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RYR2基因突变致婴儿癫痫的临床及基因型特征,探讨RYR2基因突变和癫痫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于2020年12月、2022年5月收治的2例癫痫伴RYR2基因突变婴儿的临床资料、基因检测结果,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2例患儿的起病年龄均为婴儿期(出生后4个月、9个月),表现为反复抽搐,发作时无诱因,1例动态心电图检查异常但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1例发作间期脑电图示异常放电,应用左乙拉西坦口服液治疗后发作均得到有效控制。全外显子测序发现1例患儿RYR2基因c.14767A>G(p.Met4923Val)杂合错义变异,1例患儿RYR2基因c.14014A>G(p.Met4672Val)杂合错义变异,2例患儿均未发现其他已知癫痫致病基因突变。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会指南评价2个变异均为致病性突变(PS2+PM1+PM2+PP2+PP3)。结论RYR2基因可能是一种新的癫痫致病基因

  • 标签: RYR2基因 癫痫 致病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兰尼碱(RYR2)、FK506结合蛋白12.6(FKBP12.6)及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在COPD患者肺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7年4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胸外科肺癌手术后患者30例,根据入院肺功能、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3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H)组、COPD组、非COPD且非PH患者对照组,取手术切除后距癌变区>5 cm的组织。测量3组肺血管组织石蜡切片中肺小动脉面积。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观察RYR2、FKBP12.6及CaMK-Ⅱ表达,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COPD合并PH组、COPD组平滑肌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百分比(WA%)、肺动脉收缩压(PASP)均增高(F=24.115、9.421,P值均<0.05),COPD合并PH组WA%和PASP高于COPD组。(2)与对照组比较,COPD合并PH组、COPD组RYR2、FKBP12.6及CaMK-Ⅱ的表达IOD均增高(F=9.219、6.143、11.337,P值均<0.05),COPD合并PH组RYR2、FKBP12.6及CaMK-Ⅱ的表达IOD高于COPD组。(3)相关性分析提示COPD合并PH组、COPD组RYR2的IOD值与WA%呈正相关(r=0.547、0.771,P值均<0.01),COPD合并PH组RYR2的IOD值与PASP呈正相关(r=0.773,P<0.01)。COPD合并PH组、COPD组FKBP12.6的IOD值与WA%呈正相关(r=0.796、0.810,P值均<0.01),COPD合并PH组FKBP12.6的IOD值与PASP呈正相关(r=0.729,P<0.01)。COPD合并PH组、COPD组CaMK-Ⅱ的IOD值与WA%呈正相关(r=0.879、0.504,P值均<0.01),COPD合并PH组CaMK-Ⅱ的IOD值与PASP呈正相关(r=0.748,P<0.01)。结论FKBP12.6和CaMK-Ⅱ可能在COPD相关的肺动脉增殖中起一定作用。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高血压,肺性 兰尼碱受体钙释放通道 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2 FK506结合蛋白12.6
  • 简介:摘要KCNQ2基因编码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在大脑中表达。KCNQ2变异导致临床上严重程度不同的疾病,包括从临床症状较轻、精神运动发育良好的良性家族性新生儿惊厥1型,到临床症状严重、伴有中至重度精神运动发育障碍的早期婴儿癫痫性脑病7型等一系列的癫痫谱系疾病。目前,根据变异位点所做的研究,KCNQ2相关疾病发病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变异导致功能受损及异常功能的增多。该文对KCNQ2基因及与KCNQ2相关的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进行了综述。

  • 标签: KCNQ2相关疾病 良性家族性新生儿惊厥1型 早期婴儿癫痫性脑病7型 致病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QSEC2基因变异相关癫痫患儿的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特点。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2021年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就诊的6例IQSEC2基因变异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基因型特点和癫痫发作表现、脑电图、头颅影像学等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患儿中男5例、女1例。6例IQSEC2基因变异均为新生变异,其中移码变异2例(c.3801_3808dup/p.Q1270Rfs*130、c.1459_1460delAT/p.M487Vfs*2),无义变异2例(c.3163C>T/p.R1055*、c.1417G>T/p.E473*),框内缺失变异1例(c.2295_2297del/p.N765del)、错义变异1例(c.2293A>G/p.N765D)。癫痫起病年龄为3月龄至2岁5月龄。癫痫发作类型多样,包括癫痫性痉挛、局灶性发作各5例,强直发作、肌阵挛发作各3例,不典型失神发作、失张力发作各2例。6例患儿癫痫起病前均有全面发育迟缓,其他临床表现有孤独症样表现3例,小头畸形3例,肌张力减低2例,双眼内斜视1例。6例脑电图背景活动均减慢,发作间期均表现为高度失律。头颅磁共振成像显示异常5例,正常1例。5例诊断为婴儿痉挛症,其中4例为晚发型婴儿痉挛症;1例为不能分类的发育性癫痫性脑病。末次随访年龄3岁2月龄至7岁2月龄,6例均联合多种抗癫痫发作药物治疗,仍有反复发作。结论IQSEC2基因变异相关癫痫多数在1岁后起病,发作类型主要为癫痫性痉挛和局灶性发作,癫痫起病前均有全面性发育迟缓,符合发育性癫痫性脑病,多数表型为晚发型婴儿痉挛症,均为药物难治性癫痫。

