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肛肠手术中运用仰卧折刀与截石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14-2015年在我院接受肛肠手术治疗的7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本组患者分为采取仰卧折刀治疗的观察组与选取截石治疗的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体位摆放时间、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结果两组患者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体位摆放时间<3min的患者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肠手术中采取仰卧折刀1治疗不仅能显著提高患者手术配合度而且能消除患者羞涩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 标签: 仰卧折刀位截石位 肛肠手术
  • 简介:模型理论是现代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其与经络研究的结合已有相关成果,研究角度各异。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择要梳理模型理论的相关内容,从紧缩论(Deflationaryview)的视角,对理想化模型与虚构模型进行界定与辨析,进而结合经络理论自身特点,试从经络是理想化模型与经络是虚构模型两种角度,探讨以模型理论研究经络的可能性与价值。

  • 标签: 经络研究 模型理论 理想化模型 虚构模型
  • 简介:模型理论是现代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模型与针灸之气结合的尝试尚少见。概述模型理论的主要内容,区分理想化模型与虚构模型,在梳理针灸之气的概念认识与现代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将针灸之气视为模型的可能及其类属,并与易混概念"以太"进行辨析。

  • 标签: 针灸 理想化模型 虚构模型 以太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挂线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高位肛周脓肿患者,行中挂线术,观察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30例(100%)痊愈,总有效率为100%。手术前及手术后1月肛门失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月以上的23例患者中有2例复发,复发率为8.70%。结论中挂线治疗高位肛周脓肿是可行且有效的。

  • 标签: 中位挂线 紧线 高位肛周脓肿
  • 简介:目的探讨骨灵膏及其拆方制剂对通过冷-固联合诱导法制作的骨关节炎(OA)大鼠模型作用的机制研究。方法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骨灵膏组、骨膏组、灵膏组、塞来昔布组、模型组及正常组六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冷固法6周建立骨关节炎模型。造模成功后,除正常组和模型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外,其余组分别给予骨灵膏、骨膏、灵膏及塞来昔布灌胃,给药10周后,取大鼠血清、膝关节软骨组织及滑膜。镜下观察关节软骨病理变化;X片检测关节影像学改变;ELISA检测血清TNF—α、IL-1β、透明质酸(HA)、IgM含量;TUNEL法检测关节软骨及滑膜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冷固法制作OA模型X影像学、关节肿胀情况、软骨组织病理损伤及细胞凋亡和生化代谢改变均符合OA的特征,表明造模成功;骨灵膏可以减轻OA软骨组织浅表至钙化层各层的病理损伤和下调软骨及滑膜细胞凋亡,其中骨灵膏与骨膏、灵膏比较,软骨及滑膜细胞凋亡明显下降(P〈0.01),骨灵膏及其拆方制剂骨膏组、灵膏组TNF—α、IL-1β的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骨灵膏组HA的含量较骨膏、灵膏及塞来昔布组明显增加(P〈0.01);各组IgM的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冷一固联合诱导法能制作理想的OA大鼠模型,骨灵膏可能通过减轻机体炎症损伤、降低关节软骨HA的耗损、抑制关节滑膜及软骨细胞凋亡等多个途径阻止了OA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导致的关节损伤,骨灵膏的上述作用优于其拆方制剂骨膏、灵膏及塞来昔布。

