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07年7月17日,中国药学会第二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第22届理事会,桑国卫院士当选为22届理事会理事长,陈凯先、袁天锡、李大魁、王晓良、吴晓明、李少丽当选为22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药学会成立于1907年,100年来,尤其是近30年,中国药学会真正走上了发展壮大、开拓前进康庄大道,

  • 标签: 中国药学会 理事长 中国药科大学 校长 会员代表大会 理事会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霜方法对巴豆霜饮片质量影响,为炮制巴豆霜时选择合适霜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巴豆霜标准项下收载检测方法和文献报道溶血实验法,对压榨法、稀释法、加热稀释法、提油返油法4种方法制备巴豆霜进行薄层色谱鉴别、含量测定及溶血实验。结果:4种方法制备巴豆霜中巴豆苷含量排序:提油返油法〉压榨法〉加热稀释法〉稀释法,其中提油返油法和稀释法制备巴豆霜有明显溶血现象。结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稀释法由于辅料淀粉加入,巴豆有效成分含量降低且有溶血效应。相比而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压榨法更适合作为巴豆霜方法。

  • 标签: 稀释法 压榨法 巴豆霜 质量比较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辅料蒸对女贞子中齐墩果酸含量影响。方法:薄层扫描法对女贞子4种不同炮制(清蒸、黄酒蒸、醋蒸、盐蒸)品齐墩果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与生品比较,齐墩果酸溶出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尤其是以黄酒蒸溶出量增加最大。结论:临床用药以酒蒸品为好。

  • 标签: 女贞子 齐墩果酸 炮制
  • 简介:4月10~11日,中国中药协会二届二次理事会在广东珠海召开。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彭炜,珠海市副市长邓群芳,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司中药处处长董润生等政府部门与行业领导出席会议。中国药材集团公司总经理、中国中药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光甫,中国中药协会名誉会长张洪魁,中国中药协会顾问闫洪礼,执行副会长王瑛,秘书长王桂华等协会领导,以及80多位来自副会长单位、理事单位和会员单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围绕中药工作认识、中药企业发展和中药协会工作等方面发表了重要讲话;

  • 标签: 中国中药协会 行业管理 理事会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持续发展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简介:目的:甘草种子硬实,表面蜡质包被是影响组织培养条件甘草种子萌发主要因素。通过对甘草种子进行处理,得到组织培养条件提高甘草种子萌发率和消毒效果方法。方法:将甘草种子用98%硫酸处理、灭菌热水处理、各浓度次氯酸钠溶液处理后在MS培养基上培养,考察种子萌发及消毒效果。结果:组织培养条件,常温水浸泡24h甘草种子吸胀率为36.67%,发芽率为10%,经过浓硫酸浸泡80min、60℃热水浸泡24h(自然冷却至室温)和3%次氯酸钠溶液浸泡15min甘草种子吸胀率分别达到100%、42.16%和46.7%;发芽率分别为77.79%、36.67%和24.44%。浓硫酸和次氯酸钠溶液处理甘草种子消毒效果较好。结论98%硫酸浸泡80min或者60℃热水浸泡24h(自然冷却)后再用3%次氯酸钠溶液浸泡15min,均能使甘草种子达到良好消毒效果和较高萌发率。

  • 标签: 甘草 种子萌发 组织培养
  • 简介:分析Ca(NO3)2对低温胁迫酸橙幼苗抗逆生理指标的影响,探讨Ca(NO3)2对酸橙幼苗低温胁迫调控可行性。该实验以盆栽酸橙幼苗为材料,叶面喷施5、10、15、20、25mmol·L^-1Ca(NO3)2溶液,置于4℃/0℃(昼/夜),光照为600μmol·m^-2·s^-1的人工气候箱内,以常温25℃喷施蒸馏水和低温胁迫喷施蒸馏水为对照,处理3d后,测定酸橙幼苗POD、SOD和CAT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和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叶面喷施Ca(NO3)2溶液可提高酸橙幼苗叶片POD、SOD和CAT酶活性,显著提高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等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降低细胞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减缓叶绿素下降趋势,提高了叶片光合效率。叶面喷施一定浓度Ca(NO3)2溶液可减轻低温胁迫对酸橙幼苗叶片伤害。

