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6 个结果
  • 简介:在王逸中大体可以区分出下面三种评论类型:(一)章句评注;(二)节律评注;(三)简约评注;

  • 标签: 王逸 章句 评论类型
  • 简介:楚辞疏证》集中国古典智慧于一书,随处可见其对古说的保有和诠释。另一方面,有些因增益产生讹传而偏离本意的地方也确为事实,但后者在本书中尚不到称之为瑕疵的程度。

  • 标签: 楚辞章句疏证 概要 特色 课题
  • 简介:司马迁“发愤著书”说其实由三个方面构成:第一,“著书”能抒发忧愤,忧愤之情同样也体现于著述之中;第二,“著书”虽属不得已的退而求其次之举,但这种在不幸遭遇和愤懑之情激发之下创作的作品能够流传后世,引起后世的认同和共鸣,亦能不朽;第三,不幸遭遇和坎坷经历更能激发“有所作为的发奋”,成为完成伟大作品的客观动力。王逸对司马迁“发愤著书”说既有继承,又有所革新。他所理解的“愤”与司马迁不同,同时又缩小了“发愤著书”说的内涵,也缺少司马迁那种批判时政的勇气。

  • 标签: 发愤著书 《楚辞章句》 经学
  • 简介:<正>辞章学是一门新的学科,严格地说,是一门还处在孕育与探索之中的新学科。它的性质对象是什么,理论框架怎样,这是学术界所关心的带根本性的问题。本文就此略陈己见,以就正于方家。辞章学是研究有效地表达话语信息的艺术形式的科学“辞章”又称“词章”,或简称“辞”、“言”、“文”、“章”。它的概念如何,我们不宜“唯书主义”,照搬辞典现成的解释,而应该从辞章理论与实践的历史和现状出发,作全面的考察,给它作科学的界定。它有以下几个义项:(一)诗词歌赋以及各类散文作品的总称。刘勰《文心雕龙·情采》:“五色杂而成黼黻,五音比而成韶夏,五情发而为辞章,神理之数也。”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有时特指诗词的“词”。夏承焘为徐育民等《历代名家词赏析》所作的序言:“此书……有不同影响的代表作家与作品,既突出苏辛豪放派爱国词章这一主流……又有周邦彦的雍容典雅的辞章。”(二)文彩。《书·洪范疏》:“言者,道其语有辞章也。”王国忠为林立、尹世超《科技语文》所作的《序言》:“常谓‘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一篇文章,即使材料充实,立论

  • 标签: 辞章学 修辞学 艺术形式 理论框架 语言艺术 表达效果
  • 简介:《卜居》是战国晚期楚黔中郡被秦所拔、楚地军民准备反攻前抗秦的檄文,被东汉王逸《楚辞》用汉代约定俗成的词组词义去注释它,把内容注释得面目全非,无法通读,遗误后人1800年。在科学现代化的今天,我们运用先泰“一字一词一义组句法”逐一恢复先秦文字的原意,才使《卜居》内容大白于天下。

  • 标签: 先秦文字 原意 考证 评析
  • 简介:闲言碎语好:许慎《说文解字》释义为"美也".从女从子,男女合二为一,天下之大美.凡世间美事皆为"好".福:福为偶得,所以谓"幸福".

  • 标签: 木易章句
  • 简介:宋代名家诗歌中,时有-些微麻.或格调不高;或器局狭小;或题不携诗;或诗蔓旁枝;或诗意脱节;或有失层次;或行为主体转换不明;或时间错位;或抽象议论;或想象失真,联想失当;或比喻不切;或字、意少炼,缺乏力度;或词序颠倒,文气不顺.通过讨论辨析,可推动人们对前人诗歌的学习、理解、研究和当下诗歌的繁荣发展.

  • 标签: 宋人 诗歌 瑕疵 钩沉 解析
  • 简介:《恒先》者,上海博物馆所藏之古佚书也。全书十三简,五百一十二字。第三简背有“恒先”字样,因以为名。李零认为其为一部首尾完具之道家著作。从内容观之,此言诚是也。由于其已湮灭二千余年,又不见于传世文献,加之思想深邃,故其甫一面世,即颇受学人青睐,遂兴起研究之热。然研究虽多,分歧亦繁。此分歧既包含文字释读与竹简编联,又涉及文意解读与思想阐释。

