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周炼红 张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眼科杂志》 2022年第03期
  • 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武汉430060,天津市眼科医院 南开大学附属眼科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临床学院 天津市眼科研究所 天津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20
  • 简介:摘要近视眼在我国呈高发态势,且发病趋于低龄化,儿童视力健康保护的严峻性日显突出。人眼的状态发育是多因素参与的过程,婴幼儿的特点与成人相比差异较大。本文着重介绍婴幼儿及儿童状态发育的自然进程,并分析眼部光要素变化的主要特征和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学龄前高度远视和低度远视儿童的发育特点。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就诊的学龄前远视性不正儿童43例(86眼)。根据睫状肌麻痹后球镜度结果将儿童分为高度远视组27例(54眼),低度远视组16例(32眼),分别于基线和随访1年记录2组儿童的屈光度和眼球生物学参数,包括眼轴长度(AL)、角膜曲率半径、轴率比。采用自身配对t检验进行组内屈光度和眼球生物学参数分析;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进行组内最佳矫正视力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眼生物学参数年变化量的差异分析。结果:与基线值[(8.37±1.84)D]相比,高度远视组等效球镜度(SE)年降低量为(0.72±0.41)D(t=-9.26,P<0.001)。高度远视组AL年增长量[(0.31±0.18)mm]与低度远视组年增长量[(0.21±0.09)mm]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3,P=0.001),2组间角膜曲率半径年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度远视组轴率比的年增长量(0.04±0.02)与低度远视组年增长量(0.02±0.03)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P=0.002)。结论:与学龄前低度远视儿童相比,学龄前高度远视儿童的AL和轴率比的年增长幅度更大,这提示有必要对高度远视儿童进行密切随访。

  • 标签: 高度远视 低度远视 眼轴长度 学龄前儿童 屈光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于全角膜力(TCRP)的人工晶状体(IOL)力计算公式计算异常角膜后前曲率半径比(B/F)值的白内障患者IOL力的精确性。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连续选取角膜异常B/F值的白内障患者51例(51眼)。高B/F值组:B/F值≥85%,24例(24眼),B/F值为(86.2±0.5)%;低B/F值组:B/F值≤78%,27例(27眼),B/F值为(76.6±0.6)%。使用TCRP Method计算,角膜力采用Pentacam测量的以瞳孔为中心,中央3 mm范围的区域性的TCRP,采用IOLMaster 500测量眼轴长度和前房深度。术后3个月行裸眼视力(UCVA,logMAR)、电脑验光检查。所有患者、高B/F值组、低B/F值组这3组,组内TCRP Method、Higis、Hoffer Q、SRK/T、HolladyⅠ公式的绝对预测误差(APE)总体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Friedman检验法。各组中TCRP Method的APE分别与Haigis、Hoffer-Q、SRK-T、Holladay-Ⅰ进行两两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术后3个月UCVA:高B/F值组为0.19±0.09,低B/F值组为0.19±0.08,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87,P=0.435)。术后3个月采用TCRP Method计算的平均绝对误差(MAE):高B/F值组为(0.38±0.16)D,低B/F值组为(0.42±0.19)D。所有术眼术后3个月按照TCRP Method、Higis、Hoffer Q、SRK/T、HolladyⅠ公式计算的MAE分别为(0.40±0.17)D、(0.64±0.25)D、(0.73±0.27)D、(0.98±0.32)D、(0.84±0.25)D,5种公式的APE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7,P=0.023)。进一步将TCRP Method的APE与Haigis、Hoffer Q、SRK/T、HolladayⅠ公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97、3.53、4.01、3.75,均P<0.05)。高B/F值组和低B/F值组:5种公式的APE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35、13.21,均P<0.05)。结论:对于角膜异常B/F值的白内障患者,使用常规公式计算IOL力的精确性较差,使用基于TCRP的IOL力计算公式精确性高,术后视力佳。

