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世纪之交,我国正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标志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正进行着巨大变革。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以及全面改革开放带来的西方科学技术、价值观念的源源不断涌入,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也发生深刻的变化。特别是青年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出现了新的特点。这给传统的德育工作提出严峻的挑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青年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抓住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坚持爱国主义的人生价值导向,使青年学生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 标签: 青年学生 人生价值取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引导对策 价值观念 人生价值观
  • 简介:人生价值是基于一定价值观,并以此为基础的特殊价值,在本质上是个人和社会的需要与人的生命实践活动之间的对应或契合关系。在不同的评价方面和标准中,社会评价是人生价值评价的主导性评价,社会评价标准是评价的主导性标准。人生价值评价的主导性标准在于个人的生命实践活动对社会的物质贡献和精神奉献。人生价值评价的对象在本质上是对人与人之间的价值实践关系的评价,具体为对作用于主体需要的人的长期的、稳定的、一贯的、总体的生命实践活动的评价。

  • 标签: 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评价 生命实践 评价标准 评价对象
  • 简介:人生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个方面.人生价值首先在于他的社会价值,即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作出的贡献.个人对社会做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是人们充实和完美生活的需要,是社会基本道德准则的要求.强调个人的社会价值,并不是否认个人的自我价值.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只有摆正二者的关系,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 标签: 人生价值 社会价值 自我价值 贡献 价值实现
  • 简介: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融日趋深入,在这一趋势下必然会带来诸如传统与现代、世界与本土、批判与继承等关系的变化,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深远的影响。当前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受西方文化的冲突与影响日益增大,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力在减小,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在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矛盾和冲突中发展着。面对这种情形,应引导当今大学生理性对待中西方文化,强化马克思主义在文化价值观教育中的导向作用,注重信仰教育。

  • 标签: 大学生 人生价值取向 中西方文化 马克思主义
  • 简介: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们的价值观念必然要发生变革。妇女作为社会的半边天,她们的价值观念也必将发生变化。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对于妇女的全面发展和正确树立人生价值观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每个女同胞都必须

  • 标签: 人生价值观 市场经济 女职工 生产门路 女青年 自尊自爱
  • 简介:<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是一场整体的社会变革,它一方面带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市场的繁荣,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一个躁动起伏的社会环境,大学生作为社会最敏感的群体,处在两种体制、两种文化剧烈碰撞的交汇点上,传统文化心理上的困惑与焦虑,社会化过程中的选择与冲突,道德价值上的矛盾与期待,使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心态形成了一个十分混杂的

  • 标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大学生理想 社会变革 大学生群体 社会化过程 社会环境
  • 简介:调查采取随机抽样,无记名问卷的方式进行。随机抽取各年级研究生252人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理科研究生135人,文科研究生117人。最后收回问卷200份,占79.3%,其中有效问卷198份,占78.5%。在198名研究生中,文科98人,占49.4%,理科100人,占50.5%;男生132人,占66.6%,女生66人,占33.3%;历届生(指从工作单位考上的研究生)72人,占36.3%,应届生(指从本科生毕业后考上的研究生)126人,占63.6%。整个样本中性别与生源的比例与总体非常接近。由于我校是一所综合性院校,回答问卷的学生涉及研究生比较集中的17个系

  • 标签: 研究生 人生价值观 现状调查 人生价值标准 人生价值取向 人生价值目标
  • 简介:本文着重从调查分析研究生的以下人生价值取向变化来看其人生观的变化及其主要特点:(1)关于人生目标和人生幸福的价值评价;(2)关于人生价值的评价;(3)关于理想品质的价值评价;(4)关于人生动力的评价。通过调查,本文认为,研究生价值观的变化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相适应的,积极、向上、健康是其主流。注重个体,追求自我价值实现,有利于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给社会生活注入生机和活力;偏重功利、强调务实,有利于他们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但是,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也会使他们走上歧途,变得私欲膨胀,追名逐利,目光短浅。如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本文提出四点建议