  • 标签: 癫痫 婴儿 痉挛 基因,IQSEC2
  • 简介:摘要CD99L2(CD99 antigen-like 2)基因位于染色体Xq28,编码高度保守、广泛表达的糖基化跨膜蛋白。自2003年首次报道以来,CD99L2蛋白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黏附分子,在炎症反应、白细胞渗出、淋巴瘤中起重要作用。但是,近年越来越多研究发现该基因与孤独症谱系障碍、脑性瘫痪、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但具体机制仍不清楚,该基因功能至今未明确。该文就CD99L2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CD99L2基因 炎症反应 淋巴瘤 神经系统疾病
  • 作者: 吴焕文 陆俊良 吕雪松 董林 姚茜岚 李俊 刘小云 梁智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6-15
  • 出处:《中华病理学杂志》 2021年第06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 分子病理研究中心 100730,百放英库医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100094,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肿瘤医院病理科 100021,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上海200032,河南省肿瘤医院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分子病理科 450000,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分子诊断科,广州 510060
  • 简介:摘要本文提出了一套简明实用的BRCA1/2变异解读流程,为新接触该领域的从业人员提供易于学习和掌握的入门级实践指导。

  • 标签:
  • 简介:摘要ABCG2是一种尿酸转运蛋白,与其他转运体相比,ABCG2基因变异种类较多,其基因突变与高血尿酸水平以及痛风相关,因此对于ABCG2基因多态性的功能研究众多,其功能障碍主要损害尿酸转运功能,使血尿酸水平升高,从而导致痛风发作。近年研究发现,ABCG2具有3种常见变异体及大量稀有变异体,其中Q141K、Q126X影响痛风发生;V12M具有痛风保护作用;大多稀有变异体则因其质膜定位不足或无尿酸转运功能而不参与痛风的发生。同时,Q141K也被证实参与痛风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

  • 标签: 痛风 ABCG2 基因多态性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稳定的KIR2DS4基因测序分型法并研究KIR2DS4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等位基因多态性。方法采用PCR序列特异性引物(sequence specific primer,SSP)分析法对222名随机中国汉族个体基因组中的KIR2DS4基因进行阴阳性初筛鉴定,对KIR2DS4阳性的标本采用高保真、长片段PCR测序分型技术(PCR-sequence based typing, PCR,PCR-SBT)对KIR2DS4基因的第4、5外显子的片段进行扩增、测序及分型。结果建立的PCR-SBT方法成功扩增出KIR2DS4基因的第4、5外显子序列,长度达3.2 kb。探究中国汉族人群中KIR2DS4等位基因型及频率。检出KIR2DS4阳性个体为209个,阳性率为94.1%。测序分型共发现12种基因型和7种等位基因,6种已知的等位基因及其检出频率为:KIR2DS4*00101/011(180次,81.1%), KIR2DS4*010(53次,23.9%),KIR2DS4*004(34次,15.3%), KIR2DS4*003(15次和6.8%), KIR2DS4*006(2次,0.9%)以及KIR2DS4*015(1次,0.5%)。发现并鉴定一个新等位基因KIR2DS4*016,与其最相近的等位基因KIR2DS4*010区别在第5外显子,KIR2DS4*010的第5外显子是22 bp缺失型,而KIR2DS4*016的第5外显子为完整型。该新等位基因在受检人群中被发现3次,频率为1.4%,并非罕见等位基因,该等位基因序列已向GenBank(登录号:KC414890)及IPD-KIR数据库(提交号:IWS40001804)提交,并获得世界卫生组织HLA系统命名因子委员会的命名。结论本文中我们成功建立了KIR2DS4基因4、5外显子测序分型方法,并对其等位基因多态性进行了探究,发现了新的KIR2DS4等位基因型,丰富了中国汉族人群KIR2DS4基因多态性数据。

