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ABO血型鉴定中正反定型不一致时,采用基因测序方法鉴定血型的意义。方法对本血液中心在ABO血型鉴定时发现的无偿献血者正反定型结果不一致样本,采用试管法进行血型血清学分析和亚型鉴定;对血清学检测为ABO亚型的样本,再采用PCR-SBT方法对6、7外显子和部分内含子进行基因序列分析。结果2例血清学鉴定为A亚型B的样本,经ABO基因测序确定基因型为CisAB/B,分别为CisAB01/B101和CisAB05/B101。结论由于B基因的作用,CisAB血型经血清学方法难以被发现并确定,基因测序有助于更准确地鉴定血型。

  • 标签: ABO亚型 CisAB血型 基因
  • 简介:目的研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HER.2基因的扩增情况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检测25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HER.2基因的扩增情况,分析其与乳腺癌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腋淋巴结转移情况、病理分期、雌、孕激素受体表达以及该基因蛋白表达等的关系。结果FISH检测到254例乳腺癌中有175例发生HER-2基因高扩增,该基因高扩增与乳腺癌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病理分期、腋淋巴结转移数、雌孕激素受体表达、HER-2蛋白表达均有关(P均〈0.05),与患者的年龄无关(P〉0.05)。结论乳腺癌中HER-2基因的高扩增导致其蛋白过度表达.HER.2基因高扩增与乳腺癌的生长、恶性程度有关,是判断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联合检测HER-2基因扩增情况及其他指标有助于指导临床判断乳腺癌预后并制定治疗方案。

  • 标签: 乳腺癌 FISH HER-2基因
  • 简介:[摘要 ] 目的:通过检测 EBNA2在 EBV转化的淋巴母细胞的表达分析,为研究 EBV相关淋巴瘤的发生发展提供相应科研数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EBNA2基因在 EBV转化淋巴母细胞的细胞蜡块和正常人淋巴细胞的细胞蜡块中的阳性结果。结果: EBNA-2在转化淋巴母细胞的细胞蜡块中呈现棕褐色颗粒的阳性表达,而在正常淋巴细胞细胞蜡块中不表达。结论: EBNA2在 EBV转化的永生化淋巴细胞的细胞蜡块中表达,我们推断 EBNA2在 EB病毒相关恶性淋巴瘤的形成过程中可能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 标签: EB病毒( EBV) EB病毒核抗原 -2( EBNA2) 淋巴瘤
  • 简介:目的构建shRNA并干扰肝癌HepG2细胞中BC047440基因,观察其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根据BC047440基因序列,设计和合成两条特异表达该基因shRNA序列并克隆载体pGenesil-1,转染肝癌HepG2细胞并用定量PCR观察抑制BC047440基因表达的效果,并通过MTr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酶切和序列测定提示成功构建了特异表达BC047440基因的shRNA1和shRNA2两个质粒。shRNA1和shRNA2对BC047440mRNA的抑制率分别为80.22%和58.63%。干扰BC047440基因后,肝癌HepG2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主要停滞在s期。结论构建的shRNA能有效干扰肝癌HepG2细胞BC047440基因的表达,并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提示BC047440基因和肝癌HepG2细胞增殖有关。

  • 标签: BC047440基因 RNA干扰 肝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加味玉屏风汤对创伤小鼠脾淋巴细胞IL-2与IL-2R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体外细胞培养和Northem印迹法检测了加味玉屏风汤对刀豆蛋白(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IL-2与IL-2R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加味玉屏风汤体内应用对创伤小鼠IL-2mRNA及IL-2RmRNA水平均具有明显的升高作用。结论加味玉屏汤可通过促进创伤小鼠脾淋巴细胞IL-2及IL-2R的基因转录表达进而逆转IL-2及IL-2R的抑制状态。这可能是加味玉屏风汤纠正创伤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机理之一。