  • 标签: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人生价值观 高校研究生 现状调查 研究生群体 人生价值取向
  • 简介:大学教师科研的价值取向是教师科研的方向性和目标性问题。通过分析大学教师科研的地位和作用,提出现代大学教师科研的价值取向。是学术成就人生,科研创造价值,并提出教师科研价值的实现途径。是从价值观视角对教师的科研行为分析。

  • 标签: 科研 学术 教师 价值取向
  • 简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发展,对高校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作为思想教育工作者,要不断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方法,充分利用积极因素,抵制消极影响,才努力做好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教育工作。

  • 标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大学生 人生价值观 思想教育 道德观念 自我价值
  • 简介:教育价值取向是教育的基本问题,它是主体对不同教育价值方案的一种倾向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发展的.它不仅受教育系统主体对教育本身的认识水平和需要的影响,还受政治、经济、文化的作用.当前在教育价值取向上我国出现了以经济价值为主、其它价值为辅的趋势,而我认为在价值取向上要坚持以社会为主,把个体的教育价值取向有效的统一到社会中.

  • 标签: 教育价值取向 认识水平 教育系统 倾向性 社会 主体
  • 简介:围绕经济法基础理论问题,经济法学界出现了诸多学说,但是一些学说过分看重此学说与彼学说的区别与不同,而忽视了对经济法生存与发展空间的研究,这些现象或多或少对经济法的发展造成了一些桎梏

  • 标签: 经济法 价值 需求 供给
  • 简介:李兰芬、马唯杰在《美德伦理:高校德育的价值取向》(载《光明日报》2005年4月6日)一文中指出,高校德育是以美德伦理还是以底线伦理作为其价值取向,不仅关乎高校德育的内容,而且关乎高校德育的价值目标。所谓底线伦理,就是人人都应当遵守的最起码的社会规范伦理,其“底线”特质集中表现为人在规则面前的受动性和大众性,因此底线伦理本质上是一种“规则伦理”。

  • 标签: 高校德育 价值取向 美德伦理 《光明日报》 底线伦理 2005年
  • 简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相应改革,人才市场的建立和竞争机制的逐步形成,无一不对广大毕业生产生巨大的冲击波。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市场经济具有正负双重效应。一方面,促进了竞争,形成了优胜劣汰的机制,使人才流动随着市场需求变化成为一种合理合法的现象。另一方面,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实用主义等思想倾向也确实对学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因此,帮助毕业生建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将是我们就业指导工作永恒的主题。

  • 标签: 价值取向教育 毕业生就业制度 人生价值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就业指导工作 人才流动
  • 简介:“灌输”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教师方法贫乏的一个客观结果,是教师实施的一种不恰当的德育方式和方法。“灌输”不是一个方法层面的概念,试图通过德育方法的革新来克服“灌输”德育的困境无异于隔靴搔痒。灌输的根源在于精英化的德育价值取向,是精英化德育价值取向的主观选择、必然要求和实践表征。认识灌输的实质有利于德育真正回归生活以及教师和学生的双重解放。

  • 标签: 德育 灌输 精英化 价值取向
  • 简介:大学学科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亚文化,除了具有一般文化的共性,如时空性、社会性、稳定性以外,又有不同于一般文化的个性——强烈的学术性。学科文体是大学学术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好学科文化,其意义十分深远。

  • 标签: 学科文化 文化价值 社会亚文化 学术性 时空性 社会性
  • 简介:当代我国中学生在对待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问题上,明显地向个人利益、个人价值倾斜。这是尊重个人合法权益的时代特征在学生思想上的折射。同时说明在中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忽视集体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不良倾向。改革开放既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了广阔的、富有生气的文化背景,也向学校教育提出了挑战。促进新观念的建立,抵制错误思潮对学生的腐蚀,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两个重要的课题。

  • 标签: 价值取向 教育工作者 社会利益 集体利益 学校教育 个人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