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硝酸咪康唑与霉素治疗妊娠合并念珠菌性阴道炎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将11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在使用2%NaHCO_3溶液清洗外阴和阴道后采用硝酸咪康唑400mg置入阴道后穹窿,连续3晚;B组患者在使用2%NaHCO_3溶液清洗外阴和阴道后采用霉素10万U置入阴道后穹窿,连续3晚。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复发率和新生儿娩出后皮肤真菌携带率。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临床疗效、复发率和新生儿皮肤真菌携带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霉素治疗组高于硝酸咪康唑治疗组(P〈0.05),但两组均未发现因不能耐受不良反应而放弃治疗病例。结论:硝酸咪康唑和霉素经阴道局部给药应用于妊娠合并念珠菌性阴道炎治疗,其治疗有效性、安全性和复发率无明显差异。且疗效显著,对胎儿无明显影响,且可以降低胎儿感染几率,同时降低新生儿皮肤真菌携带率,用药方便,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硝酸咪康唑 制霉素 妊娠 念珠菌性阴道炎
  • 简介:皮肤附属器肿瘤是一类在形态上分化起源于单一或多个皮肤附属器结构良、恶性皮肤肿瘤。大多数皮肤附属器肿瘤临床上并不多见,容易误诊,皮肤镜可以帮助提高诊断正确率。目前,有关皮肤附属器肿瘤皮肤镜下表现文献报道不多,本文通过综述文献报道皮肤附属器肿瘤皮肤镜特征,探讨其与组织病理关系。

  • 标签: 皮肤 附属器肿瘤 皮肤镜
  • 简介:人工辅助生殖技术(ART)迅猛发展,使得大部分不孕家庭拥有属于自己孩子愿望已不是梦想,但代理孕母出现引发许多伦理争议。如果女性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将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伦理和法律问题,进而会影响社会和谐与安定。本文在概述当今一部分学者和女权主义者对代理孕母支持和反对观点基础上,提出以女性主义关怀伦理视角来看待代理孕母这一问题,并阐述了其相关意义。

  • 标签: 代理孕母 女性伤害 女性主义关怀伦理 视角
  • 简介:目的:分析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筛查(TCT)异常孕妇,行阴道镜活检诊断孕妇宫颈病变临床意义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产科门诊初次检查孕14—35周、1年内未进行过TCT孕妇,先行TCT筛查,对TCT结果异常者,在知情并签字同意后进行阴道镜检查和阴道镜宫颈活检。结果:TCT筛查孕妇10857例,TCT结果异常978例,发生率为9.008%,TCT异常者中195例行阴道镜检查,镜下图像符合率93.0%(181/195),阴道镜拟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119例,CINⅡ24例,CINⅢ或宫颈鳞状细胞癌(SCC)52例。活检病理结果提示宫颈炎及CINI121例、CINⅡ28例、CINm33例、宫颈细胞癌(SCCI)13例。3例孕妇因宫颈局部压迫止血无效行创面缝合止血,未发生其他与阴道镜检查和宫颈活检相关不良事件。结论:1年内未进行TCT筛查孕妇进行TCT检查是必要,对TCT结果异常者应进行阴道镜检查,阴道镜检查拟诊CINI及更高级别宫颈病变孕妇,建议行宫颈活检以明确病理学诊断。

  • 标签: 妊娠并发症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阴道镜检查 活组织检查
  • 简介:阴道异物残留多见于幼女或未成年少女无意或由于好奇将异物放入阴道,或由于婴幼儿穿开裆裤就地坐卧而致异物进入阴道。利用宫腔镜将成人指环自幼女阴道取出且未破坏处女膜在我院还是首例。

