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从临床和实验研究角度,回顾总结了近10多年来针刺对膀胱功能调节效应及其神经作用机制.认为针刺可通过调节外周传入神经和中枢神经而改善膀胱的功能;针刺的这种调节作用具有双相性,穴位的选择有神经节段性.

  • 标签: 针刺 膀胱功能 神经机制 膀胱疾病 中医药疗法
  • 简介:目的:研究中药复方逍遥散及糖皮质激素受体(GR)阻滞剂米非司酮(RU-38486)对慢性应激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负反馈调节功能。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地塞米松(DEX)组、RU-38486组、逍遥散组、Ru-38486联合逍遥散组。除模型组外,其余各组大鼠每天均在慢性应激刺激前2h腹腔注射DEX(0.1mg/kg),然后各组大鼠均给予慢性应激刺激,共21d。第21天,各组大鼠麻醉后,腹腔主动脉取血2mL,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大鼠血清皮质酮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皮质酮浓度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RU-38486组大鼠血清皮质酮浓度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1)。结论:RU-38486可能通过作用于海马神经元细胞的GR受体而抑制HPA轴的负反馈功能;甲药复方逍遥散也可抑制HPA轴的负反馈功能,但其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慢性应激 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GR受体拮抗剂 逍遥散 血清皮质酮
  • 简介:目的:观察艾灸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大鼠肺组织巨噬细胞分化重要功能表型CD86、CD163表达的影响,并基于巨噬细胞分化关键细胞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gamma,IFN-γ)、肿瘤坏死因子a(tumornecrosisfactor-alpha,TNF-α)、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和白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研究艾灸调节肺组织巨噬细胞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普通艾灸组和无烟艾灸组,采用抗原免疫结合局部福尔马林灌肠法制备uc大鼠模型,普通艾灸组大鼠双侧天枢穴接受艾灸治疗.无烟艾灸组大鼠双侧天枢穴接受无烟艾灸治疗,每次灸10min,每日1次,共8d。实验结束,采用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法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运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ting,WB)观察肺组织中巨噬细胞分化重要功能表型CD86、CD163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v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观察肺组织微环境中巨噬细胞分化关键细胞因子IFN-γ、TNF—α、IL-4、IL-13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损伤严重,结肠大体评分及组织学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接受艾灸治疗的两组大鼠组织病变均有所改善,表现为溃疡修复,炎症减轻,两组大鼠结肠大体评分及组织学评分均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CD86表达增加(P〈0.05),CD163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无烟艾灸组比较,普通艾灸组大鼠肺组织CD86表达显著降低,CD163表达升高(P〈0.05),而无烟艾灸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微环境中巨噬细胞分化关键细胞因子表达异常,表现为IFN—γ和TNF—α含量增加(P〈0.05),IL-4�

  • 标签: 灸法 结肠炎 溃疡性 天枢 巨噬细胞 干扰素-Γ 肿瘤坏死因子
  • 简介:菊芋(JerusalemArtichoke).又名洋姜、鬼子姜,地姜、地环、姜不辣.是具有许多功效、药食两用的食材。菊芋有双向调节血糖的作用,长期食用可有效提高生活品质,远离糖尿病的困扰。

  • 标签: 调节血糖 菊芋 药食两用 生活品质 洋姜 糖尿病
  • 简介:十二字颈椎操的口诀,总结起来是:冼、梳、提、搓;旋、按、转、磨;蹲、摩、吐、调。准备动作双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全身尽量放松,均匀呼吸。

  • 标签: 颈椎操 十二 气血 调节 准备动作
  • 简介:纵观20世纪中医学的发展,历经了被彻底否定、废医存药等一系列曲折。但在国际上,早在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人就认识到中药的作用机制有三:一、双向作用;二、正常化作用;三、适应源样作用。无独有偶,英国也有人认为:中医药的治疗思想是追求内环境的稳定以抵抗疾病,胜于直接治疗疾病。

  • 标签: 稳态调节 中医养生保健 中医药疗法 中药 作用机制 双向作用
  • 简介:褪黑素作为重要的神经内分泌激素,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对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相关研究表明,部分中草药中含有丰富的褪黑素,不仅可外源性补充体内褪黑素水平,其复方亦可内源性调节机体褪黑素的分泌。通过中草药调节褪黑素治疗疾病、维持机体健康已成热门话题。本文主要通过对中草药内源性调节人体褪黑素进行综述,为中医药防治疾病提供新思路。