  • 标签: 玉屏风汤 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2受体 基因表达
  • 简介:目的:探讨TFPI-2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临床胃癌患者术后大体标本6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FPI-2蛋白在胃癌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采用RT-PCR法检测TFPI-2mRNA在胃癌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TFPI-2蛋白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高于胃癌组织(P<0.05),无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的TFPI-2蛋白表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P<0.05).TFPI-2mRNA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胃癌组织(P<0.05),无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的TFPI-2mRNA表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P<0.05).结论:TPFI-2基因是胃癌发生、侵袭和转移的重要调节因子,其低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 标签: 胃肿瘤 TFPI-2基因
  • 简介:我们系统总结了有关CASP8AP2基因的表达调控、生物学功能及其临床预后价值的研究报告.现有研究显示,CASP8AP2基因的表达受到同源盒蛋白和DNA甲基化的调控,miRNA-210能够使其表达沉默.CASP8AP2的生物学功能包括:参与FAS和TNFα介导的细胞凋亡、TNFα介导的NF-KB活化、糖皮质激素和盐皮质激素受体介导的基因转录调控、组成Cajal体和组蛋白位点体、复制依赖性组蛋白的转录和前体mRNA的3'端加工成熟、调控细胞周期S期进展,还能作为转录因子c-Myb、p73的辅助激活因子参与调控多种基因的转录.同时,CASP8AP2基因低表达与儿童ALL的复发相关;在儿童T-ALL和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中,CASP8AP2基因的缺失较为常见,与患儿的较差预后相关.另外,在CASP8AP2基因序列中的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可能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白血病的发生有关.结论:CASP8AP2是一个多功能蛋白,具有调控细胞增殖、凋亡、基因表达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在儿童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CASP8AP2基因还是一个有价值的预后标志物,部分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白血病、淋巴瘤的发病相关.

  • 标签: CASP8AP2基因 组蛋白位点体 白血病 淋巴瘤
  • 简介:目的构建RhoA—siRNA表达载体,研究其对肝癌HepG2细胞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pGenesil-1质粒构建RhoA—siRNA表达载体,以脂质体法转染至肝癌HepG2细胞中建立稳定细胞系,并分为3组。转染pGenesil-1-RhoA—siRNA载体者为HepG2/RhoA—siRNA组,转染随机对照载体者为HepG2/control组,未转染的肝癌HepG2细胞作为HepG2组。Westernblot检测RhoA—siRNA对其蛋白表达的抑制情况。分别采用MTT法、细胞划痕损伤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转染细胞的增殖、迁移和生长潜能,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f2检验比较各组差异。结果3组细胞蛋白表达水平比较,HepG2/RhoA—siRNA组RhoA蛋白的表达明显下凋(F=178.19,P〈0.05)。HepG2/control组和HepG2组细胞划痕损伤在48h内愈合,而HepG2/RhoA—siRNA组则不能愈合。HepG2/RhoA—siRNA组克隆形成率低于HepG2组和HepG2/control组,分别为39%±3%、67%±5%、70%±6%,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34,38.69,P〈0.05)。RhoA基因沉默显著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中G0/G1期细胞数量增多而S期细胞数量减少(F=70.46,76.57,P〈0.05)。结论RhoA—siRNA表达载体能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可为肝癌的基因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 标签: 肝肿瘤 RHOA SIRNA 细胞增殖
  • 简介:目的:研究Wip1对肝癌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合成能沉默Wip1基因的siRNA质粒,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肝癌HepG2细胞,并分为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用Westernblot和qRT-PCR检测转染后细胞内Wip1基因的表达水平,CCK-8检测HepG2细胞增殖,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将沉默Wip1基因的质粒导入肝癌HepG2细胞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Wip1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CCK-8检测结果显示转染后第4天细胞增殖能力较空白对照组降低(P〈0.05),转染后第5天细胞增殖能力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实验组迁移及侵袭细胞数均少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靶向设计的siRNA能有效降低Wip1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并降低细胞的迁移及侵袭力。

  • 标签: 肝肿瘤 Wip1基因 SIRNA 细胞生物学特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microRNA-375对2型糖尿病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进行研究分析,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胰岛β细胞MIN6细胞系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用含有葡萄糖浓度水平为11.1mmol/L、25mmol/L的培养基对MIN6细胞进行培养,分别定义为正常组和高糖组,48小时后,经光学显微镜对MIN6细胞形态进行观察。构建miR-375基因过表达载体、特异性抑制载体,分成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Mimics-NegativeControl、miR-375mimics、Inhinitor-NegativeControl、miR-375inhibitor,均分别转染到不同糖浓度培养的MIN6细胞中,对细胞中miR-375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特异性miR-375过表达、抑制物载体转染到不同葡萄糖浓度组的胰岛β细胞系MIN6细胞中,检测结果证实,miR-375在正常糖浓度过表达组、高糖过表达组中的表达水平均发生显著升高(P<0.05),正常糖浓度过表达组miR-375表达较高糖过表达组发生显著升高(P<0.05),正常糖浓度抑制组、高糖抑制组中miR-375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糖胰岛β细胞MIN6细胞株中miR-375表达水平下调,会对2型糖尿病的发病产生影响,值得关注。