  • 标签: 幼女 宫腔镜 阴道异物(指环)
  • 简介:目的:总结基底细胞癌皮肤镜特征,提高临床医生利用无创手段诊断该病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3例经组织病理确诊为基底细胞癌皮肤镜图像。结果:23例患者全部具备基底细胞癌经典指征,皮肤镜各主要指征按照出现频率大小依次为:大蓝灰色卵圆巢、分支状血管、短小毛细血管扩张、蓝黑色斑片、白色无结构区、蓝白幕,一半以上病例均出现这些特征。大蓝灰色卵圆巢、蓝白幕和短小毛细血管扩张在重度色素组基底细胞癌中出现频率明显高于轻中度色素组(P值均〈0.05)。结论:皮肤镜能明显提高基底细胞癌早期诊断率,对临床具有一定推广意义。

  • 标签: 基底细胞癌 皮肤镜 早期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感染患者采用B超引导穿刺进行治疗疗效,为临床有效治疗术后切口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在医院进行剖宫产,并且术后发生切口感染产妇共56例。试验组产妇选择B超引导穿刺手段进行治疗,对照组产妇常规治疗。结果:试验组产妇中无效及总有效情况分别为2例(7.14%)、26例(92.86%),对照组产妇中无效及总有效情况分别为7例(25.00%)、21例(75.00%),试验组产妇中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中拆线时间、体温高峰及住院时间平均值分别为(7.02±0.71)d、(36.63±0.28)℃、(4.01±2.93)d,对照组产妇中拆线时间、体温高峰及住院时间平均值分别为(9.82±0.93)d、(37.72±0.69)℃、(9.53±1.4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中硬结及红肿渗液情况分别为2例(7.14%)、6例(21.43%),试验组产妇中硬结及红肿渗液情况分别为12例(42.86%)、23例(82.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诱发剖宫产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临床危险因素多种多样,临床上采用B超引导穿刺技术进行治疗时,可使产妇切口感染情况得到显著改善,有利于产妇康复,在临床上值得重视。

  • 标签: 剖宫产 B超引导下穿刺 子宫切口感染 临床疗效
  • 简介:尽管残疾儿童与健全儿童在身体方面有所不同,但他们一样有正常发展,性发展同样贯穿其一生,他们与健全儿童一样需要性心理健康教育。在积极心理学理念启示,本文试图从:残疾儿童性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应具有整体性;教育内容应该以残疾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为主;应建立积极完善残疾儿童性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等三个方面对残疾儿童性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一些探索。

  • 标签: 积极心理学 理念 残疾儿童 性心理健康教育
  • 简介:患者女,62岁。手背出现褐色斑疹25年,四肢反复脓疱角化5年、加重10d。结合临床表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组织和免疫病理以及皮肤镜检查等诊断为汗孔角化症合并角层脓疱病。给予口服阿维A胶囊、抗炎抗感染、支持治疗、皮肤去痂、外用药物、红光及UVB照射等治疗,全身症状消失,皮损明显好转。

  • 标签: 汗孔角化症 角层下脓疱病
  • 简介:目的:探讨经阴道和腹腔镜两种方法用于良性卵巢肿瘤切除术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分析2011年8月至2014年9月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收治183例良性卵巢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分为经阴道手术组和腹腔镜手术组分别81例、102例,对两组患者手术结束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种治疗方法术后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时间显著长于经阴道手术方法,两组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和腹腔镜手术在良性卵巢肿瘤患者临床治疗中各有利弊,具体选择方案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选择,针对患者进行经济有效治疗。

  • 标签: 经阴道卵巢肿瘤切除术 腹腔镜 良性卵巢肿瘤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切除和开窗两种术式治疗输卵管壶腹部妊娠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90例输卵管壶腹部妊娠患者,随机将患者分成切除组和开窗组,每组各45例,在腹腔镜分别行输卵管切除术和输卵管开窗术,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术后T-HCG情况和术后再次妊娠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围术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方面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血T-HCG和术后3d血T-HCG下降比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1周血T-HCG下降比率和术后1个月血T-HCG下降至正常例数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宫内妊娠、异位妊娠和继发不孕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与开窗术具有相同治疗价值,而输卵管开窗术不能提高宫内妊娠率。