  • 标签: 褪黑素 中医药疗法 内源性
  • 作者: 袁银智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中医学
  • 创建时间:2023-06-23
  • 出处:《家庭药师》2023年第11期
  • 机构:广东华夏高级技工学校,广东广州510900
  • 简介:腧穴双向调节效应是中医针灸治疗的核心作用之一,它通过调节人体内部的生理机制来达到调节身体健康的作用,而影响双向调节作用的因素也是多方面,本文试从腧穴双向调节作用的古代文籍记载、作用表现、取决因素、作用途径等方面对作用进行浅析,进一步强调腧穴双向作用对临床实践的重要性和阐明其相互作用原理研究的重要性,通过相关资料的分析,为临床医生治疗相关疾病提供借鉴性思路及理论依据。

  • 标签: 腧穴;双向调节;中医针灸
  • 简介:目的:研究复方降脂宁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小鼠血脂和肝脏脂变的影响。方法:药物复方降脂宁主要由泽泻、姜黄、莱菔子组成。将48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药物低剂量组、药物中剂量组和药物高剂量组。对各组小鼠进行造模和给药,7d后检测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并对肝脏进行病理学检测,观察脂变情况。结果:复方降脂宁能够降低实验性高脂血症小鼠血清TC、TG、HDLC、LDL—C含量,其中高剂量组TG含量的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能够减轻肝脏脂变的程度,减少脂变肝细胞数目,缩小肝脂变面积。结论:复方降脂宁能降低实验性高脂血症小鼠血清的脂质含量,并有效抑制其肝脏脂变,对脂质代谢紊乱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 标签: 复方降脂宁 高脂血症 脂质代谢 肝脏脂变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创伤患者术后应激性高血压、再植肢体活血药物维持等,均要求用微量泵来控制滴速,这样不仅需要护理人员经常巡视病房,还要注意药物性质与输液速度。为了确保输液的及时、安全,减少因为过量输液而造成的副作用,目前我科采用了可调节输液器,无需设备投资,也不存在设备维修,临床效果满意。现将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可调节输液器 创伤术后 中医护理学
  • 简介:摘要本文重点探讨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调节血脂的重要性,对不同病情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脂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血脂某些成分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血脂 预防
  • 简介:女贞子性味甘、苦、凉。归肝、肾经。为木犀科植物女贞的干燥成熟果实。最早记载于我国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近几年的一系列研究发现,女贞子有效成分女贞子多糖、齐墩果酸等,具有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加强体液免疫、调节细胞免疫、降低超敏反应引起的炎症等功效,并且涉及抗肿瘤的免疫调节。作为一种中药常用药,其具有补肾滋阴、养肝明目、退虚热的作用,可以治疗肝肾阴虚不足所导致的头晕目眩,须发早白,视物昏花,阴虚发热等症。因此其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现代研究表明其有降血糖,降血脂,消炎等作用。

  • 标签: 女贞子 免疫调节 抗肿瘤 降血糖 降血脂 消炎
  • 简介:总结分析针刺对p38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针刺疗效寻找理论依据。以“针灸+p38MAPK”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CNKI)全文期刊与学位论文数据库及美国公共卫生检索系统(PubMed)数据库,共纳入中文文献19篇,英文文献7篇。通过阅读文献,发现p38MAPK信号通路在介导生长抑制信号、前凋亡信号和炎性反应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针刺可通过p38MAPK途径实现对疾病的调控,尤其在心脑血管、肺疾病及镇痛方面效果较为显著,为针刺治疗疾病的理论基础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针刺 P38MAPK 信号转导 镇痛作用
  • 简介:调节(downregulation)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VitroFertilizationandEmbryoTransfer,IVFET)控制性超排卵长方案中的重要一环,即在使用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治疗前月经周期的黄体中期开始,给予促性腺素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releasinghormoneagonist,GnRH-α),从而使垂体处于脱敏状态,Gn分泌处于低水平,利用垂体的降调节

  • 标签: 降调节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辨证 思路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