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6 个结果
  • 简介:凝血酶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又称血栓调节蛋白,是维持血管内膜完整的内皮细胞表面分子,也是由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的凝血酶(thrombin)受体之一.通过与凝血酶结合形成凝血酶-TM复合物,激活蛋白C(proteinCPC),发挥抗凝、促纤溶作用;当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时被水解、脱落,游离于血浆中,使血浆TM浓度升高.文章就TM的结构功能、表达调控及脑缺血后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凝血酶调节蛋白 脑缺血 凝血酶 蛋白C
  • 简介:目的探讨调节引流高度在脑室出血外引流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原发性脑室出血或继发性脑室出血32例,均行双侧侧脑室外引流术,根据引流的高度分成抬高引流组(17例,引流管的高度在外耳道上25cm)和常规引流组(15例,引流管的高度在外耳道上10cm)。结果抬高引流组第三脑室、中脑导水管、第四脑室血肿消失时间是5~8d,平均(6.41±1.06)d;常规引流组血肿消失时间是7~10d,平均(8.33±1.11)d;两组血肿引流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抬高引流组组没有并发颅内感染;常规引流组有1例颅内感染,脑脊液培养示鲍曼不动杆菌,经抗生素治疗、腰大池引流后好转。结论脑室出血外引流的高度在外耳道上方25cm,辅以尿激酶灌注,有助于脑室系统内血肿消散。

  • 标签: 脑室出血 脑室外引流术 引流高度 效果
  • 简介:通常人们认为年幼期大脑环路具有很大可变性,但最终在成年期固定下来。来自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最新报告,成年期神经元并不像人们所认为的那样固定于某处。

  • 标签: 活性调节 运动性 轴突 异型 小脑 成人
  • 简介:目的观察非N-甲基-D-门冬氨酸(NMDA)受体对延髓脑片吸气神经元和双相呼气神经元活动的调节作用,以进一步探讨非NMDA受体参与基本呼吸节律产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在新生大鼠延髓脑片上同步记录舌下神经根和双相呼气神经元/吸气神经元单位的放电活动,并在灌流的改良Kreb's液中先后加以非NMDA受体的激动剂KA和拮抗剂DNQX,观察对神经元单位放电的影响.结果使用非NMDA受体激动剂KA以后,双相呼气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和峰频率都明显增大,吸气神经元中期放电的频率和峰频率也显著增大,而早期和晚期放电的频率无明显改变;用相应拮抗剂以后,上述效应明显被抑制.结论非NMDA受体参与了双相呼气神经元之间的交互兴奋作用,同时也介导了吸气神经元的兴奋性突触输入.

  • 标签: 非NMDA受体 双相呼气 吸气神经元 电活动 呼吸节律 神经根
  • 简介:目的研究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辅助神经外科导航系统在运动功能区病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性测量(BOLD)成像技术,对14例运动功能区病变病人(胶质瘤11例,脑膜瘤2例,转移癌1例)行fMRI检查,将有关数据及图像进行相关分析处理,得到活化功能区图像,将功能像与结构像融合,输入神经外科导航系统,术中进行功能区定位,指导手术.结果病人术中病灶影像均获得等体积全切除,术后神经功能障碍未加重.结论fMRI检查可以为功能区病变术前手术计划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结合导航系统,可在术中精确定位功能区,避免损伤,降低致残率.

  • 标签: 神经导航手术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运动功能区病变 血氧水平依赖性测量成像技术
  • 简介:随着血管内诊断和治疗技术的蓬勃发展,从事神经内外科的临床医师越来越感觉到掌握和了解颅内动脉功能解剖的必要性。颈内动脉(ICA)是颅脑血液供应的重要动脉血管,其在颅段(入颈动脉管至颈内动脉分叉间)迂曲走行于骨性结构中或骨旁,且沿途发出诸多分支动脉。深入了解颈内动脉的走行方向和分段方法,对神经外科手术和血管内治疗技术都有直接或间接的指导意义。本文从颈内动脉分段方法的演变过程和新的分段方法等方面介绍颈内动脉的功能解剖。