  • 标签: 骨关节炎 骨灵膏 关节制动 关节冷刺激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卧定点复位配合上颈段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上颈段针刺配合俯卧定点复位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灸推拿治疗,2组均于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2组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定点复位配合上颈段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上颈段针刺 卧位定点复位 椎动脉型颈椎病
  • 简介:目的:探讨免疫复合法和化学法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优劣,寻求更接近人类发病机制的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免疫复合组和化学组,免疫复合组前3周每周给予抗原乳化液(含异体抗原8mg)注射1次,共注射3次,第4周免疫复合组和化学组均用100mgTNBS/kg+50%乙醇灌肠。分别于造模后第1天、第14天、第56天取材,比较造模后各组大鼠的症状、体征、病理反应等方面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免疫复合组与化学组在造模后第1天均出现稀溏便、溃疡、炎性反应等典型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但免疫复合组黏膜下层炎性反应剧烈,维持时间长达8周,化学组溃疡较免疫复合组深,但黏膜下层炎性反应强度不及免疫复合组,溃疡持续时间短,2周后趋向自愈。结论:免疫复合法模型表现稳定,重复性好,病变持续时间长,发病机制更类似人类溃疡性结肠炎,是较为理想的溃疡性结肠炎模型

  • 标签: 免疫复合法 化学法 溃疡性结肠炎 大鼠模型
  • 简介:岗位胜任力模型在我国护理人才培养中的运用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为我国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提供了方向和理论支持。本研究以岗位胜任力相关理论为指导,阐述了护理岗位胜任力模型构建的具体方法,并以该模型为导向,构建护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 标签: 岗位胜任力 胜任力模型 护理 创新人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于亨廷顿病治疗提供的药物筛选模型,为亨廷顿病的药物治疗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验依据。方法SD大鼠45只,分为正常对照组、毁损组、移植组3组,每组15只。正常组不予以处理,其余两组均用奎宁酸(QA)脑内注射,移植组在QA毁损模型建立后进行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移植。hiPSC在大鼠脑内存活了7周,通过阿扑吗啡诱导旋转实验等行为学实验,观察各组大鼠运动功能情况;通过高十字迷宫、新环境抑制进食实验,观察各组焦虑类似的行为变化。结果与QA组相对比,观察到hiPSC移植组大鼠运动功能得到改善,大鼠焦虑类似的行为明显减少。hiPSC移植组大鼠的活动减少。结论hiPSC移植可以有效的改善HD大鼠的行为缺陷,hiPSC在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特别是HD亨廷顿病,是一种理想的多潜能干细胞来源。

  • 标签: 诱导多能干细胞 亨廷顿病 细胞移植 运动和非运动功能检测
  • 简介:目的采用自体移植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大鼠模型,比较选取不同的手术时机及内膜自体移植在不同部位的建模效果,以期寻求便捷、有效的手术建模方法。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动情期手术组与间情期手术组,分别在动情期与间情期将大鼠自体子宫内膜移植在腹壁、肠系膜袢部、肠系膜根部3个部位,以典型度为主要模型评价指标,建立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动情期造模与非动情期造模的模型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移植部位的模型效果有差异(P〈0.05),成模效果优度分别为肠系膜袢部〉腹壁〉肠系膜根部。结论手术时机对自体移植建立EMT大鼠模型的建模效果无影响;移植部位的血供情况可能对建模效果有影响。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动物模型 SD大鼠
  • 简介:[目的]观察针刺对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PCOS-IR)模型大鼠生殖内分泌及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来曲唑灌胃联合高脂膳食建立PCOS-IR模型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针刺组、二甲双胍组,每组6只;另设6只同期喂养的15周龄雌性SD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针刺组予针刺穴位(一组为关元、三阴交,另一组为肝俞、脾俞、肾俞穴)治疗,每天1次,两组穴位轮替使用,连续治疗20d;二甲双胍组给予二甲双胍溶液灌胃;模型对照组给予与针刺组相同的抓取、固定、穴位剪毛、消毒,不做其他任何治疗;空白对照组自由摄食、饮水。各组大鼠治疗后检测血清性激素,观察体重、动情周期和卵巢组织学变化,测定血脂水平、糖耐量、空腹血糖(FPG)和空腹胰岛素(FINS)浓度,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①模型对照组大鼠卵巢呈多囊样改变,卵巢闭锁卵泡增多,闭锁卵泡的直径较大,颗粒细胞层数有所减少,未见黄体分布;针刺组和二甲双胍组卵巢恢复排卵,切片可见新鲜黄体分布。②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针刺组血清T、LH、PRL水平明显降低,FSH、E2、P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③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针刺组及二甲双胍组治疗后大鼠体重增加速度明显减慢(P<0.01),肥胖指数(Lee’s指数)明显降低(P<0.01);血清FINS含量及HOMA-IR显著降低(P<0.01),糖耐量曲线下面积明显减少(P<0.05或P<0.01);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P<0.01),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降低(P<0.01),针刺组与二甲双胍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能够改善PCOS-IR模型大鼠生殖内分泌异常和胰岛素抵抗。

