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关于文学的世代之说,在20世纪末台湾常出现“新人类”“新新人类”“新世代小说”“新世代诗人”“新世代作家”的提法。到了新世纪,这些“新世代作家”巳成为中生代或中坚代了,于是台湾文坛另张新帜,从英美文学杂志得到灵感而吹起“年级热”,即转向了作者的出生年份:“民国”50代出生即20世纪60代出生的被命名为“五”,1970以后出生的被命名为“六”,1981至1990出生的被命名为“七”。

  • 标签: 台湾文坛 六年级 作家 乡土 “新新人类” 20世纪
  • 简介:关于(《歌》的创作,东汉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说:“昔楚国南郡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故其文意不同,章句杂错,而广异义焉。”朱熹的(《楚辞集注》也写道:“蛮荆陋俗,词既鄙俚,而起阴阳人鬼之间,又或不能无亵慢荒淫之杂。原既放逐,见而感之,故颇为更定其词,去其泰甚。”可见,(《歌》是屈原在楚国祭祀乐歌基础上注入自己情感改编而成的,在雍容华贵、庄严肃穆的民间祭祀场面及之相关的神话故事背后隐藏着诗人那颗充满渴望、痛楚而又动荡不安的心。

  • 标签: 《九歌》 情感表达 情感结构 《楚辞章句》 《楚辞集注》 民间祭祀
  • 简介:凉秋10月,又是金风送爽时节,相隔两年后我再次应邀来到福冈,参加福冈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成立60周纪念大会暨第17届日本研究国际讨论会。会后又逢周六周日两天假日,顺便游览了熊本、大分、别府,环绕北州转了一大圈儿,了却了一件长久的心愿。行之以思,止之为文,已是常年的老习惯了。拉杂写下一路见闻、观感,成了一组名副其实的“杂记”。福冈UNESCO协会这是一个民间文化组织,成立于1948,在州地区文化工商界的支持下,艰苦奋进,筚路蓝缕,为弘扬日本文化,开展国际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60来,共举行各种文化国际研讨会33次,邀请世界各国学者800余人,为世界“日本研究者”们提供了讲坛。以福冈为舞台,向世界展示了1500日本历史文化的壮丽风采。作为一个民间学术组织,立足偏远之一隅,能够吸引日本全国乃至全世界学者的注目,实属不易。我和这个协会的关系,算起来将近20了。那是1989,我第一次作为“日本国际交流基金”(日本最大的半官半民学术团体)邀请的学者到国学院大学搞研究,协会专务理事兼事务局长竹藤宽先生,从“基金”国际交流科的邀请名单上看到了我的名字,便来到东京,约我到新桥饭店,商量能否以现...

  • 标签: 九州杂记
  • 简介:在西南边陲宁明的崇山峻岭中,有一道十分壮美的景观,这就是明江道湾。造化出如此神奇玄妙的,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从十万大山奔腾而出的明江,在巍峨绵延的青山里穿流,形成了一条河流百种景的奇观。然而,就在人们以为这条青龙会以不可阻挡之势继续向南游弋的时候,明江却在宁明境内连续绕了个大弯,毅然决然地向北飘然而去,又折向西方,汇入左江,然后浩浩荡荡地奔向东方,奔向太阳升起的地方。

  • 标签: 散文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在20012月11日香港政策研究所成立五周晚宴上,马英的演讲轻松幽默,他一边讲一边比划,令拥挤的会场内不时爆发出阵阵笑声、掌声。演讲一开始,马英先用粤语给香港的朋友拜个晚年:"各位朋友大家好,好高兴再次来到香港和大家见面……恭喜发财.祝各位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蛇年行大运!"虽然他的发音并不标准,但亲切的乡音还是一下子令大家感到彼此的距离近了。

  • 标签: 香港情结 马英九香港
  • 简介:长期以来,我国对英美文学教学的目标内涵并不十分清晰,对目标内涵的层次定位更是模糊,因此英美文学教学改革进步缓慢.本文认为,只有明确新形势下英美文学教学的目标内涵,才能找准英美文学教学的层次定位和课程设置.英美文学课程设置应实现两个突破:一是要突破专业选修课的限制,二是要突破英语专业的限制.本科阶段的英美文学课程设置,应以阅读体验、文学常识和批评方法为轴线,研究生阶段的英美文学课程设置则应以文学史、文学理论和专题研究为轴线.

  • 标签: 英美文学教学 层次定位 内涵 课程设置 专业选修课 教学改革
  • 简介:小说的封面正文相辅相成,封面有助于确立读者对小说的第一印象并在某种程度上决定读者对文本的解读方向。但小说封面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再版和改编时编纂者选用不同的封面图片,传递出不同于原版/原作的信息,具有特殊的目的性。本文并非单纯是对《鲁滨孙飘流记》的封面分析,而是将其在不同时期的儿童中的各个封面图片看作一部儿童文学发展史的某个片段,从叙事空间、视角、场景等方面进行对比和分析,并将其这些版本的正文文本对笛福小说所作的修正相互印证,试图找出封面变化背后隐藏的人们对该小说、儿童、家庭观念的变化,从而描述一部独特的《鲁滨孙飘流记》的演变史。