  • 标签: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microRNA-375 靶基因调控
  • 简介:本研究获取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类分子的轻链部分,即β2-微球蛋白(β2m)以制备MHCⅠ类分子-肽四聚体.根据已报道的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从人白细胞中克隆β2m的基因,并构建β2m的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结果显示:构建的编码成熟β2m的pET-β2m可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高效表达β2m,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2%,β2m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经洗涤、变性后,以SephacrylS-200HR(S-200)柱层析纯化,纯度可达95%以上,纯化产物采用稀释法复性.Westernblot分析表明,该蛋白具有与抗人天然β2m抗体反应的特性.结论:获得了高效表达人β2m的大肠杆菌工程菌株,建立了简便有效的β2m包涵体纯化、复性方法,为制备MHCⅠ类分子-肽四聚体奠定了基础.

  • 标签: Β2-微球蛋白 MHCⅠ类分子 基因表达 基因克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叉头框P2基因(FOXP2)的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rs12705977、rs121908377与广西地区儿童孤独症的相关性。方法:以727例孤独症儿童为病例组,821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在监护人知情同意下采集儿童外周静脉血3-5ml,进行测序和基因分型病例对照关联分析。结果:FOXP2基因rs12705977 T→G 的突变与孤独症易感性相关,可增加患病风险;rs121908377 T→G 的突变与孤独症易感性没有相关性。结论:FOXP2基因rs12705977的多态性与广西地区儿童孤独症可能相关。

  • 标签: 孤独症,FOXP2 基因,基因多态性,病例对照研究,广西
  • 简介:目的比较HBVS基因与HCVC基因真核表达质粒融合基因免疫与联合基因免疫的效果,为HBV和HCV融合基因疫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同时含HBVS基因与HCVC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SCpcDNA3.1、含HBVS基因真核表达质粒SpcDNA3.1、含HCVC基因真核表达质粒CpcDNA3.1分别免疫小鼠;将SpcDNA3.1+CpcDNA3.1联合免疫小鼠。ELISA法检测血清抗HBs和抗HCV。结果无论是抗HBs和抗HCV阳转出现的时间、阳转率和体液免疫应答强度,融合基因免疫都优于联合基因免疫:融合基因免疫的抗HBs的应答强度低于SpcDNA3.1质粒的免疫,抗HBc的应答强度高于CpcDNA3.1质粒的免疫。结论HCVC基因或其表达产物对HBVS基因或抗原的表达和提呈有抑制作用;HCVC基因与HBVS基因相融合,更有利于HCV核心蛋白的提呈。

  • 标签: 融合基因免疫 联合基因免疫 C基因 效果研究 pcDNA3.1 真核表达质粒
  • 简介:本研究观察腺病毒介导hPDGF—A/hBD2基因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体外以及移植后体内局部的外源基因表达情况。将已成功构建和包装的hPDGF—A/hBD2基因共表达腺病毒体外感染原代分离培养的BM—MSC后,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检测目的基因蛋白的表达。收集经重组腺病毒感染的BM—MSC的无血清培养上清,采用划痕试验检测培养上清中分泌的hPDGF—A的促迁移效应。将重组腺病毒感染的BM—MSC局部点状注射至大鼠放射创伤复合伤创面,在各时相点进行冰冻切片并观察创面移植的BMSC的分布,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外源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在体外重组腺病毒感染后的大鼠BM—MSC表达报告基因EGFP。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检测显示双基因修饰的BM—MSC表达hPDGF—A和hBD2。划痕实验证实双基因修饰BMSC培养上清组在8、12、24和30小时的愈合面积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荧光显微镜观察大鼠创面移植的外源性基因修饰的BM—MSC显示,至少在移植后2周之内BM—MSC可以较高水平地表达以EGFP为指示的外源基因。创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明,外源基因从第3天开始表达,第7天达到高峰,第21天仍有少量表达。结论:hPDGF—A/hBD2基因修饰BM—MSC在体外、体内均可使目的基因得到有效表达,成为hPDGF—A/hBD2基因修饰BMSC促进难愈创面愈合的基础。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血小板源生长N子A 防御素62 创伤愈合
  • 简介: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我们将K562细胞林bcr/ablmRNA0.3kb的接合区cDNA片段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并插入到质粒pGEM-4-Z载体中。经限制酶切分析和荧光标记M13引物法DNA序列测定,证实重组质粒pB3A2中有0.3kb的插入片段与K562mRNA接合区序列完全一致。我们分离到的接合区DNA可用于bcr/abl基因的检测及其反义核酸抑制的研究。