  • 标签: 颈内动脉 功能解剖 血管内治疗技术 神经外科手术 神经内外科 脑血液供应
  • 简介:神经元限制性沉默因子(neuron-restrictivesilencerfactor,NRSF),是一种重要的锌指蛋白转录负调控因子,它与某些基因中相应的神经元限制性沉默元件(neuronrestrictivesilencerelement,NRSE),又称RE-1(repressorelement1,RE-1)相结合,从而对许多与神经元发育及功能相关的基因的表达发挥阻遏作用。REST辅助抑制因子(RESTcorepressor,CoREST)是一种神经元表型调控因子,CoREST与REST的C端结构域(含有一个C2H2型锌指结构)结合,形成阻遏复合物,发挥转录抑制作用。本文就REST和CoREST在神经发育过程中的调控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神经元限制性沉默因子 REST CoREST 神经元分化
  • 简介:目的分析针刺足三里穴后外周血免疫相关指标和功能磁共振(fMRI)信号的变化,探索针刺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中枢机制.方法选择健康成年志愿者13名,分为真穴组13名和假穴组8名(同时参与了真穴组的实验).真穴组针刺受试者右侧足三里穴,假穴组针刺受试者右侧足三里穴同一水平向外2~3cm处.针刺前5min及出针后30min分别采集受试者外周血,检测免疫相关指标(CD3、CD4、CD8、NK细胞).针刺时进行fMRI扫描,用SPM2软件分析tMRI数据.结果出针后真穴组外周血中CD4、CD4/CD8、NK细胞数量较针刺前明显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穴组外周血中CD4、CD4/CD8、NK细胞数量针刺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足三里穴激活了左侧下丘脑、双侧尾状核头部、前后扣带回、旁中央小叶、颞中回、额中回、小脑半球;假穴组只激活了旁中央小叶及小脑半球.结论针刺足三里穴对机体免疫功能调节作用可能需要通过中枢特定脑区的介导作用于靶器官.

  • 标签: 针刺 免疫功能 功能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了解我省科技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我诊断量表对安徽省范围内1309名中高级科技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我省中高级科技人员的心理状况总体比较健康;②我省中高级科技人员的工资收入与其心理状况存在一定相关,即工资收入越高,其心理状况表现越健康;③不同工资收入科技人员的心理状况之间在某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必须重视工资收入对科技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提高低收入者工资水平;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以维护我省科技人员的心理健康。

  • 标签: 安徽 科技人员 工资收入 心理健康 调查 精神症状自我诊断量表
  • 简介: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28岁,主因“发现意识不清17h”于2017年11月24日入院。患者17h前被发现躺倒在地,当时意识不清,呼唤可睁眼,可简单说个别字词,坐起后身体向右侧倾斜,间断躁动,二便失禁。患者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12h前呼唤不睁眼,呼吸急促,入我院急诊,测量血压180/100mmHg,查头颅CT示左侧外囊基底节区ICH破入脑室,脑疝征象,收入神经重症医学科。

  • 标签: 酸碱平衡 脑出血 脑血流
  • 简介:查阅近十年来康复评定的相关文献,发现对脑血管意外患者运动功能进行早期而全面的评价,有助于了解患者运动障碍的程度,指导制定康复方案,观察治疗效果及分析预后.因此,运动功能评定是脑血管意外康复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在临床科研中,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简便、实用、可信度高的运动功能康复评价方法.

  • 标签: 脑血管意外 运动功能障碍 康复评定方法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急性期、恢复期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评价,对比急、慢性期患者治疗的效果差异;以及对比急性期患者TENS联合治疗与单纯吞咽功能训练的疗效差异。方法118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分为急性期治疗组和恢复期TENS联合功能训练治疗组(简称:恢复期联合治疗组);其中急性期治疗组随机分为急性期TENS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组(简称:急性期联合治疗组)和急性期吞咽功能训练组(急性期功能训练组)两个亚组。三组均使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吞咽功能训练,除急性期吞咽功能训练组外其他两组在此基础上加用TENS治疗,疗程两周。在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后采用吞咽x线电视透视检查吞咽功能进行评价。急性期联合治疗组、急性期吞咽功能训练组分别与恢复期联合治疗组比较;以及急性期两亚组间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2周急性期联合治疗组有效35例,有效率87.5%;急性期功能训练组有效32例,有效率82%;恢复期联合治疗组有效24例,有效率61.5%。急性期联合治疗组和急性期功能训练组均与恢复期联合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急性期两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吞咽功能训练联合TENS治疗和单纯吞咽功能训练均有效改善脑卒中后的吞咽功能,急性期明显高于慢性期患者的疗效。但是急性期采用吞咽功能训练联合TENS与单纯吞咽功能训练的效果相当。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经皮神经电刺激 吞咽训练
  • 简介:偏头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原发性头痛之一,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通常认为偏头痛患者没有明显脑器质损害,不影响认知功能。但近年来研究发现在头痛发作期和发作间期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异常,常伴或不伴有脑血流低灌注、脑白质(灰质)损害等变化。