  • 标签: 腹腔镜 输卵管 壶腹部妊娠
  • 简介:目的:研究包皮龟头炎患者生殖器分泌物超高倍镜病原体分布规律。方法:包皮龟头炎患者200例,对其生殖器分泌物进行超高倍镜检测,研究病原体分布规律,并观察该组患者年龄、病程分布情况。结果:经超高倍镜检测,200例包皮龟头炎患者中,G+球菌感染占42%,真菌感染占30%,支原体感染占18%,未见致病菌占2%,混合感染占8%。年龄分布中,25岁以下占18%,25~45岁占69%,45岁以上占13%。病程分布中,1周以下占52%,1~8周占39%,8周以上占9%。结论:包皮龟头炎患者生殖器分泌物超高倍镜检测,G+球菌感染所占比例最大,真菌感染次之。发病年龄,中青年居多。病程1周以下者居多。

  • 标签: 包皮龟头炎 超高倍镜 病原体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功能广泛子宫切除对排尿功能及性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4年10月本院收治子宫内膜癌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使用腹腔镜下注意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功能处理,对照组使用标准术式,对所有患者采用术后电话及门诊随访结合方式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术后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统计两组发生排尿功能不适情况、术后6个月性生活质量及术后开始性生活时间与恢复规律性生活时间。结果:观察组最大尿流量大于对照组(P〈0.05),膀胱顺应性优于对照组(P〈0.05),最大逼尿肌压力及最大尿道压力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尿频、尿急、尿潴留、尿失禁及用力排尿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性生活质量标准中性欲望、性兴奋、性高潮、阴道润滑、疼痛及性满意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开始性生活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恢复规律性生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功能对于广泛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能有效保留其排尿功能,改善术后性生活质量,促进早日恢复规律性生活。

  • 标签: 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功能 广泛子宫切除 腹腔镜 排尿功能 性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斑秃患者皮肤镜征象表现及其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消失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初诊或复发后初诊斑秃患者初始皮肤镜征象以及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消失顺序,并分析其原因.结果斑秃发病男女比例相近,平均发病年龄为26.5岁,平均病程为32.6个月,临床类型以斑片型多见;斑秃患者皮肤镜征象出现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黄点(87.5%)、黑点(82.5%)、断发(77.5%)、短毳毛(76.25%)、感叹号发(45.0%),黄点、断发、短毳毛与斑秃病程呈负相关,感叹号发与轻拉发实验呈正相关,黑点、断发、感叹号发两两之间亦呈显著正相关.二苯环丙烯酮(DPCP)组患者随访期间内均未见明显新生毛发,而另外3组有1种或以上皮肤镜征象消失患者均伴有新生毛发增多.复方甘草酸苷组、复方倍他米松组、口服激素组中4种征象(黄点、黑点、断发、感叹号发)均有.患者治疗后征象最先消失比例最高为感叹号发,平均时间为治疗后7.3周,第二消失比例最高为黑点,平均时间为7.6周,第三消失比例较高为断发,平均时间为8.2周,最后消失为黄点,平均时间为8.4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感叹号发与病情活动度呈正相关,DPCP组患者病程长,病情活动度少,以重型及难治型患者占大多数,治疗起效慢.治疗后皮肤镜征象消失与治疗方法无关,与治疗起效时间有关,开始起效时间约在7.3周左右.超过随访时间所有征象均未消失患者,说明病情活动未得到控制,需调整治疗方案.治疗起效后毛囊重新进入生长期,引起感叹号发首先消失,随之黑点、断发亦消失。

  • 标签: 斑秃 皮肤镜 感叹号发 治疗
  • 简介:应着重反映研究中创新内容和作者独到观点,不必列出本学科已成为常识内容;不要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论著类文章摘要内容应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主要发现(包括关键性或主要数据)和主

  • 标签: 文章摘要 关键词 研究方法 创新内容 重复题 撰写格式
  • 简介:本文简要介绍了蜱形态及生活史,并结合国内外近期文献及我科经验,对解除蜱叮咬常用方法作以归纳评价,并给出了残余口器处理意见和预防性给药方案。

  • 标签: 蜱叮咬 口器 预防性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