  • 标签: 自然杀伤细胞受体基因KIR2DS4 测序分型 多态性 新等位基因
  • 作者: 梅道启 梅世月 王莉 王媛 陈国洪 高超 马婷婷 闫佳勇 董世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神经科杂志》 2022年第10期
  • 机构: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 郑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郑州 450018,河南省遗传代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儿童神经发育工程研究中心,郑州 450018,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 郑州儿童医院)康复科,郑州 450018,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 郑州儿童医院)彩超室,郑州 450018,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 郑州儿童医院)放射科,郑州 450018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例TSC2/PKD1邻接基因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型及基因特点,提高临床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1例TSC2/PKD1邻接基因综合征患儿,总结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及基因变异特点。结果患儿女性,为17个月幼儿,以“间断性抽搐伴发育落后17个月”为主诉就诊。临床表现为癫痫发作,发作形式为成串痉挛发作、失神发作、局灶性发作,躯干部及颈部可见色素脱失斑,头颅磁共振成像提示双侧大脑半球部分皮质及皮质下多发斑片状信号,双侧侧脑室室管膜下多发小结节状影,心脏彩色超声提示卵圆孔未闭、心包积液,腹部彩色超声提示多囊肾。眼科彩色超声示左眼视盘周围见局限性团状小隆起病变。家系全外显子基因测序示先证者在染色体位置chr16∶2125799-2185690中的TSC2基因存在部分缺失(NM_000548),应用实时定量基因扩增荧光检测系统验证为23~42号外显子缺失,PKD1基因外显子全部缺失(NM_001009944),经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验证为第1~46号外显子缺失,未见下游基因缺失,整体缺失片段大小约为60 kb,患儿父母表型均正常,为野生型。结论TSC2/PKD1邻接基因综合征相对罕见,可兼具结节性硬化/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的临床表现,多数患者神经系统及肾脏受累程度重,预后不良,TSC2/PKD1基因缺失变异为TSC2/PKD1邻接基因综合征的遗传学病因。

  • 标签: 邻接基因缺失综合征 结节性硬化症 多囊肾 TSC2基因 PKD1基因
  • 简介:摘要患儿 男,6岁4月龄,因“右下肢跛行5年”于2018年2月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主要临床表现为双下肢无力,右侧显著。腓肠肌肌张力增高,跟腱反射未引出,胸部CT平扫示胸椎侧弯畸形,肌电图示双下肢及右上肢被检神经及肌肉呈神经源性损伤。基因检测示IGHMBP2基因存在c.1202A>G(p.His401Arg)与c.1693G>A(p.Asp565Asn)2个杂合错义变异,属于复合杂合变异。诊断为腓骨肌萎缩症2S型。

  • 标签:
  • 简介:摘要例1男,16岁,面部、颈部及双腋下见密集褐色毛囊角化性丘疹,部分融合成斑块,局部可见疣状增生;母亲与其有相似的病史及临床表现。例2男,21岁,头面部、颈部、躯干、双腋下及臀部见弥漫性毛囊角化性丘疹,部分融合成片,局部可见疣状增生;家族成员均无类似症状。例2颈部皮损组织病理:表皮角化过度伴灶状角化不全,棘层部分区域棘刺松解并有腔隙形成,可见绒毛、圆体和谷粒细胞,真皮浅层炎症细胞浸润。2例患者及其父母基因检测:例1及母亲ATP2A2基因存在第15外显子c.2300A>G错义突变;例2第15外显子与第15内含子交界处存在c.2097+5G>A剪切区域突变。2例患者其他家族成员未见上述突变。

  • 标签: Darier病 毛囊角化病 ATP2A2基因 疣状增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研究报道一组在我院行系统产前检查的家系病例资料,包括父亲、母亲、胎儿及同胞姐姐的头颅MRI、基因检测(人全外显子组高通量测序及变异位点Sanger测序)资料。母亲、姐姐及胎儿均携带ZIC2基因c.386_387insGGCGCCG(p.Gly133AlafsTer236)杂合突变。姐姐MRI表现为典型的半脑叶型前脑无裂畸形影像特征;母亲及胎儿头颅MRI均表现为四叠体池呈囊状增宽、胼胝体部分缺失。同一基因突变位点,其临床表型可截然不同。当胎儿头颅MRI提示胼胝体发育不全时不能除外与ZIC2基因突变相关的前脑无裂畸形,有必要进一步基因检测。