  • 标签: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屈光力计算 角膜后前曲率半径比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学生近视眼患病率不断上升,近视眼低龄化趋势不断扩大,已经引起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使我国的近视眼防控工作尽早取得实质性效果,本文在阐述规范化建立儿童发育档案意义的基础上,将近视高危学生作为降低近视眼患病率的主体,提出规范化建立儿童发育档案的要点和临床实践意见,希望为眼科临床相关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中华眼科杂志,2021,57:724-726)

  • 标签: 屈光,眼 视力测定法 近视 记录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学龄儿童发育相关的眼球生物学参数的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镇江市区6~12岁儿童共1 091例,采用IOL Master测量眼轴长度(AL)和角膜曲率(K),并计算角膜曲率半径(CR)和AL/CR,使用质量分数0.5%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扩瞳验光后,根据等效球镜度数(SER)分为远视、正视和近视,比较不同年龄、性别和状态组间各生物学参数并分析影响各参数和屈光度的相关因素。结果1 091名儿童各年龄组间的AL、SER和AL/C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2.34,P<0.01;F=33.69,P<0.01;F=2.19,P=0.04),随年龄增加状态向近视过度,AL增长且AL/CR增大;男生的K值小于女生,CR、AL和AL/CR均大于女生,男生和女生的K值、CR、AL和AL/C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8,P<0.01;t=-7.48,P<0.01;t=-8.08,P<0.01;t=-2.14,P=0.03);不同屈光度组间的AL和AL/C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92.68,P<0.01;F=143.15,P<0.01),近视组AL和AL/CR数值较大;父母不近视、每周户外活动时间>14 h、每周完成作业时间<20 h、每日睡眠时间>9 h的儿童AL更短,AL/CR值更低,屈光度更偏向远视或者正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更大、女性、身高更高、父母近视、每周用于完成作业的时间更长以及更少户外活动时间的6~12岁儿童可能更容易近视;更长的AL或更大AL/CR值则与较大的年龄、男性、更大的BMI、更高的身高、父母近视、更长的作业时间以及更少户外活动时间有关。结论镇江市区6~12岁学龄儿童SER随年龄增加向近视化漂移,AL、CR和AL/CR存在性别差异,女性、年龄更大、身高更高、父母近视、每周用于完成作业的时间更长以及更少的户外活动时间与SER增加明显相关。

  • 标签: 学龄儿童 屈光发育 近视 眼球生物学参数 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半径比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强度光照对豚鼠发育和形觉剥夺性近视(FDM)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3周龄三色豚鼠108只,分为FDM豚鼠群54只和正常发育豚鼠群54只,分别采用不透明面罩法制作单眼近视模型和双眼均不遮盖处理。采用随机数表法将FDM豚鼠和正常发育豚鼠分别分为低强度光照组、正常强度光照组和高强度光照组,各组分别在20、300和5 000 lx环境中连续饲养6周,每天12 h光照/12 h黑暗。各组豚鼠每2周进行眼参数生物学测量并进行比较,采用眼科A型超声诊断仪测量豚鼠眼轴长度(AL),AL定义为角膜顶点到视网膜黄斑区的距离;采用检影法测定各组豚鼠扩瞳后的屈光度。计算各组豚鼠AL和屈光度变化量,变化量定义为光照各时间点测量值与光照前的差值。结果正常发育豚鼠不同强度光照组AL值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别=0.365,P=0.697),各组豚鼠AL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延长,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353.750,P<0.001)。正常发育豚鼠不同强度光照组间屈光度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别=3.576,P=0.034),其中高强度光照组豚鼠光照4周屈光度为(+2.75±2.15)D,大于低强度光照组的(+0.41±3.0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DM豚鼠不同强度光照组AL值和屈光度值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组别=0.105,P=0.900;F组别=0.973,P=0.387),光照不同时间AL和屈光度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408.302、27.407,均P<0.001),其中低强度光照组光照2周FDM眼屈光度为(+2.35±1.95)D,大于光照前的(+1.90±0.97)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发育豚鼠高强度光照组AL最短,且变化量最小;FDM豚鼠低强度光照组光照2周屈光度变化量明显小于正常强度光照组,产生短暂性远视漂移。结论高强度光照可减缓正常发育豚鼠屈光度向近视漂移;低强度光照有延缓FDM进展的趋势,光照2周屈光度出现短暂性远视漂移。

