量食用普通豆腐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模型小鼠的记忆功能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 标签: 豆腐 小鼠 衰老模型
  • 简介:解剖学是临床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是从医学基础课进入临床专业课学习的桥梁,而且也是一门医学名词术语多、难度大的课程,对刚步入学校的中护生来说,这是一门深奥而枯燥乏味的基础必修课.

  • 标签: 护理教育 中专护理专业 解剖学
  • 简介:系统解剖学是医学生学习的第一门医学课程,对建立系统的医学知识和思维方式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自主学习能力对医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如何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培养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解剖学教学中充分利用互联网教学平台等资源,开展翻转课堂,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逐步培养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标签: 翻转课堂 系统解剖学 自主学习
  • 简介:近年来,医学院校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逐年增多;同时,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医学科学的发展,许多新学科如医学行为学、生物医学工程学以及医用电子技术等纷纷以选修或必修的姿态挤进了医学课程设置表,解剖学因学时最多而首当其冲地被大量的受到挤压。这就为解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严峻的课题:如何在学生多、标本少、学时有限的情况下高效率的学好解剖课?本文以我校学生系统解剖学学习模式做一探讨。我校系统解剖学采用大班理论课和小班实验课相结合的模式进行。

  • 标签: 解剖学实验课 医学生 学习效率 生物医学工程学 系统解剖学 医用电子技术
  • 简介:现代教学理论强调能力的培养,但传统的解剖教学仍然把学生记忆形态知识定为学习目标,考试给学生的感受就是死记硬背那些人体形态结构。如何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灵活,这就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描述能力、记忆能力、运用知识能力、创新能力。

  • 标签: 组织胚胎学教学 人体解剖学教学 学习能力 学生 培养 人体形态结构
  • 简介:将医学学习指导的科学原理运用于系统解剖学教学中,把学员式评论复习,精讲性主导教学,合作式自主学习,自学指导同科学思维,认知技能,记忆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立了系统解剖学的评论性思维合作教学法,它能够使绝大多数需要指导的医学生(系统解剖学教学中占总人数的77.05%)在各方面受益;(1)显著地促进医学生特有的形态学认知技能水平的提高,使76.54%的学生得到充分的支能培养;(2)促进医学生解剖学知识量的增加,促进医学生理论思维与表达能力的培养,可使40.59%的学生理论知识和思维表达能力明显提高,使极差生从传统教学法的10%以上降至接近于零;(3)有利于医学生学习兴趣,自主学习技能和协作技能的培养,使52.7%的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并长期保持,它表明,根据医学学习原理进行分学科系统的学习指导应是各学科教学改革研究中极为重要的领域。

  • 标签: 解剖学 学习指导 评论性思维 合作教学法
  • 简介:对80例成人离体心脏的窦房结动脉的起点位置、行程、管径和支数以及之间的吻合进行了观察和测量,并结合临床应用进行了讨论.

  • 标签: 窦房结动脉 解剖学 心脏外科
  • 简介:当前,素质教育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方向与要求,落实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在于50分钟的课堂教学。《人体解剖学》是当前大、中专医药院校学生必需学习而且须学好的一门学科,该门学科不仅是其它医学基础学科的基础,也是各门临床学科的基础,对该门学科理解掌握的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对其它各门后续学科的学习,乃至以后的临床工作能力,而教学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对学生能否学好该门学科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 标签: 解剖教学 《人体解剖学》 医学基础学科 临床工作能力 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
  • 简介:目的探讨Mainz急诊评分系统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按照Mainz急诊评分要求设计调查表格,由急诊科首次接诊护士和各接诊医生在患者就诊时对各项参数进行测量记录,并根据评分分为四个分数段:1-5分,6-15分,16-25分,25-28分。根据评分制定相应级别的护理计划,并追踪各分数段患者的去向和预后,加以比较。结果25-28分17例,瞩其回家观察;16-25分109例,在急诊留观治疗2-24h后离院,给予一般护理;6-15分154例,予以一级护理,38例入ICU,116例收住专科病房(HDU);1-5分患者72例,予以特级护理,收入我院ICU。结论Mainz急诊评分能较好的预判急诊患者的病情危重和病死危险性,根据评分对患者施行相应的分流转诊和制定护理方案可提高急诊科护士的工作效率,减少工作量。

  • 标签: Mainz急诊评分系统 急诊护理
  • 简介:解剖了27具成人尸体的奇静脉,奇静脉起始于脊柱的右侧或前方,在上行过程中向左侧偏移率达81.48%,其中部分跨过脊柱中线者占59.26%,与一般教科书中描述的沿脊柱右侧上升不一致,这种走行在胸部断层图像检查中奇静脉的定位时应加以注意。

  • 标签: 奇静脉 应用解剖学 尸检
  • 简介:目的探讨头部的体表定位与脑膜中动脉的关联性。方法对3个颅骨外所需的体表定位用红笔标识,将颅骨锯开进行预实验观察研究脑膜中动脉的体表定位,然后对30件头部标本按不同的部位要求进行开颅验证。结果所研究的脑膜中动脉解剖定位经过开颅观察统计都在头部体表定位的标识区域内。结论脑膜中动脉解剖定位的测量研究,为临床提供较准确的体表定位,可以判断颅外伤时硬脑膜外出血的部位,也可指导开颅手术避开三个易伤点,以免损伤脑膜中动脉。

  • 标签: 脑膜中动脉 解剖定位 应用
  • 简介:目的测量国人寰椎骨,为寰椎螺钉设计和内固定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游标卡尺和量角器测量55例干燥的成人寰椎标本的相关参数,包括寰椎侧块的长度、侧块中间宽度、侧块中间厚度、侧块外侧缘中点高度、侧块内侧缘中点高度、寰椎侧块的内倾角、寰椎侧块的上倾角、侧块后下缘的宽度和高度、寰椎前弓与侧块交接处高度和厚度;横突孔的前后径和左右径;椎动脉沟宽度和高度;椎动脉沟底骨质最薄处宽度和高度等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寰椎侧块长(23.29±1.47)mm,侧块中间宽(11.13±1.17)mm,侧块中间厚(13.33±1.40)mm,侧块外侧缘中点高(19.18±1.61)mm,侧块内侧缘中点高(10.45士1.46)mm;寰椎侧块的内倾角(19.95±3.32)。寰椎侧块的上倾角(24.53±2.31)。;侧块后下缘宽(9.64±0.94)mm,侧块后下缘高(4.275=0.63)mm;前弓与侧块交接处高(11.05±1.12)mm,前弓与侧块交接处厚(4.82±0.65)mm;横突孔的前后径(7.30±0.89)mm,横突孔的左右径(5.90±0.78)mm椎动脉沟宽(8.40±0.58)mm,椎动脉沟高(6.38±0.79)mm椎动脉沟底骨质最薄处宽(7.25±1.27)mm,椎动脉沟底骨质最薄处高(4.16±0.83)mm。以上数据左、右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测得55例寰椎骨数据,寰椎侧块和寰椎椎弓根具备实行内固定的条件。

  • 标签: 寰椎 测量 应用解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