  • 标签: 前脑无裂畸形 ZIC2基因突变 产前诊断 磁共振成像
  • 作者: 张华勇 马洁卉 孙丹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儿科杂志》 2022年第06期
  • 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 武汉市妇幼保健院心血管内科,武汉 430016,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 武汉市妇幼保健院神经内科,武汉 430016
  • 简介:摘要2例散发性偏瘫性偏头痛患儿,例1,男,5岁10月龄,因“反复惊厥发作5年余,行为异常20 d”入院。例2,男,4岁6月龄,因“反复惊厥发作3年余,发热伴右侧肢体活动受限1 d”入院。2例患儿均无相关家族史,早期表现为热性惊厥,随年龄增长,在发热等诱因下出现先兆头痛伴急性脑病发作。基因检测均为ATP1A2基因错义变异,分别为c.2143G>A(p.Gly715Arg)、c.2563G>A(p.Gly855Arg)。

  • 标签:
  • 简介:摘要分析2019年3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Cornelia de Lange综合征(CdLs)患儿2例的临床资料及基因变异结果。2例均在婴儿期起病,表现为难治性癫痫,均伴发育落后及特殊外貌,基因检测显示X染色体上SMC1A基因突变,例1为c.2561dupA(p.K854fs)移码突变;例2为c.3441+1G>A(exon24)剪接突变,均为新生杂合突变,位点未见文献报道。2例患儿为SMC1A基因突变所致CdLs,进一步扩大了CdLs的基因型。提示对于早期癫痫起病伴特殊外貌及发育落后的患儿需考虑CdLs的可能,必要时需行基因检测。

  • 标签: Cornelia de Lange综合征 SMC1A基因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KCNA2基因相关发育及癫痫性脑病(DEE)患儿的基因型及表型特点。方法回顾性病例总结,收集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就诊的KCNA2基因变异阳性的8例患儿的病例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基因型及脑电图特点。结果8例KCNA2基因变异的癫痫患儿中男5例、女3例,起病年龄1日龄~11月龄,末次随访年龄4月龄~7岁2月龄。共检测到c.1214C>T(功能缺陷型)和c.1120A>G(功能获得型合并功能缺失型)两种变异类型。6例(例1~6)携带c.1214C>T基因变异,起病年龄为5~11月龄,均出现多种癫痫发作类型,起病前智力、运动发育正常,起病后均有不同程度倒退;可获得的首次脑电图记录示2例为Rolandic区放电,1例为Rolandic区合并广泛性放电,2例为后头部著的广泛性放电(均在病程中逐渐合并或转移至Rolandic区),1例为后头部合并广泛性放电。5例病程中Rolandic区放电达到睡眠期癫痫性电持续状态(ESES)。6例至末次随访均仍接受多种抗癫痫药物联合治疗,其中2例分别在6岁8月龄和5岁8月龄时发作控制。2例(例7、8)患儿携带c.1120A>G基因变异,均在1日龄起病,表现为癫痫发作频繁且难以控制,自幼严重发育落后,均有小头畸形,例8前额宽;至末次随访均仍有频繁发作;例7起病早期脑电图为颞区放电,末次随访3月龄时为后头部和颞区为主多灶性放电,例8起病早期脑电图正常,2月龄复查示爆发抑制,末次随访1岁时为后头部放电。结论KCNA2基因变异可导致伴有多种癫痫发作类型的难治性DEE。功能缺失型c.1214C>T变异最为常见,临床表型为婴儿期起病,脑电图病程中常出现Rolandic区的ESES放电现象;c.1120A>G变异为功能获得型合并功能缺失型,患儿为新生儿期起病,表型与前者有重叠但程度更重。