  • 标签: 近视 光照 眼屈光 发育 形觉剥夺 生物测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12岁儿童参数发育特点,分析其与不正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共纳入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3~12岁儿童600例(1 200眼),通过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及光学生物测量仪(IOLMaster)获得等效球镜度(SE)、眼轴长度、角膜力、前房深度,并计算晶状体力。按年龄分成3组,分别为3~6岁组,7~9岁组和10~12岁组。按SE分成5组,分别为远视组、正视组、轻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年龄、力与各参数的关系。结果:3~6岁组,7~9岁组和10~12岁组SE(F=131.5,P<0.001)及晶状体力(F=276.4,P<0.001)随年龄增长逐渐变小,眼轴长度(F=235.02,P<0.001)、前房深度(F=228.7,P<0.001)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大,角膜曲率(F=0.01,P=0.66)变化稳定。3组SE与眼轴长度呈负相关(r=-0.80、-0.85、-0.81,均P<0.001),与晶状体力呈正相关(r=0.98、0.92、0.91,均P<0.001)。轻度近视组,眼轴长度及晶状体力与SE存在相关性(r=-0.545、0.601,P<0.001);高度近视组眼轴长度及晶状体力与SE存在相关性(r=-0.675、0.784,P<0.001)。矫正年龄和性别后,眼轴长度解释了SE 73.6%的变异,晶状体力可解释SE 86.5%的变异。结论:眼轴长度与晶状体力是影响发育和近视发展的主要因素。

  • 标签: 儿童 屈光不正 近视 眼轴长度 晶状体屈光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状态偏差的原因,为Nomogram值的个性化设定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接受SMILE且术后随访时间为3个月的近视患者200例(400眼)。收集患者年龄、术前等效球镜度(SE)、术前平均角膜曲率(Km)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SE等数据。根据术前SE分为低度近视组(≥-3.00 D)、中度近视组(>-6.00~<-3.00 D)、高度近视组(≤-6.00 D);根据术前Km分为低曲率组(≤42 D)、中曲率组(>42~<45 D)、高曲率组(≥45 D)。手术前后SE比较采用Kruskal Wallis H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同一患者不同眼别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或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患者主视眼不同时间段各SE的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术后1周SE与Km、Nomogram值、术前SE呈负相关(r=-0.115,P=0.029;r=-0.174,P=0.014;r=-0.170,P=0.016);术后1个月SE与Nomogram值、年龄、术前SE呈负相关(r=-0.225,P=0.002;r=-0.148,P=0.046;r=-0.203,P=0.006),术后3个月SE与Nomogram值(r=-0.338,P=0.002)、术前SE(r=-0.336,P=0.002)呈负相关。进一步回归分析示Km(B=-0.033,P=0.047)、术前SE(B=-0.037,P=0.017)是术后1周SE的影响因素;年龄(B=-0.013,P=0.022)、Nomogram值(B=-0.564,P=0.001)是术后1个月SE的影响因素;术前SE是术后3个月SE的影响因素(B=-0.070,P=0.001)。低、中、高度近视组间术后1周(H=6.007,P=0.05)、术后1个月(H=6.236,P=0.044)、术后3个月(H=6.051,P=0.004)的SE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左右眼别间术后1周(Z=-3.327,P=0.001)、术后1个月(Z=-3.130,P=0.002)的SE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S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越大及高度近视患者术后状态越趋向于近视,呈欠矫现象;年龄越小及低度近视患者术后状态越趋向于远视,呈过矫现象。年龄、术前SE是术后状态的影响因素,在手术设计时应根据影响因素个体化设定Nomogram值以达最大手术疗效。