  • 标签: 偏头痛 认知功能 认知障碍
  • 简介:患者女,76岁。因间断胸闷、憋气5年于2009年9月10日入院。入院时一般情况尚可,步人病房。患者体温正常,呼吸207欠/min,心率76次/min,血压160/90mmHg,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肝脾未及肿大,双下肢无浮肿。神经系统:意识清楚,言语流畅,回答切题,表情稍淡漠,记忆力、理解力、定向力基本正常;颅神经未见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腱反射稍减弱,未引出病理征。

  • 标签: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误诊 2009年 体温正常 意识清楚 神经系统
  • 简介:脑是人体的生命中枢,脑功能损害将严重影响人的生存与健康.脑损伤是造成脑功能损害的直接原因,具有发病率高,致死、致残率高的特点.无论是脑创伤、脑部缺血或出血,其共同病理特点都是神经元严重受损、缺失或死亡,造成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出现偏瘫、失语、视力丧失、智力及意识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上,脑损伤主要包括颅脑损伤和卒中,前者因机械性损伤所致,后者因脑血管梗死或出血引起,其中缺血性卒中(缺血性脑损伤)最为多见,占80%[1].

  • 标签: 颅脑损伤 功能重建 干预性研究
  • 简介:脊髓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其病因主要包括脊柱及椎间盘退行性疾病、脊柱及椎管内肿瘤、脊髓外伤以及脊髓血管性疾病,常导致脊髓急性、亚急性或慢性损伤。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损伤部位和性质不同,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亦不相同,大致可以分为脊髓或脊神经的刺激症状和破坏症状,临床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和感觉异常以及反射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 标签: 脊髓损伤 患者 临床分析 外科学
  • 简介:目的旨在探讨蛋白激酶C调节剂对原代培养人垂体腺瘤细胞分泌生长激素和催乳素作用的影响。方法经原代培养的人垂体腺瘤细胞与佛波醇酯共同培养,通过放射免疫学方法检测生长激素和催乳素水平.评价佛波醇酯对生长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垂体腺瘤激素分泌作用的影响:同时应用DNA序列分析确定gsp癌基因突变率。结果gsp癌基因鉴定显示.18例垂体腺瘤组织标本中6例gsp癌基因表达阳性.5例突变位于201密码子,1例位于207密码子。佛波醇酯强烈刺激生长激素和催乳素的分泌并增强生长激素释放激素的刺激分泌作用.最大效应浓度为100nmol/L,使生长激素分泌水平增加2~30倍;Staurosporine作用则相反,大多数肿瘤细胞表现为明显的抑制效应,而且与gsp癌基因不相关;联合应用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和佛波醇酯后使刺激分泌的作用增强,但与gsp癌基因亦无关。结论蛋白激酶C可能参与垂体腺瘤激素分泌的调控。

  • 标签: 垂体肿瘤 蛋白激酶C 佛波醇酯类 信号传递 腺瘤
  • 简介:目的研究切口痛模型大鼠脊髓磷酸化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p-ERK)表达的变化及鞘内注射ERK上游激酶MEK的抑制剂U0126对其机械性痛觉阈值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DMSO组、U0126组,每组8只,前2组大鼠鞘内注射生理盐水20μL;后2组大鼠分别鞘内注射DMSO、U012610μL后用生理盐水10μL冲管.注药10min后除假手术组外,后3组大鼠均制备右后足趾部切口痛模型.分别于制作模型前、模型后2、24、48h应用YLS-3E电子压痛仪测定各组大鼠右足的机械性痛觉阈值.另取SD大鼠24只.分组方法和处理同上,每组6只.每组分别在模型后2h、24h选择3只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大鼠脊髓背角p-ERK的表达.结果模型组、DMSO组大鼠模型后2、24、48h及U0126组大鼠模型后2、24h有足机械性痛觉阈值均低于模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SO组和模型组之间比较大鼠机械性痛觉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一时间点DMSO组和模型组比较,U0126组大鼠模型后2、24、48h右足机械性痛觉阈值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发现.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DMSO组模型后2、24h患侧脊髓背角P-ERK免疫阳性细胞增多;与模型组和DMSO组同一时间比较,U0126组患侧脊髓背角p-ERK阳性细胞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鞘内注射U0126可缓解大鼠切口痛痛觉过敏,减少切口痛大鼠脊髓背角P-ERK阳性细胞的表达,说明脊髓背角ERK通路参与大鼠切口痛痛觉过敏的形成.

  • 标签: 丝裂原活化激酶 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 痛觉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