  • 标签: 针刺 多囊卵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 生殖内分泌 糖脂代谢
  • 简介:目的探讨温针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大鼠RhoA(Rashomologgenefamily,memberA)蛋白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方法清洁级健康3月龄SD大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温针灸组三组,每组20只,采用皮内注射牛II型胶原接种诱发制备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温针灸组于造模第1天取足三里和肾俞穴温针灸治疗,采用手针,刺激量以大鼠耐受为度,1次/d,共21d。所有大鼠于相应处理结束后,采用排水法测大鼠膝关节部体积,放免法检测血清白介素含量,免疫印迹法检测膝关节滑膜组织RhoA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膝关节肿胀明显,血清中白介素含量较高,膝关节滑膜组织RhoA蛋白表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温针灸组大鼠膝关节肿胀改善明显,白介素含量减少,RhoA蛋白表达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能有效调节RA大鼠关节炎性损伤状况,降低RA大鼠血清白介素和骨关节滑膜组织RhoA蛋白含量,这可能是温针灸通过调节RhoA蛋白改善RA的调节机制之一。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温针灸 RHOA
  • 简介:目的:研究PC12细胞OGD/R后自噬与损伤的经时性变化以及黄芪甲苷的干预效应。方法:探讨PC12细胞OGD/R后不同时间自噬的变化及与细胞损伤的关系,初步确定细胞发生自噬性损伤的时间点,再制作PC12细胞OGD/R自噬性损伤模型,研究黄芪甲苷抗自噬性损伤的作用。结果:复糖复氧6~36h后,细胞存活率降低、LDH漏出率增加;用3-MA预处理后,可使复糖复氧6~12h细胞存活率降低、LDH漏出率增加,复糖复氧后24~36h相反。激光共聚焦和western-blot检测显示,复糖复氧后6hLC3、LC3-Ⅱ/LC3-Ⅰ比值增加,至24h达高峰;p62蛋白表达随再复糖复氧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黄芪甲苷对OGD2h复糖复氧24h的PC12细胞自噬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PC12在在OGD复糖复氧6~12h,自噬减轻神经细胞的损伤,而在24~36h后加重细胞损伤;黄芪甲苷可通过抑制细胞过度自噬诱导的细胞损伤,从而发挥对受损细胞的神经保护作用。

  • 标签: PC12细胞 氧糖剥夺再复糖复氧 细胞自噬 细胞损伤 黄芪甲苷 保护作用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穴位埋线对大鼠胶元诱导型关节炎(CIA)模型血清Treg/Th17相关细胞因子及滑膜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从细胞因子角度以及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探讨其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Ⅱ型胶原诱导大鼠胶原性关节炎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来氟米特组、穴位埋线治疗组、来氟米特+穴位埋线治疗组。动态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各项关节炎活动指标、HE染色观察滑膜病理改变、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6、IL-17和TGF—β1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均能有效改善CIA大鼠关节肿胀以及关节炎指数;提高血清中TGF-β1含量和降低血清中IL-6、IL-17含量,各治疗组能有效减轻CIA模型滑膜组织关节炎炎症及病理形态的改变。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其可能调节Th17/Treg细胞平衡而显著减轻关节炎症和破坏。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穴位埋线 Treg/Th17 细胞因子 病理形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