  • 标签: Nomogram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 屈光不正 屈光度偏差 角膜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婴儿期白内障摘除手术后患儿眼轴长度、角膜力、屈光度数变化情况及其发展规律。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医院杭州院区103例因先天性白内障婴儿期接受白内障摘除手术患儿的病历资料,男性61例,女性42例,行手术时月龄为(3.95±1.94)个月。双眼白内障患儿均双眼接受白内障摘除手术,选取左眼进行分析。入选患儿至少随访1年,患儿按白内障摘除手术时月龄分为<4月龄组和4~12月龄组,比较患儿白内障摘除手术前及手术后1年的眼轴长度、角膜力、检影验光的等效球镜度数以及变化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简单线性回归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双眼白内障患儿71例,<4月龄组33例,4~12月龄组38例;单眼白内障患儿32例,<4月龄组17例,4~12月龄组15例。<4月龄组双眼患儿术后1年眼轴长度变化量为(2.46±1.33)mm,大于4~12月龄组的(1.52±1.0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P<0.01)。相同手术月龄分组中,双眼患儿患眼、单眼患儿患眼及对侧眼,三者间术后1年眼轴长度变化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年,双眼患儿患眼、单眼患儿患眼及对侧眼眼轴长度均与实际月龄的对数高度正相关(r=0.68,0.52,0.73;均P<0.01)。角膜力随年龄增大总体呈减少趋势,<4月龄组双眼患儿术后1年角膜力变化量为(1.43±2.87)D,大于4~12月龄组的(0.68±2.10)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月龄组双眼患儿术后1年屈光度数变化量为(2.02±2.60)D,大于4~12月龄组的(0.69±1.8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P<0.05)。单眼患儿患眼4~12月龄组术后1年屈光度数变化量为(2.05±0.95)D,大于双眼患儿4~12月龄组的(0.69±1.8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P<0.05)。术后1年,双眼及单眼患儿患眼屈光度数均与实际月龄成高度负相关(r=-0.51,-0.54;均P<0.01)。结论婴儿期白内障摘除手术后1年,患儿眼轴长度增长,角膜力降低,屈光度数降低,且患儿手术年龄越小,眼轴长度、角膜力、近视漂移变化量越大。(中华眼科杂志,2021,57:34-40)

  • 标签: 白内障 白内障摘除术 无晶状体,白内障后 轴长度,眼 屈光,眼 婴儿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Pentacam测量角膜中央3 mm前表面曲率(Ra)、后表面曲率(Rp)及中央角膜厚度(CCT),根据测量结果,探讨角膜力及角膜指数的计算方法。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7年2─10月在湘潭市中心医院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医院接受角膜光手术或白内障手术术前检查的患者419例(419眼)。术前采用Pentacam对眼前节进行检查,采集角膜中央3 mm Ra、RP及CCT的相关数据,计算Ra与Rp比值(AP ratio)、角膜前表面力(Ka)以及后表面力(Kp),按照厚透镜高斯光学公式计算角膜总力(KGOF)及角膜指数(Ncal)。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各种K值之间的差异。结果:Pentacam测量所得Ra、Rp、Rsimk、CCT、SimK分别为(7.73±0.27)mm、(6.34±0.24)mm、(7.73±0.27)mm、(537±33)μm、(43.65±1.52)D。AP ratio为1.220±0.026,角膜指数Ncal为1.328±0.001。结论:利用Pentacam测量角膜参数计算所得角膜指数可以提高角膜总力及角膜后表面力预算的准确性。

  • 标签: Pentacam 角膜屈光指数 角膜屈光力
  • 简介:摘要不正性视力损害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儿童及青少年的近视防控工作已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建立目标人群的视力健康档案、开展不正的筛查是儿童及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重要环节和有效措施。长期以来,由于国内外均缺乏相关的筛查标准,我国在相关筛查工作中存在开展筛查工作的主体资质和管理混乱、筛查指标欠合理及其界值不统一、筛查质量控制不佳、操作方法不规范和结果反馈不科学等问题。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推动和支持下,推荐性国家卫生行业标准WS/T 663-2019《中小学生不正筛查规范》于2020年1月11日正式发布并定于2020年6月1日正式实施,为我国规范性开展儿童及青少年的不正筛查工作提供技术标准和指导意见。依据《中小学生不正筛查规范》积极开展儿童及青少年的不正筛查和防控是现阶段我国各级医疗和教育机构的重要任务和责任。

