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创正压通气应用于慢肺并呼吸疲劳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慢肺并呼吸疲劳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机械通气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呼吸功能、住院时间及通气时间。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2.4±0.3)d,平均通气时间为(7.5±0.3)d,呼吸衰竭2例,死亡1例。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20.3±0.2)d,平均通气时间为(11.2±0.7)d,呼吸衰竭8例,死亡3例。两组各方面对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肺并呼吸疲劳,疗效明显优于机械通气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患者病情,值得应用。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治疗 慢阻肺并呼吸肌疲劳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序贯机械通气对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4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28例采取序贯机械通气,对照组26例采取有创通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动脉血气指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序贯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AECOPD Ⅱ型呼吸衰竭 序贯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3月急性呼吸衰竭患者58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9.66%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68.97%,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各参数值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具有良好的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呼吸衰竭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急性呼吸衰竭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以及予以相应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并实施一系列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护理治疗前后心率(HR)、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02)以及血液酸碱度(pH)的变化。结果护理治疗前两组患者在HR、PaO2、PaC02以及pH等相关指标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护理治疗后两组患者在HR、PaO2、PaC02以及pH等相关指标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优化,但是观察组的优化幅度更为显著,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并加强治疗期间的护理工作对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呼吸衰竭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临床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严重哮喘呼吸衰竭的急救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急诊收治的严重哮喘呼吸衰竭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均有所好转,但治疗72h后观察组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34%,显著优于对照组7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可以显著改善严重哮喘呼吸衰竭患者心率和气血分析,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急诊 常规治疗 无创正压通气 严重哮喘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NRDS)机械通气治疗中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NRDS患儿7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采用传统通气法,观察组38例采用肺保护通气策略,对比两组血气分析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PaCO2显著高于对照组,pH值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在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中,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促使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发生率降低,大幅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就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在行机械通气治疗后再次出现下呼吸道感染情况的相关因素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所收治的96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呼吸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结果导致老年重症患者在通气后再次出现下呼吸道感染的病菌主要有白色念珠菌、洋葱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阴沟肠杆菌、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等。两组患者在通气治疗后的下呼吸道再次感染概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5。结论导致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在行机械通气后出现下呼吸道再感染的原因相对较多,且死亡率较高,因此,在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一定要感染源进行有效控制。

  • 标签: 老年重症肺炎 下呼吸道感染 机械通气 面罩吸氧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测量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的上呼吸道狭窄定位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41例OSAHS患者作为研究组并依据AHI视病情程度分为轻、中、重度三组,以同期本院住院部中无睡眠打鼾、无白天嗜睡的2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研究组CT扫描结果对比两组与研究组内CT扫描结果差异性。结果CT扫描研究组上呼吸道平面狭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上呼吸道容积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内上呼吸道狭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CT扫描可以确定大部分OSAHS患者上呼吸道的解剖性狭窄部位,对于OSAHS患者的术前定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OSAHS CT 定位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48例,对其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结果48例患者均恢复自主呼吸,成功撤机,机械通气时间2-31d,平均13.6±2.7d;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4.17%,给予相应处理后均缓解,无死亡病例发生;护理满意度97.92%。结论对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面罩机械通气抢救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与评价。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8月-2013年6月产科收治的呼吸衰竭的新生儿40例作为观察组,针对观察组给予面罩机械通气进行抢救;另外随机抽取2011年之前的40例呼吸衰竭的新生儿40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通气时间、并发症及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通气时间为34.9±12.5h,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并发症例数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87.5%,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55%。所有数据均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面罩机械通气抢救新生儿呼吸衰竭能够缩短通气时间,降低并发症,提高成功率。

