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聚甲酚磺浓缩液联合聚甲酚磺栓对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患有宫颈糜烂患者100例,将其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50例,仅使用聚甲酚磺栓治疗)和试验组(50例,使用聚甲酚磺浓缩液联合聚甲酚磺栓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对比。结果:试验组白带增多和血性白带的症状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宫颈糜烂患者实施临床治疗时,使用聚甲酚磺浓缩液联合聚甲酚磺栓治疗有更明显的临床疗效,症状的改善率也较好,有极高的使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以综述的方式,详细分析了水合氯在儿科临床应用中6个方面新进展情况,详细包含水合氯的使用途径、给药方式、药物使用量和副作用、保留灌肠情况以及水合氯应用于临床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 标签: 儿科 水合氯醛 临床应用 进展情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病理技术中无固定液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临床送检的组织活体标本61例,每种组织分别取2块,采用甲醛固定液和GS无固定液固定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免疫组化染色效果。结果采用传统甲醛固定液固定的一组,液面较浑浊,且组织上浮,而采用GS无固定液固定的一组,液面清亮,组织沉底,且变硬、变白,具有较好的连续性;免疫组化染色效果显示,无固定液的标本组织细胞抗原性保存较好,背景清晰,且阳性结果定位较准确。结论无固定液的免疫组化染色效果与甲醛固定液基本一致,在某些组织中还优于甲醛固定液,同时固定有效时间要长于甲醛固定液,因此在病理检查中可用无固定液代替甲醛固定液。

  • 标签: 病理技术 无醛固定液 甲醛固定液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药学干预对喹诺酮类药物使用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在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未采取药学干预的喹诺酮类药物处方1489张设为未干预组,另将我院在2021年3月—2022年3月采取药学干预的喹诺酮类药物处方1489张设为干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不合理用药指标值(耐药率、不合理用法用量、不合理联用、超适应证用药和禁忌证用药率)、药物利用指数和使用频度的差异。结果:干预组患者的耐药率、不合理用法用量、不合理联用、超适应证用药率均低于未干预组,经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药物利用指数、使用频度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学干预可提高喹诺酮类药物合理使用率,降低用药不合理情况的发生率,其效果显著,故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药学干预 喹诺酮类药物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水合氯不同给药途径的药效进行分析和比较。方法:以我院2019年2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200例6岁以下接受水合氯镇静的患儿为对象,根据给药方式的不同将患儿分为口服组(100例)、灌肠组(100例),并根据年龄的不同进一步划分口服A/B组、灌肠A/B组,A组患儿年龄在6个月以下,B组患儿年龄在6个月-6岁之间。比较不同给药途径下各个组别患儿的镇静效果以及用药安全性。结果:灌肠组总体镇静有效率为87.00%,显著高于口服组的80.00%(P

  • 标签: 水合氯醛 灌肠 口服 药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氟喹诺酮类药物是临床医学常用抗生素之一,新型氟喹诺酮药物抗菌谱广,常被用于治疗胃肠道、呼吸道、肾脏、肝脏以及尿道细菌感染。本文以氟喹诺酮类药物中的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以及芦氟沙星为例,总结其合成工艺。

  • 标签: 氟喹诺酮类 抗菌药物 合成工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喹诺酮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喹诺酮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病例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统计发现,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表现主要为变态反应、神经系统反应、消化系统反应、呼吸系统反应、免疫以及泌尿系统反应等;涉及药物包括有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莫西沙星、依诺沙星等。结果喹诺酮类药物可引起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临床应促进合理用药,避免药物滥用,提高用药安全,保证临床疗效。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不良反应 抗生素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结核患者运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病例筛选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来我医院接受治疗的结核病患者100例,将纳入的病例随机划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添加喹诺酮类药物治疗,详细对比两组最终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结果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得到及时改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最终患者获得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肺功能得到显著改善,两组数据差值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核病患者治疗中添加喹诺酮类药物,可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性,尽早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疾病危害性。

  • 标签: 结核病 喹诺酮类药物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不良反应和合理用药 。方法:本次将选择我院收治2016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100例采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用药的合理性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我院100例采取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的患者中,50例患者用药不合理,占比50.00%。比较管理前后两患者不合理用药情况,管理前用药不合理情况总发生率为60.00%;管理后不合理情况总发生率为10.00%,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加强对氟喹诺酮类药物服用的管理可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用药的护理性。

  • 标签: 氟喹诺酮类药物 临床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药品干预对医院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方法 选取020年1月至6月、2020年7月至12月在本院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的病例中抽选1904例(对照组)和1762例(观察组)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果 干预组喹诺酮类药物的用药频度及药物利用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禁忌证及超适应证用药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剂量和联合用药不合理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药学干预可促进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用药更合理,用药更规范。

  • 标签: 药品干预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