  • 标签: 癫痫 癫痫持续状态 突变 脑病 基因,KCNA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KCNQ2基因致病突变相关的癫痫临床特征,报道新的KCNQ2基因突变和临床表型,认识该基因导致的癫痫表型谱,为治疗选择及预后评估提供帮助。方法于2015年7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病房和门诊的979例癫痫和发育迟缓患者中,经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筛选出12个携带KCNQ2基因突变的家系,共13例患者。被证实的突变均用Sanger测序验证,并明确突变的父母来源。结合患者的测序结果分析其临床表型及基因型。结果13例患者临床表型均为癫痫,>6月龄起病者4例,其中婴儿期2例(分类为癫痫性脑病),幼儿期1例(分类为癫痫性脑病),青少年期1例(良性癫痫);8例应用奥卡西平治疗,5例无发作,2例发作次数减少>50%;2例单用托吡酯治疗无发作。基因型分析共发现5个新的KCNQ2基因突变,分别为c.379T>G(p.Y127D)、c.1A>C(起始密码子变异)、c.708G>C(p.W236C)、c.1027G>T(p.A343S)及c.1649T>G(p.V550G)。结论虽然临床较为罕见,但KCNQ2基因变异在幼儿期起病和青少年期起病的癫痫患者中也存在。文中同时报道了KCNQ2基因的5个新突变,进一步扩大了其基因表型谱和基因谱。奥卡西平在KCNQ2基因突变相关癫痫的治疗中有效率较高,早期进行遗传学检测对癫痫治疗有显著帮助。

  • 标签: 癫痫 儿童 抗惊厥药 突变 KCNQ2基因
  • 作者: 李萌 平键 徐列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7-24
  • 出处:《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1年第06期
  • 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201203 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 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201203 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 201203 肝肾疾病病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1203
  • 简介:摘要Mdr2基因敲除小鼠是因胆汁中磷脂缺乏而导致胆汁淤积的一种肝病模型。目前不仅用于其人类同源基因MDR3的研究,同时还作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肝纤维化、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瘀积症、肝癌等多种肝病的动物模型而被广泛使用。在此我们对Mdr2基因敲除小鼠的生理特点及在肝病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肝纤维化 肝癌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动物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AX2基因沉默对梗阻性肾病大鼠肾功能的影响。方法64只幼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NC)和沉默组(RNAi)各32只,均于转染后按照3、5、7、14 d分为4组,每组8只,留取血、尿和肾组织标本,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eal-time PCR)检测肾组织PAX2 mRNA的沉默效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肌酐与尿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3、5、7、14 d沉默组的PAX2 mRNA表达量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61±0.19)比(1.13±0.23),(1.81±0.37)比(1.22±0.34),(3.12±0.29)比(1.81±0.24),(4.12±0.46)比(2.07±0.33),t值分别是3.33、2.82、9.74、9.65,P值均<0.05],;对照组和沉默组各时间点(1、2、3、5、7、14 d)血肌酐水平有所波动,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μmol /L:(43.03±8.55)比(45.65±9.43),(45.76±4.11)比(44.87±7.27),(45.40±8.73)比(47.53±5.72),(47.85±8.00)比(44.93±5.85),(47.45±7.13)比(50.47±6.78),(50.75±6.20)比(51.29±5.91),t值分别是0.58、0.30、0.58、0.83、0.89、0.18,P值均>0.05];两组尿β2-MG含量在1、2、3、5、7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g/mL:(1.50±0.17)比(1.38±0.23),(1.53±0.20)比(1.40±0.26),(1.41±0.19)比(1.50±0.13),(1.90±0.48)比(2.17±0.59),(3.66±0.77)比(3.17± 0.96),t值分别是1.19、1.12、1.11、1.00、1.27,P值均>0.05],而第14 d对照组明显高于沉默组[ng/mL:(6.08±1.01)比(4.16±1.05),t=3.73,P<0.05)]。结论PAX2基因沉默在梗阻晚期可以降低单侧输尿管结扎(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大鼠尿中β2-MG含量,改善肾功能。

  • 标签: 肾间质纤维化 PAX2 RNA干扰 单侧输尿管结扎 肾功能
  • 简介:摘要SCN2A(sodium channel,voltage-gated,type Ⅱ,alpha)基因编码的神经元电压门控钠通道NaV1.2是中枢神经系统表达的四个钠通道类似物之一,参与一系列神经元动作电位的启动和传导。SCN2A基因的功能障碍与多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相关,被认为是婴儿期癫痫、孤独症谱系障碍和智力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基因突变类型和临床表型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通过改变其编码的钠通道功能可以缓解癫痫发作。该文就近年来对SCN2A基因介导的癫痫的相关研究进行阐述,并总结其临床特征,为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 标签: SCN2A基因 NaV1.2 癫痫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