  • 标签: 笛福 封面 图画研究 儿童文学
  • 简介:<正>《云梦》是朝鲜李朝肃宗时期名臣、著名小说家金万重(1637—1692)的两部作品之一,和它的姊妹篇《谢氏南征记》一起,标志着朝鲜文学史上现代意义上的长篇小说的诞生。关于小说作者金万重的情况,已在关于《谢氏南征记》的文章中提及(见19841期《国外文学》),此处从略。

  • 标签: 古典小说 小说作者 作品 长篇小说 现代意义 南征
  • 简介:1962秋,当代大诗人郭沫若畅游武夷。留诗三首,其中《泛舟曲》一首云:曲清流绕武夷,棹歌首唱自朱熹。幽兰生谷香生径,方竹满山绿满溪。六六三三疑道语,崖崖壑壑竞仙姿。凌波轻筏觞飞羽,不会题诗也会题。

  • 标签: 当代 诗人 郭沫若 朱熹 九曲溪
  • 简介:今天看到一篇文章,颇有感触,现拿出来那些正在当老板和想要当老板,当然还有正在追随老板的读者们分享。

  • 标签: 企业 领导人 成功经验 性格
  • 简介:凯萝·邱吉尔的剧作《重天》运用换装手法充分展示在霸权话语的支配压迫下所有“他者”所遭受的肉体心灵的苦难,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种族、性别等方面的政治压迫,进而将批判的矛头对准了一切霸权。男扮女装解构了对女性造成压迫的男性中心话语的模式;白扮黑装颠覆了压迫黑人的种族二元论殖民话语图式;女扮男装拆解了帝国阳性气质话语,指出对帝国阳性气质的强求将压迫转向了白人男性自身。换装手法产生间离效果,引发观众思考,深刻认识英国当代文化留有殖民时代霸权话语的逻辑烙印。

  • 标签: 芒罗 《姑娘们和女人们的故事》 超越性别 边缘化
  • 简介:在全球化进程中,一向作为西方文化和文学经典的莎士比亚剧作,在不断普及的同时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衍生产品。本文以20117月在布拉格举行的第届世界莎学大会为契入点,围绕全球化莎士比亚的衍生主题,着重分析莎士比亚经典衍生的关系及其全球化趋势,提出了当前莎学研究所面临的一些迫切问题。文章同时对各种不同形式的经典衍生案例提出了相关的批评视角和观点,并指出:正典及衍生产品之间的文化生态关系应该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和反思。

  • 标签: 莎士比亚 正典 改编 衍生
  • 简介:马朗德医生是极为著名而出色的精神病专家,受他之邀,三位同行和四位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学者到他开设的精神病院小聚,为他的一个病人会诊。朋友们到齐以后,医生对他们说:“各位即将看到我从医以来遇到的最奇特、最费解的病例。关于病人的一切我先保持缄默,由他自己来说。”然后,医生按铃,仆人领进来一个男人。男人极瘦,像一具骷髅,让人想到那些被某种顽念折磨得形销骨立的精神病人——较之高热结核病,病态的思想更能蚕食人的肉体。

  • 标签: 第一版 自然科学研究 精神病人 精神病院 医生 结核病
  • 简介:上课时间就要到了,教学楼的走廊里一下子潮水般涌进黑压压的学生。他们推挤着,说笑着,嘈杂的声音从光滑的墙壁上反弹回来,产生了嗡嗡的回声。凯文按了一下腰包上的遥控按钮,调低了助听器的音量,以减轻走廊上的喧嚣。现在好多了。他看了一下课程表,随着人流走向新闻学系187教室。

  • 标签: 十四行诗 上课时间 教学楼 助听器 课程表 新闻学
  • 简介:一条可爱的刁江竹鱼,竟然让我对烟雨中的都安渡念念不忘,那是个让人感慨万千而又魂牵梦萦的地方。

  • 标签: 刁江
  • 简介:<正>小人物,大英雄[美国]莱昂纳·弗莱彻著叶水心译由影帝达斯汀·霍夫曼主演的《英雄》一片,是好莱坞最为成功的影片之一。根据这部电影,美国作家弗莱彻写成了电影小说《小人物,大英雄》。该书塑造了美国社会的两个下层人物形象,即所谓的小人物柏尼和强恩。虽然他们的生活不尽人意,他们自己也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有时甚至令人难以容

  • 标签: 小人物 惊险小说 黑手党 大英雄 人物形象 完全出乎意料
  • 简介:<正>《西游记》第21回《护法设庄留大圣须弥灵吉定风魔》中写到,孙悟空为救唐僧,黄风怪打斗,黄风怪用三昧神风吹伤了悟空的眼睛,使悟空"眼珠酸痛"、"冷泪常流",败下阵来。幸好护教伽蓝点化庄园,化为老者,用药治好了悟空的眼病。这药据化为老者的护教伽蓝介绍:"我这敝处,却无卖眼药的,老汉也有些迎风冷泪,曾遇异人,传了一方,名唤‘三花子膏’,能治一切风眼。"随后,老者(护教伽蓝)

  • 标签: 悟空 迎风冷泪 唐僧 护教 风眼 西游证道书
  • 简介:“礼”讲的是“人道”。“人道”即为人之道。当今时代,深入中国“礼”的文化渊源及内涵本质,重温中华民族“礼”的传统价值观,不仅有利于我们对问题的认识,也有利于中国文明新形象的重塑。本文拟从“礼”的基本含义功能、“三礼”的基本内容、“六礼”及其意义、“礼”西方价值观比较等四个方面展开。

  • 标签: 人道 “三礼” “六礼” 传统价值观 西方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