  • 标签: BCR/ABL基因 接合区 序列分析
  • 简介:【摘要】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CH)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若未及时治疗,将导致智力及体格发育障碍,其发病机制研究尚不明确。研究表明CH主要由甲状腺发育异常引起,近年来CH患病率逐渐增加,且以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性患儿升高为主。DUOX2基因调控在甲状腺激素合成过程起关键作用,其基因突变对CH发病起重要作用。因此研究DUOX2基因型与表现型关系对于疾病诊断治疗、预后处理及遗传传咨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DUOX2基因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DUOX2 基因型 表型
  • 简介:目的对亚洲健康人群CYP2C19基因型发生率进行合并分析,为个体化药物治疗和药物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CochraneLibrary(2013年第2期)、CNKI、WanFangData、VIP和CBM数据库,文献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3年8月,纳入研究CYP2C19亚洲健康人群基因型发生率的相关文献。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后进行合并分析。结果共纳入36篇文献,包含15个国家的9693例亚洲健康人CYP2C19基因型的信息。按东亚(中国、韩国、日本)、东南亚(泰国、缅甸、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南亚(印度)和西亚(巴勒斯坦、黎巴嫩、伊朗、土耳其和约旦)分区域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CYP2C19*1/*1、*1/*2、*1/*3、*2/*2、*2/*3和*3/*3基因型发生率:在中国人群(n=4105)中分别为37.2%、41.4%、6.7%、9.9%、4.1%和0.7%;在东亚人群(n=6198)中分别为36.4%、39.1%、8.8%、9.5%、4.9%和1.3%;在东南亚人群(n=1933)中分别为44.9%、41.1%、4.7%、7.0%、1.8%和0.6%;在南亚人群(n=361)中分别为43.5%、42.9%、0.3%、12.7%、0.6%和0.0%;在西亚人群(n=1201)中分别为77.8%、18.9%、0.3%、2.6%、0.1%和0.3%;在亚洲全部人群(n=9693)中分别为43.5%、37.1%、6.6%、8.3%、3.5%和1.0%。结论CYP2C19各基因型发生率在我国及亚洲不同区域之间均存在较大差异,且遗传变异受地域或环境的影响。

  • 标签: CYP2C19 基因型 发生率 亚洲 健康人
  • 简介:为了研究c-IAP2及其拮抗素Smac基因在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对成人急性白血病(AL)患者的预后意义,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103例白血病患者c-IAP2、Smac的mRNA表达水平,20名健康人为正常对照,K562、Kg-1a细胞株为阳性对照。结果表明:c-IAP2、Smac在初治AL中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两者的表达为高度正相关,治疗缓解后c-IAP2、Smac的表达明显下降,与初治AL组有明显差异(P〈0.05),复发后c-IAP2、Smac基因的表达又复升高。c-IAP2mRNA和SmacmRNA在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期(CML-CP)组的表达率和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初治AL患者中,c-IAP2、Smac表达阳性的患者缓解率均低于表达阴性的患者。结论:c-IAP2mRNA、SmacmRNA过度表达和急性白血病的发病呈正相关;c-IAP2、Smac高表达的患者完全缓解率低,预后不良;c-IAP2、Smac可作为急性白血病的发病、复发及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 标签: 白血病 c-IAP2基因 SMAC基因 细胞凋亡
  • 简介:为研究人白血病细胞Bcl-和P53基因蛋折表达以及它们的表达与化疗的关系,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白血病细胞Bcl-和P53蛋白。结果表明,52例患者白血病细胞Bcl-和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7%和41%,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P53蛋白表达较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低(P〈0.05),Bcl-蛋白表达在二者间无差异(P〉0.05);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随着向急性期转化Bcl-和P

  • 标签: 白血病 癌基因 Bcl-2 肿瘤抑制基因 P53 化疗
  • 简介:摘要:对2023年0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例DUOX2基因突变所致先天性甲减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患儿,女,1天,因“发现炎性指标升高半天”入院。体重2.4Kg(小于胎龄儿),身长47cm(小于胎龄儿)。患儿父亲、母亲无相关表型,患儿基因检测示DUOX2基因2个杂合突变。先天性甲减主要临床表现为体格和精神发育障碍,早期诊断和治疗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或发展。本研究报道2023年0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例DUOX2基因突变所致先天性甲减的患儿,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

  • 标签: DUOX2基因,先天性甲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