  • 标签: 屈光不正,中小学生 筛查 近视防控 规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完全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CAIS)和46,XY单纯性腺发育不全综合征(Swyer综合征) 2种最常见46,XY女性性发育异常疾病(DSD)的临床特征、诊疗方式、鉴别诊断要点。方法选择2002—2020年,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就诊的临床病例资料完整的41例46,XY DSD患者,包括20例CAIS(CAIS组)患者和21例Swyer综合征(Swyer组)患者。对该41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术中情况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新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①41例46,XY DSD患者在出生及成长过程中的社会性别均为女性,就诊年龄为12~38岁。2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IS组患者身高、体重均高于或重于Swyer组,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2组患者血清卵泡刺激素(FSH)、睾酮、雌二醇、17α-羟孕酮(17α-OH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血清促黄体激素(LH)、催乳素、脱氢表雄酮(DHEA)水平比较,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AIS组患者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均>16 ng/mL,Swyer组均<0.03 ng/mL。③39例接受手术治疗患者中,35例行腹腔镜下性腺切除术,4例行开腹肿瘤细胞减灭术。④CAIS组患者性腺肿瘤发生率为35.0%(7/20),Swyer组为36.8%(7/19)。CAIS组患者性腺有自伞端向腹股沟管迁移趋势,其中4例性腺位于腹股沟管内,Swyer组患者性腺均位于盆腔内。⑤41位患者出院后,均继续以女性性别生活,已婚者性生活无障碍。结论CAIS与Swyer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相似,CAIS患者存在苗勒管遗迹,Swyer综合征患者存在子宫发育不良等变异,并且均有不同程度的性腺迁移趋势。 AMH水平检测可作为区别CAIS与Swyer综合征患者的特异性指标。

  • 标签: 性发育 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 46,XY性发育障碍 性腺发育不全,46,XY 妇科外科手术 病理学 妇女
  • 简介:摘要立体视是双眼视功能的最高级形式,其形成机制复杂。而参差是损害立体视的常见因素,在光学因素方面,参差易增加双眼视差,导致弱视;在非光学因素方面,视网膜上感光细胞的分布以及视皮质神经元的功能均受到参差的潜在影响。这些改变共同调控着大脑视皮质功能的发育,并进一步损害立体视。在进行光学矫正后,通过调节神经元的活动来提高大脑皮质可塑性,是立体视重塑的关键。(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71-75)

  • 标签: 立体视 屈光参差 不等像 视皮质可塑性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中学生发生不正的相关因素,为预防学生不正提供依据。方法自设问卷调查表,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入学的中学生,调查中学生的用眼行为,分析学生发生不正的因素。结果问卷调查的2 481名(共计4 962眼)学生中,不正者1 791名(共计3 406眼),占72.2%;其中视力下降轻度有521眼、中度有1 408眼、重度有1 477眼。其相关因素:课余学习时间>3 h(χ2=47.776)、每天玩电脑时间>1 h(1~3 h、χ2=30.712,>3 h、χ2=10.012,均P<0.05)、年龄增长和年级越高(χ2=87.268、166.172,P<0.05)、喜好甜食(χ2=18.304,P<0.05)。结论学生发生不正与课余学习时间长、玩电脑时间长、喜好甜食、年龄增长等有关,是可控因素,应从婴幼儿着手培养孩子良好用眼习惯、饮食习惯等予以积极防控。

  • 标签: 中学生 屈光不正 相关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职业特勤人员不正的检出率,为相关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将2 394名特勤人员按照职业不同分为飞行员、空中战勤人员、潜艇艇员和潜水员、舰员,比较不同职业特勤人员不正的检出率。结果2 394名特勤人员不正的检出率为8.98%(215/2 394),空勤人员检出率(4.37%)低于海勤人员(3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舰员不正的检出率最高(37.50%),飞行员的检出率最低(1.85%),与空中战勤人员、潜艇艇员和潜水员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海勤人员不正的发生率不容乐观,需要进一步加强海勤人员的视力保健。

