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回顾性观察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BiPAp)辅助治疗老年慢性充血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6例老年慢性充血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4例应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5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BiPAP治疗。每次24小时,每天2次:治疗7天后分别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值。[结果]两组疗效、NYHA心功能分级、LVEF及NT—proBNP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或P〈0.01),但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两组间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BiPAP辅助治疗老年慢性充血心力衰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 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分析尼可地尔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使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3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尼可地尔治疗,观察对比两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主要观察患者的脑钠肽值、左室射血分数、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脑钠肽值、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值治疗后显著降低,左室射血分数值治疗后显著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可地尔可以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并改善患者的症状和心功能。

  • 标签: 尼可地尔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 临床疗效
  • 简介:冠心病心力衰竭是指由于冠心病引起的心力衰竭,据统计大约65%的心力衰竭由冠状动脉疾病引发的,随着目前年龄老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力衰竭的发病率还将有所上升[1]。目前已明确,心肌重塑是慢性心衰发生发展的主要机制。在冠心病慢性心衰的整个病程中,心功能的降低、

  • 标签: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 中医证型 心脏指数 左室质量指数
  • 简介:目的观察强心口服液对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浓度的影响,比较西药常规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将51例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的CHF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分别予以西药常规治疗和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强心口服液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治疗前及治疗14d后血浆NT-proBNP浓度。结果经治疗后,两组血浆NT-proBNP浓度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中西医结合组血浆NT-proBNP浓度较西药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综合疗效优于西药治疗组(P〈0.05)。结论加用强心口服液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显著降低血浆NT-proBNP浓度,改善心功能,其综合疗效优于西药常规治疗。

  • 标签: 心力衰竭 中西医结合疗法 强心口服液 N末端B型利钠肽原
  • 简介:目的探讨出血性胃炎内镜下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5例出血性胃炎的内镜检查资料,选用法莫替丁、必诺、甲硝唑、克拉毒素四联疗法。结果治愈25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94.29%;无效2例,无效率5.71%。结论准确的诊断方法,合理的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治愈率。

  • 标签: 出血性胃炎 内镜 中医病因
  • 简介:目的探讨丁苯酞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丁苯酞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2组均采取常规脱水降压、降糖、降血脂、降血压及对症处理,基础用药为红花注射液;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丁苯酞治疗,对照组辅以阿司匹林片,疗程均为3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1、21d分别测查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ESS)。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1、21dADL评分及E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44/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2%(31/50)(P〈0.01)。结论丁苯酞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丁苯酞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 安全性
  • 简介:目的:观察开窍醒脑颗粒对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取120只SD大鼠,适应性饲养1w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华佗再造丸,0.72g/kg)、开窍醒脑颗粒低(1.08g/kg)、中(2.16g/kg)、高(4.32g/kg)剂量组。给药7d,末次给药后40min向一侧的颈内动脉注入血栓栓子复制缺血性脑卒中模型。术后24h取脑组织,进行IL-1β、TNF-α、IL-6含量检测。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开窍醒脑颗粒高、中、低剂量组脑组织中TNF-a和IL-1β含量明显降低,IL-6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开窍醒脑颗粒对大鼠缺血性脑卒中有预防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大鼠炎症反应有关。

  • 标签: 开窍醒脑颗粒 缺血性脑卒中 炎症因子
  • 简介: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re-nalfailure,CRF)发展到终末期(即尿毒症期),透析和肾移植是维持患者生存的有效治疗手段,但由于治疗费用昂贵和医疗条件所限等原因,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同时,尿毒症患者尽管进行长期血液净化治疗,血液透析患者的年死亡率仍然高达

  • 标签: 慢性肾功能衰竭 病因病机 辨证分型 中医药治疗方法 综述
  • 简介:目的:研究缺血性中风痰瘀互结证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选用中老龄大鼠,采用高脂饮食,结扎左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制作缺血性中风痰瘀互结证模型,观察大鼠一般体征、脑系数、血脂、血液流变学、血浆血栓素B(2TXB2)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模型鼠出现偏瘫症状;脑系数显著增高(P〈0.01),血脂升高,血液呈高度浓、黏、凝、聚状态,PAI活性显著升高。结论:缺血性中风痰瘀互结证的动物模型,符合缺血性中风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特点,缺血性中风痰瘀互结证的动物模型成功建立。

  • 标签: 缺血性中风 痰瘀互结证 动物模型
  • 简介:重症肌无力(Myatheniagravis,MG)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神经一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临床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极易疲劳,通常在活动后症状加重。目前西医多采用胆碱酯酶抑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胸腺切除法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免疫吸附等方法治疗。虽然治疗方法多样,但是副作用很大。中医虽无MG病名,但根据其临床特点及中医理论知识,将其归属为“痿证”范畴。早在《内经》中就提出了对其病因病机及其治疗的认识,现代临床对其治疗亦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中医治疗MG的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中医药疗法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个体化综合性治疗方法及营养支持的必要性。方法:对4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的选择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该组42例患者治愈34人,治愈率为81.0~40,7例死于严重并发症,1例猝死。结论: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是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治愈率的关键,采用个体化综合性治疗,加强营养支持治疗。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个体化治疗 营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