  • 标签: 《恒先》 疏证 章句 上海博物馆 道家著作 传世文献
  • 简介:摘 要:朱熹在《大学章句》中极其重视“诚意”,视其为个人修养的首要步骤,是连接“格物”“致知”“慎独”“正心”的关键所在。作为儒家重要的修养功夫,研究它们内在联系的丰富内涵,对于把握程朱理学的“诚意”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朱熹 诚意 格物致知 慎独 正心
  • 简介:明代中期以后,楚辞学界一改往日因循旧说的局面,使楚辞研究呈现出繁荣的气象,陆时雍便是当时杰出的人物之一。陆氏的楚辞注本《楚辞疏》虽然一直未受到重视,但它的确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楚辞注本。该书在编写体例、注疏方法、内容主旨、文学特色等方面与其他学者有很多不同之处,为楚辞学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值得学者学习与研究。

  • 标签: 楚辞 《楚辞疏》 评介
  • 简介:<正>一1.1961~62年,本文作者在《中国语文》和另一份刊物上发表了《修辞学?风格学?辞章学?》、《谈辞章之学》两篇文章,提出了"辞章学"的构想,建议建立"汉语辞章学"这样一门学科。此后间断地作了一些探索。1981年春,应邀在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 标签: 汉语辞章学 汉语语法学 语言艺术 形容词 现代汉语 动词
  • 简介:孙郁先生的新著《鲁迅遗风录》既是一部散文集,同时也是一部学术著作。从形式上讲,它由一篇篇的写人记事散文构成,从内容上讲,它是一部关于鲁迅遗风的研究著作。这部著作不仅梳理了鲁迅遗风在中国文人、学者身上的传承方式,还考察了鲁迅遗风的海外传承,把鲁迅的影响放在中外交汇的立体框架中进行考量,视野开阔,格局宏大。

  • 标签: 孙郁 辞章 义理 学术著作 传承方式 研究著作
  • 简介:楚辞"作为一个专有名词的出现,与语词的搭配和使用习惯有关。"楚辞"之"辞"乃"文辞"之意,汉代既已习用如"屈原赋"等语词,而"楚"之名与单个作家名在概念上不能并列,则"楚赋"之称殊为不类,此舍"楚赋"而取"楚辞"之由也。"楚辞",亦即"楚"之"赋",实为以"楚声"及屈原为特定指向的多位作家赋作之类称;而《楚辞》,则是一种特殊的"屈原集"。"楚辞"之名的出现,不会早于汉初。《屈原列传》"好辞而以赋见称"之"辞",仍指"文辞",断非"楚辞"之省称,亦非所谓与"赋"并列之文体。

  • 标签: 楚辞 屈原 文体
  • 简介:汉赋章句与修辞艺术可溯源于古之祝辞,与周代祭、聘之礼的“赋辞”相关,并以“宗庙事”与“礼仪性”的双重衔接和“托物”、“陈辞”、“兼义”的共同特征,彰显其渊承与联系。赋家的“诵读”与“骋辞”技能,隐示了由祭祝“赋辞”经过行人“聘辞”、纵横“说辞”进入汉赋辞章的历史脉络,而汉赋家由语言向文字的转变,其中包括听觉与视觉、仪式与具象、对象与主体等问题,以及赋体修辞之“物”、“丽”、“类”、“媚”诸端,不仅揭示了汉赋章旬形式特征与内在价值,而且可引起对“辞入之赋”的省思。

  • 标签: 汉赋 礼仪 探源 章句 修辞艺术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4-02
  • 简介:如何理解《远游》中,同是《远游》中,均将辰星注为

  • 标签: 星宿考 楚辞星宿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0-13
  • 简介:岁星一曰摄提,太岁在寅曰摄提格,太岁(即摄提)在寅

  • 标签: 星宿考 楚辞星宿
  • 简介:<正>近代的历史,一般认为起自1840年鸦片战争,终至1919年“五四”运动。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段特殊的时期,它前继漫长的封建社会,是清季之余绪,后启现代史的开端,是中国新时期历史的前夜。从楚辞研究史来说,汉代创建的楚辞学,到清代末期,已走过了漫漫的长途,进入了又一个时期——如果说,汉代是开创期,魏晋南北朝唐代是继承期,宋代(主要南宋)是崛起期,元代是沉寂期,明清(尤其清代)是高峰期,那末近代就是高峰期转向现代新时期的过渡期。这个时期的楚辞研究总体上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由于历史年代较短——比起数百年之久的明清期,它仅有短短八十年,因而,毫无疑问,无论研究论著与研究学者均不如明清时那么多而热闹;二、从研究的风格特点看,这一时期既有承袭明清传统朴学风格

  • 标签: 楚辞研究 楚辞学 屈原赋 研究述评 梁启超 屈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