  • 标签: 面罩机械通气 新生儿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抢救的急性左心衰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呼吸通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有效性,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aO2、PaCO2、SpO2、HR、RR等指标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可使左心衰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迅速提高,二氧化碳分压改善,降低气管插管率率和病死率,降低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无创通气 BiPAP 急性左心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慢肺伴呼吸衰竭患者不同雾化吸入方式的效果,并总结护理干预内容。方法将我院2010年5月~2013年5月间收治慢肺伴呼吸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40例予以氧气驱动吸入,对照组40例予以超声雾化吸入,比较两组患者吸入前后氧饱和度差异,并总结护理要点。结果实验组吸氧后SpO2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两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干预的内容包括保持气道通畅、合理调节氧流量、监测生命体征以及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结论氧气驱动吸入是慢肺伴呼吸衰竭患者的理想雾化吸入模式,同时,氧疗的疗效发挥离不开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雾化吸入 护理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早期机械通气抢救重度毒物中毒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和护理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重度毒物中毒并发呼吸衰竭住院患者52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于呼吸停止5min内给予机械通气救治,试验组患者给予早期机械通气,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和护理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好转率88.4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好转率65.38%,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机械通气抢救重度毒物中毒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和护理疗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机械通气 重度毒物中毒 急性呼吸衰竭 治疗和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4l例伴严重2型呼吸衰竭的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通气治疗,并监测血气分析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血气分析结果明显改善。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疗效显著。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病 呼吸衰竭 无创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SAHS)采用手术方案治疗时麻醉期处理特点。方法本次共选择OSAHS患者100例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依据咽部暴露程度,行进一步Mallampati分级,其中Ⅰ-Ⅱ级80例,设为A组,行快速气管插管;Ⅲ-Ⅳ级18例,设为B组,行清醒气管插管;清醒气管插管中短颈、体积>100kg者2例,设为C组,行气管切开,对比各组麻醉情况。结果本次选取病例手术平均操作时间为(140±25)min,A组、C组导管均顺利插入,B组呼吸抑制5例,占27.8%。提示患者有较低麻醉药耐药性,氟芬合剂少量应用即可诱发呼吸抑制,故需少量分次滴入。A组导管平均拔除时间为(19±7)min,呼吸抑制5例,恶心、呕吐2例,辅助呼吸呼吸抑制解除。结论在OSAHS患者手术麻醉期,需完善整体检查,加强监测,依据患者情况,对合适诱导方案进行选择,并重视术中安全防护,对拔管指征正确掌握,以规避不良事件,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 标签: OSAHS 手术 麻醉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采用回顾性方法比较无创正压通气与有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分析治疗的相关因素。并由此得出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疗效确切、效果明显,且使用方便,患者易接受,使部分患者能免于气管插管,同时可缩短患者住院天数,降低其住院费用。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Ⅱ型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时联合运用无创正压通气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到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92例,其中49例患者在治疗中没有运用无创正压通气为对照组,其余43例患者治疗中运用了无创正压通气为试验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其中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9%,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1.4%。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方案治疗慢肺并发多种呼吸衰竭临床疗效显著,是治疗慢肺并发呼吸衰竭的首要选择。

  • 标签: 慢阻肺 呼吸衰竭 无创正压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肺结核并严重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诊治的肺结核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共10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52例,在拔除气管插管后予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52例,予传统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机械通气时间、成功脱机、VAP并发率及治疗后患者的PaO2、PaCO2、FEV1/FVC水平。结果研究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成功脱机、VAP并发率及治疗后PaO2、PaCO2、FEV1/FVC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肺结核并严重呼吸衰竭的疗效显著。

  • 标签: 无创序贯机械通气 呼吸衰竭 肺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期间确诊为急性左心力衰竭并且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在进行心衰的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28例,给予普通常规心衰治疗。治疗前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查血气分析结果并且进行比对。结果进行无创正压通气的观察组在治疗的总有效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及血液检查结果、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液酸碱度等结果,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急性左心衰的基础上辅助以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能够有效的解决急性左心衰所带来的呼吸衰竭的并发症,该项辅助治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 标签: 急危重症 发病率 急性左心衰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