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藜芦微波辐射合成法和传统化学合成法的差异。方法分别做藜芦的传统化学合成及微波辐射合成实验。结果与传统化学合成法相比,微波辐射合成实验操作简便、反应速度快、不需要溶剂、绿色环保、没有热惯性等优点。

  • 标签: 微波辐射 传统油浴加热 藜芦醛
  • 简介:摘要桂皮(cinnamaldehyde,CA)是存在于天然药物肉桂中的一种有效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活性较强,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具有广泛的临床用途和开发前景。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桂皮的研究不断深入,新的药理作用、新的含量测定方法层出不穷,使桂皮的使用更广,更安全可靠。

  • 标签: 桂皮醛 药理作用 测定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聚甲酚磺溶液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聚甲酚磺溶液浓缩剂宫颈上药,每周1~2次,用药1~2个月观察疗效。结果爱宝疗治疗宫颈糜烂,效果可靠。

  • 标签: 聚甲酚磺醛溶液 宫颈糜烂 有效率
  • 简介:摘要水杨Schiff碱及其金属配合物在目前各学科的相关研究领域的应用已经得到广泛关注。而对于合成的水杨Schiff碱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而言,一般可以用红外、紫外以及荧光光谱等来实施光谱分析,用以确定其合成的是否为想要得到的目标产物。

  • 标签: Schiff碱 金属配合物 合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实践中发现的喹诺酮类药物致药疹进行分析,为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经验。方法我院2008年发生2例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后出现药疹反应的病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出现药疹的病例,经及时诊断及治疗,病情能够得到控制,痊愈出院。结论随着喹诺酮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在临床实践中的药疹反应亦有所报道,应该引起医药工作者的注意。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药疹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无固定液在病理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在我院肿瘤科室选取6例肿瘤病人的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块,装入包埋盒中,放入甲醛固定液和无固定液中进行固定,脱水、包埋、切片、染色。其中3例乳腺癌病例应用原位杂交。结果无固定液固定的6例标本,在切片中感觉切片厚薄均匀,组织块软硬适中,连续性比有固定液好。常规HE染色效果良好,细胞核浆相对于有固定液其形态清晰完整,对比明显。结论无固定液在病理技术中的应用价值比甲醛固定液要高,值得在临床检查中进行应用。

  • 标签: 无醛固定液 病理技术 组织固定技术
  • 简介:摘要结合实际情况,本文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的活性和抗菌谱、作用机理、临床使用和不良反应进行详细分析,重点对新一代喹诺酮药物特点进行介绍。

  • 标签: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感染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机理以及合理使用方法。方法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氟喹诺酮类药物对人体多种脏器和某些组织均有不良影响。结论通过加强广大医务工作者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和了解,进而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 标签: 氟喹诺酮 不良反应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的分布规律和临床特点进行探讨和研究。方法选择100例于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间产生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总结和分析相关数据。结果在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中,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属于主要的临床表现。41至60岁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及恢复时间较长,同其他年龄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年龄段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女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1至60岁年龄段患者为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年龄段,与其他年龄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了降低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必须全面掌握和了解不良反应的分布规律和临床特点,从而为做好相关预防工作提供必要的依据和指导。

  • 标签: 氟喹诺酮类药物 不良反应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喹诺酮类药物具有广谱、高效、安全、使用方便的特点,在临床上应用广泛,随着喹诺酮类药物应用逐渐增多,不良反应的报道也相应增加;本文主要介绍喹诺酮类的药物不良反应,以加强医务人员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 标签: 喹诺酮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喹诺酮类药物是合成抗菌药,具有抗菌谱广,作用机制独特以及口服和非肠道给药均有效等特点,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尿路感染、腹腔感染、呼吸道感染等感染性疾病。本文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作用机制、以及其发展历程等方面进行综述,并介绍喹诺酮类化合物的一些其他方面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抗菌活性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氟喹诺酮类药物是人工合成的抗感染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药代动力学好等有点,在临床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本次研究查阅相关文献,分析了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与进展,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研究现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了综述分析,旨在为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提供一些启示。

  • 标签: 喹诺酮类抗菌药 氟喹诺酮 抗菌谱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合成中氮茚并喹啉酮类衍生物。方法以8-羟基喹啉为原料,经氧化氯代得到6,7-二氯-5,8-喹啉二酮(6,7-dichloro-5,8-quinoline-diones),然后与吡啶衍生物和活性亚甲基试剂(AMR)发生环化缩合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中间产物6,7-二氯-5,8-喹啉二酮可通过Shaikh方法合成得到。结果目标产物结构经1H-NMR和ESI-MS确证,共合成10个新化合物。结论合成路线短,生产成本低,且合成方法简单温和,方便于小规模制备的实验室研究,同时为研究抗肿瘤活性打下基础。

  • 标签: 中氮茚并喹啉酮 环化缩合 Shaikh方法 合成
  • 简介:摘要通过对葛根有效成分结构改造的研究进展为例,去反应中药有效成分结构改造的研究进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临床中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方法抽取我院84例临床患者进行研究,对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头痛,失眠,情绪反常不良反应由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出现39例,占总例数46.43%,皮肤组织出现红斑,过敏和皮疹等不良反应24例,占总例数28.57%,喹诺酮类抗菌药物造成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居多,其次是皮肤组织不良反应。结论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使用,要严格遵守用药原则,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对药物的剂量和滴注速度进行合理的调整,用药前后要加强护理,同时用药时要时刻注意,并观察患者反应,保证喹诺酮类抗菌药在临床中的安全性。

  • 标签: 喹诺酮类 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摘要探讨婴幼儿口服10%水合氯镇静时采取护理干预后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100名婴幼儿,其中50名婴幼儿口服10%水合氯时给予护理干预为观察组,另外50名婴幼儿口服10%水合氯时不给予护理干预为对照组,然后对两组婴幼儿口服10%水合氯后的镇静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婴幼儿口服5min-30min镇静成功48名,有效率96%;对照组5min-30min镇静成功38名,有效率76%。结论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显著提高了患儿口服10%水合氯的成功率。

  • 标签: 水合氯醛溶液 婴幼儿 护理干预
  • 简介:一病史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氟喹诺酮类药物是指含氟的第三、四代喹诺酮药物,由于在原有的结构中引入了氟,致使其在药代动力学和临床应用诸方面得以扩展,具有良好的疗效价格比。随着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甙类药物的耐药菌株的增加,氟喹诺酮类药物越来越受到临床工作的重用。因此,为便于临床上正确地使用该类药物,现就它们的药理特点做一简单的综述。

  • 标签: 氟喹诺酮类 药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12月喹诺酮类药物处方一共11766张作为研究的对象,对这些药房开展对比分析。结果在喹诺酮类药物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诺氟沙星、依诺沙星和氧氟沙星。不良反应主要体现在肠胃道的反应、中枢神经系统方面的不良反应、皮肤以及光敏的毒性反应等。结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应该要清楚的掌握这些药物在使用之后具有何种不良反应,以此来确保用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