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呼吸机肺保护性通气与序贯通气治疗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序贯通气治疗,对观察组30例患者实施保护性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pH值及PaO2上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PaCO2及呼吸心率比较结果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呼吸机肺保护性通气与序贯通气治疗均能改善其呼吸功能,其中保护性通气具有低潮气量、允许高碳酸血症的特点,临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法。

  • 标签: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肺保护性通气 序贯通气 治疗方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无创通气治疗呼吸衰竭并发腹胀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2月份到2015年1月份收治的90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无创通气治疗,其中有40例患者并发腹胀,对40例患者在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的前提下由其选择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分析腹胀原因并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强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影响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并发腹胀的主要原因有疾病因素、操作不当、面罩使用不当及机器维护不当;对此类患者采用强化干预护理可改善患者血气情况。结论从无创通气治疗呼吸衰竭并发腹胀原因出发,给予患者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临床血气情况,有效保障治疗效果。

  • 标签: 无创通气 呼吸衰竭 并发腹胀
  • 简介:摘要重叠综合征是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并存的一种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患者如存在较为单一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严重夜间低氧血症,易引起严重心肺功能障碍,造成呼吸衰竭或肺心病。重叠综合征合并呼吸衰竭通常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临床表现更为严重。为了探讨BiPAP无创通气治疗重叠综合征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BiPAP无创通气治疗,现将相关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机械通气(MV)对急性中毒导致呼吸衰竭(ARF)的救治效果。方法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52例ARF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12例患者在自主呼吸停止后接受MV治疗,研究组40例在患者自主呼吸停止前即给予早期MV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救治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3人死亡,病死率为7.5%,对照组5人死亡,病亡率为41.7%(P<0.05);研究组存活的37例患者中,肺部感染者7人(18.9%),并发低血压者9人(10.8%),对照组存活的7例患者中,肺部感染者4人(57.1%),并发低血压者2人(28.6%),并发心律失常者1人(14.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患者呼吸形态出现异常但自主呼吸尚未停止前,及时给予早期MV治疗,可有效提高ARF的救治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机械通气 急性中毒 呼吸衰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道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在综合治疗同时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呼吸频率、血压、心率、pH及PaCO3等指标。结果经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改善,相关治疗明显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上,无创机械通气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无创机械通气 呼吸频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共9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患者,对照组行常规的急诊抢救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无创正压通气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以及心率(HR)、呼吸频率(RR)、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等各项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R、RR、PaO2、PaCO2、pH值各项呼吸指标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在早期应用中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起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 标签: 急诊 无创正压通气 急性呼吸衰竭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重症监护室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有效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90例呼吸重症监护室内进行机械通气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样本均进行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样本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干预性护理,对比两组样本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结果观察组45例样本中,肺部感染样本5例,临床发病率为11.11%;对照组45例样本中,肺部感染样本21例,临床发病率为46.67%。观察组样本经临床护理非常满意19例,一般满意22例,护理工作满意率为91.11%;对照组样本经临床护理非常满意16例,经临床护理一般满意18例,护理工作满意率为75.56%。即观察组样本经干预性护理的护理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样本的护理效果。结论干预性护理可大大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病率,在临床中此类护理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与应用。

  • 标签: 呼吸重症监护 室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016年收治的79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照分层随机分组法将79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抗感染、吸氧、平喘等综合治疗措施,观察组则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血气分析指标、肺通气功能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而pH值及PaO2则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EV1、FVC、FEV1/FVC及IC等肺通气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和肺功能,在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COPD 呼吸衰竭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上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进行俯卧位通气的护理及其效果。方法将近期收治的50例ARDS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两组病人都进行正常治疗,对实验组的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的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结果经过一段时间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状况,实验组的患者呼吸状况的到极大的改善,部分患者脱离呼吸机,相比于对照组,病情明显好转。结论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进行俯卧位通气的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俯卧位通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索慢肺并Ⅱ型呼吸衰竭应用纳洛酮治疗的意义。方法研究对象我院2014年8月-2015年7月79例慢肺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组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纳洛酮组(41例)和参比组(38例)。参比组行常规治疗,纳洛酮组常规治疗同时加用纳洛酮。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治疗后患者HR、PaO2、PaCO2、PH的差异。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纳洛酮组总有效例数比参比组多,总有效率经X2检验显示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纳洛酮组HR、PaO2、PaCO2、PH跟参比组相比有明显优势,数据经t检验显示4项指标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似(P>0.05)。结论慢肺并Ⅱ型呼吸衰竭应用纳洛酮治疗的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慢阻肺并Ⅱ型呼吸衰竭 纳洛酮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机械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2014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在常规吸氧、抗感染以及止咳化痰平喘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接受BiPAP呼吸机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机械通气以及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后生命体征改善情况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45%,对照组总有效率81.8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h后,观察组动脉血气、心率以及呼吸频率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纳洛酮辅助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型呼吸衰竭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

  • 标签: 机械通气 纳洛酮 急性呼吸衰竭 疗效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无创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无创通气的方法对临床入院治疗的10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配,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抗感染和平喘等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在对照组基础治疗条件上的无创通气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症状均有所改善,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较好,器官插管失败率低,试验差异的统计学意义复合治疗标准。结论胸外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中,需要在基本治疗状态下,采用无创通气效果的治疗效果较好,在临床治疗和实际推广上具有良好的价值推广性标准意义。

  • 标签: 无创通气 胸外科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训练联合康复训练对偏瘫患者肺功能以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24例,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联合组加用呼吸训练,比较两组训练前后的肺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训练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以及生活质量均明显的改善,且联合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训练联合康复训练可以改善偏瘫患者的肺功能以及生存质量。

  • 标签: 呼吸训练 康复训练 脑卒中 偏瘫 肺功能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营养支持效果,总结相关临床诊疗经验。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1月间我院收治慢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30例,按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同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营养支持疗法,对两组患者的营养学指标以及肺功能的改善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呼吸衰竭情况明显得到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体重变化程度、血清白蛋白变化、肺功能指数变化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过程应用营养支持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肺功能,增强患者抵抗力,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营养支持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心外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采用无创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80例患者病历资料等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实验组采用无创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PEV1指标为(1.65±0.22)、PEF指标为(4.52±1.25L/s)、FCVF指标为(2.71±0.41L)、PEV1/FCV指标为(75.88±6.28%),高于对照组(P<0.05);PEV1%指标为(66±3.21%),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心外科急性呼吸衰竭发病率较高,采用无创通气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无创通气 胸心外科急性呼吸衰竭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呼吸衰竭患儿采取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根据数字随机方法将80例呼吸衰竭患儿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为40例,对照组患儿选择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实验组患儿选择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结果在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方面,实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实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儿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呼吸衰竭 序贯机械通气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选取64名来我院急诊病房及急诊监护室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利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无创通气+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治疗一段时间,观察疗效。结果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临床疗效有效率(93.8%)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88.3%),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心率、血压、PaCO2、PaO2、呼吸频率、pH值等指标均有所变化;其中试验组中各个指标的改善程度均好于对照组,利用无创通气治疗后插管率、病死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有所降低。结论利用无创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具有临床疗效好,副反应少,预后效果好,效果值得肯定等特点,值得临床上大范围的推广。

  • 标签: 无创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