  • 标签: 特勤人员 屈光不正 检出率 卫勤保障
  • 简介:摘要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进步,性发育异常(DSD)患者的诊断年龄越来越早,确诊患者越来越多。如何更好地改善DSD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医疗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而DSD儿童的生长问题是影响其治疗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应被广大医疗工作者关注。现就DSD儿童生长的影响因素、常见类型DSD儿童生长模式特点等内容进行综述。

  • 标签: 生长 儿童 性发育异常
  • 简介:摘要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指包括一系列运动及姿势异常的综合征,常合并有足部畸形及功能障碍,是目前导致儿童残疾及生活障碍的主要疾病之一。早期根据患儿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进行药物注射、外科手术等治疗及康复训练对足功能的维持、患儿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性瘫痪 足畸形 儿童 治疗 康复
  • 作者: 刘勃实 崔伟娜 牛瑞 陈琼 聂泽彤 魏娇婷 胡博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1-27
  • 出处:《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0年第11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眼视光学院、眼科研究所 天津市视网膜功能与疾病重点实验室天津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300384,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眼视光学院、眼科研究所 天津市视网膜功能与疾病重点实验室天津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300384(现在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眼科 301800)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眼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IOL植入手术(联合手术)后状态的变化。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行联合手术的IMH患者51例56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7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66.79±4.33)岁。所有患眼均行BCVA、检影验光以及眼轴长度(AL)测量。根据SRK-T公式计算IOL度数,预测屈光度(预测值)。患眼平均BCVA为0.20±0.13;平均前房深度为(2.89±0.28)mm;平均△角膜散光度(0.73±0.43)D;平均AL为(22.92±0.70)mm;平均屈光度预测值为(0.10±0.66)D。所有患眼均行标准经睫状体平坦部三通道25G联合手术。手术后6个月,采用与手术前相同的设备和方法测量手术后屈光度实际值(实际值)。预测值与实际值差异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手术后6个月,患眼平均屈光度实际值为(-0.19±0.64)D;与手术前屈光度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65,P=0.102 );实际值与预测值差值为(-0.33± 0.81 )D。结论IMH患眼联合手术后状态发生近视漂移;手术前IOL度数预算时可适当预留+0.3 D左右远视。

  • 标签: 视网膜穿孔/外科学 玻璃体切除术 屈光,眼
  • 简介:摘要牙体硬组织发育异常是非龋性疾病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釉质发育不全和牙本质发育异常。这些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和治疗,往往会造成牙体组织敏感、缺损,甚至牙缺失,影响咀嚼功能和面部美观。目前很多口腔医师对此类疾病认识不足,亟需全面关注和重视此类疾病和患病人群。本文在总结目前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重点对此类疾病的临床分类、疾病表型及突变基因和致病机制等进行阐述和分析,以期为广大口腔医师和患病人群提供帮助。

  • 标签: 牙釉质发育不全 牙本质发育不全 牙本质发育不良 基因突变
  • 作者: 林斐 岳林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3年第01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 简介:摘要上皮根鞘在引导牙根发育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其生长期间出现任何问题均可导致各种形式的牙根发育缺陷或异常。当上皮根鞘向牙乳头内过度增殖、卷叠时可发生牙根内陷。牙根内陷在组织来源和发生机制上与成釉器增殖、内卷所致牙冠内陷相似,但该类发育异常的名称、分类,以及牙内陷、牙根内陷和畸形根面沟三者间的关系尚无共识。本文以上皮根鞘在牙根发育过程中所起作用为切入点,探究牙根发育缺陷和异常的表现,重点梳理牙根内陷的发生、分类及其与牙内陷的关系,探讨牙根内陷的临床特点及对治疗的影响,以使临床医师对因上皮根鞘发育异常引发的牙齿疾病加深认识。

  • 标签: 牙根 上皮根鞘 牙根内陷 畸形根面沟 牙内陷 内陷周围炎 牙发育异常