  • 标签: CA(NO3)2 酸橙 低温胁迫
  • 简介:胆囊结石在外科上是一种临床常见病,10-30%患者在手术后可发生上腹部或右上腹部疼痛,高脂饮食后饱胀,呕吐,胆道感染以及绞痛发热等症状时,这种病症被称为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 post cholecystectomy syndrome, PCS)。针对PCS,不能进行手术干预,研究表明中药汤剂效果突出,本研究选取患者术后症状、肝功、腹部彩超等客观指标为量化指标,使用统计分析软件分析数据,对越鞠丸合六君子汤加减方治疗PCS进行疗效评估,为临床推广和应用提供依据。

  • 标签: 胆囊切除术综合征;越鞠丸合六君子汤加减方;腹腔镜
  • 简介:目的:观察从桂枝汤中分离出单体桂皮醛对白细胞介素1(IL-1)刺激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CMECs)与发热有关信号转导通路上关键信号元件环氧酶(COX)和前列腺素E2(PGE2)影响.方法:建立rCMECs培养,进行Ⅷ因子相关抗原鉴定.待细胞生长至融合状态后加入不同浓度桂皮醛(12.5、25、50、100及200mg/L)孵育3h,随后以30ng/mlIL-1刺激12h.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PGE2含量及细胞内COX-1、COX-2活性.结果:Ⅷ因子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可见95%以上为阳性细胞,证实为rCMECs.暴露于浓度为30ng/mlIL-1后,rCMECs内COX-2活性及释放PGE2量显著增加(P<0.01),COX-1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加入不同浓度桂皮醛后,随浓度增加而下调IL-1升高COX-1、COX-2活性及PGE2量,且呈一定浓度依赖关系;至浓度为100mg/L时,COX-2活性及释放PGE2与IL-1单独作用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OX-1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桂皮醛能下调IL-1刺激rCMECs释放PGE2,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COX-2活性有关.

  • 标签: 桂皮醛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白介素1 环氧酶 前列腺素E2
  • 简介:国内外医药学家目前都认识到传统医药和现代医药融合有利于二者自身发展和人类征服各种复杂疾病、发现创新药物。文章在综述代谢组学主要研究步骤、方法同时,首次提出了“微量元素组学”概念。进一步从代谢组学在中药复方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中药复方在病讧模型上整体评价研究、中药复方安全性研究以及中药复方与肠道菌相互作用研究等方面,综述了代谢组学在中药复方现代化研究中应用。这些应用结果和前景表明代谢组学是促进传统医药和现代医药达到有效融合重要手段之一。

  • 标签: 代谢组学 微量元素组学 中药复方
  • 简介:目前,在连翘产业中连翘资源、采收、加工、市场到产品综合开发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只有找出对策解决这些问题,连翘产业才能实现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本文通过连翘相关文献查阅和连翘主产区实际调研,对连翘产业现状和相关问题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促进连翘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 标签: 连翘 资源 采收 加工 市场 产品开发
  • 简介:近十几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包括中药在内天然药物、植物药、草药等受到了普遍欢迎。世界草药市场以每年10%~20%速度递增,以植物为来源所开发新药已占到处方药30%以上,已有70余个国家和地区有了草药法规,有关研究开发文献亦越来越多。但国外这类研究大多数是参照化学药物思路进行单味药研究,较少有复方研究,而以方剂为对象研究就更鲜见。

  • 标签: 方剂 世界范围内 草药市场 天然药物 研究开发 化学药物
  • 简介:目的:研究荜澄茄提取物对不同发热模型大鼠体温影响。方法:通过内毒素,酵母和2,4-二硝基苯酚对大鼠进行发热造模,观察荜澄茄水提取物解热效果。结果:苹澄茄水提物15g/kg和30∥kg对内毒素所致发热火鼠有良好解热作用,20g/kg和40g/kg对干酵母所致发热大鼠有良好解热作用,40g/kg对2,4-二硝基苯酚所致发热大鼠有良好解热作用。结论:荜澄茄水提物对三个发热大鼠模型均具有良好解热作用。

  • 标签: 荜澄茄 解热
  • 简介:目的:研究中药紫珠水溶性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运用光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紫珠水溶性提取物中分离到4个苯丙素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连翘苷(forsythosideB,1),arenarioside(2),类叶升麻苷(acteoside,3)和异类叶升麻苷(isoacteoside,4)。结论:这4个化合物都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紫珠 苯丙素苷 Forsythoside B Arenarioside ACTEOSIDE
  • 简介:免疫性疾病需要新治疗药物,选择性免疫调控是一条新颖且可行途径。本文通过发现并阐明一些中药及其成分选择性免疫抑制特性,提出不同于现有免疫抑制剂崭新作用方式和药物发现途径。

  • 标签: 选择性免疫调控 中药 ASTILBIN T细胞 免疫性疾病
  • 简介:目的:4g讨玉竹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1型糖尿病小鼠降糖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多次小剂量STZ(miD-STZ)腹腔注射方法建立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玉竹提取物8,4,2g/kg剂量组分别按相应剂量用玉竹提取物灌胃,糖尿病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用蒸馏水灌胃0.2ml/只,1次/d,共4周。每周剪尾取血1次,用快速血糖仪监测血糖变化。四周后将小鼠处死取胰腺做HE染色,光镜观察胰腺病理学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分析(ELISA)法检测小鼠脾细胞上清液中IFN-Υ和IL4水平。结果:与糖尿病模型组相比,玉竹提取物8g/kg和4g/kg剂量组小鼠血糖明显降低(P〈0.01)、胰岛炎程度明显缓解、脾细胞上清液中IFN-Υ水平和IFN-Υ/IL4比值明显降低(P〈0.05-0.01),而2g/kg剂量组小鼠上述指标变化不明显;备组小鼠脾细胞上清液中IL-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玉竹提取物能明显降低STZ诱导1型糖尿病小鼠血糖,其降糖机制可能与抑制1型糖尿病小鼠Thl细胞极化程度,减轻细胞免疫功能对胰岛B细胞破坏有关。

  • 标签: 玉竹 链脲佐菌素 1型糖尿病 血糖 Γ干扰素
  • 简介:目的:对缬草(ValerianaofficinalisL.)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多种色谱层析技术进行分离并采用现代波谱技术解析各化合物结构。结果:得到缬草新萜醇(4β,10α,15-三羟基香木兰烷)(1)和缬草单酯A(kanokosideA苷元)(2)2个新化合物,另有8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鳞盖红菇醇(3)、山山山(4)、松脂醇(5)、缬草烯山(6)、β-谷甾醇(7)、kanokosideA(8)、青刺尖木脂醇苷(9)和8-羟基松脂醇苷(10)。结论:化合物1~4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缬草新萜醇、缬草单酯A为2个新天然产物。

  • 标签: 缬草 缬草新萜醇 10α 15-三羟基香木兰烷 缬草单酯A
  • 简介:树突状细胞(DC)发现和研究进展为中药多糖抗肿瘤免疫药理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本文阐述了DC生物学特性及抗肿瘤反应、肿瘤宿主DC表型改变与肿瘤免疫抑制、中药多糖抗肿瘤免疫药理研究进展以及从DC探讨中药多糖抗肿瘤免疫药理研究初步思路。

  • 标签: 中药多糖 树突状细胞 影响 抗肿瘤 免疫药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